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窍活血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皮质中NO、ET-1、LPO含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葛朝亮 汪宁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9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TQHXD)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皮质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脂褐素(LPO)含量的影响,明确通窍活血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疗效。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大鼠脑皮质中NO、ET-1、LPO的浓度。结果...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TQHXD)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皮质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脂褐素(LPO)含量的影响,明确通窍活血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疗效。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大鼠脑皮质中NO、ET-1、LPO的浓度。结果模型对照组较假手术组相比,VD大鼠脑皮质中NO、ET-1、LPO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通窍活血汤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VD大鼠脑皮质NO、ET-1、LPO的含量(P<0.05)。结论 TQHXD具有明显降低VD大鼠的脑皮质中氧自由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窍活血汤 血管性痴呆大鼠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脂褐素
下载PDF
细胞膜生物色谱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汪宁 段金廒 +3 位作者 朱荃 丁安伟 李庆林 彭代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5期82-85,共4页
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药研究重点和难点,细胞膜生物色谱技术近年来在中药中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细胞膜生物色谱法的原理、特点、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其在中药研究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 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药研究重点和难点,细胞膜生物色谱技术近年来在中药中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细胞膜生物色谱法的原理、特点、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其在中药研究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通过该方法在中药效应成分分析中的不断应用,以及在实验过程的对该方法不断的完善和优化,细胞膜生物色谱法一定会在中药效应成分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膜生物色谱 中药效应成分 应用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对谷氨酸损伤PC_(12)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汪宁 许风清 +3 位作者 邓奕 陈威 刘金旗 朱荃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8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对谷氨酸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为脑缺血缺氧的体外研究模型,采用MTT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检测法,观察通窍活血汤水提醇沉液对谷氨酸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对谷氨酸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为脑缺血缺氧的体外研究模型,采用MTT比色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检测法,观察通窍活血汤水提醇沉液对谷氨酸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通窍活血汤水提醇沉液能明显改善谷氨酸诱损伤的PC12细胞的活力。并能使损伤细胞的细胞上清液中的LDH含量明显减少。结论:通窍活血汤可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所致的神经元损伤,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窍活血汤 PC12细胞 谷氨酸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中药及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概况 被引量:3
4
作者 何群 汪宁 +1 位作者 段金廒 丁安伟 《亚太传统医药》 2009年第6期37-40,共4页
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之一。综述了在中药及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中常见的方法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希望为探明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药及复方 药效物质基础 综述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三七中挥发油及皂苷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毛全 夏伦祝 +2 位作者 章俊如 孟楣 高家荣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三七中挥发油和皂苷的工艺。方法通过考察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夹带剂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三七中挥发油和皂苷的较佳萃取条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挥发油和皂苷成分。结果萃取三七中挥发油较...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三七中挥发油和皂苷的工艺。方法通过考察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夹带剂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三七中挥发油和皂苷的较佳萃取条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挥发油和皂苷成分。结果萃取三七中挥发油较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温度45℃;解析釜I压力为9 MPa,温度40℃;解析釜II压力为6 MPa,温度35℃;萃取时间2.5 h;CO2流量为25 kg.h-1。皂苷的较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温度55℃;解析釜I压力为8 MPa,温度45℃;解析釜II压力为5 MPa,温度40℃;萃取时间4 h;95%乙醇作夹带剂;CO2流量为25 kg.h-1。挥发油中含有人参炔醇,皂苷中含有总皂苷成分。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收率高,时间短。加入95%乙醇作夹带剂,升高压力和温度,能萃取出皂苷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三七 挥发油 三七皂苷
