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丙酮为溶剂提取纯化槐米中芦丁的工艺研究
1
作者 张朝阳 马明 +4 位作者 李金霖 秦子依 张映庭 杜一凡 马云峰 《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以丙酮作为有机溶剂,采用加热回流的方法对槐米中的芦丁进行提取纯化。并对工艺条件如水浴温度、水浴时间、丙酮浓度以及料液比四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设计的优化。通过碱溶酸沉和丙酮挥发两次重结晶析出的方... 以丙酮作为有机溶剂,采用加热回流的方法对槐米中的芦丁进行提取纯化。并对工艺条件如水浴温度、水浴时间、丙酮浓度以及料液比四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设计的优化。通过碱溶酸沉和丙酮挥发两次重结晶析出的方法进行粗芦丁的纯化,进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核磁氢谱检测纯化后的芦丁样品。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极显著,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水浴时间29 min、丙酮浓度54%、料液比8.6 g/L、水浴温度70.4℃,芦丁提取率为(79.17±0.91)%。芦丁样品和标品核磁氢谱图基本一致,芦丁纯化结果为纯度为(96±0.81)%,纯品得率为(71±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米 芦丁 响应面设计 加热回流提取法 核磁氢谱
下载PDF
中国、日本、加拿大及EPPO植物检疫性菌物名录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张慧丽 赵鹏 +1 位作者 黄静 段维军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日本、加拿大及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uropean and Mediterranean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EPPO)现行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以期为我国科学合理制定检疫性菌物名录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世界三大菌物... 【目的】分析中国、日本、加拿大及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uropean and Mediterranean Plant Protection Organization,EPPO)现行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以期为我国科学合理制定检疫性菌物名录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世界三大菌物名称注册库Fungal Name、Mycobank及Index Fungrum信息,对上述名录中检疫性菌物学名、种类、数量等信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4个国家或地区的名录共涉及检疫性菌物218种,分布在2界4门30目61科114属中。其中,中国有82属130种,日本有43属61种,加拿大有30属41种,EPPO有41属67种。在检疫性菌物涉及类群方面,4个国家或地区各类群所占比例不同,4个国家或地区名录中子囊菌门占比均为最高,中国和日本名录中卵菌门和担子菌门占比相近,加拿大卵菌门占比较高,EPPO担子菌门占比较高。4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检疫性菌物情况分别为中国77种,日本34种,加拿大22种,EPPO 25种。4个国家或地区共有的检疫性菌物有5种,分别是栎枯萎病菌、栎树猝死病菌、马铃薯癌肿病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马铃薯黑粉病菌。【结论】由于菌物分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检疫性菌物的分类地位已经发生变化,4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检疫性菌物名录与国际公认现用学名不一致情况最为明显,我国检疫性菌物名录亟待修订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物种 生物安全 检疫性菌物 名录
下载PDF
基于基质固相分散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眼影和眉笔中5种防腐剂的含量
3
作者 黄运龙 华腾辉 +4 位作者 姚天波 梁龙 周宏斌 袁剑辉 郑琳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建立基质固相分散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眼影和眉笔中苯氧乙醇、脱氢乙酸、山梨酸、甲基氯噻唑琳酮和甲基氯异噻唑啉酮5种防腐剂的方法。样品与分散剂佛罗里硅土共研磨后,装入萃取小柱,用甲醇-丙酮洗脱萃取,对样品中防腐... 建立基质固相分散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眼影和眉笔中苯氧乙醇、脱氢乙酸、山梨酸、甲基氯噻唑琳酮和甲基氯异噻唑啉酮5种防腐剂的方法。样品与分散剂佛罗里硅土共研磨后,装入萃取小柱,用甲醇-丙酮洗脱萃取,对样品中防腐剂进行提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5种防腐剂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这5种防腐剂在1~200μg/L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5,该方法检出限为0.003~0.008μg/g,定量限为0.009~0.024μg/g。该方法具有分离快速、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线性范围宽等优点,能解决眼影、眉笔等黏性易结块样品溶解不完全导致检测结果偏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 防腐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眼影 眉笔
下载PDF
