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葛根综合开发工艺中试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传润 王效山 +3 位作者 胡海霞 见玉娟 刘晓闯 李家明 《安徽医药》 CAS 2007年第9期774-775,共2页
目的对葛根资源综合利用中试工艺进行初步研究,为工业生产打下基础。方法磨浆法制备葛根淀粉,大孔树脂吸附法处理废水制备葛根黄酮,酸水解法制备葛根素。结果100 kg鲜野葛可同时制备18.4 kg纯天然葛粉、205 g精制黄酮(葛根素含量为40.6%... 目的对葛根资源综合利用中试工艺进行初步研究,为工业生产打下基础。方法磨浆法制备葛根淀粉,大孔树脂吸附法处理废水制备葛根黄酮,酸水解法制备葛根素。结果100 kg鲜野葛可同时制备18.4 kg纯天然葛粉、205 g精制黄酮(葛根素含量为40.6%)或20 g葛根素(97.6%)。结论本中试工艺有望提高葛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葛粉 葛根黄酮 葛根素 大孔树脂 酸水解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及纯化中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董漪 吴虹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76-78,共3页
大孔吸附树脂是近4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聚合物吸附剂,依靠树脂骨架和被吸附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能够从水溶液中分离提取有机物。基于树脂的吸附性和分子筛性不同,有机物在树脂上的附着能力也不一样,用不同浓度的溶媒洗脱,即可达... 大孔吸附树脂是近4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聚合物吸附剂,依靠树脂骨架和被吸附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能够从水溶液中分离提取有机物。基于树脂的吸附性和分子筛性不同,有机物在树脂上的附着能力也不一样,用不同浓度的溶媒洗脱,即可达到将中药材中不同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中药提取 中药纯化 皂苷 黄酮 生物碱
下载PDF
中药及复方通过血脑屏障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鑫 汪宁 晋齐中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1期171-172,共2页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药物治疗脑部疾病的制约因素,通过分析中药及复方制剂进入血脑屏障的药物成分,可以明确其治疗脑部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为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针对性的实验依据。对部分中药及复方通...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药物治疗脑部疾病的制约因素,通过分析中药及复方制剂进入血脑屏障的药物成分,可以明确其治疗脑部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为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针对性的实验依据。对部分中药及复方通过血脑屏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及复方 药物成分 血脑屏障 脑脊液
原文传递
前列安通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桂双英 时军 郑峙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37-1539,共3页
关键词 前列安通胶囊 TLC 盐酸小檗碱 HPLC
下载PDF
神经细胞损伤的细胞模型研究概况 被引量:5
5
作者 邓奕 汪宁 +3 位作者 朱荃 谢晓梅 段金廒 丁安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2期374-376,共3页
在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药物的研究中,利用体外细胞模型进行药物的筛选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主要结合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综述了各种体外神经细胞损伤的细胞模型建立的方法,为开展中药及其方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合适的细胞模型。
关键词 神经细胞损伤 细胞模型
原文传递
丹皮酚缓释片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宇 胡容峰 +2 位作者 彭代银 尹辉 徐亚静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77-79,共3页
目的:制备具零级释药特征的丹皮酚缓释片。方法:以丹皮酚为模型药物,以羟丙甲基纤维素组合物为骨架材料,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缓释骨架片。结果:组合物骨架片呈良好零级释放(r>0.99),释药行为具有很好的可调节性。结论:高分子材料的... 目的:制备具零级释药特征的丹皮酚缓释片。方法:以丹皮酚为模型药物,以羟丙甲基纤维素组合物为骨架材料,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缓释骨架片。结果:组合物骨架片呈良好零级释放(r>0.99),释药行为具有很好的可调节性。结论:高分子材料的组合应用是制备大剂量中药有效成分缓控释制剂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缓释片 羟丙甲基纤维素
下载PDF
中药五加皮药材辨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何晓丽 王德群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五加皮药材古今药用品种演变,为五加皮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资源调查。结果:古代五加皮来源于五加属植物,其中细柱五加为五加皮药材的主流质优品种。近现代有以萝藦科植物杠柳根皮充之。结论:纠正杠柳... 目的:探讨五加皮药材古今药用品种演变,为五加皮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资源调查。结果:古代五加皮来源于五加属植物,其中细柱五加为五加皮药材的主流质优品种。近现代有以萝藦科植物杠柳根皮充之。结论:纠正杠柳根皮取代五加皮药用的现状,恢复正品五加皮的药用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皮 细柱五加 杠柳 本草考证
下载PDF
微乳液组分对其增溶水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鸿飞 鲁传华 闵智伟 《安徽化工》 CAS 2007年第6期43-46,共4页
对水杨酸甲酯(正庚烷)/吐温80(吐温60)/正构醇/水等微乳体系的增溶水量进行了研究,由拟三元相图计算并比较各个体系的微乳区域及液晶区域面积大小。结果发现:当微乳界面膜上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总量增多,则相应的微乳体系增溶水... 对水杨酸甲酯(正庚烷)/吐温80(吐温60)/正构醇/水等微乳体系的增溶水量进行了研究,由拟三元相图计算并比较各个体系的微乳区域及液晶区域面积大小。结果发现:当微乳界面膜上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总量增多,则相应的微乳体系增溶水量较大;微乳界面膜的混乱度增大,柔性增大,使得微乳界面膜易于弯曲,使微乳易于形成规整的球体,相应的微乳增溶水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界面膜 增溶水量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皮酚缓释微球中药物含量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红 胡容峰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建立自制丹皮酚微球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0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52:48),检测波长274nm,流速1.00ml/min,柱温30℃。结果:丹皮酚在0.3124~7.8100ug/ml范围内线... 目的:建立自制丹皮酚微球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0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52:48),检测波长274nm,流速1.00ml/min,柱温30℃。结果:丹皮酚在0.3124~7.8100u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加样回收率为97.11%,RSD=1.56%(n=3)。结论:所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自制丹皮酚微球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黏附控释片的制备及体外评价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春光 林腾 +2 位作者 鲁传华 朱礼根 张彩云 《药学进展》 CAS 2011年第4期174-177,共4页