下载PDF
天麻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学勤 葛文超 +3 位作者 许钒 李庆林 刘金旗 彭代银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考察不同条件下天麻素的提取情况。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液中天麻素的含量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提取的最佳条件为选用6倍药材量的600 ml/L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
关键词 天麻 天麻素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PK-PD模型在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袁美燕 吴虹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86-88,共3页
关键词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 中药药理
下载PDF
开窍药对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葛朝亮 汪宁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367-369,共3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发生在脑血管疾病基础上的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或伴有语言、视觉空间技能及情感或人格障碍的获得性智能的持续性损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及芳香开窍药对VD的作用及可能机...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发生在脑血管疾病基础上的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或伴有语言、视觉空间技能及情感或人格障碍的获得性智能的持续性损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及芳香开窍药对VD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芳香开窍药作用于VD的实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开窍药 病因及作用机制
下载PDF
牡丹皮中芍药苷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学勤 洪莲 +3 位作者 许凡 李庆林 刘金旗 彭代银 《宿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9-110,112,共3页
目的:建立HPLC对牡丹皮中芍药苷定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流动相;乙腈-0.1%磷酸(19∶8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芍药苷线性范围为0.096-0.48m g/ml(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36%,RSD为0.56%(n=5)。结论:本方法灵敏、结果准... 目的:建立HPLC对牡丹皮中芍药苷定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流动相;乙腈-0.1%磷酸(19∶8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芍药苷线性范围为0.096-0.48m g/ml(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36%,RSD为0.56%(n=5)。结论:本方法灵敏、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微波辐射技术合成香豆素-3-甲酸乙酯的研究
10
作者 见玉娟 徐鹏 +2 位作者 李传润 李家明 王效山 《安徽医药》 CAS 2007年第11期969-970,共2页
目的考察微波辐射方法合成香豆素-3-甲酸乙酯与传统方法合成相比有无优势以及能否在无溶剂条件下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合成香豆素-3-甲酸乙酯。方法采用传统与微波辐射两种方法,在有机碱的催化作用下经Knovengel反应得到相应产物,其结构经IR... 目的考察微波辐射方法合成香豆素-3-甲酸乙酯与传统方法合成相比有无优势以及能否在无溶剂条件下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合成香豆素-3-甲酸乙酯。方法采用传统与微波辐射两种方法,在有机碱的催化作用下经Knovengel反应得到相应产物,其结构经IR1、HNMR波谱确证。结果反应得到了目标化合物,收率在75%以上。结论微波辐射辅助合成可以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且可以节省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合成 水杨醛 丙二酸二乙酯 香豆素-3-甲酸乙酯 Knovengel反应
下载PDF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概述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艳 汪宁 林辰雨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4-296,共3页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cells,BMECs)是构成血脑屏障的主要成分,与脑水肿、脑缺血以及脑肿瘤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BMECs原代培养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血脑屏障、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及分子生...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cells,BMECs)是构成血脑屏障的主要成分,与脑水肿、脑缺血以及脑肿瘤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BMECs原代培养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血脑屏障、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BMECs原代培养的方法进行综述,为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原代培养 分离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三种方法提取防风挥发油的气质联用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夏伦祝 彭代银 +3 位作者 汪永忠 李毛全 章俊如 段贤春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8期885-886,共2页