动物源性食品中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多类别多残留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葛晓鸣 湛嘉 +5 位作者 杨亮 何卫敏 陈梦琦 殷居易 史西志 刘小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9-415,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中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多类别多残留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液液萃取法、加速溶剂萃取法、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法等提取方法,液液萃取法、低温冷冻法、固相分散萃取法、固相萃取法等净化方法,以及液相色谱法、质... 综述了近年来动物源性食品中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多类别多残留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液液萃取法、加速溶剂萃取法、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法等提取方法,液液萃取法、低温冷冻法、固相分散萃取法、固相萃取法等净化方法,以及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仪器分析方法。还指出了多类别多残留分析方法潜在的研究方向(引用文献6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性食品 污染物 多类别多残留分析技术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用于不同进口国大豆溯源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睿 李锦花 +5 位作者 马明 张吉红 殷居易 刘永丰 陈先锋 曹国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89-1595,共7页
为探讨锶(Sr)、碳(C)、氮(N)稳定同位素比质谱应用于我国进口大豆产地溯源的可行性,本试验利用热电离质谱检测进口大豆中^(87)Sr/^(86)Sr,利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检测进口大豆中的δ^(13)C和δ^(15)N,利用SPSS软件对进口自巴西、美国和... 为探讨锶(Sr)、碳(C)、氮(N)稳定同位素比质谱应用于我国进口大豆产地溯源的可行性,本试验利用热电离质谱检测进口大豆中^(87)Sr/^(86)Sr,利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检测进口大豆中的δ^(13)C和δ^(15)N,利用SPSS软件对进口自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的大豆^(87)Sr/^(86)Sr比值、δ^(13)C和δ^(15)N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国大豆样本中的^(87)Sr/^(86)Sr比值、δ^(13)C和δ^(15)N呈正态分布;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国大豆样本中的^(87)Sr/^(86)Sr比值、δ^(13)C和δ^(15)N有显著差异(P<0.05);利用大豆样本中的^(87)Sr/^(86)Sr比值、δ^(13)C和δ^(15)N对进口大豆产地国进行判别分析,进口自阿根廷的大豆样本与进口自美国和巴西的大豆样本判别正确率达100%,3个主要大豆进口国大豆样本总体判别正确率达到82.4%。综上所述,利用^(87)Sr/^(86)Sr比值、δ^(13)C和δ^(15)N能够初步对进口自不同国家的大豆进行产地溯源和判别,为我国进口大豆产地国鉴别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 ^(87)Sr/^(86)Sr比值 δ^(13)C 进口大豆 溯源
下载PDF
栎枯萎病菌检测防控研究进展
6
作者 吕燕 张慧丽 段维军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5,共8页
栎枯萎病菌是造成栎枯萎病的致病菌,也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原菌。该病菌目前主要分布于美国,主要侵染栎属和栗属植物,可造成毁灭性危害。国内对此病菌研究较少,不利于对该病菌的认识和控制。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栎枯萎病菌的研究进行了... 栎枯萎病菌是造成栎枯萎病的致病菌,也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原菌。该病菌目前主要分布于美国,主要侵染栎属和栗属植物,可造成毁灭性危害。国内对此病菌研究较少,不利于对该病菌的认识和控制。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栎枯萎病菌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重点归纳了栎枯萎病菌的分类学、分布、寄主、症状、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检疫鉴定技术、侵染循环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信息。截至目前,该病害的防治工作方面仍面临挑战,扎实开展检疫工作仍然是防控该病菌的最重要手段。为应对栎枯萎病可能对我国林业生产造成的威胁,应加强口岸检疫鉴定、监测、处理工作及开展国内外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枯萎病菌 形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 检疫鉴定 侵染 防治措施
下载PDF
锶稳定同位素比质谱在进口大麦原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李锦花 冯睿 +5 位作者 殷居易 马明 张吉红 刘永丰 陈先锋 曹国洲 《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25-30,共6页