目的:制备玉米醇溶蛋白黏附控释片,考察其体外黏附性能和释药行为以及体内药动学特性。方法:以玉米醇溶蛋白为骨架和黏附材料,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制备胃肠道生物黏附控释片,并将其与市售普通片剂和自制控释片进行体外黏附性能和释药... 目的:制备玉米醇溶蛋白黏附控释片,考察其体外黏附性能和释药行为以及体内药动学特性。方法:以玉米醇溶蛋白为骨架和黏附材料,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制备胃肠道生物黏附控释片,并将其与市售普通片剂和自制控释片进行体外黏附性能和释药行为以及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结果:用玉米醇溶蛋白包衣的5-氟尿嘧啶黏附控释片具有良好的组织黏附性,体外释放在12小时之内符合零级释放,达到了控释目的,且与参比制剂相比,其在大鼠胃肠道的滞留时间更长,药物释放更平稳,缓释效应明显。结论:玉米醇溶蛋白对胃肠道黏膜具有良好的生物黏附性,将其用作包衣材料制备黏附控释片,可实现药物在胃肠道的缓控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5-氟尿嘧啶 黏附控释片 零级释放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蛋白酶激活受体激活诱导血小板释放VEGF和Endostatin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尹登科 杨晔 +3 位作者 尹娟娟 韩岚 许钒 彭代银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31-1635,共5页
目的考察桃红四物汤对蛋白酶激活受体(PARs)激动剂诱导人血小板聚集、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以及释放液对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人富血小板血浆和不同质量浓度的桃红四物汤(0.5~2.5 mg/mL)孵育5 min后,... 目的考察桃红四物汤对蛋白酶激活受体(PARs)激动剂诱导人血小板聚集、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以及释放液对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人富血小板血浆和不同质量浓度的桃红四物汤(0.5~2.5 mg/mL)孵育5 min后,加入PAR1选择性激动剂(SFLLRN-NH2,10μmol/L)或PAR4选择性激动剂(AYPGKF-NH2,200μmol/L)或凝血酶(1 U/mL),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ELISA测定血小板离心后上清中VEGF和endostatin,MTT测定释放液对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桃红四物汤在质量浓度0.5~2.5 mg/mL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凝血酶和PAR1-A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是对PAR4-A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5 mg/mL桃红四物汤可抑制PAR1-AP诱导血小板释放VEGF以及PAR4-AP诱导endostatin释放;对PAR1-AP诱导释放液引起内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对PAR4-AP诱导的释放液引起内皮细胞增殖减少具有促进作用。结论桃红四物汤抑制PAR1-A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调节血小板释放VEGF和endostatin以及内皮细胞增殖可能是其发挥活血化瘀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蛋白酶激活受体 血小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豨莶草中豨莶苷和奇壬醇 被引量:7
12
作者 许凤清 刘金旗 +2 位作者 王举涛 黄金萍 张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44-1446,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豨莶草中豨莶苷和奇壬醇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0.05 mol/L KH2PO4(24:6:7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5 nm,柱温30℃。结果豨莶苷在0.16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豨莶草中豨莶苷和奇壬醇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0.05 mol/L KH2PO4(24:6:7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5 nm,柱温30℃。结果豨莶苷在0.168~1.68μg(r=0.999 8)范围内、奇壬醇在0.266~2.66μg(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豨莶苷和奇壬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4%、100.58%,RSD分别为2.27%、2.42%。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材及其制剂原料中豨莶苷和奇壬醇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豨莶草 豨莶苷 奇壬醇 HPLC
下载PDF
葛根素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 被引量:6
13
作者 鲁传华 吴鸿飞 +2 位作者 周安 闵智伟 张玉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977-1980,共4页
目的:制备葛根素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比较葛根素纳米粒与葛根素混悬液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确定处方,通过研究葛根素纳米粒的黏度、折光率、粒径等进行质量评价;将小鼠随机分成不同的时间组,灌胃葛根... 目的:制备葛根素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比较葛根素纳米粒与葛根素混悬液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确定处方,通过研究葛根素纳米粒的黏度、折光率、粒径等进行质量评价;将小鼠随机分成不同的时间组,灌胃葛根素纳米粒和混悬液以及葛根素注射液,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时间小鼠血浆中药物浓度,通过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纳米粒载药量为70g·L-1,粒径(82.3±19.1)nm;药动学参数表明葛根素纳米粒体内吸收较快,达峰时间推后,持续时间长,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0.64%。结论:本方法制备葛根素纳米粒,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好,载药量大。葛根素生物利用度较高,解决了葛根素口服利用度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纳米粒 生物利用度 药动学
下载PDF
HPLC测定养胃舒软胶囊中橙皮苷的含量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举涛 陈明 +1 位作者 刘丛彬 刘金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9-310,共2页
