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术属药用植物过渡类群的居群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彭华胜 王德群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93-797,共5页
目的:探索常用中药苍术与白术分化在居群生物学中的体现。方法:对安徽省术属药用植物连续采样,进行标本研究、栽培观察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南苍术与野生白术、南苍术与罗田苍术之间随生态环境的变化呈现连续过渡,南苍术、野生白术... 目的:探索常用中药苍术与白术分化在居群生物学中的体现。方法:对安徽省术属药用植物连续采样,进行标本研究、栽培观察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南苍术与野生白术、南苍术与罗田苍术之间随生态环境的变化呈现连续过渡,南苍术、野生白术与罗田苍术是连续过渡中的极端类型,分别是苍术、白术、汉苍术的种质。南苍术与野生白术的过渡类型与关苍术十分接近,药用功效处于苍术与白术之间。结论:白术、苍术和汉苍术商品的形成与分化、种质来源及道地性的选择与术属植物居群生物学的演化是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苍术 地道药材 居群生物学
下载PDF
安徽24种常用中药材中铅的含量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玲 谢晓梅 +1 位作者 王德群 曹秀丽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9年第6期41-44,共4页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了安徽省24种常用中药材中铅的含量。结果表明,所测中药材中铅的含量与其药用部位有关:由高到低顺序为:叶类中药材,树皮类中药材,花类中药材,根类中药材,果实种子类中药材;叶类中药材最容易受到环境铅...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了安徽省24种常用中药材中铅的含量。结果表明,所测中药材中铅的含量与其药用部位有关:由高到低顺序为:叶类中药材,树皮类中药材,花类中药材,根类中药材,果实种子类中药材;叶类中药材最容易受到环境铅的污染,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S 中药材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野生菊属植物叶下表面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镇兰萍 杨俊 俞年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6,共8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5种安徽野生菊属(Chrysanthemum)植物(野菊、甘菊、菊花脑、毛华菊和紫花野菊)的叶下表面特征进行研究,并探索与植物分布、生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这些类群非腺毛、腺毛的形态、大小和密度均有差异;气孔的大小和密度...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5种安徽野生菊属(Chrysanthemum)植物(野菊、甘菊、菊花脑、毛华菊和紫花野菊)的叶下表面特征进行研究,并探索与植物分布、生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这些类群非腺毛、腺毛的形态、大小和密度均有差异;气孔的大小和密度、表皮细胞的大小和角质纹理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叶片表面的特征与植物生长环境有相关性。依据这些特征讨论了菊花脑的分类并尝试性地编制了这些类群的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叶表皮 毛茸 气孔
下载PDF
安徽9种悬钩子属植物叶表面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珂 王德群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62-1366,共5页
目的:对安徽多种悬钩子属植物叶表面特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与研究,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表面,对其特征加以比较与研究。结果:不同种悬钩子属植物叶的表皮细胞、毛茸、叶脉、气孔等特征具明显区别... 目的:对安徽多种悬钩子属植物叶表面特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与研究,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表面,对其特征加以比较与研究。结果:不同种悬钩子属植物叶的表皮细胞、毛茸、叶脉、气孔等特征具明显区别,有一定的分类意义。结论:悬钩子属植物叶表皮特征的研究结果可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别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钩子属 叶表面特征 扫描电镜 分类
原文传递
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绿色三液体系的研究
5