利用热电离质谱检测了进口自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大麦样本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研究了TIMS测定进口大麦^(87)Sr/^(86)Sr同位素比值的精密度,利用SPSS 25.0对不同进口国大麦样本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进行了... 利用热电离质谱检测了进口自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大麦样本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研究了TIMS测定进口大麦^(87)Sr/^(86)Sr同位素比值的精密度,利用SPSS 25.0对不同进口国大麦样本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正态性验证、置信区间分析、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TIMS技术测定进口大麦^(87)Sr/^(86)Sr同位素比值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达到0.00359%和0.01020%;不同进口国的大麦样本^(87)Sr/^(86)Sr同位素比值成正态分布,置信区间分析、方差分析以及事后多重比较都显示不同进口国大麦^(87)Sr/^(86)Sr同位素比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可以利用TIMS测定大麦中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并进行进口国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7)Sr/^(86)Sr比值 进口大麦 产地溯源 热电离质谱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快速检测扁浒苔(Ulva compressa)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先锋 周前进 +3 位作者 王瑞娜 段维军 苗亮 陈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9-827,共9页
本研究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与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的可视化检测方法结合,建立了扁浒苔(Ulva compressa)的LAMPLFD快速检测技术。该方法以扁浒苔的内转录间隔区(IT... 本研究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与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的可视化检测方法结合,建立了扁浒苔(Ulva compressa)的LAMPLFD快速检测技术。该方法以扁浒苔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5.8S-ITS2)序列为检测靶标,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其中,上游内引物由生物素标记)和1条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探针。结果表明,LAMP最适反应温度为63°C,扩增时间为60 min,从核酸扩增到LFD结果判读需70 min。利用LAMP-LFD可特异性检出扁浒苔,对浒苔、曲浒苔、缘管浒苔和孔石莼等石莼属绿藻以及塔玛亚历山大藻、无纹环沟藻、东海原甲藻、锥状斯克里普藻和赤潮异弯藻等常见微藻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到0.1 pg的扁浒苔基因组DNA,是以Uco ITS-F3和Uco ITS-B3为特异性引物的PCR方法的100倍。对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LAMP-LFD方法检测扁浒苔与传统的形态学观察的结果一致。因此,该方法可快速、特异地检测出扁浒苔,而且操作简单,仪器设备依赖性低,有潜力成为扁浒苔现场检测的常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浒苔 环介导等温扩增 横向流动试纸条 内转录间隔区 检测
下载PDF
抗菌食品接触材料中纳米银的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少华 卢金 曹国洲 《广州化学》 CAS 2018年第5期34-38,共5页
根据GB/T 5009.156-2003,以水、乙醇、乙酸和正己烷作为食品模拟液,把聚丙烯纳米银复合材料浸泡在食品模拟液中,以时间和温度为变量,蒸干浸泡液后消解定容,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迁移出的纳米银的浓度。结果表明,接触材... 根据GB/T 5009.156-2003,以水、乙醇、乙酸和正己烷作为食品模拟液,把聚丙烯纳米银复合材料浸泡在食品模拟液中,以时间和温度为变量,蒸干浸泡液后消解定容,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迁移出的纳米银的浓度。结果表明,接触材料中的纳米银在不同的模拟液体中的迁移量与温度和时间的变化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食品模拟物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食品接触材料 迁移
下载PDF
4种入侵性雀麦属种子的形态鉴定
10
作者 徐瑛 赵雷 +2 位作者 张吉红 虞赟 方亦午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不实雀麦、硬雀麦、双雄雀麦和旱雀麦因具危害性已被公认为入侵性杂草,其种子(小花)常随进境农产品进入中国,由于外观形态较为接近易引起混肴,需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建立鉴定方法。【方法】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4种雀麦... 【目的】不实雀麦、硬雀麦、双雄雀麦和旱雀麦因具危害性已被公认为入侵性杂草,其种子(小花)常随进境农产品进入中国,由于外观形态较为接近易引起混肴,需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建立鉴定方法。【方法】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4种雀麦小花的小穗轴、基盘、内稃、外稃等外部结构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比对。【结果】不实雀麦外稃脉纹呈脊状排列;旱雀麦内稃脊具长毛被,小穗轴疤痕面明显塌陷;硬雀麦小穗轴和基盘疤痕明显拉长等宏观特征可用于种间区别。在微形态方面可通过内外稃冠细胞分布密度进行区别。【结论】结合宏观和微形态特征的鉴定方法可用于4种雀麦属杂草种子的快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麦属 入侵种 小花 鉴定