关键词 养胃舒软胶囊 橙皮苷 HPLC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_A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举涛 彭代银 +1 位作者 刘金旗 金传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5,共2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丹参酮ⅡA在(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丹参酮ⅡA在(0.092~0.92)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n=6),平均回收率为96.55%。结论:四川野生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丹参酮ⅡA
下载PDF
栀子苷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组织分布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欢 吴虹 +1 位作者 袁美燕 沈晨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栀子苷(Jasminoidin,JA)在正常大鼠血浆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在肝、脾、肾、脑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0∶8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38 nm,柱温30℃... 目的研究栀子苷(Jasminoidin,JA)在正常大鼠血浆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在肝、脾、肾、脑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0∶8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38 nm,柱温30℃。大鼠按JA单剂量60 mg/kg灌胃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JA血药浓度和各组织浓度,通过DAS 2.0程序软件模拟计算,得出相应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 JA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权重为1的二室模型,各组织中药物浓度以肾脏最高,其他依次为肝、脾和脑。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用于JA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物代谢动力学 组织分布
下载PDF
乌骨藤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8
17
作者 聂丽华 沈婷 +1 位作者 余波 刘金旗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从乌骨藤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多糖含量。方法药材经醇提后,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乌骨藤多糖的含量。结果乌骨藤多糖含量为74.4%,平均回收率98.3%,RSD=0.31%。结论乌骨藤中多糖含量较高,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乌骨藤多糖 苯酚-硫酸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与血脑屏障 被引量:18
18
作者 廖华宁 汪宁 王艳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377-379,共3页
血脑屏障是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防御结构之一,紧密连接蛋白是血脑屏障重要的组成部分。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多与其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有关。该文主要对影响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紧密连接蛋白进行综述,为研究药物影响血脑屏... 血脑屏障是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防御结构之一,紧密连接蛋白是血脑屏障重要的组成部分。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多与其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有关。该文主要对影响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紧密连接蛋白进行综述,为研究药物影响血脑屏障结构功能改变的机制及新药筛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产后血瘀证大鼠血清溶血磷脂酸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白坤 梁杰 +3 位作者 朱继民 刘竹青 李珊珊 彭代银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产后血瘀证大鼠血清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米非司酮(8.3mg/kg)和米索前列醇(0.1mg/kg)灌胃早孕鼠,复制血瘀证大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母草颗粒组(4.3...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产后血瘀证大鼠血清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米非司酮(8.3mg/kg)和米索前列醇(0.1mg/kg)灌胃早孕鼠,复制血瘀证大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母草颗粒组(4.3g/kg)及桃红四物汤高(18.0g/kg)、中(9.0g/kg)、低(4.5g/kg)剂量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判定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证的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LPA含量。结果模型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清LPA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桃红四物汤中剂量组及益母草颗粒组大鼠全血低切变率黏度和高切变率黏度显著降低(P<0.05),各药物组大鼠血浆黏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桃红四物汤中剂量组及益母草颗粒组大鼠LP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祛瘀作用显著,其治疗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LPA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溶血磷脂酸 血瘀证
下载PDF
三七中人参炔醇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段贤春 汪永忠 +2 位作者 周安 居靖 夏伦祝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50-52,共3页
目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三七中人参炔醇。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三七脂溶性成分,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分离,并通过波谱技术(UVI、R、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人参炔醇化学结构。结果:从三七中分离并鉴定了人参炔醇成分,得率为0.077%... 目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三七中人参炔醇。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三七脂溶性成分,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分离,并通过波谱技术(UVI、R、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人参炔醇化学结构。结果:从三七中分离并鉴定了人参炔醇成分,得率为0.077%。结论:应用超临界CO2萃取三七中脂溶性成分并分离其中的人参炔醇,得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人参炔醇 超临界CO2萃取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