作者 张彩云 吴鸿飞 +1 位作者 鲁传华 方前锋 《广州化工》 CAS 2011年第11期151-152,155,共3页
结合药学学科专业特点和物理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改革的要求,设计了以水杨酸甲酯、异丙醇和水为物质基础的三组分液-液体系;采用滴定实验观察三元体系由清澈的单相区向浑浊的多相区转变的情况,根据溶解度曲线绘制了水杨酸甲酯-异丙醇-水... 结合药学学科专业特点和物理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改革的要求,设计了以水杨酸甲酯、异丙醇和水为物质基础的三组分液-液体系;采用滴定实验观察三元体系由清澈的单相区向浑浊的多相区转变的情况,根据溶解度曲线绘制了水杨酸甲酯-异丙醇-水三元相图。该三元液-液体系绿色无毒害,同时可指导药用挥发油制剂的处方选择,建议在医药类院校的物理化学实验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三组分液-液体系 相图 水杨酸甲酯
下载PDF
四大产地白芍的种质调查 被引量:44
6
作者 查良平 杨俊 +1 位作者 彭华胜 胡海波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调查当前亳白芍、杭白芍、川白芍和菏泽白芍的种质现状,澄清四大产地白芍种质。方法:对安徽亳州、山东菏泽、四川中江与浙江磐安等白芍主产区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各产地白芍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亳州芍药、杭州芍药和菏泽芍药花均... 目的:调查当前亳白芍、杭白芍、川白芍和菏泽白芍的种质现状,澄清四大产地白芍种质。方法:对安徽亳州、山东菏泽、四川中江与浙江磐安等白芍主产区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各产地白芍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亳州芍药、杭州芍药和菏泽芍药花均为单瓣,与历代本草推崇的白芍种质相一致;四川芍药花复瓣,可供观赏。结论:不同产地白芍种质不同;杭白芍栽培历史最久,但目前种质已面临濒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白芍 产地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木瓜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玲 谢晓梅 +1 位作者 彭华胜 左艳红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3-676,共4页
目的:为中药木瓜的品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运用TLC法、HPLC法,对安徽宣城、湖北长阳、重庆綦江三大木瓜产区所产的贴梗海棠、毛叶木瓜等8个样品以及榠楂的齐墩果酸与熊果酸进行定性定量比较。结果:木瓜属3种植物果实中齐墩果酸与熊果... 目的:为中药木瓜的品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运用TLC法、HPLC法,对安徽宣城、湖北长阳、重庆綦江三大木瓜产区所产的贴梗海棠、毛叶木瓜等8个样品以及榠楂的齐墩果酸与熊果酸进行定性定量比较。结果:木瓜属3种植物果实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总含量以贴梗海棠最高,平均值为0.62%,其次为毛叶木瓜,而榠楂最低;3类药材中,宣木瓜齐墩果酸与熊果酸总含量最高,资丘木瓜次之,而川木瓜最低。结论:本实验数据为宣木瓜、资丘木瓜与川木瓜间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梗海棠 毛叶木瓜 模楂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原文传递
野生川续断和不同栽培年限川续断的组织结构鉴别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俊 彭华胜 +1 位作者 轩艳 瞿婕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32-1939,共8页
目的:研究川续断主根的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结构的变化;寻找区别野生及栽培川续断、鉴别川续断不同栽培年限的依据。方法:对栽培川续断1、2年生主根及野生川续断不抽苔、抽苔植株的主根连续分段取样,切片观察;栽培川续断1~4年生主根分别... 目的:研究川续断主根的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结构的变化;寻找区别野生及栽培川续断、鉴别川续断不同栽培年限的依据。方法:对栽培川续断1、2年生主根及野生川续断不抽苔、抽苔植株的主根连续分段取样,切片观察;栽培川续断1~4年生主根分别切片观察。结果:首次发现川续断主根结构中存在生长轮的结构,并发现野生与栽培川续断生长轮导管排列方式不同,野生品为切向排列而栽培品为团状排列;野生品根上部有髓部,栽培品未见髓部,可以作为初步区别野生与栽培川续断的方法。每一主根从上到下生长轮结构一致,根的增粗主要取决于第1年木质部增长。栽培川续断1~4年生主根结构与年限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和规律,可以作为初步鉴别生长年限的依据。结论:建立了野生川续断和不同栽培年限川续断的组织结构鉴别方法,为续断药材鉴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续断 显微结构 生长年限 生长轮
原文传递
