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p38 MAPK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刘芳 李梦醒 +2 位作者 李真 王玉 唐巍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探究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实验组(48只);实验组大鼠... 目的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探究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实验组(48只);实验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复制VD大鼠模型,随后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艾灸组、阻滞剂组、艾灸+阻滞剂组,每组12只;艾灸组大鼠取“百会”“大椎”“风府”穴,采用温和灸法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治疗6 d,休息1 d,连续治疗4周;阻滞剂组在模型复制前30 min腹腔注射p38 MAPK阻滞剂(10μmol/L SB203580),模型复制成功后隔日注射1次,每次每只大鼠按1 mL/kg注射10μmol/L SB203580,连续注射4周;艾灸+阻滞剂组大鼠在阻滞剂组干预方法基础上进行艾灸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和RT-qPCR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1区p38 MAPK、Bcl-2、Caspase-3、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阻滞剂组、艾灸+阻滞剂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p38 MAPK、Caspase-3、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艾灸+阻滞剂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艾灸组、阻滞剂组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p38 MAPK、Caspase-3、Caspase-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艾灸督脉组穴对VD大鼠的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艾灸 督脉 p38 MAPK 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S100A9基因敲除对姥鲛烷诱导小鼠狼疮肾炎的影响
2
作者 查洁 杨小四 +2 位作者 李帆 李晓静 姚根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9-474,共6页
目的:探究S100A9基因敲除(S100A9^(-/-))对小鼠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影响,阐明S100A9在LN中的作用。方法:6~8周龄雌性野生型及S100A9^(-/-)C57BL/6(B6)小鼠各10只;5只野生型B6和5只S100A9^(-/-)B6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0.5 mL... 目的:探究S100A9基因敲除(S100A9^(-/-))对小鼠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影响,阐明S100A9在LN中的作用。方法:6~8周龄雌性野生型及S100A9^(-/-)C57BL/6(B6)小鼠各10只;5只野生型B6和5只S100A9^(-/-)B6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0.5 mL姥鲛烷;另外5只野生型B6和5只S100A9^(-/-)B6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0.5 mL生理盐水。6个月后处死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水平;测定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尿蛋白水平;留取肾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结果:与野生型B6小鼠相比,S100A9^(-/-)B6小鼠体重、脾脏重量、肾脏结构、血清肌酐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的B6小鼠相比,姥鲛烷诱导的B6小鼠脾脏重量、脾脏长度、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抗ds-DNA抗体、IgG水平均明显增加,肾脏出现狼疮样改变(肾脏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上皮水肿、管腔狭窄);与对照S100A9^(-/-)B6小鼠相比,姥鲛烷诱导的S100A9^(-/-)B6小鼠脾脏重量、脾脏长度、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抗ds-DNA抗体、IgG水平均明显增加,肾脏出现狼疮样改变。但是,与姥鲛烷诱导的野生型B6小鼠相比,姥鲛烷诱导的S100A9^(-/-)B6小鼠的狼疮样症状及以上血清学和尿液指标改变均明显减轻。结论:姥鲛烷可以使野生型B6小鼠和S100A9^(-/-)B6小鼠出现狼疮病变,但S100A9基因敲除小鼠病变程度较轻,提示该基因对狼疮小鼠的发病可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S100A9基因 姥鲛烷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系统评价川楝子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刘慧娟 余水红 +2 位作者 胡叶青 曹富 吴其国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7-118,共12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SymMap数据库获得川楝子治疗肝癌的化学成分及靶点基因,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基因,将川楝子和肝癌的交集靶点导入GeneMANIA数据库获得靶点互作关系,并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关键靶点基因...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SymMap数据库获得川楝子治疗肝癌的化学成分及靶点基因,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基因,将川楝子和肝癌的交集靶点导入GeneMANIA数据库获得靶点互作关系,并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关键靶点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到槲皮素等6种主要活性成分,TP53、AKT1、IGF2、CDKN2A等主要靶点,癌症通路、癌症中蛋白聚糖、PI3K-Akt信号通路、乙肝和大肠癌通路等主要调控路径,揭示了川楝子治疗肝癌的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性质,从整体上为川楝子治疗肝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网络药理学 肝癌 机制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2促进氧化应激参与干燥综合征肝脏病变
4