下载PDF
分子标记鉴定法鉴别3种麻类韧皮纤维的研究
11
作者 保琦蓓 傅科杰 +3 位作者 冯云 陈吉刚 任清庆 杨力生 《针织工业》 2016年第5期66-70,共5页
文中开发了一种利用特异性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引物组进行分子标记的辅助方法,以实现对汉麻、苎麻和亚麻的韧皮纤维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收集的汉麻、苎麻、亚麻3种麻类植物的9个亚种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通过建库与... 文中开发了一种利用特异性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引物组进行分子标记的辅助方法,以实现对汉麻、苎麻和亚麻的韧皮纤维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收集的汉麻、苎麻、亚麻3种麻类植物的9个亚种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通过建库与筛选得到能用于鉴定3种麻类韧皮纤维种类的3组特异性PCR引物组。结果表明:通过PCR扩增试验验证证明设计的引物组能实现对汉麻、苎麻和亚麻韧皮纤维种类的定性鉴定;使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可获得高质量的麻类韧皮纤维DNA样品用于后续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 苎麻 亚麻 特异性PCR引物组 分子标记 简化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食品接触再生纸及其制品中19种含氯酚的测定及其迁移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姣 陈有为 +3 位作者 马明 陈丹超 俞雄飞 李锦花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391-395,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再生纸及其制品中19种含氯苯酚的含量.选取0.1mol/L的碳酸钾溶液作为浸泡液测定这些含氯苯酚的迁移量,以碳酸钾溶液为介质加入乙酸酐对含氯苯酚进行酯化,用正己烷提取分层,离心净化后,C...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再生纸及其制品中19种含氯苯酚的含量.选取0.1mol/L的碳酸钾溶液作为浸泡液测定这些含氯苯酚的迁移量,以碳酸钾溶液为介质加入乙酸酐对含氯苯酚进行酯化,用正己烷提取分层,离心净化后,CC—MS定量检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10mg/L,相关系数为O.9989~0.9998,加标回收率在86%~1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2%(n=6);迁移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酚 再生纸及制品 迁移量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进境茶梅中山茶叶杯菌的检疫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段维军 段丽君 +3 位作者 刘芳 吕燕 赵鹏 蔡磊 《中国森林病虫》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为明确宁波口岸从进境日本茶梅Camellia sasanqua种苗花朵上截获的1株疑似山茶叶杯菌Ciborinia camelliae菌株CM-2的分类地位,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ITS、28S、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序列比对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进行种类鉴定。结果... 为明确宁波口岸从进境日本茶梅Camellia sasanqua种苗花朵上截获的1株疑似山茶叶杯菌Ciborinia camelliae菌株CM-2的分类地位,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ITS、28S、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序列比对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可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燕麦琼脂和茶梅花水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生长,但在麦芽汁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十分缓慢;经培养可产生菌核和小型分生孢子。菌核圆形至椭圆形、浅盘状,大小为(1.86~14.50)mm×(1.37~10.83)mm,成熟时黑色;小型分生孢子球状,直径3.1~4.2μm,易脱落,有时呈短链状。该菌株与山茶叶杯菌菌株EFA-2、EFA-4序列相似度较高,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处于同一个分支。该菌株可侵染茶梅,引起山茶花腐症状并产生菌核。结合上述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山茶叶杯菌,这是我国首次截获山茶叶杯菌这一进境检疫性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叶杯菌 形态学特征 序列分析 致病性测定 检疫鉴定
下载PDF
Au基树枝状杂聚体纳米结构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有为 马明 +4 位作者 俞雄飞 黄姣 张丽 陈丹超 谭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4-78,共5页
