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流控技术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方法比对 被引量:2
1
作者 沃燕波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2年第4期107-109,190,共4页
评估微流控技术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按照NCCLS文件EP9-A2的要求,采用微流控技术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样本的糖化血清白蛋白和白蛋白浓度进行测定,每天8份,连续5d,共收集40份样本的结果,计算线性回归方... 评估微流控技术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按照NCCLS文件EP9-A2的要求,采用微流控技术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样本的糖化血清白蛋白和白蛋白浓度进行测定,每天8份,连续5d,共收集40份样本的结果,计算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并对两方法的偏倚进行评估。两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1.1151+0.9901X,相关系数r=0.9889;医学决定水平处检测结果的预期偏倚小于允许误差。微流控技术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和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清白蛋白 白蛋白 方法比对 偏倚评估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的探索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兴艳 马舒伟 +1 位作者 沃燕波 徐迪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5期11-13,共3页
药物制剂技术是在药剂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药物制剂生产和制备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药物制剂相关理论和技术,还要学习药物制剂技术中蕴含的丰富的科学精神以及唯物主义哲学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本文基于药物... 药物制剂技术是在药剂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药物制剂生产和制备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药物制剂相关理论和技术,还要学习药物制剂技术中蕴含的丰富的科学精神以及唯物主义哲学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本文基于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特点,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纲,构思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初步探讨将科学精神和唯物主义哲学等思想政治融入《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思政的意义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药物制剂技术 课程建设
下载PDF
一锅法制备1-吡啶基-3-哌啶-4-甲酸的合成研究
3
作者 陈艳君 杨伟群 董海仟 《化工设计通讯》 202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N杂环类分子是一类重要的医药切块分子,多用作多肽类医药分子的合成原料中间体。报道了一种N杂环类分子1-吡啶基-3-哌啶-4-甲酸新的合成方法。高压反应釜依次加入3-溴吡啶、4-哌啶甲酸乙酯、碳酸钾、N-甲基吡咯烷酮,反应釜密封好,升温至... N杂环类分子是一类重要的医药切块分子,多用作多肽类医药分子的合成原料中间体。报道了一种N杂环类分子1-吡啶基-3-哌啶-4-甲酸新的合成方法。高压反应釜依次加入3-溴吡啶、4-哌啶甲酸乙酯、碳酸钾、N-甲基吡咯烷酮,反应釜密封好,升温至180℃,压力保持0.5MPa,液质监测反应,反应72h,原料反应完毕。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后抽滤,滤饼用甲醇打浆后再次抽滤,将滤液浓缩后再甲醇重结晶得黄色粉末,产率最高可达46%。该合成方法,碱性高压条件,一锅法得到目标化合物,极大地降低了工业成本,且后处理方法简单且收率高,具有工业化生产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溴吡啶 4-哌啶甲酸乙酯 碳酸钾 N-甲基吡咯烷酮 甲醇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玄参多糖单糖组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舒伟 刘兴艳 +1 位作者 贾占东 程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0-224,I0035,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玄参多糖的提取率、纯度、单糖组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玄参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多糖活性差异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传统水提法、稀碱浸渍法、微波辅助法、酶辅助提取法、超声辅助法被用来提取玄参多糖;采用苯...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玄参多糖的提取率、纯度、单糖组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玄参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多糖活性差异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传统水提法、稀碱浸渍法、微波辅助法、酶辅助提取法、超声辅助法被用来提取玄参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提取率和纯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糖完全水解后单糖的组成;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总还原力为指标评价玄参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酶辅助提取法获得多糖提取率为7.35±0.43,多糖纯度为54.43%±3.43%,其单糖质量摩尔比例中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2.1%和8.8%;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酶辅助法获得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玄参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不太稳定,其与多糖浓度并不成正相关,还原能力比较发现酶辅助法多糖还原能力最强。结论不同方法提取中酶辅助提取法获得多糖的纯度最高,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推测其抗氧化活性和单糖组分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多糖 提取 单糖 抗氧化
