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蒿素对猪心脏骤停复苏后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1
作者 李锋 吴新杰 +4 位作者 陈启江 刘英 徐杰丰 周光居 张茂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520-527,共8页
目的基于动物实验,探讨青蒿素(artesunate,Art)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肺组织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4头健康雄性大白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CPR组(n=10)和Art组(n=8)。其中CPR组和Art组采... 目的基于动物实验,探讨青蒿素(artesunate,Art)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肺组织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4头健康雄性大白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CPR组(n=10)和Art组(n=8)。其中CPR组和Art组采用室颤法制备CPR模型,假手术组仅进行外科准备。恢复自主循环后,Art组经股静脉持续泵入Art 4.8 mg/kg,维持2 h;CPR与假手术组同样方法泵入等量溶媒。比较3组动物基线(造模前)及复苏后肺损伤指标与肺损伤病理评分、肺组织炎症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炎症通路活性变化。结果(1)肺损伤指标:3组基线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和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较于假手术组,CPR组复苏后1 h、2 h和4 h时ELWI和PVPI均升高,复苏后1 h、2 h时OI均降低(P均<0.05);相较于CPR组,Art组复苏后不同时间点ELWI、PVPI和OI均所有改善,但仅复苏后2 h、4 h时ELWI、PVPI有显著差异(P均<0.05)。(2)肺损伤病理评分:相较于假手术组,CPR组、Art组复苏后24 h时肺损伤病理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相较于CPR组,Art组复苏后24 h时肺损伤病理评分降低(P<0.05)。(3)肺组织炎症:相较于假手术组,CPR组、Art组复苏后24 h时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相较于CPR组,Art组复苏后24 h时肺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降低(P均<0.05)。(4)HMGB1/TLR4/NF-κB炎症通路活性:相较于假手术组,CPR组、Art组复苏后24 h时肺组织HMGB1、TLR4和NF-κB p65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相较于CPR组,Art组复苏后24 h时肺组织HMGB1、TLR4和NF-κB p65蛋白水平均降低(P均<0.05)。结论Art可减轻心脏骤停复苏后肺组织炎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肺损伤 青蒿素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球静脉氧饱和度在老年心肺脑复苏患者亚低温治疗中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才木 陈启江 +2 位作者 崔巍 张根生 王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25-232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老年心肺脑复苏患者亚低温治疗中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61例呼吸心搏骤停的老年患者均经心肺复苏(CPR)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后进入加强护理病房(ICU)给予亚...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老年心肺脑复苏患者亚低温治疗中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61例呼吸心搏骤停的老年患者均经心肺复苏(CPR)成功恢复自主循环后进入加强护理病房(ICU)给予亚低温治疗。CPR后3个月,31例恢复意识为恢复组,另外30例未恢复意识为未恢复组。监测所有入选者自主循环恢复后2、12、24、48、72 h的血清S100β蛋白、NSE和球静脉血氧饱和度,评估血清S100β蛋白、NSE和球静脉氧饱和度对心搏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意义。结果恢复组自主循环恢复后2、12、24、48、72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于12 h达到峰值,随后依次显著下降(P<0.05),NSE水平于48 h达到峰值后依次显著下降(P<0.05),球静脉氧饱和度依次显著升高(P<0.05)。未恢复组自主循环恢复后2、12、24、48、72 h的血清S100β蛋白于48 h达高峰后依次显著下降(P<0.05),NSE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球静脉氧饱和度虽依次显著升高(P<0.05),但持续<50%,且恢复组在2、12、24、48、72 h时间点的S100B和NSE均显著低于未恢复组(P<0.05),而球静脉血氧饱和度12、24、48、72 h显著高于未恢复组(P<0.05)。结论对于CPR后自主循环恢复给予亚低温治疗的患者,当发现血清S100β蛋白12 h后仍显著升高、NSE水平48 h后仍显著升高,球静脉氧饱和度持续<50%,往往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Β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球静脉氧饱和度 心肺复苏 亚低温
下载PDF
清醒时脉搏血氧饱和度正常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和S100B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才木 陈启江 +1 位作者 崔巍 张根生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56-662,共7页