以油胺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通过晶种生长法顺序还原HAuCl4·xH2O和H2PtCl6·6H2O,成功制备了Au-Pt树枝状杂聚体纳米颗粒。通过对Pt在Au颗粒表面沉积过程的研究,探讨了杂聚体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油胺还原得到的Au纳米颗粒表... 以油胺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通过晶种生长法顺序还原HAuCl4·xH2O和H2PtCl6·6H2O,成功制备了Au-Pt树枝状杂聚体纳米颗粒。通过对Pt在Au颗粒表面沉积过程的研究,探讨了杂聚体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油胺还原得到的Au纳米颗粒表面是由不同晶面组成的,随后还原的Pt会选择性地沉积到Au{111}表面处成核生长,形成Pt的纳米岛结构,当有足量的Pt前体时,Pt会在纳米岛的表面继续生长形成附着于Au颗粒表面的树枝状结构,研究表明树枝状Pt形貌的形成与油胺的使用有着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t杂聚体 纳米颗粒 晶种生长法
下载PDF
炒麦芽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及其向茶汤中的迁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玲 张雪纯 +3 位作者 周洁 朱海强 康传志 杨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960-3964,共5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测定炒麦芽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进行状况调查并考察其从炒麦芽向茶汤中的迁移率。方法以13C-稳定同位素标记...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测定炒麦芽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进行状况调查并考察其从炒麦芽向茶汤中的迁移率。方法以13C-稳定同位素标记的黄曲霉毒素为内标,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样品,HPLC-MS/MS法测定炒麦芽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并进行方法验证;用该方法对72个批次的炒麦芽样品进行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调查;模拟炒麦芽的茶汤制备过程,考察黄曲霉毒素向茶汤中的迁移情况。结果炒麦芽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0.3µg/kg和0.4~0.8µg/kg,加标回收率在86.1%~111.2%之间,精密度为2.5%~7.0%。72个批次炒麦芽样品的黄曲霉毒素检出率为9.7%,阳性样品中4种黄曲霉毒素总量在2.7~22.3μg/kg之间。炒麦芽中黄曲霉毒素向茶汤中的迁移率在11.0%~17.0%之间。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炒麦芽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炒麦芽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及其向茶汤中的迁移率总体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麦芽 黄曲霉毒素 污染状况 茶汤 迁移
原文传递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检测干洗服装四氯乙烯残留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艳英 任清庆 +1 位作者 傅科杰 刘懿丹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65,共5页
为建立快速有效的四氯乙烯残留检测方法,根据四氯乙烯的化学性质,利用新型、环境友好的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建立了对干洗后服装中残留四氯乙烯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通过单因素法确定的最优萃取条件... 为建立快速有效的四氯乙烯残留检测方法,根据四氯乙烯的化学性质,利用新型、环境友好的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建立了对干洗后服装中残留四氯乙烯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通过单因素法确定的最优萃取条件为:以二氯甲烷作为夹带剂,其流量为0.9 mL/min,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30 min,萃取温度35℃,二氧化碳流量30 g/min。采用气质联用仪检测四氯乙烯残留量,保留时间为4.877 min,该方法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检出限为0.9 mg/kg,3种纺织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4.1%~105.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15%~3.02%之间,可以满足纺织服装实际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乙烯 检测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气质联用仪
下载PDF
沙巴拟刀角瓢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果润 刘丽 +3 位作者 赵冬梅 梁建锋 关月姗 王兴民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3-829,共7页
