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ilson病患者神经心理特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共强 王明姝 +3 位作者 童广安 孙丹丹 张龙 胡文彬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患者神经心理变化特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辨证论治早期干预WD神经心理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医辨证符合为肝胆湿热证(31例)、肝肾阴虚证(47例)和气血亏虚证(18例)的96例WD患者进行瑞文... 目的探讨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患者神经心理变化特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辨证论治早期干预WD神经心理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医辨证符合为肝胆湿热证(31例)、肝肾阴虚证(47例)和气血亏虚证(18例)的96例WD患者进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ave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R'SPM)、Stroop色-字干扰测验(Stroop color-word test,CWT)及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3项神经心理测验,并分析中医证型积分与3项神经心理测验成绩的相关性。结果 (1)3个中医证型的R'SPM总分、CWT-字义干扰时间、TMT-干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气血亏虚证的R'SPM总分、CWT-字义干扰时间与肝肾阴虚证、肝胆湿热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TMT-干扰量与肝胆湿热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个中医证型积分均与R'SPM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肝胆湿热证积分与CWT-干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肝肾阴虚证积分与TMT-B项耗时数、TMT-干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气血亏虚证积分与CWT-字义干扰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WD患者神经心理改变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受损程度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胆湿热证,虚证严重程度高于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肝豆状核变性 神经心理 中医证型 相关性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任明山 杨任民 +1 位作者 王晓平 胡纪原 《中级医刊》 1998年第3期55-57,共3页
40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并用补中益气汤.)和西药对照组(单纯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进行临床疗效和1年随访研究。结果: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 40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并用补中益气汤.)和西药对照组(单纯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进行临床疗效和1年随访研究。结果: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一年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治疗后IgG显著减低(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能有效地纠正由于大剂量类固醇激素引起的机体低免疫功能状态,对减少不良反应和复发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神经根神经病 强的松龙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硕士生临床教学与实践方法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训 程楠 +5 位作者 韩永升 周志华 吴君霞 喻绪恩 胡纪源 韩咏竹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年第8期737-739,共3页
自1958年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研究以来,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硕士生的临床教学与实践该如何进行,以适应专业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无相应的规范模式。该文从合理设置课程、注重临床实践技能... 自1958年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研究以来,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硕士生的临床教学与实践该如何进行,以适应专业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无相应的规范模式。该文从合理设置课程、注重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强化科研能力的培养、规范临床技能考核等方面,探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方向研究生的临床技能与实践的教学方法,造就合格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神经病学 研究生 培养 教学 实践
下载PDF
浅谈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硕士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楠 王训 +5 位作者 胡纪源 喻绪恩 周志华 吴君霞 韩咏竹 杨任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年第11期1101-1102,共2页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是安徽中医学院首批招收研究生的硕士点之一,自1978年首批招生以来,长期致力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创...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是安徽中医学院首批招收研究生的硕士点之一,自1978年首批招生以来,长期致力于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根据我单位多年来培养硕士生的方法和经验,从拓宽知识渠道、完善知识结构、注重专科优势、加强科研积累、跟踪医学前沿技术、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等方面,探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以造就合格的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神经病学 研究生 培养 科研 创新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对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诊断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国夫 许冠荪 韩咏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26期4212-4212,共1页
关键词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肌电描记术 神经传导阻滞 电生理学
下载PDF
柴郁温胆汤对大鼠抑郁模型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周海虹 陆汎 +4 位作者 陈艳玲 朱红梅 王训 胡纪原 韩咏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柴郁温胆汤抗抑郁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用旷场行为测定及糖水消耗试验进行行为学评分,并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观察模型大鼠给药...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柴郁温胆汤抗抑郁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用旷场行为测定及糖水消耗试验进行行为学评分,并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观察模型大鼠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抑郁症模型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水平和垂直活动及糖水消耗量均明显减少(P<0.05,P<0.01);杏仁核NE、DA、5-HT、HVA含量减少(P<0.05);纹状体NE、DA、5-HT含量减少(P<0.05)。柴郁温胆汤能改善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升高杏仁核NE、5-HIAA、5-HT、HVA(P<0.05)及DA含量(P<0.01),升高纹状体DA和5-HT含量(P<0.05)。结论:柴郁温胆汤具有抗抑郁作用,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是其疗效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柴郁温胆汤 行为学 单胺类神经递质 大鼠
下载PDF