原文传递
相容剂对涤纶/锦纶/氨纶混合化纤材料改性聚丙烯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匡新谋 苏敏茹 +2 位作者 李浩 袁正勇 杨伟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101,106,共5页
为提升涤纶/锦纶/氨纶等回收材料的利用价值,分别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甲基丙烯酸酸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为相容剂;经平板硫化机预处理、造粒、注塑等加工过程,从力学性能、微观结构两个方面对共混改性... 为提升涤纶/锦纶/氨纶等回收材料的利用价值,分别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甲基丙烯酸酸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为相容剂;经平板硫化机预处理、造粒、注塑等加工过程,从力学性能、微观结构两个方面对共混改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P-g-MAH对拉伸强度、弯曲轻度、弯曲模量这3项力学性能指标更有利,POE-g-GMA对断裂延伸率及冲击强度这两项力学性能指标更有利;利用扫描电镜对材料的表面及断裂面进行了微观分析,表明上述加工工艺及相容剂对材料起到了很好的分散和增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甲基丙烯酸酸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丙烯 回收涤纶/锦纶/氨纶
原文传递
4-二甲氨基吡啶催化合成苯妥英钠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艳君 史海波 +5 位作者 刘艳 邵柯妹 蒋梦吉 袁道远 金丽莎 文志强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8-1111,共4页
苯妥英钠是抗癫痫发作的首选用药。以安息香为原料,经氧化、环缩合、成盐3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环缩合步骤首次采用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在V(正丁醇)∶V(水)=1∶1组成的两相体系中,完成联苯甲酰与尿素的环缩合反应,高效得到苯妥英... 苯妥英钠是抗癫痫发作的首选用药。以安息香为原料,经氧化、环缩合、成盐3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环缩合步骤首次采用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在V(正丁醇)∶V(水)=1∶1组成的两相体系中,完成联苯甲酰与尿素的环缩合反应,高效得到苯妥英,然后与10%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成盐得目标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和~1HNMR确证。该合成路线具有操作简单、后处理方便、产品纯度高且产率高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总产率为84.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息香 联苯甲酰 苯妥英钠 4-二甲氨基吡啶 缩合反应 合成
下载PDF
基于FT-IR、GC及核磁共振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消化道多糖结构解析研究
7
作者 苏倡 刘艳 +1 位作者 蒋鑫 苏秀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86-893,共8页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因其高营养价值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了充分利用仿刺参加工下脚料,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本文采用复合蛋白酶解法提取仿刺参消化道多糖,研究了酶解温度、时间、pH及加酶量对仿刺参...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因其高营养价值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了充分利用仿刺参加工下脚料,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本文采用复合蛋白酶解法提取仿刺参消化道多糖,研究了酶解温度、时间、pH及加酶量对仿刺参消化道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仿刺参消化道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柱对多糖进行纯化,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气相色谱(GC)及核磁共振(13C,1H谱)对多糖的结构及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在pH 7,加酶量1.2×10^4 U/g,温度60℃酶解6h;利用Sevage法脱蛋白提取得到的仿刺参消化道多糖纯度均一,效果最佳。通过FT-IR结果判断其为糖类化合物,含有β型葡萄毗喃糖苷键;利用气相色谱确定该多糖主要由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六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32.86:14.56:1.66:0.78:10.43,其中岩藻糖的含量最高;核磁共振综合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仿刺参消化道多糖含有β型毗喃已糖,且主要是以1,4-糖苷键相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消化道 复合蛋白酶 正交实验 多糖制备 结构解析