探究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为食料,沙巴拟刀角瓢虫Serangiella sababensis Sasaji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沙巴拟刀角瓢虫控制烟粉虱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取食烟粉虱的沙巴拟刀角瓢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 探究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为食料,沙巴拟刀角瓢虫Serangiella sababensis Sasaji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沙巴拟刀角瓢虫控制烟粉虱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取食烟粉虱的沙巴拟刀角瓢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并计算沙巴拟刀角瓢虫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在26±1℃、L∶D=14∶10、相对湿度75%±10%的条件下,以烟粉虱卵和若虫为食的沙巴拟刀角瓢虫的世代历期分别为18.82 d和17.75 d,世代存活率分别为65.53%和75.00%,成虫寿命分别为106.65 d和105.58 d,每雌产卵量分别为286.20粒和366.67粒。以烟粉虱卵和若虫为食的沙巴拟刀角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_(m))分别为0.0581和0.0780,净增殖率(R_(0))分别为107.0338和147.8748,平均世代历期(T)分别为80.3985和64.0385,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0598和1.0811。研究发现,取食烟粉虱若虫的沙巴拟刀角瓢虫世代发育历期短于取食卵的世代发育历期,繁殖率也高于后者,烟粉虱若虫比烟粉虱卵更适宜作为沙巴拟刀角瓢虫规模化生产的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巴拟刀角瓢虫 烟粉虱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AuPt合金的两种典型生长机理研究
18
作者 陈有为 谭曜 +4 位作者 刘汉伟 黄姣 陈丹超 张威波 周生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1-14,18,共5页
分别采用晶种生长法和快速共还原法制备得到了AuPt合金。采用晶种生长法制备AuPt合金时,Au晶种的尺寸对Au-Pt双金属结构的形成有关键性影响,当用小尺寸的Au纳米颗粒(3nm)作为晶种时才会形成AuPt合金结构,当Au晶种尺寸较小时,由于颗粒内... 分别采用晶种生长法和快速共还原法制备得到了AuPt合金。采用晶种生长法制备AuPt合金时,Au晶种的尺寸对Au-Pt双金属结构的形成有关键性影响,当用小尺寸的Au纳米颗粒(3nm)作为晶种时才会形成AuPt合金结构,当Au晶种尺寸较小时,由于颗粒内纳米尺度的原子快速扩散导致合金结构的形成。高温下油胺对Au和Pt前体的快速共还原会使Au和Pt在极短的时间内同时得到还原,避免了两相的分离,得到了AuPt合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t合金 晶种生长法 快速共还原法 纳米颗粒
下载PDF
Au-Pt海胆状纳米结构的合成研究
19
作者 陈有为 谭曜 +5 位作者 史丹 黄姣 陈丹超 张威波 潘甬 周生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37-42,共6页
采用油胺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通过晶种生长法制备了Au-Pt海胆状纳米结构,研究了各种合成条件对产物结构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气氛下不能合成Au-Pt双金属杂聚体结构;Pt(acac)2和H2PtCl6·6H2O两种Pt前体对于产物形貌没有明显影... 采用油胺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通过晶种生长法制备了Au-Pt海胆状纳米结构,研究了各种合成条件对产物结构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气氛下不能合成Au-Pt双金属杂聚体结构;Pt(acac)2和H2PtCl6·6H2O两种Pt前体对于产物形貌没有明显影响;强极性的1-十八烯参与合成反应时不易得到海胆状的双金属结构;不同Au/Pt配比对产物形貌影响的研究指出,Au-Pt海胆状杂聚体结构的形成是因为后还原的Pt会倾向性地沉积到先还原成核的Au纳米颗粒的特定表面。一锅法合成得到了AuPt合金结构,表明后还原的Pt以Au为晶种,在小尺寸效应作用下使颗粒发生纳米尺度的原子扩散形成了带浓度梯度的AuPt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t 双金属纳米颗粒 Au晶种 海胆状结构
下载PDF
进境美国大豆夹杂向日葵茎溃疡病菌的检疫鉴定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雪莲 段维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2-297,共6页
向日葵茎溃疡病菌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原真菌。自进境美国大豆夹杂的向日葵种籽上,采用常规平板法分离并纯化获得1株疑似向日葵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helianthi菌株8616S3。形态学特征观察表明,该菌株在PDA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器和β... 向日葵茎溃疡病菌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原真菌。自进境美国大豆夹杂的向日葵种籽上,采用常规平板法分离并纯化获得1株疑似向日葵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helianthi菌株8616S3。形态学特征观察表明,该菌株在PDA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器和β型分生孢子,但未见有性阶段。经rDNA IT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菌株与GenBank中多个向日葵茎溃疡病菌菌株的ITS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位于同一个分支。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侵染向日葵茎部,引起典型向日葵茎溃疡病症状。美国是我国主要大豆进口来源国,这是我国首次从进境美国大豆夹杂物中截获向日葵茎溃疡病菌D.heliant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茎溃疡病菌 形态学特征 致病性测定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