中国人Wilson病ATP7B基因Arg778Leu/Gln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斌 胡纪源 +1 位作者 洪铭范 杨任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Wilson病 (WD)ATP7B基因Arg778Leu/Gln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分别扩增 90例WD患者和 30名健康人ATP7B基因的第 8外显子 ,其PCR产物行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分析。 90例W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 目的 :探讨中国人Wilson病 (WD)ATP7B基因Arg778Leu/Gln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分别扩增 90例WD患者和 30名健康人ATP7B基因的第 8外显子 ,其PCR产物行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分析。 90例W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90例WD患者有 34例Arg778Leu/Gln点突变 ;W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属肝风内动者Arg778Leu/Gln点突变占 2 0例。 结论 :Arg778Leu/Gln点突变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迟于未见该点突变组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中国人 WILSON病 ATP7B基因 Arg778Leu/Gln点突变 中医证型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Wilson病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共强 马心锋 +3 位作者 王伟 孙权 周志华 韩咏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89-1493,共5页
目的探讨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中医证型与临床资料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16例W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常见中医证型为因变量,临床及理化指标为自变量,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中医证型... 目的探讨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中医证型与临床资料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16例W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常见中医证型为因变量,临床及理化指标为自变量,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中医证型与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WD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35.3%)、肝郁脾虚(13.8%)、肝肾阴虚(13.8%)、痰湿阻络(12.1%)4个证型常见。肝胆湿热证与K-F环分级、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层粘蛋白(laminin,LN)正相关(P<0.01);肝肾阴虚证与TBIL正相关(P<0.01);痰湿阻络证与临床类型、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正相关(P<0.01,P<0.05);气血两虚证与病程、血氨、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LN正相关(P<0.01,P<0.05)。结论 WD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资料、理化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试验依据。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痰湿阻络为常见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肝豆状核变性 中医证型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针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韩永升 韩咏竹 +3 位作者 李凯 周志华 毛玉强 李钦潘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0期981-983,共3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困难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分为3组:A组(针刺+经皮神经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B组(针刺+吞咽功能训练),C组(经皮神经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1个疗程15d,共治疗2个疗程。应...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困难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分为3组:A组(针刺+经皮神经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B组(针刺+吞咽功能训练),C组(经皮神经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1个疗程15d,共治疗2个疗程。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及标准化床边吞咽功能检查表(SSA)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第1个疗程后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C组,A组的两种评分差值明显高于B组、C组(P<0.01)。第2个疗程后3组之间饮水试验及SS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和吞咽功能训练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吞咽困难 针刺 经皮神经电刺激 吞咽功能训练
下载PDF
安徽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不同基因亚型分布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楠 赵静 +3 位作者 王训 胡纪源 韩咏竹 杨任民 《安徽医学》 2011年第2期131-133,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安徽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患者各基因亚型的分布频率。方法以临床诊断为SCA的15个家系39例患者和20例散发患者为研究对象,PCR扩增SCA1、SCA2、SCA3和SCA6基因的三核苷酸重复(TNR)片段并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估算TNR... 目的研究安徽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患者各基因亚型的分布频率。方法以临床诊断为SCA的15个家系39例患者和20例散发患者为研究对象,PCR扩增SCA1、SCA2、SCA3和SCA6基因的三核苷酸重复(TNR)片段并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估算TNR片段的重复次数,对异常者行DNA克隆测序证实。结果 SCA3基因亚型在SCA家系患者中的检出率为33.33%,总的检出率为28.81%;SCA1基因亚型在SCA家系患者中的检出率为6.67%,总的检出率11.86%,未检出SCA2和SCA6基因亚型的患者。结论 SCA3是安徽地区SCA患者中最常见的基因亚型,PCR结合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能快速、有效地筛选出SCA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基因型 三核苷酸重复扩增
下载PDF
TIA患者颈部血管病变的超声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达平 何志超 +4 位作者 吴筠凡 吴君霞 李凯 胡纪源 韩咏竹 《安徽医学》 2012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通过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73例TIA患者及71例同龄健康对照组的血管超声,进一步对TIA组加以分类:单纯TIA发作39例,合并各类脑梗死计34例,分析内膜厚度、... 目的通过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73例TIA患者及71例同龄健康对照组的血管超声,进一步对TIA组加以分类:单纯TIA发作39例,合并各类脑梗死计34例,分析内膜厚度、管腔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等参数,并加以比较。结果总体TIA组颈部动脉与对照组间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纯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内膜厚度、管腔狭窄程度(P<0.05),但斑块性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脑梗死的TIA组与对照组间内膜厚度、管腔狭窄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且斑块性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两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超声对TIA患者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由此导致血管狭窄是TIA重要的危险因素,且单纯TIA患者与已存在脑梗死的患者间,颈部脑血管的病理改变的性质及程度已相当,单纯TIA患者与脑梗死患者应受到同等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超声