作者 查洁 江婷婷 +2 位作者 郭俊巧 肖帧 姚根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对干燥综合征小鼠肝脏病变及氧化应激通路的影响,阐明干燥综合征肝脏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检测NOD、IL-12基因敲除(IL-12KO)NOD和C57BL/6(B6)小鼠的唾液流率、肝功能、肝脏病理、IL-12水平等。取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对干燥综合征小鼠肝脏病变及氧化应激通路的影响,阐明干燥综合征肝脏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检测NOD、IL-12基因敲除(IL-12KO)NOD和C57BL/6(B6)小鼠的唾液流率、肝功能、肝脏病理、IL-12水平等。取不同浓度IL-12及JAK2、TYK2抑制剂作用于小鼠肝癌细胞。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及细胞培养上清的氧化应激指标。结果:与其他两组小鼠相比,NOD小鼠GOT和GPT显著升高(P<0.05),血清GSH-PX、SOD和CAT降低(P<0.05)。不同浓度IL-12处理后,小鼠肝癌细胞CAT、GSH、GSH-PX和SOD有下降趋势,MDA增加。JAK2/TYK2抑制剂能逆转IL-12对肝癌细胞SOD、GSH和MDA的调节(P<0.05)。结论:IL-12可能通过促进干燥综合征肝脏细胞的氧化应激,进而参与干燥综合征肝脏病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肝脏病变 白细胞介素-12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基于PERK/ATF4/CHOP通路探讨游泳运动干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芳 李梦醒 +1 位作者 王玉 唐巍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4期333-340,共8页
目的:基于PERK/ATF4/CHOP通路探讨游泳运动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分别为12、36只。实验组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进行模型制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基于PERK/ATF4/CHOP通路探讨游泳运动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分别为12、36只。实验组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进行模型制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游泳运动组和药物组,每组12只。游泳运动组给予无负重游泳训练30 min/(次·d),连续4周;药物组腹腔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0.33 mg/(kg·d),连续4周;其余2组自由活动4周。干预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mRNA水平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①行为学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游泳运动组、药物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神经元超微结构:模型组胞浆内细胞器数量减少,胞浆基质溶解空泡化,线粒体嵴断裂,结构不清晰,神经纤维可见坏死、溶解;与模型组比较,游泳运动组胞浆内各细胞器结构、空泡样变程度明显改善。③脑组织PERK、ATF4、CHOP mRNA水平及蛋白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1区PERK、ATF4、CHOP 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ERK、ATF4、CHOP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游泳运动组、药物组海马CA1区PERK、ATF4、CHOP mRNA水平及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游泳运动可保护VD大鼠脑组织,改善其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ERK/ATF4/CHOP通路,抑制VD大鼠海马区ERS相关蛋白PERK、ATF4、CHOP 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游泳运动 脑保护 认知功能 内质网应激 PERK/ATF4/CHOP通路
下载PDF
艾灸督脉经穴通过p38 MAPK通路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IL-1β和TNF-α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芳 李梦醒 +1 位作者 王玉 唐巍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3-58,共6页
目的 基于p38 MAPK通路探究艾灸督脉“百会”“大椎”“风府”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阻滞剂组、艾灸+阻滞剂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 目的 基于p38 MAPK通路探究艾灸督脉“百会”“大椎”“风府”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阻滞剂组、艾灸+阻滞剂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和RT-qPCR法分别检测海马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核染色体凝集、边集,胞浆内细胞器数量明显减少,胞浆基质完全溶解空泡化,神经纤维变形、溶解、坏死;p38 MAPK、TNF-α、IL-1β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阻滞剂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结构有不同程度改善;p38 MAPK、TNF-α、IL-1β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艾灸+阻滞剂组与阻滞剂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减少TNF-α、IL-1β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神经炎症 艾灸 p38 MAPK
下载PDF
富硒菌C5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李帆 张伟 +1 位作者 查洁 荚荣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1,共8页
研究了富硒菌C5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的益生菌制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小鼠分为益生菌制剂组A组(三联活菌组)和B组(地衣芽孢杆菌+三联活菌组)、实验组C组(富硒菌C5组)和空白组D组,饲养4周后取小鼠粪便,PC... 研究了富硒菌C5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的益生菌制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小鼠分为益生菌制剂组A组(三联活菌组)和B组(地衣芽孢杆菌+三联活菌组)、实验组C组(富硒菌C5组)和空白组D组,饲养4周后取小鼠粪便,PCR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用Ⅰllummina HiSeq 2500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QIIME2软件生成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物种丰度表,对样品Alpha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估和Beta多样性分析。富硒菌C5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一样能调节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Alpha多样性的ACE、Chao1和Shannon均有所升高(P<0.05);富硒菌C5能提高小鼠肠道菌群中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提高Lachnospiraceae(毛螺菌科)中的Agathobacter(无杆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富硒菌C5能够改善机体的肠道微生态,在微生物制剂改善肠道菌群健康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菌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凉血通瘀方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瘀热阻窍证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刘燕 兰崴 +1 位作者 严奇才 杨礼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62-3164,共3页