蒙脱石作为5-氟尿嘧啶药物缓释制剂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彩云 鲁传华 +3 位作者 方前锋 朱良静 谈珺珺 吴鸿飞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42,共3页
首先利用聚乙二醇(PEG1000)对钠化后的无机蒙脱石进行有机化表面处理,然后采用溶液插层法将原料药5-氟尿嘧啶载入处理后的有机蒙脱石中得载药复合物。通过该载药复合物的体外溶出实验观察蒙脱石对5-氟尿嘧啶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情况。结... 首先利用聚乙二醇(PEG1000)对钠化后的无机蒙脱石进行有机化表面处理,然后采用溶液插层法将原料药5-氟尿嘧啶载入处理后的有机蒙脱石中得载药复合物。通过该载药复合物的体外溶出实验观察蒙脱石对5-氟尿嘧啶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分子链已插层进入蒙脱石的片层结构中,使蒙脱石的层间距由1.25nm增大到1.38nm,且聚乙二醇改善了层间的微环境,为5-氟尿嘧啶的载入提供了良好界面。载药复合物的溶出实验显示在12h内5-氟尿嘧啶的释放曲线基本符合Higuchi方程,表明蒙脱石对5-氟尿嘧啶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蒙脱石有望成为5-氟尿嘧啶缓释制剂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基蒙脱石 聚乙二醇 有机蒙脱石 5-氟尿嘧啶 缓释载体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野生白术与栽培白术气味比较 被引量:27
10
作者 彭华胜 程铭恩 +2 位作者 张玲 姚勇 韩邦兴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3-506,共4页
目的:评价野生白术与栽培白术的品质。方法:通过电子鼻检测不同白术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并采用主成分(PCA)、判别因子(DFA)及统计质量控制法(SQC)进行分析。结果:野生白术与栽培白术气味差异明显;浙江磐安白术、安徽祁门引种的浙白... 目的:评价野生白术与栽培白术的品质。方法:通过电子鼻检测不同白术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并采用主成分(PCA)、判别因子(DFA)及统计质量控制法(SQC)进行分析。结果:野生白术与栽培白术气味差异明显;浙江磐安白术、安徽祁门引种的浙白术及阳生环境栽培的野生白术气味相近;湖北咸丰、江西修水等地白术及苍术与其它白术的气味差异较大。结论:电子鼻技术对白术气味的判别与传统经验鉴别相一致,电子鼻技术结合数学模型可以作为中药质量鉴别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白术 气味 质量
原文传递
木瓜类药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玲 徐国兵 +2 位作者 彭华胜 谢晓梅 孙爱萍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5-538,共4页
目的:通过对几个木瓜类药材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为木瓜类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个木瓜类药材样品的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皱皮木瓜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均以有机酸为主,光皮木瓜... 目的:通过对几个木瓜类药材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为木瓜类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个木瓜类药材样品的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皱皮木瓜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均以有机酸为主,光皮木瓜以有机酸和酸酐为主,且有机酸含量明显低于皱皮木瓜。宣木瓜中有机酸种类与资丘木瓜及川木瓜不同:宣木瓜中有机酸以十五酸和十六酸为主,川木瓜以苯甲酸和十六酸为主,资丘木瓜以十六酸为主。宣木瓜与山东食用木瓜挥发油成分没有明显区别。结论:不同种质的木瓜类药材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类药材 挥发油 GC-MS
原文传递
野生太子参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杨俊 王德群 +1 位作者 姚勇 靳雪飞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23-1328,共6页
