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体位提高颅内压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1
作者
陈嘉宇
王哲
+34 位作者
臧迪
郑锐哲
叶相如
齐曾鑫
许泽宇
李志强
孙成丰
沈良军
盛罗平
徐福林
叶汝勇
周开宇
汤伟军
胡跃清
施大鹏
王昱泉
乌锡真
王莹
张启麟
刘飞利
余果
陆逸平
孙一睿
张宁
黄锋
顾夏龙
张浛
丁建
毕永延
杜昊蓝
张静
吉海龙
丁玎
张嵬
吴雪海
《中华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18,共7页
目的比较体位联合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第一阶段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的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体位联合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第一阶段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的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例,女性3例,年龄[M(IQR)]66(16)岁(范围:28~84岁)。其中19例为单侧血肿,11例为双侧血肿。患者均接受体位治疗,方法为平卧位时使用脚垫抬高下肢20~30 cm,并通过定制的腹带进行腹部加压,每日维持体位时间争取达到目标16~18 h。对于单侧硬膜下血肿患者,头部偏向患侧,避免偏向对侧;对双侧硬膜下血肿患者无头位偏侧要求。患者同时联合口服地塞米松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通过Clopper-Pearson方法分析患者的血肿改善率,初步观察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于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开展二期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法,将我国9个临床试验中心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组(试验组),共治疗3个月,并随访至治疗后6个月。治疗有效定义为血肿完全吸收或血肿体积减小>10 ml,同时Markwalder评分系统评分较治疗前改善≥1分。观察并计算3个月的治疗有效率、转手术率和6个月血肿复发率。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和转手术治疗率。结果回顾性研究中,3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13~353 d完成复查。末次复查时,28例(93.3%)患者血肿完全吸收或明显改善(血肿体积明显减少伴随明显症状的缓解),Clopper-Pearson方法获得血肿改善率的双侧95%CI为77.9%~99.2%。多中心研究共纳入106例患者,其中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组55例,男性39例,女性16例,年龄74(17)岁(范围:26~92岁)。药物治疗组51例,男性37例,女性14例,年龄69(12)岁(范围:48~84岁)。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日记卡上记录的每日体位治疗时间为(15.7±2.3)h(范围:7.6~19.3 h)。治疗第3个月时,联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6%(46/55)和56.9%(29/5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药物治疗组(OR=3.88,95%CI:1.57~9.58,P=0.003)。联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的转手术率分别为5.5%(3/55)和21.6%(11/5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组更易转手术治疗(OR=0.21,95%CI:0.05~0.80,P=0.023)。随访6个月时,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组无复发,药物治疗组的复发率为6.3%(3/4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颅内压
体位治疗
地塞米松
阿托伐他汀
原文传递
锥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1例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明忠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300-300,共1页
目的分析锥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CSDH患者血肿均消失,其中18例术后1d引流出血肿量的80%以上,2d血肿消失或残余少量硬膜下积液;3例2d复查CT发现遗...
目的分析锥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CSDH患者血肿均消失,其中18例术后1d引流出血肿量的80%以上,2d血肿消失或残余少量硬膜下积液;3例2d复查CT发现遗留血肿残腔,经注入尿激酶,4d后血肿残腔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锥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纤溶酶原激活物
原文传递
题名
体位提高颅内压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1
作者
陈嘉宇
王哲
臧迪
郑锐哲
叶相如
齐曾鑫
许泽宇
李志强
孙成丰
沈良军
盛罗平
徐福林
叶汝勇
周开宇
汤伟军
胡跃清
施大鹏
王昱泉
乌锡真
王莹
张启麟
刘飞利
余果
陆逸平
孙一睿
张宁
黄锋
顾夏龙
张浛
丁建
毕永延
杜昊蓝
张静
吉海龙
丁玎
张嵬
吴雪海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医院
神经
外科
国家
神经
疾病医学中心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
医院
神经
外科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
医院
神经
外科
嵊州市人民
医院
神经
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医院
青浦分院
神经
外科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
医院
神经
外科
永康市
第一
人民
医院
神经
外科
台州市立
医院
神经
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医院
放射科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宁海县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医院
神经
内科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教研室
出处
《中华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1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71224)。
文摘
目的比较体位联合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第一阶段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的3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例,女性3例,年龄[M(IQR)]66(16)岁(范围:28~84岁)。其中19例为单侧血肿,11例为双侧血肿。患者均接受体位治疗,方法为平卧位时使用脚垫抬高下肢20~30 cm,并通过定制的腹带进行腹部加压,每日维持体位时间争取达到目标16~18 h。对于单侧硬膜下血肿患者,头部偏向患侧,避免偏向对侧;对双侧硬膜下血肿患者无头位偏侧要求。患者同时联合口服地塞米松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通过Clopper-Pearson方法分析患者的血肿改善率,初步观察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于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开展二期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法,将我国9个临床试验中心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组(试验组),共治疗3个月,并随访至治疗后6个月。治疗有效定义为血肿完全吸收或血肿体积减小>10 ml,同时Markwalder评分系统评分较治疗前改善≥1分。观察并计算3个月的治疗有效率、转手术率和6个月血肿复发率。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和转手术治疗率。结果回顾性研究中,3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13~353 d完成复查。末次复查时,28例(93.3%)患者血肿完全吸收或明显改善(血肿体积明显减少伴随明显症状的缓解),Clopper-Pearson方法获得血肿改善率的双侧95%CI为77.9%~99.2%。多中心研究共纳入106例患者,其中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组55例,男性39例,女性16例,年龄74(17)岁(范围:26~92岁)。药物治疗组51例,男性37例,女性14例,年龄69(12)岁(范围:48~84岁)。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日记卡上记录的每日体位治疗时间为(15.7±2.3)h(范围:7.6~19.3 h)。治疗第3个月时,联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6%(46/55)和56.9%(29/5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药物治疗组(OR=3.88,95%CI:1.57~9.58,P=0.003)。联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的转手术率分别为5.5%(3/55)和21.6%(11/5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组更易转手术治疗(OR=0.21,95%CI:0.05~0.80,P=0.023)。随访6个月时,体位联合药物治疗组无复发,药物治疗组的复发率为6.3%(3/4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颅内压
体位治疗
地塞米松
阿托伐他汀
Keywords
Hematoma,subdural,chronic
Intracranial pressure
Body posture
Dexamethasone
Atorvastatin
分类号
R651.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锥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1例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明忠
机构
浙江省
宁海县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300-300,共1页
文摘
目的分析锥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CSDH患者血肿均消失,其中18例术后1d引流出血肿量的80%以上,2d血肿消失或残余少量硬膜下积液;3例2d复查CT发现遗留血肿残腔,经注入尿激酶,4d后血肿残腔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锥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
关键词
引流术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纤溶酶原激活物
分类号
R651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体位提高颅内压联合药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陈嘉宇
王哲
臧迪
郑锐哲
叶相如
齐曾鑫
许泽宇
李志强
孙成丰
沈良军
盛罗平
徐福林
叶汝勇
周开宇
汤伟军
胡跃清
施大鹏
王昱泉
乌锡真
王莹
张启麟
刘飞利
余果
陆逸平
孙一睿
张宁
黄锋
顾夏龙
张浛
丁建
毕永延
杜昊蓝
张静
吉海龙
丁玎
张嵬
吴雪海
《中华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原文传递
2
锥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1例分析
陈明忠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