下载PDF
苯乙烯及其衍生物和茚共聚物的研究
8
作者 王斌 李爱元 +1 位作者 贾立朋 孙向东 《中国胶粘剂》 CAS 2021年第4期63-68,共6页
研究了共聚反应条件对苯乙烯(St)/4-甲基苯乙烯(p-MS)/茚(In)三元共聚物的性能影响。确定了较佳反应条件为:原料配比中的n(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n(茚)(O/I)=1.25,n(St)∶n(p-MS)=2∶1,催化剂w(BF3·Et2O)=1.0%(相对于总物料质量而... 研究了共聚反应条件对苯乙烯(St)/4-甲基苯乙烯(p-MS)/茚(In)三元共聚物的性能影响。确定了较佳反应条件为:原料配比中的n(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n(茚)(O/I)=1.25,n(St)∶n(p-MS)=2∶1,催化剂w(BF3·Et2O)=1.0%(相对于总物料质量而言),反应温度10℃,反应时间3 h。获得共聚物的软化点105.0℃,色号4#,重均分子量1 450,相对分子量分布1.83,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浊点175℃,与EVA的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甲基苯乙烯 共聚 EVA相容性
原文传递
星形聚乙烯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艳君 师奇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9-136,共8页
星形聚乙烯是一类具有特殊拓扑结构的聚乙烯,性能独特,可通过调控臂数和臂长来调控性能。这些调控方法主要取决于星形聚乙烯的合成方法。因此,研究开发星形聚乙烯的高效合成方法非常重要。文中总结了星形聚乙烯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星形... 星形聚乙烯是一类具有特殊拓扑结构的聚乙烯,性能独特,可通过调控臂数和臂长来调控性能。这些调控方法主要取决于星形聚乙烯的合成方法。因此,研究开发星形聚乙烯的高效合成方法非常重要。文中总结了星形聚乙烯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星形聚丁二烯还原法、乙烯配位活性聚合法和端基官能化聚乙烯法。其中,乙烯配位活性聚合法是合成星形聚乙烯最直接的方法(“先核后臂”法和“先臂后核”法),其原理是基于对α-二亚胺钯配合物催化的乙烯活性聚合进行结构设计,得到臂长和臂数可控的星形聚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聚乙烯 配位活性聚合 “先核后臂”法 “先臂后核”法
下载PDF
燃料电池用聚乙烯基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艳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5-169,共5页
简介了燃料电池的重要性及质子交换膜在燃料电池中的核心地位。简述了目前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研究中,设计具有成本低、加工性好、燃料选择性好等优点的质子交换膜替代全氟磺酸膜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聚乙烯基质子交换膜的优势,介绍了近... 简介了燃料电池的重要性及质子交换膜在燃料电池中的核心地位。简述了目前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研究中,设计具有成本低、加工性好、燃料选择性好等优点的质子交换膜替代全氟磺酸膜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聚乙烯基质子交换膜的优势,介绍了近年来聚乙烯基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和基本性能,指出可通过聚乙烯与磺化聚合物共混、设计合成磺化聚乙烯以及聚乙烯-磺化聚合物接枝共聚物等3种方法制备聚乙烯基质子交换膜。最后提出设计合成具有电导率高、燃料阻隔性好、成本低、加工性好、温度和湿度稳定性好的不同结构的聚乙烯基质子交换膜以及开发其高效合成方法是未来的重点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聚乙烯 电导率 合成策略
下载PDF
C_(5)/C_(9)共聚石油树脂对回收涤纶/锦纶/氨纶混合材料性能影响
11
作者 匡新谋 苏敏茹 +4 位作者 李浩 申小兰 喻梦云 吴依然 孟飞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8-181,187,共5页
为提升涤纶/锦纶/氨纶等回收材料的利用价值,以涤纶/锦纶/氨纶等回收材料为原料,首先对回收涤纶/锦纶/氨纶混合材料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混合材料;再将预处理混合材料与C_(5)/C_(9)共聚石油树脂均匀混合,经过挤出及注塑等步骤,制备复... 为提升涤纶/锦纶/氨纶等回收材料的利用价值,以涤纶/锦纶/氨纶等回收材料为原料,首先对回收涤纶/锦纶/氨纶混合材料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混合材料;再将预处理混合材料与C_(5)/C_(9)共聚石油树脂均匀混合,经过挤出及注塑等步骤,制备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对比,考察了C_(5)/C_(9)共聚石油树脂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断裂延伸率、弯曲模量等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对制备材料的断裂面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_(5)/C_(9)共聚石油树脂制备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断裂延伸率最大值分别为29.82MPa、17.67kJ/m2、40.84MPa、1866.35MPa、9.61%,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与对照品相比均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涤纶/锦纶/氨纶 C_(5)/C_(9)共聚石油树脂 团粒 改性
原文传递
预处理工艺对回收涤纶/锦纶/氨纶混合纤维改性聚丙烯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匡新谋 苏敏茹 +4 位作者 李浩 申小兰 袁正勇 颜雪冬 杨伟群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8-82,共5页