下载PDF
金属元素铜与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静 程楠 王训 《安徽医学》 2009年第11期1359-1361,共3页
关键词 金属元素 神经变性疾病 细胞调亡
下载PDF
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韦玉国 程楠 韩咏竹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1期1954-1956,共3页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是静止状态下突然运动诱发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一种发作性运动障碍疾病,以家族性PKD最为常见。近年来,有学者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将家族性PKD的致病基因成功克隆,该基因位于16p11.2...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是静止状态下突然运动诱发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一种发作性运动障碍疾病,以家族性PKD最为常见。近年来,有学者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将家族性PKD的致病基因成功克隆,该基因位于16p11.2,基因产物为一种富含脯氨酸的跨膜蛋白2(PRRT2)。该文就PKD家系的PRRT2基因定位、克隆、基因突变和PRRT2蛋白功能研究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全外显子组测序 富含脯氨酸的跨膜蛋白2 基因克隆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神经性吞咽困难的临床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永升 刘岩 韩咏竹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0期1253-1255,共3页
关键词 神经性吞咽困难 临床评估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雷 胡纪源 杨任民 《安徽医学》 2007年第2期160-162,共3页
关键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肝豆状核变性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 自主神经系统 精神症状 肌张力障碍 言语不清 癫痫发作
下载PDF
安徽地区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型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静 程楠 +3 位作者 王训 韩咏竹 杨任民 胡纪源 《安徽医学》 2012年第4期388-390,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型(SCA1)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安徽地区SCA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组DNA标本,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克隆测序等技术检测其基因型,分析SCA1基因型的临床特征。结...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型(SCA1)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安徽地区SCA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组DNA标本,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克隆测序等技术检测其基因型,分析SCA1基因型的临床特征。结果经基因诊断证实,在临床诊断的59例安徽地区SCA患者(15个家系39例患者和20例散发患者)中有7例为SCA1患者。7例患者均具有小脑性共济失调、构音障碍、腱反射亢进、Romberg征阳性等症状和体征,并伴有智能障碍(4/7)和末稍感觉减退(2/7)等症状,无视力减退、舞蹈样动作等症状。头颅MRI扫描可见小脑脑沟增宽、增深,蚓部萎缩,脑干周围脑池扩大,大脑皮质萎缩。2例诱发电位检查BAEP异常,1例EMG检查结果提示神经源性病变。所有患者肝功能、血脂、血清铜、铜氧化酶、铜蓝蛋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结论SCA1患者除具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共有的症状和体征外,智能减退、脑干和大脑皮质明显萎缩也是其特征性表现,这为临床筛选SCA1亚型的患者行基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基因型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安徽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楠 赵静 +4 位作者 王训 喻绪恩 胡纪源 韩咏竹 杨任民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通过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患者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SCA的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检测59例来自安徽地区的家族性或散发性SCA患者的基因型,以3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为对照。对这些SCA患者进... 目的通过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患者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SCA的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检测59例来自安徽地区的家族性或散发性SCA患者的基因型,以3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为对照。对这些SC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其基因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本组59例SCA患者有17例检出SCA3基因亚型,有7例检出SCA1基因亚型。上述患者中医证型表现为肾精亏虚型、脾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肾虚血瘀型4种,且以肾精亏虚型和脾肾两虚型为主。其中SCA3基因亚型患者与脾肾两虚型相关,而SCA1基因亚型患者与上述证型均无相关性。结论研究初步证实,不同基因亚型的SCA患者与中医证型可能存在相关性,SCA患者不同的中医证型应有其相应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基因型 中医证型
下载PDF
慢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及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例诊断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小真 杨任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53-55,共3页
慢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及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例诊断探讨李小真,杨任民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polyradiculoneuropathy,C... 慢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及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例诊断探讨李小真,杨任民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由Dyck(1975)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 多神经根 神经系统损伤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7
19
作者 韩永升 韩咏竹 胡文彬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3期247-249,共3页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1]。由于铜在肝、脑、肾等部位沉积,引起相应的器官脏器损伤,如肝硬化、肾病、脑损害等,临床表现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血尿、言语不清、手抖、流涎、肢体...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1]。由于铜在肝、脑、肾等部位沉积,引起相应的器官脏器损伤,如肝硬化、肾病、脑损害等,临床表现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血尿、言语不清、手抖、流涎、肢体扭转、精神行为异常等多种症状、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中医药 辨证论治 综述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静 王训 +1 位作者 胡纪源 程楠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年第8期749-750,共2页
关键词 遗传性共济失调 中医药 病因病机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