目的:探讨野生太子参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规律。方法:在生长期对野生太子参进行连续观察与研究。结果:其生长发育可分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并存、有性生殖3个阶段,种子萌发第1、2年只有形成替代块根和茎生块根的无性生殖,此后块... 目的:探讨野生太子参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规律。方法:在生长期对野生太子参进行连续观察与研究。结果:其生长发育可分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并存、有性生殖3个阶段,种子萌发第1、2年只有形成替代块根和茎生块根的无性生殖,此后块根发育的植株在继续无性生殖的同时,又出现开花结果的有性生殖,最后一年的太子参植株只有有性生殖而后生命终结。太子参地上植株的生长是从早春直至深秋,以块根越冬。无性生殖有春季的块根替代和秋季的匍匐茎上不定根膨大形成茎生块根两种方式。太子参的块根均来自不定根,块根的存在最长只有1年,2~3月是块根快速膨大期。结论:为栽培太子参的品种优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生活史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桂枝茯苓丸中丹皮酚的含量 被引量:9
13
作者 寇婉青 开伟华 +2 位作者 王蓉 方玲 刘婧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508-509,共2页
目的测定成药桂枝茯苓丸中丹皮酚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ODS—C18柱(4.6mm×150mm,5μm),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4nm,柱温25℃。结果丹皮酚在5.02—50.20mg·L^-1的范围... 目的测定成药桂枝茯苓丸中丹皮酚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ODS—C18柱(4.6mm×150mm,5μm),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4nm,柱温25℃。结果丹皮酚在5.02—50.20mg·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2%。结论该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以用于控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丸 丹皮酚 HPLC
下载PDF
贮藏条件对延胡索种子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珂 李广来 +1 位作者 李娟 王德群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探索贮藏条件对延胡索种子发育过程的影响。方法:采集野生延胡索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贮藏,对其胚的形成过程跟踪观察,测定它们的发芽率并进行对比。结果:不同的贮藏条件对延胡索种子的发育有不同影响,层积后种子发芽率最高;而干藏种... 目的:探索贮藏条件对延胡索种子发育过程的影响。方法:采集野生延胡索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贮藏,对其胚的形成过程跟踪观察,测定它们的发芽率并进行对比。结果:不同的贮藏条件对延胡索种子的发育有不同影响,层积后种子发芽率最高;而干藏种子完全丧失生命力;恒温贮藏培养的种子发芽率极低。切片显示,只有经过层积处理的种子才能形成完整的胚。结论:延胡索种子为胚未完全发育及需生理后熟作用的种子,季节性、年度性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贮藏条件 种子发育 发芽率
原文传递
天葵生长发育习性与药材形态形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俊 孙敬 曹海燕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天葵的生长发育特性及规律,以及与不同形状药材的关系。方法:在生长期对天葵进行连续的观察与研究,并对市售天葵药材进行观察与测量。结果:种子萌发植株及其后主根萌发的第1~2年植株只有基生叶,无地上茎不开花;此后每年从主... 目的:探讨天葵的生长发育特性及规律,以及与不同形状药材的关系。方法:在生长期对天葵进行连续的观察与研究,并对市售天葵药材进行观察与测量。结果:种子萌发植株及其后主根萌发的第1~2年植株只有基生叶,无地上茎不开花;此后每年从主根顶端萌发植株并开花结果,地上茎数、开花数、根的大小逐渐增加。天葵的药用部位不是块根,应为肉质直根。天葵地上植株的生长经过从秋季-冬季-次年春季,春季开花结果,以肉质直根越夏。天葵的生长习性与温度有较大关系。不同生长年限天葵药材性状不同,野生状态下天葵药材形成约需3年以上。结论:为天葵的栽培及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为天葵药材鉴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葵 野生 形态发育 药材性状
原文传递
木瓜的果实发育及其结构防御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华胜 王德群 胡正海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索木瓜的果实发育规律及其结构防御策略。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的木瓜果实进行解剖观察,对果实中单宁进行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木瓜果实的发育经历了2个阶段,开花至花后40-50 d为其细胞迅速分裂期,此后为细胞增大期。木瓜的果... 目的:探索木瓜的果实发育规律及其结构防御策略。方法:对不同发育时期的木瓜果实进行解剖观察,对果实中单宁进行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木瓜果实的发育经历了2个阶段,开花至花后40-50 d为其细胞迅速分裂期,此后为细胞增大期。木瓜的果实由果托及果皮组成,其中果托从外向内依次为角质层、表皮细胞、单宁细胞层、含单宁的果托薄壁细胞、石细胞环带,它们对其内部的果皮及种子都有保护作用。近成熟果实中单宁主要分布在花托的薄壁细胞中,且由内向外含量增高,而果皮中含量甚低。结论:木瓜果实的发育及结构特点与其防御生物侵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 果实 发育解剖 防御策略