目的考察凉血通瘀方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瘀热阻窍证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瘀方,疗程14 d。检测临... 目的考察凉血通瘀方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瘀热阻窍证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凉血通瘀方,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效、瘀热阻窍证候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血清指标(Hcy、LP-PLA2、sIL-2R)、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瘀热阻窍证候评分、NIHSS评分降低(P<0.05),并且治疗14 d后低于治疗7 d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BI评分升高(P<0.05),并且治疗14 d后高于治疗7 d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血清指标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通瘀方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瘀热阻窍证急性脑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通瘀方 醒脑开窍针刺法 常规治疗 急性脑出血 瘀热阻窍
下载PDF
单指数、双指数、拉伸指数弥散加权成像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肝性脑病的应用
9
作者 张媛媛 宋育林 汪楠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8期60-67,共8页
目的探讨多模型弥散加权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肝性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性脑病患者和60例同期体检中心健康受试者的弥散加权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脑功能磁共振图像,利用GE AW 4.6 Function tool后处理软... 目的探讨多模型弥散加权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肝性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性脑病患者和60例同期体检中心健康受试者的弥散加权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脑功能磁共振图像,利用GE AW 4.6 Function tool后处理软件测量23个感兴趣区单指数模型的表观扩散系数值、双阶单指数模型的弥散系数值、假性弥散系数值、灌注分数值、拉伸指数模型的分布扩散系数值、扩散异质性指数值以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脑血流量,并分析肝性脑病组与对照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结果选取的23个感兴趣区中,有18个区域的分布扩散系数参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多模型参数(除外灌注分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10个感兴趣区(双侧顶叶、枕叶、颞叶、额叶及后扣带回)中,只有双侧后扣带回的脑血流量升高。结论弥散加权成像不同模型为肝性脑病增加了影像学信息。双侧后扣带回灌注和代谢的变化与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分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弥散加权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融合任务驱动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芳 李梦醒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6期78-81,共4页
中医学的传承创新离不开中医学的教育,《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学教学的入门学科,在中医学整个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因《中医基础理论》内容相对晦涩,其一直是教学的难点重点。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提出在《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的传承创新离不开中医学的教育,《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学教学的入门学科,在中医学整个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因《中医基础理论》内容相对晦涩,其一直是教学的难点重点。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提出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融合任务驱动法。以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知识点以提高学习效率,为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任务驱动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大学生亲密伴侣暴力演变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11
作者 汪瑞 李书琴 +5 位作者 金正格 钱燕 蒋志成 李若瑜 张诗晨 万宇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30-936,共7页
目的:分析亲密伴侣暴力(IPV)转变模式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于2019年11月-12月,选取安徽省两所医学专科学校的4211名大一年级学生开展基线调查(T1),1年后进行随访(T2)。采用IPV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大学生的IPV和抑郁症... 目的:分析亲密伴侣暴力(IPV)转变模式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于2019年11月-12月,选取安徽省两所医学专科学校的4211名大一年级学生开展基线调查(T1),1年后进行随访(T2)。采用IPV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大学生的IPV和抑郁症状,通过潜在转变分析(LTA)探讨IPV的变化模式。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PV不同转变模式和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潜在转变分析显示,70.6%的大学生T2与T1保持一致,其中64.0%的大学生持续低IPV,命名为低水平稳定组;6.6%的大学生持续高IPV,命名为持续高危组。22.4%的大学生高IPV转变为低IPV,命名为缓和组,7.1%的大学生从低IPV转变为高IPV,命名为恶化组。各转变模式中,相对低水平稳定组,缓和组(OR=1.37,95%CI:0.98~1.91)、恶化组(OR=3.68,95%CI:2.33~5.81)与持续高危组(OR=3.80,95%CI:2.37~6.09)与大学生抑郁症状风险增加有关。结论:IPV随时间的转变与大学生抑郁症状风险增加相关,减少IPV有益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密伴侣暴力 抑郁症状 潜在转换分析
下载PDF
高职学生学校生活适应不良在自闭特质与抑郁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12
作者 程少贵 高鹏 +4 位作者 李济平 田贞尚 程思 叶冬青 方心宇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04-1211,共8页