目的评估清醒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_pO_2)正常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对血清S100B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宁海县第一医院急诊科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清醒不吸氧时S_pO_2正常的COPD患者... 目的评估清醒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_pO_2)正常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对血清S100B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宁海县第一医院急诊科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清醒不吸氧时S_pO_2正常的COPD患者,男39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65.9±9.0)岁。根据是否发生夜间低氧血症分为正常组(23例)和低氧组(41例),其中低氧组再根据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的睡眠时相分为快速动眼睡眠(REM)低氧亚组(20例,只在REM期发生夜间低氧血症)、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低氧亚组(13例,只在NREM期发生夜间低氧血症)和混合低氧亚组(8例,两个时相均发生夜间低氧血症)。观察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低氧组患者于入院第2天起予夜间吸氧治疗。比较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睡眠时间、入院第1和2天的血气分析、睡眠监测指标,以及入院第1、2、7天的血清S100B水平。分析血清S100B水平与低氧血症的关系。结果在64例患者中,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率为64.06%(41/64),其中48.78%(20/41)发生在REM时相,31.70%(13/41)发生在NREM时相,19.51%(8/41)在REM和NREM两个时相均发生低氧血症。低氧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显著短于正常组(P<0.001),第2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_aO_2)显著低于正常组同时间和同组第1天(P值均<0.001),夜间睡眠时S_pO_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两组间第1天的p_aO_2、第1和2天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_aCO_2),以及睡眠呼吸暂停次数(AHI)和脑电觉醒指数(Ar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低氧组入院第1天的血清S100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同时间(P<0.001);第2天的血清S100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同时间和同组第1天(P值均<0.001);第7天的血清S100B水平显著低于同组第1和2天(P值均<0.001),与正常组同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睡眠时期低氧血症对血清S100B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各低氧亚组间入院第1、2和7天的血清S100B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入院第2天的p_aO_2和第7天的血清S100B水平均显著低于同亚组第1天(P值均<0.05),入院第2天的血清S100B水平均显著高于同亚组第1天(P值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血清S100B水平与p_aO_2呈负相关(r=-0.626,P<0.001),而与夜间睡眠时S_pO_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呈正相关(r=0.700,P<0.001)。结论清醒时S_pO_2正常的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率>50%,发生夜间低氧血症的COPD患者血清S100B水平显著升高,给予吸氧治疗后下降。因此,血清S100B水平有望作为评估清醒时S_pO_2正常、夜间发生低氧血症的COPD患者脑损伤的有价值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缺氧脑损伤 非快速动眼时相 血清S100B
下载PDF
心搏骤停复苏后肠轴膜损伤救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启江 徐杰丰 张茂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2-765,共4页
心搏骤停复苏后患者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已成为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心搏骤停在内的许多急危重症均可引起肠轴膜损伤,进而破坏肠屏障功能,这是导致急危重症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环节.明确心搏骤停复苏后肠... 心搏骤停复苏后患者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已成为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心搏骤停在内的许多急危重症均可引起肠轴膜损伤,进而破坏肠屏障功能,这是导致急危重症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环节.明确心搏骤停复苏后肠轴膜损伤的各种病理生理机制,探索肠屏障功能恢复的治疗策略,可能对遏制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现就心搏骤停复苏后肠轴膜损伤的发生、病理生理机制、诊断与监测及救治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肠轴膜损伤 肠屏障功能 多器官功能障碍
下载PDF