原文传递
延胡索花和种子形成过程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珂 李广来 +1 位作者 李娟 王德群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77-1179,共3页
目的:探索栽培延胡索及野生延胡索花及种子的形成过程。方法:对栽培延胡索及野生延胡索花及种子的形成过程跟踪观察,测定他们的生长基质并进行比对。结果:野生延胡索花与种子成熟过程中颜色有一定变化,前者由粉红渐变为蓝紫,后者由褐白... 目的:探索栽培延胡索及野生延胡索花及种子的形成过程。方法:对栽培延胡索及野生延胡索花及种子的形成过程跟踪观察,测定他们的生长基质并进行比对。结果:野生延胡索花与种子成熟过程中颜色有一定变化,前者由粉红渐变为蓝紫,后者由褐白色变为黑色。移栽品中只有部分开花结实,持续时间比野生品明显缩短。栽培品无果实与种子形成。各品种的生长基质均呈弱酸性。结论:延胡索花、果实种子对生长环境、繁殖方式很敏感,极易丧失有性繁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种子 生长过程
原文传递
不同质地木瓜中多糖含量测定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劲松 刘金旗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7期607-608,共2页
目的考察三种不同质地木瓜中多糖含量,为木瓜的临床合理应用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显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质地木瓜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当年木瓜的多糖含量为5.7%,隔年木瓜的多糖含量为5.0%,陈年木瓜... 目的考察三种不同质地木瓜中多糖含量,为木瓜的临床合理应用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显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质地木瓜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当年木瓜的多糖含量为5.7%,隔年木瓜的多糖含量为5.0%,陈年木瓜的多糖含量为5.1%。当年木瓜多糖含量稍高于隔年木瓜和陈年木瓜。结论该测定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木瓜多糖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 多糖 苯酚-浓硫酸法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蓬蘽的原植物考证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珂 王德群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7期9-11,共3页
为澄清《神农本草经》蓬蘽及古代覆盆子的原植物来源,查阅古代本草文献并结合植物特性进行考证。研究表明植物蓬蘽Rubus hirsutus Thunb.即《神农本草经》蓬蘽的原植物来源,也是古代中药覆盆子的主要来源。作为本经药用来源,蓬蘽R.hirsu... 为澄清《神农本草经》蓬蘽及古代覆盆子的原植物来源,查阅古代本草文献并结合植物特性进行考证。研究表明植物蓬蘽Rubus hirsutus Thunb.即《神农本草经》蓬蘽的原植物来源,也是古代中药覆盆子的主要来源。作为本经药用来源,蓬蘽R.hirsutus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及可靠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蓬蘽 考证 原植物来源 植物形态
下载PDF
不同发育时期天葵药用部位的组织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俊 彭华胜 +1 位作者 王德群 孙敬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探索天葵的系统生长发育特性及规律,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天葵药用部位的构造特征。方法:在生长期对天葵不同发育时期的药用部位进行系统切片观察研究。结果:天葵药用部位上下结构不同:根顶部芦头为根茎的构造,有髓;膨大根的上部约1/3... 目的:探索天葵的系统生长发育特性及规律,研究不同发育时期天葵药用部位的构造特征。方法:在生长期对天葵不同发育时期的药用部位进行系统切片观察研究。结果:天葵药用部位上下结构不同:根顶部芦头为根茎的构造,有髓;膨大根的上部约1/3为根茎过渡区,也有髓;下部约2/3为根的构造,无髓。不同发育时期天葵药用部位显微构造有较大差别,植株从小到大其结构呈现规律增大趋势。首次发现在天葵根及根茎的木质部中都有生长轮结构。结论:建立了不同发育时期天葵的药材性状与组织学鉴别方法,为天葵药材鉴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葵 药用部位 构造特征 生长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