目的探究自闭特质对抑郁的影响,了解学校生活适应不良在关系链中的作用,为抑郁症状的干预提供线索。方法以六安市、安庆市2所高职院校全体在校1、2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人口统计学特征、自闭特质水平、学校生活适应不良及抑郁状况。... 目的探究自闭特质对抑郁的影响,了解学校生活适应不良在关系链中的作用,为抑郁症状的干预提供线索。方法以六安市、安庆市2所高职院校全体在校1、2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人口统计学特征、自闭特质水平、学校生活适应不良及抑郁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自闭特质对学校生活适应不良和抑郁发生的影响,运用Bootstrap中介检验分析学校生活适应不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及大小。结果纳入了3316名研究对象,无抑郁1667人,占50.3%。轻度抑郁1071人,中度抑郁542人,重度抑郁36人,分别占32.3%、16.3%、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参考低自闭水平,高自闭特质为学校适应不良和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OR=1.810,95%CI:1.260~2.601,P=0.001;OR=4.940,95%CI:3.429~7.119,P<0.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学校生活适应不良在自闭特质与抑郁关系链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占44.07%。结论自闭特质水平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抑郁,也可以通过学生学校生活适应不良去间接影响抑郁。积极的学校适应可以缓解高自闭特质对于抑郁发生的不良影响,为降低高职学生抑郁不良心理,应着重关注学生们的学校适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特质 抑郁症 学校生活适应不良 高职学生
原文传递
甲酰肽受体激活剂丹皮酚抑制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小四 邵玉宝 +5 位作者 李文昊 龚泽睿 陈萌檬 王家昊 盛书颜 陈晓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0-1327,共8页
目的探讨丹皮酚作为甲酰肽受体激活剂抑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药理作用。方法由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取得目标数据集,利用R语言进行多个数据集合的联合分析,探究未经处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和丹... 目的探讨丹皮酚作为甲酰肽受体激活剂抑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药理作用。方法由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取得目标数据集,利用R语言进行多个数据集合的联合分析,探究未经处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和丹皮酚与LPS共处理三组巨噬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其富集途径。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在Cytoscape软件中将其可视化。利用TNF-α刺激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FLS)为模型,验证Hub基因甲酰肽受体2(formyl peptide receptor 2,FPR2)对RA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169个与炎症发生相关的差异基因,275个与丹皮酚作用机制相关的差异基因,对两组差异基因进行联合分析,发现FPR在丹皮酚抗炎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对丹皮酚的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丹皮酚能够激活FPR,丹皮酚对FLS炎症的抑制作用被Trp-Arg-Trp-Trp-Trp-Trp-NH2(WRW4)所挽救。结论丹皮酚可以通过FPR抑制RA的炎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细胞 丹皮酚 生物信息学 甲酰肽受体2 炎症
下载PDF
应用型教育背景下“混改+实践”构建遗传学多维度教学的实践研究
14
作者 杨元元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1785-1788,共4页
以应用型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混合式教学和项目化实践打造遗传学课程的多维度教学,并构建了多元化的平时成绩评价体系,通过学生成绩及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显示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满意度高。以期探索一种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理... 以应用型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混合式教学和项目化实践打造遗传学课程的多维度教学,并构建了多元化的平时成绩评价体系,通过学生成绩及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显示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满意度高。以期探索一种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理论和实践教学并进的课程体系,为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应用型教育 多维度教学
下载PDF
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肌醇需要酶1/X-盒连接蛋白1通路的影响
15
作者 刘芳 李梦醒 +1 位作者 王玉 唐巍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6-753,共8页
目的:观察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肌醇需要酶1(IRE1)/X-盒连接蛋白1(XBP1)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和西药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 目的:观察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肌醇需要酶1(IRE1)/X-盒连接蛋白1(XBP1)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和西药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复制VD模型。艾灸组取“百会”“大椎”“风府”温和灸,20 min/次,1次/d,干预6 d休息1 d,治疗4周。西药组给予尼莫地平2 mg·kg-1·d-1分3次灌胃,连续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造模前后及干预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CA1区IRE1、XBP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IRE1、XBP1、Bax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西药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P<0.05),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IRE1、XBP1、Bax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以上指标艾灸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督脉组穴可提高VD大鼠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IRE1/XBP1通路,抑制促凋亡蛋白Bax释放,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进而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艾灸 督脉 肌醇需要酶1/X-盒连接蛋白1通路 神经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2对干燥综合征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
16