超声在猪心肺复苏后肺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春双 徐杰丰 +2 位作者 陈启江 金晓红 张茂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7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猪心肺复苏后肺损伤动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猪10头,体质量(35.9±2.4)kg,随机数字法表分为假手术组、心肺复苏组各5头。假手术组仅常规麻醉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组在常规麻醉和气管插管后经历心脏骤... 目的探讨超声在猪心肺复苏后肺损伤动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猪10头,体质量(35.9±2.4)kg,随机数字法表分为假手术组、心肺复苏组各5头。假手术组仅常规麻醉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组在常规麻醉和气管插管后经历心脏骤停与复苏,于复苏前和复苏后1、3、6、12h应用肺超声评分(LUS)评估肺损伤情况,同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氧合指数(PaO2/FiO2),脉搏指示连续派血量法测定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采用重复方差分析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LUS与PaO2/FiO2、EVLWI、PVP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动物的基本参数具有可比性。假手术组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肺复苏组的PaO2/Fi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复苏后1、3和6h均低于相应时点的假手术组。EVLWI和PVPI在复苏后持续升高(F=17.96、27.70,P<0.001),EVLWI从基线的(9.7±1.3)mL/kg升高到12h的(21.0±5.5)mL/kg,PVPI从(2.3±0.7)mL/kg升到(6.1±0.5)mL/kg,且均高于假手术组同时点的相应值。复苏组的LUS也持续升高(F=34.2,P<0.001),基线和复苏后1、3、6、12h分别为(2.6±0.5)、(13.4±0.9)、(15.0±1.9)、(15.8±0.8)和(17.6±4.0)分,均高于假手术组同时点的值。相关性分析显示,LUS与PaO2/FiO2呈负相关(r=-0.625,P<0.001),与EVLWI、PVPI正相关(r=0.790、0.882,P<0.001)。结论在猪心肺复苏模型中,肺超声评分与传统肺损伤指标的相关性较好,可以实时、连续无创地评估复苏后肺损伤的程度,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肺超声
下载PDF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脑脊液葡萄糖严重低下1例
6
作者 方红龙 陈城洋 +6 位作者 黄添姹 赵俊杰 罗建 崔巍 王才木 张伟文 张根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56,共4页
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78岁,因"突发口齿不清,左侧肢体活动障碍3 d"于2023年7月16日入院。患者3 d前突发口齿不清,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伴恶心呕吐,意识不清。至当地医院查头颅CT:右侧额颞叶大块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广泛蛛网膜下腔出... 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78岁,因"突发口齿不清,左侧肢体活动障碍3 d"于2023年7月16日入院。患者3 d前突发口齿不清,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伴恶心呕吐,意识不清。至当地医院查头颅CT:右侧额颞叶大块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A);脑动脉CT血管造影: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考虑(图1B)。于2023年7月13日急诊行"开颅动脉瘤夹闭+脑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次日复查头颅CT:右侧颅内动脉瘤术后,右侧额颞叶血肿,脑室系统积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局部脑膜脑膨出(图1C)。再次急诊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查脑脊液:潘氏试验(+++),有核细胞计数4870×10^(6)/L,中性粒细胞85%,红细胞1826080×10^(6)/L,葡萄糖0.95 mmol/L,氯124.2 mmol/L,腺苷脱氨酶14 U/L,蛋白含量383.2 mg/dL(表1)。术后予美罗培南抗感染、甘露醇降颅压等治疗,患者术后出现持续发热,最高体温39.5℃,神志深昏迷,GCS 1T1,于2023年7月16日转至本院。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10年余(具体不详)。拟"脑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收住重症医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齿不清 肢体活动障碍 脑内血肿清除 CT血管造影 脑动脉瘤破裂 脑室系统 潘氏试验 腺苷脱氨酶
原文传递
Tubastatin A对猪心脏停搏复苏后脑损伤时细胞焦亡的影响
7
作者 陈启江 徐杰丰 +2 位作者 王才木 吴新杰 赵雪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48,共5页
目的评价Tubastatin A(TubA)对猪心脏停搏复苏后脑损伤时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普通级雄性白猪22头,体质量34~39 kg,4~6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6)、心脏停搏复苏组(CA-CPR组,n=8)和心脏停搏复苏+TubA组(CA-CPR+Tub... 目的评价Tubastatin A(TubA)对猪心脏停搏复苏后脑损伤时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普通级雄性白猪22头,体质量34~39 kg,4~6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6)、心脏停搏复苏组(CA-CPR组,n=8)和心脏停搏复苏+TubA组(CA-CPR+TubA组,n=8)。CA-CPR组和CA-CPR+TubA组采用心脏停搏9 min、心肺复苏6 min的方法制备猪心脏停搏复苏模型。CA-CPR+TubA组于复苏成功后5 min时,经1 h股静脉泵注TubA 4.5 mg/kg(用50 ml生理盐水溶解)。