以聚丙烯、涤纶、锦纶、氨纶等回收材料为原料,分别通过密炼及团粒预处理工艺,再经挤出及注塑等步骤,制备涤纶/锦纶/氨纶混合纤维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对比,考察密炼及团粒预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 以聚丙烯、涤纶、锦纶、氨纶等回收材料为原料,分别通过密炼及团粒预处理工艺,再经挤出及注塑等步骤,制备涤纶/锦纶/氨纶混合纤维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对比,考察密炼及团粒预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断裂延伸率、弯曲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断裂面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团粒预处理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密炼预处理工艺;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采用团粒预处理工艺,复合材料断面被拔出纤维相对较少,纤维与PP基体之间结合比较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涤纶 锦纶 氨纶 回收 密炼 团粒
下载PDF
基于贻贝仿生的抑菌性超滤膜的制备及其分离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健 唐世刚 杨云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4-268,共5页
基于贻贝仿生技术,利用多巴胺(DA)与聚乙烯亚胺(PEI)共沉积体系,将聚多巴胺(PDA)沉积在聚醚砜(PES)超滤膜表面,并进一步将纳米银负载其表面,制备出Ag-PDA/PES复合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表面接触角等方法对复合... 基于贻贝仿生技术,利用多巴胺(DA)与聚乙烯亚胺(PEI)共沉积体系,将聚多巴胺(PDA)沉积在聚醚砜(PES)超滤膜表面,并进一步将纳米银负载其表面,制备出Ag-PDA/PES复合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表面接触角等方法对复合膜表面形貌、化学性质、分离性能及抗生物污染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PDA沉积在膜表面之后,PES膜的接触角由70.5°降至35.8°,纯水通量由262L/(m^(2)·h)提高至315L/(m^(2)·h)。抑菌性能实验表明,Ag-PDA/PES复合膜表面抗菌率达98%,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模拟废水分离实验表明,Ag-PDA/PES复合膜对含腐植酸废水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连续过滤12h后,通量仍高达165.9L/(m^(2)·h),相比于初始通量仅下降了12.4%,明显优于未改性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染 膜分离 纳米银 多巴胺
原文传递
(苯-1,3,5-三酰基)三乙腈的合成
14
作者 陈艳君 彭振博 +3 位作者 李爱元 杨伟群 汪泠 周家豪 《化学世界》 CAS 2022年第5期298-301,共4页
以1,3,5-三(溴甲基)苯和氰化钾为原料,4-二甲氨基吡啶催化作用下,经亲核取代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产物结构经~1H NMR、IR和电子碰撞质谱法(EI-MS)确证。通过对反应条件研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n(1,3,5-三(溴甲基)苯)∶n(KCN)=1∶3.1... 以1,3,5-三(溴甲基)苯和氰化钾为原料,4-二甲氨基吡啶催化作用下,经亲核取代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产物结构经~1H NMR、IR和电子碰撞质谱法(EI-MS)确证。通过对反应条件研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n(1,3,5-三(溴甲基)苯)∶n(KCN)=1∶3.1,二甲基亚砜(DMSO)和水为反应溶剂,n(4-二甲氨基吡啶)∶n(1,3,5-三(溴甲基)苯)=0.05,40℃反应2 h,产物收率为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1 3 5-三酰基)三乙腈 氰化钾 4-二甲氨基吡啶 合成
原文传递
基于聚烯烃的多嵌段共聚物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艳君 师奇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140,共9页
聚烯烃是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高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其多嵌段共聚物更具有特殊的性能。基于聚烯烃的多嵌段共聚物近年来所受到广泛关注,文中将从合成方法角度出发,系统综述基于聚烯烃的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采用活... 聚烯烃是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高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其多嵌段共聚物更具有特殊的性能。基于聚烯烃的多嵌段共聚物近年来所受到广泛关注,文中将从合成方法角度出发,系统综述基于聚烯烃的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采用活性配位聚合、链穿梭聚合、烯烃复分解反应以及基于链行走机理的烯烃配位聚合合成嵌段数目大于3的聚烯烃基多嵌段共聚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多嵌段共聚物 配位活性聚合 链穿梭聚合 烯烃复分解反应 基于链行走机理的烯烃配位聚合
下载PDF
改性石油树脂对塑料改性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爱元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4-157,共4页
简要介绍了由石油裂解副产物碳五、碳九等馏分加热和催化聚合合成的石油树脂的性能特点,论述了石油树脂加氢改性和功能团改性的原理,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改性石油树脂应用于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等塑料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 简要介绍了由石油裂解副产物碳五、碳九等馏分加热和催化聚合合成的石油树脂的性能特点,论述了石油树脂加氢改性和功能团改性的原理,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改性石油树脂应用于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等塑料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集中在力学、热学和加工等性能改善方面;指出改性石油树脂用于塑料改性是解决我国未来大量炼化一体化项目副产物碳五、碳九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树脂 改性 塑料 应用