目的对3种不同方法提取的防风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溶剂提取法(SX)、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提取防风挥发油,用气相-质谱(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了13种化... 目的对3种不同方法提取的防风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溶剂提取法(SX)、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提取防风挥发油,用气相-质谱(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了13种化学成分;溶剂提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18种化学成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21种化学成分。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更全面地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康灵胶囊中甘草酸的含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举涛 陈明 +1 位作者 叶杰胜 许凤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97-898,共2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胃康灵胶囊中甘草酸的含量。方法HPLC法,Zobax-ODS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 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28∶72∶0.3),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甘草酸在44.84-224.2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胃康灵胶囊中甘草酸的含量。方法HPLC法,Zobax-ODS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 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28∶72∶0.3),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甘草酸在44.84-224.20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7.56%。结论该方法分离度高,重现性好,简便,准确,可用于胃康灵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胃康灵胶囊 甘草酸
下载PDF
盐酸川芎嗪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法杰 汪宁 +1 位作者 邓奕 刘晓文 《亚太传统医药》 2009年第9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对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为模型,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状况,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结果:用谷氨酸(25mmol/L)和PC12细胞...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对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为模型,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状况,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结果:用谷氨酸(25mmol/L)和PC12细胞共同孵育24h后,细胞活性明显下降,不同浓度的盐酸川芎嗪(19.5、39.0、78.0μg/mL)预处理1h后可明显提高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还原MTT的能力,抑制该细胞LDH的释放。结论:盐酸川芎嗪能明显减轻PC12细胞的谷氨酸损伤,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川芎嗪 谷氨酸 PC12细胞
下载PDF
银杏内酯衍生物和类似物的合成及PAFR和GlyR拮抗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惠爱玲 吴泽宇 +2 位作者 袁媛 周安 潘见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63-1272,共10页
银杏内酯是从银杏树中分离的二萜内酯成分,它的结构是由6个五元环形成的笼状骨架并嵌有一个独特的叔丁基.研究已证实银杏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和甘氨酸受体(GlyR)的强有力拮抗剂,它的结构变化将引起生物活性的改变.因此,为了... 银杏内酯是从银杏树中分离的二萜内酯成分,它的结构是由6个五元环形成的笼状骨架并嵌有一个独特的叔丁基.研究已证实银杏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和甘氨酸受体(GlyR)的强有力拮抗剂,它的结构变化将引起生物活性的改变.因此,为了寻找更优的PAFR和GlyR拮抗剂,人们合成了许多银杏内酯衍生物及类似物.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银杏内酯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衍生物 银杏内酯类似物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 甘氨酸受体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胶束増溶硝苯地平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子荣 王典 +3 位作者 鲁传华 张彩云 谢俊俊 尹华月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1-196,共6页
目的利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接枝玉米朊(mPEG-g-Zein)在水中能够自组装成胶束的原理来增加模型药物硝苯地平(NFP)的溶解度,以聚乙烯醇(PVA)为囊材制备成包裹硝苯地平-单甲氧基聚乙二醇接枝玉米朊纳米胶束的微球,并考察其体内外释放情况。... 目的利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接枝玉米朊(mPEG-g-Zein)在水中能够自组装成胶束的原理来增加模型药物硝苯地平(NFP)的溶解度,以聚乙烯醇(PVA)为囊材制备成包裹硝苯地平-单甲氧基聚乙二醇接枝玉米朊纳米胶束的微球,并考察其体内外释放情况。方法采用悬浮界面交联法一步制备纳米胶束硝苯地平-单甲氧基聚乙二醇接枝玉米朊-微球,考察其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口服硝苯地平微球(受试制剂)和硝苯地平片(参比制剂)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硝苯地平的浓度,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该微球平均粒径为22μm(其内包裹的纳米胶束平均粒径为200 nm),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累计释药量分别为15.16%、85.8%、93.8%,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6%。结论该硝苯地平微球外观圆整、粒径分布均匀、体外释药缓释效果明显,且相对生物利用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改性玉米朊 硝苯地平 微球 生物利用度 药动学
原文传递
通窍活血汤改善拟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葛朝亮 汪宁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0-594,共5页