于造模前及复苏成功后1、2、4和24 h(T0-T4)时,采集股静脉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于T4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随后处死猪,取大脑皮层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caspase-3、活化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消皮素E(GSDME)和N端GSDME(N-GSDME)的表达,ELISA法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IL-1β和IL-18的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CA-CPR组和CA-CPR+TubA组T1-T4时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升高,T4时NDS评分升高,大脑皮层组织HDAC6、caspase-3、cleaved caspase-3、GSDME和N-GSDME表达上调,HMGB1、IL-1β和IL-18含量升高(P<0.05);与CA-CPR组比较,CA-CPR+TubA组T3和T4时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降低,T4时NDS评分降低,大脑皮层组织HDAC6、caspase-3、cleaved caspase-3、GSDME和N-GSDME表达下调,HMGB1、IL-1β和IL-18含量降低。结论TubA减轻猪心脏停搏复苏后脑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焦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术 再灌注损伤 细胞焦亡 Tubastatin A
原文传递
表现为重症肺炎的肺豚鼠耳炎奴卡菌病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严群锋 陈启江 +1 位作者 孙正林 吉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6-619,共4页
豚鼠耳炎奴卡菌在奴卡菌中相对少见,由其引起的重症肺炎少见,现报道1例救治成功的表现为重症肺炎的肺豚鼠耳炎奴卡菌病的诊治过程及体会。本例患者起病急、进展快,迅速出现呼吸衰竭。下呼吸道标本涂片、培养联合宏基因组测序鉴定为豚鼠... 豚鼠耳炎奴卡菌在奴卡菌中相对少见,由其引起的重症肺炎少见,现报道1例救治成功的表现为重症肺炎的肺豚鼠耳炎奴卡菌病的诊治过程及体会。本例患者起病急、进展快,迅速出现呼吸衰竭。下呼吸道标本涂片、培养联合宏基因组测序鉴定为豚鼠耳炎奴卡菌。给予抗感染、有创通气及血流动力学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奴卡菌 有创通气 血流动力学 耳炎 呼吸衰竭 宏基因组测序 下呼吸道标本
原文传递
TubA对猪心肺复苏后肾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9
作者 吴新杰 赵雪 +4 位作者 陈启江 刘英 徐杰丰 周光居 张茂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特异性抑制剂Tubastatin A(TubA)减轻猪心肺复苏(CPR)后肾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25只健康雄性大白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n=6)、CPR模型组(n=10)及TubA干预组(n=9)。经右心室...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特异性抑制剂Tubastatin A(TubA)减轻猪心肺复苏(CPR)后肾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25只健康雄性大白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n=6)、CPR模型组(n=10)及TubA干预组(n=9)。经右心室电刺激诱导心搏骤停9 min后CPR 6 min制备猪CPR模型;Sham组动物仅进行插管通气、置管、麻醉监护等常规操作。TubA干预组于复苏成功后5 min经股静脉泵入TubA 4.5 mg/kg,持续1 h;Sham组和CPR模型组泵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制模前及复苏后1、2、4、24 h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二胺氧化酶(DAO)血清水平。于复苏后24 h取左肾上极与回肠末端组织,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程度,并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和混合谱系激酶域样蛋白(MLKL)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CPR模型组和TubA干预组动物均在复苏后出现肾功能障碍与肠黏膜损伤,表现为SCr、BUN、I-FABP和DAO的血清水平均明显增加;然而,与CPR模型组相比,TubA干预组复苏后1 h起SCr与DAO、复苏后2 h起BUN、复苏后4 h起I-FABP的血清水平均显著降低〔1 h SCr(μmol/L):87±6比122±7,1 h DAO(kU/L):8.1±1.2比10.3±0.8,2 h BUN(mmol/L):12.3±1.2比14.7±1.3,4 h I-FABP(ng/L):661±39比751±38,均P<0.05〕。组织检测分析显示,与Sham组相比,CPR模型组和TubA干预组动物均在复苏后24 h出现肾肠组织细胞凋亡与坏死性凋亡,表现为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RIP3和MLKL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然而,与CPR模型组相比,TubA干预组复苏后24 h肾肠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21.4±4.6)%比(55.2±9.5)%,肠组织细胞凋亡指数:(21.3±4.5)%比(50.9±7.0)%,均P<0.05〕,RIP3和MLKL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肾组织:RIP3蛋白(RIP3/GAPDH)为1.11±0.07比1.39±0.17,MLKL蛋白(MLKL/GAPDH)为1.20±0.14比1.51±0.26;肠组织:RIP3蛋白(RIP3/GAPDH)为1.24±0.18比1.69±0.28,MLKL蛋白(MLKL/GAPDH)为1.38±0.15比1.80±0.26,均P<0.05〕。结论TubA具有减轻复苏后肾功能障碍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和坏死性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肾功能障碍 肠黏膜损伤 Tubastatin A 坏死性凋亡 凋亡
原文传递
经食道降温对猪复苏后肺损伤及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杰丰 吴春双 +2 位作者 陈启江 金晓红 张茂 《华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261-1267,共7页