下载PDF
大仑丁的合成方法研究
17
作者 陈艳君 史海波 +2 位作者 匡新谋 王聪颖 周家豪 《宁波化工》 2020年第2期3-5,共3页
本文以安息香为起始原料,采用廉价环境友好的氧化剂三氯化铁、醋酸和水为溶剂,制备得到二苯乙二酮;然后,用PEG-600为相转移催化剂,氢氧化钠以滴加的形式缓慢加入,制得的二苯乙二酮。最后苯妥英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得到大仑丁,总收率79... 本文以安息香为起始原料,采用廉价环境友好的氧化剂三氯化铁、醋酸和水为溶剂,制备得到二苯乙二酮;然后,用PEG-600为相转移催化剂,氢氧化钠以滴加的形式缓慢加入,制得的二苯乙二酮。最后苯妥英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得到大仑丁,总收率79.5%。该合成方法,具试剂绿色环保,后处理方法简单且收率高,具有工业化生产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600 大仑丁 合成 乙酸钠
下载PDF
2,5-二取代-1,4-二醛基苯的合成
18
作者 陈艳君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2年第5期94-97,共4页
2,5-二甲基-1,4-二溴苯和N,N-二甲基甲酰胺在四甲基乙二胺和叔丁基锂的作用下,发生Bouveault反应氧化得到2,5-二甲基-1,4-二醛基苯。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ESI-MS表征。通过对反应条件研究,确定当反应条件为:n(2,5-二甲基-1,4-... 2,5-二甲基-1,4-二溴苯和N,N-二甲基甲酰胺在四甲基乙二胺和叔丁基锂的作用下,发生Bouveault反应氧化得到2,5-二甲基-1,4-二醛基苯。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ESI-MS表征。通过对反应条件研究,确定当反应条件为:n(2,5-二甲基-1,4-二溴苯)∶n(N,N-二甲基甲酰胺)=1∶3、n(2,5-二甲基-1,4-二溴苯):n(叔丁基锂)=1∶2.1、n(2,5-二甲基-1,4-二溴苯)∶n(四甲基乙二胺)=1∶0.05时,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室温反应50min,产物收率最高,可达82.5%。同时,该方法被用于2,5-二乙基-1,4-二醛基苯(5)和2,5-二乙氧基-1,4-二醛基苯(6)的合成,收率分别为82.0%和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甲基甲酰胺 四甲基乙二胺 叔丁基锂 芳香族二醛 Bouveault反应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Tb-PEG+Eu-PEG/PANI/PAN荧光导电相变三功能复合纤维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宇轩 陈艳君 +5 位作者 潘顾鑫 王畅 彭振博 孙宗旭 梁永日 师奇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4-831,共8页
以聚丙烯腈(PAN)为载体基质、以铕-聚乙二醇(Eu-PEG)和铽-聚乙二醇(Tb-PEG)为相变荧光材料,加入掺杂的导电聚苯胺(PANI),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Tb-PEG+Eu-PEG/PANI/PAN复合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FL)仪、差示扫描量热(D... 以聚丙烯腈(PAN)为载体基质、以铕-聚乙二醇(Eu-PEG)和铽-聚乙二醇(Tb-PEG)为相变荧光材料,加入掺杂的导电聚苯胺(PANI),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Tb-PEG+Eu-PEG/PANI/PAN复合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FL)仪、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及宽频介电松驰谱(BDS)仪等方法对相变荧光导电复合纤维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纤维具备良好的荧光、相变及导电性能.在294 nm紫外光激发下,通过调节Tb-PEG和Eu-PEG的质量比可调节复合纤维的发光强度和颜色,同时复合纤维的相变温度在54~67℃之间.复合纤维的电导率达到10-6S/cm,随着PANI含量的增加,电导率和介电常数增加.通过调节Tb-PEG,Eu-PEG和PANI的比例及PEG的分子量,可以实现复合纤维荧光、导电及相变性能的可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苯胺 相变 荧光 导电 静电纺丝 复合纤维
下载PDF
微藻-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劣五类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健 唐世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9-202,共4页
将微藻添加到膜生物反应器中,构建微藻-膜生物反应器(A-MBR)污水处理系统。考查了系统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N和P的去除效果以及微藻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A-MBR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率大于90%,出水中COD含量低于50mg/L,达... 将微藻添加到膜生物反应器中,构建微藻-膜生物反应器(A-MBR)污水处理系统。考查了系统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N和P的去除效果以及微藻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A-MBR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率大于90%,出水中COD含量低于50mg/L,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A-MBR系统相比于传统膜生物反应器系统(SMBR)对总磷去除率平均高10.1%,对NH4+-N去除率也更高。同时,A-MBR系统过膜压力差(TMP)平均增长速率比S-MBR系统下降19.4%,表明微藻可有效缓解MBR系统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微藻 膜污染 劣五类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