目的研究通窍活血汤对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作用及脑皮质中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探讨通窍活血汤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颈总动脉(CCA)注射混合血栓诱导剂法制作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通过八... 目的研究通窍活血汤对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作用及脑皮质中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探讨通窍活血汤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颈总动脉(CCA)注射混合血栓诱导剂法制作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通过八臂迷宫检测大鼠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参考记忆错误;光镜(HE染色)观察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病理形态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皮质中乙酰胆碱的含量。结果通窍活血汤高、中剂量能显著减少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参考记忆错误次数(P<0.01);明显改善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异常;显著提高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皮质中乙酰胆碱的含量(P<0.01)。结论通窍活血汤能明显改善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的椎体细胞的病理形态的异常,提高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皮质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窍活血汤 血管性痴呆 海马CA1区 乙酰胆碱
原文传递
O/O型葛根素纳米乳在大鼠体内吸收转运机制及粒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恩媛 吴鸿飞 +2 位作者 鲁传华 桂双英 王蕾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674-2678,共5页
目的:研究O/O型纳米乳经胃肠道吸收转运及其粒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鼠胸导管插管术同时眼眶取血的方法,比较淋巴管阻断及未阻断下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考察大鼠灌胃葛根素纳米乳后胃肠道的生物转运效率、主要转运途径和体内血药浓... 目的:研究O/O型纳米乳经胃肠道吸收转运及其粒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鼠胸导管插管术同时眼眶取血的方法,比较淋巴管阻断及未阻断下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考察大鼠灌胃葛根素纳米乳后胃肠道的生物转运效率、主要转运途径和体内血药浓度经时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粒径的纳米乳对淋巴吸收转运效率的影响。结果:葛根素口服纳米乳经胃肠道生物转运途径中约有36.8%的药物经淋巴途径转运进入体循环;纳米乳经淋巴途径吸收转运的程度与粒径的大小成反比。结论:O/O型葛根素纳米乳平均约有1/3经淋巴途径、2/3经非淋巴途径吸收进入体循环,经淋巴转运的效率与粒径相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O型纳米乳 葛根素 不同粒径 淋巴途径吸收
原文传递
白芍总苷微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小伟 鲁传华 谢俊俊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40-1743,共4页
目的制备白芍总昔PVA微囊并探讨其包封率及药物释放情况。方法采用悬浮界面交联法对不同质量浓度的PVA白芍总苷微囊的制备进行考察,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绘制白芍总苷在人工肠液(pH 7.4)中的标准曲线。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囊的包... 目的制备白芍总昔PVA微囊并探讨其包封率及药物释放情况。方法采用悬浮界面交联法对不同质量浓度的PVA白芍总苷微囊的制备进行考察,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绘制白芍总苷在人工肠液(pH 7.4)中的标准曲线。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囊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优化工艺后微囊在12 h内溶出的量并作释放度考察曲线。结果通过界面交联法得到的白芍总苷微囊,干燥后平均粒径为10μm左右,其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依次为71.08%、7.32%。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肠溶微囊中白芍总苷的包封率、载药量及释放方法可靠,线性良好,稳定性好,PVA微囊使包封药物白芍总苷有肠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PVA微囊 包封率 载药量 溶出度
原文传递
通窍活血汤含药血清对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汪宁 邓奕 +3 位作者 何群 李庆林 彭代银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07-1310,共4页
目的:从细胞水平研究通窍活血汤含药血清(TQHXD)对谷氨酸(Glu)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为该方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灌胃给予通窍活血汤提取液,每日2次,每次4 g.kg-1,连续5 d,制备通窍活血汤含药血清。采用PC12细胞和终... 目的:从细胞水平研究通窍活血汤含药血清(TQHXD)对谷氨酸(Glu)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为该方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灌胃给予通窍活血汤提取液,每日2次,每次4 g.kg-1,连续5 d,制备通窍活血汤含药血清。采用PC12细胞和终浓度为12.5 mmol.L-1的谷氨酸共培养,造成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光镜观察5%,10%,20%的TQHXD对损伤PC12细胞形态改变的影响;台盼兰染色法、AO/EB染色法及LDH法观察TQHXD对损伤的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影响;MTT法检测TQHXD对PC12细胞增殖及活性的影响及对培养上清液中NO浓度的影响。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正常组细胞胞体较损伤组略大,呈强折光性,细胞数量多,突起长。模型组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折光性明显减弱,细胞突起减少、缩短。TQHXD和PC12细胞共培养24 h后,活细胞数明显增加,细胞折光性增加,损伤细胞形态接近于正常细胞;台盼兰染色后,TQHXD组活细胞比率明显上升,AO/EB染色后被EB染色的数量较少。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浓度TQHXD组的吸光度A均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各浓度的TQHXD组细胞培养上清中LDH,NO含量相对模型组明显减少,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QHXD对Glu损伤的PC12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窍活血汤含药血清(TQHXD) PC12细胞 谷氨酸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