目的探讨经食道降温对猪心肺复苏后肺损伤及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头国产雄性白猪分为假手术组(S组,n=5)、正常温度组(NT组,n=9)、体表降温组(SC组,n=9)与食道降温组(EC组,n=9)。S组仅进行动物准备,其余3组通... 目的探讨经食道降温对猪心肺复苏后肺损伤及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头国产雄性白猪分为假手术组(S组,n=5)、正常温度组(NT组,n=9)、体表降温组(SC组,n=9)与食道降温组(EC组,n=9)。S组仅进行动物准备,其余3组通过8 min心室颤动与5 min心肺复苏的方法制备心肺复苏模型。S组和NT组使用控温毯全程维持(38.0±0.5)℃。复苏后5 min时,SC组和EC组分别经体表控温毯与食道降温导管降温和维持在33℃持续24 h,再以1℃/h复温5 h。复苏后1、6、12、24、30 h时检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PVPI),采集动脉血检测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采集静脉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nerleukin-6,IL-6)的血清水平。复苏后30 h时处死动物,检测肺组织TNF-α、IL-6、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复苏后,EC组较SC组诱导低温的速率加快(2.8 vs.1.5℃/h,P<0.05),同等效率地维持低温及复温。与NT组相比,EC组在复苏6 h后、SC组在复苏12 h后的ELWI与PVPI降低,OI升高(均P<0.05)。与SC组相比,EC组在复苏12 h后的ELWI与PVPI下降、OI增加[ELWI:12 h为(13.4±3.1)vs.(16.8±2.7)mL/kg,24 h为(12.4±3.0)vs.(16.0±3.6)mL/kg,30 h为(11.1±2.4)vs.(13.9±1.9)mL/kg;PVPI:12 h为3.7±0.9 vs. 5.0±1.1,24 h为3.4±0.8 vs. 4.6±1.0,30 h为3.1±0.7 vs. 4.2±0.7;OI:12 h为(470±41)vs.(417±42)mm Hg(1 mm Hg=0.133 kPa),24 h为(462±39)vs.(407±36)mm Hg,30 h为(438±60)vs.(380±33)mm Hg;均P<0.05]。与NT组相比,SC组与EC组在复苏6 h后TNF-α与IL-6的血清水平降低(P<0.05)。与SC组相比,EC组在复苏6 h后IL-6与复苏12 h后TNF-α的血清水平下降[IL-6:6 h为(299±23)vs.(329±30)pg/mL,12 h为(336±35)vs.(375±30)pg/mL,24 h为(297±29)vs.(339±36)pg/mL,30 h为(255±20)vs.(297±33)pg/mL;TNF-α:12 h为(519±46)vs.(572±49)pg/mL,24 h为(477±77)vs.(570±64)pg/mL,30 h为(436±49)vs.(509±51)pg/mL;均P<0.05]。与NT组相比,SC组与EC组肺组织TNF-α、IL-6、丙二醛含量减少及SOD活性升高(P<0.05)。与SC组相比,EC组肺组织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损伤进一步减轻[TNF-α:(557±155)vs.(782±154)pg/mg prot;IL-6:(616±134)vs.(868±143)pg/mg prot;丙二醛:(4.95±1.53)vs.(7.53±1.77)nmol/mg prot;SOD:(3.18±0.74)vs.(2.14±1.00)U/mg prot;均P<0.05]。结论复苏后经食道降温较传统体表降温法能快速地诱导治疗性亚低温,减轻复苏后肺损伤与全身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肺损伤 炎症反应 治疗性亚低温 食道降温法
原文传递
亚低温对猪复苏后心肌钙调蛋白激酶Ⅱ和自噬的影响
11
作者 陈启江 徐杰丰 +3 位作者 吴春双 金晓红 李子龙 王茉丽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治疗性亚低温(therapeutic hypothermia,TH)对猪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心肌钙调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白猪20头,体质量3... 目的探讨治疗性亚低温(therapeutic hypothermia,TH)对猪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心肌钙调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白猪20头,体质量33~4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sham,S)组(n=4)、CPR组(n=8)与TH组(n=8)。S组仅进行动物准备,不经历心脏骤停/复苏过程。CPR组和TH组采用电刺激诱发室颤8 min,然后心肺复苏5 min,制备猪心脏骤停复苏模型。实验猪复苏成功的标准为室上性自主心律伴平均动脉压>50 mmHg持续5 min以上。复苏成功后,TH组经体表冰毯将体温降至33℃,并维持至复苏后24 h,再以1℃/h复温5 h;S组和CPR组则利用冰毯仪全程维持正常体温。于复苏后6、12、24和30 h时,利用PiCCO法测定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和全心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 fraction,GEF),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的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的活性。于复苏后30 h处死动物,取左室心尖部心肌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MKⅡ、微管相关轻链蛋白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Ⅱ)和p62的蛋白表达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事后检验。结果与S组相比,CPR组和TH组动物出现复苏后心功能障碍及心肌损伤,表现为SV和GEF值降低、血清cTnI浓度增加及CK-MB活性升高(均P<0.05)。