作者 查洁 郭俊巧 +1 位作者 江婷婷 姚根宏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183-190,共8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对干燥综合征(SS)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12周龄C57BL/6小鼠、非肥胖型糖尿病(NOD)SS模型小鼠、IL-12基因敲除NOD小鼠各5只, 分别纳入正常对照组、SS模型组和IL-12 KO NOD组。各组小鼠取外...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对干燥综合征(SS)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12周龄C57BL/6小鼠、非肥胖型糖尿病(NOD)SS模型小鼠、IL-12基因敲除NOD小鼠各5只, 分别纳入正常对照组、SS模型组和IL-12 KO NOD组。各组小鼠取外周静脉血分离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清, 处死小鼠解剖获取颌下腺组织和肝脏组织。(1)取正常对照组和SS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 HE染色观察肝脏肝小叶结构, 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纤维化情况。(2)取正常对照组和SS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颌下腺组织的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IL-12阳性细胞光密度(OD)值的改变。(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正常对照组、SS模型组小鼠PBMC和肝脏组织IL-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 以及正常对照组、SS模型组、IL-12 KO NOD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Ⅰ型胶原(Col1)mRNA的相对表达量。(4)取正常对照组、SS模型组、IL-12 KO NOD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血清和肝脏组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转铁蛋白(TRF)、转铁蛋白受体(T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HE染色可见正常对照组小鼠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 而SS模型组小鼠肝脏的肝小叶、肝索结构紊乱, 肝细胞胞浆内有空泡出现。MASSON染色可见SS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中见弥漫不规则的染为蓝色的胶原纤维, 正常对照组小鼠肝组织中染为蓝色的胶原纤维则少见。(2)正常对照组小鼠颌下腺和肝脏IL-12阳性细胞OD值分别为0.08±0.01、0.03±0.01, 高于SS模型组的8.74±0.78、2.58±0.0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2、80.64, P值均<0.001)。(3)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及PBMC中IL-12 mRNA表达分别为1.07±0.15、1.03±0.14, 均低于SS模型组的3.00±0.50、3.01±0.5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7、7.54, P值均<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 SS模型组FN、TGF-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与SS模型组比较, IL-12 KO NOD组FN、TGF-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Co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SS模型组血清和肝脏组织中SLC7A11、GPX4、TR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 TF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SS模型组比较, IL-12 KO NOD组血清和肝脏组织中SLC7A11、GPX4、TRF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 血清TF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肝脏组织中TF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2表达增高对SS小鼠肝脏组织的损伤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增高的IL-12诱导肝脏细胞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肝脏损伤 颌下腺 白细胞介素-12 铁死亡
原文传递
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联合常规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41例临床观察
17
作者 吴鸿玲 符碧洲 +1 位作者 张毅 黄朱林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联合常规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93例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联合常规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93例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治疗组41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及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3%(40/52),治疗组为92.68%(38/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运动功能评分及MBI评分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联合常规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BrunnstromⅣ期 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 康复训练 针灸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运用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18
作者 李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0170-0173,共4页
评价康复疗法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和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2018.1~2020.12在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50例,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75例予以综合康复疗法者和75例予康复常规疗法者分别归为治疗组、对照组,对康复效果实施观察... 评价康复疗法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和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2018.1~2020.12在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50例,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75例予以综合康复疗法者和75例予康复常规疗法者分别归为治疗组、对照组,对康复效果实施观察和对比。结果:和对照组对比,康复疗效治疗组明显较好,P<0.05;和对照组对比,并发症治疗组总发生率较低,P<0.05;Barthel指数、FIM评分治疗前2组对比(P>0.05)无差异;日常生活能力上,比较对照组,Barthel指数治疗组治疗后(85.64±8.95)分较高(P<0.05),而运动功能上,比较对照组,FIM评分治疗组治疗后(38.55±7.65)分较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予以综合康复疗法效果突出,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综合康复疗法 康复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