但与CPR组相比,TH组动物在复苏6 h后SV和GEF值升高,在复苏12 h后血清cTnI浓度减少及CK-MB活性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V(mL):6 h为25.0±6.9和31.9±3.3,12 h为26.7±5.1和34.6±3.7,24 h为28.8±3.3和35.7±3.2,30 h为29.2±5.2和36.7±3.3;GEF(%):6 h为17.1±2.7和19.9±1.8,12 h为18.7±1.9和21.6±1.8,24 h为19.3±2.3和23.0±2.4,30 h为21.0±1.7和23.7±1.7;cTnI(pg/mL):12 h为564±51和466±56,24 h为534±38和427±60,30 h为476±55和375±46;CK-MB(U/L):12 h为803±164和652±76,24 h为693±96和557±54,30 h为633±91和480±77;均P<0.05]。组织检测分析显示,与S组相比,CPR组和TH组动物在复苏后心肌CaMKⅡ和LC3Ⅱ表达增加、p62表达减少(均P<0.05)。但与CPR组相比,TH组动物在复苏后心肌CaMKⅡ和LC3Ⅱ表达减少、p62表达增加(CaMKⅡ:0.73±0.06和0.58±0.05;LC3Ⅱ:0.69±0.09和0.50±0.07;p62:0.40±0.07和0.68±0.14;均P<0.05)。结论TH减轻复苏后心功能障碍与心肌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CaMKⅡ表达及细胞自噬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心功能障碍 心肌损伤 治疗性亚低温 钙调蛋白激酶Ⅱ 自噬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联合亚低温治疗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脑炎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平 陈启江 +3 位作者 金伟盛 徐康敏 薛其骏 王宗义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304-305,共2页
近年来,中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并报道了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疾病,其中少数因多脏器功能损伤救治无效死亡.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本例患者被蜱虫叮咬5d后以高热、乏力、皮疹起病,并且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 近年来,中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并报道了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疾病,其中少数因多脏器功能损伤救治无效死亡.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本例患者被蜱虫叮咬5d后以高热、乏力、皮疹起病,并且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随后发生意识障碍、持续抽搐脑炎表现,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后采用血浆置换清除病毒及炎症因子,亚低温脑保护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 血浆置换 亚低温治疗 脑炎 多脏器功能损伤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计数 并发
原文传递
萝卜硫素对猪复苏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3
作者 张俊锋 葛风 +6 位作者 朱锦江 王旭光 陈启江 曹光立 周梅亚 徐杰丰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58-664,共7页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减轻猪复苏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在浙江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24头国产健康雄性大白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减轻猪复苏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在浙江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24头国产健康雄性大白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组、SFN组,其中Sham组6头、另两组各9头。CPR组和SFN组选择10 min心脏骤停与6 min CPR的造模参数建立猪CPR模型。SFN组在复苏后5 min时,经股静脉泵入SFN 2 mg/kg、共计10 min。在复苏后1 h、2 h、4 h和24 h时,采集静脉血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的血清水平。然后,各组选择6头猪实施安乐死,获取回肠末端组织标本,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生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ELISA法检测过氧化物4-羟基壬烯醛(4-hydroxy-2-nonenal,4-HNE)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法检测黏连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闭合蛋白(occludin)、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水平。三组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事后检验。结果复苏后观察期间,CPR组和SFN组肠黏膜损伤标志物IFABP和DAO的血清水平均高于Sham组(均P<0.05)。然而,SFN组IFABP在复苏后2 h、4 h和24 h时、DAO在复苏后1 h、2 h、4 h和24 h时均低于CPR组(均P<0.05)。复苏后24 h时,CPR组和SFN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Sham组,SOD和CAT活性、GSH含量均降低,MDA和4-HNE含量、ROS产物均升高,ZO-1和occludin表达下调、Nrf2和HO-1表达上调(均P<0.05)。但是,SFN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CPR组,SOD和CAT活性、GSH含量均升高,MDA和4-HNE含量、ROS产物均降低,ZO-1、occludin、Nrf2和HO-1表达均上调(均P<0.05)。结论SFN具有积极减轻猪复苏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后抑制组织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萝卜硫素 肠黏膜损伤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