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1
作者 王庆保 朱俊 +5 位作者 张兰慧 陈首慧 刘亚婷 卜素 胡立 张波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66-71,共6页
目的 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探讨相关肿瘤标志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病(RA-IL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的101例RA患者的病历... 目的 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探讨相关肿瘤标志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病(RA-IL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的101例RA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高分辨率CT(HRCT)确诊RA-ILD患者31例(RA-ILD组),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伴间质性肺病(RA-non-ILD)患者70例(RA-non-ILD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等实验室检测数据。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A21-1)和人附睾蛋白4(HE4)的表达。结果RA-ILD组血清RF、CRP、ESR水平均高于RA-non-ILD组(P <0.05)。RA-ILD组血清CA125、HE4水平均高于RA-non-ILD组(P <0.05)。<50岁、50~<60岁、≥60岁RA-non-ILD患者血清HE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年龄段(35~72岁)RA-ILD组HE4水平高于≥60岁RA-non-ILD组(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E4、CA125、RF、CRP、ESR诊断RA-ILD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2.45 pmol/L、19.85u/mL、112.00KIU/L、18.23mg/L和54.50mm/h,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7、0.672、0.668、0.676和0.729,敏感性分别为80.00%、38.71%、64.52%、58.06%和58.06%,特异性分别为74.29%、94.29%、67.14%、77.14%和85.71%。本研究将HE4、CA125分别与RF、CRP、ESR进行联合诊断时发现,HE4与RF、CRP、ESR联合诊断时的AUC为0.87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29%和80.65%;CA125与RF、CRP、ESR联合诊断时的AUC为0.75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29%和58.06%。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中HE4对RA-ILD的诊断效能最佳,且与RA活动性指标联合诊断RA-ILD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间质性肺病 肿瘤标志物 人附睾蛋白4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默认模式网络变化及模型构建
2
作者 吴素红 武红利 +1 位作者 王弈 王安琴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1-448,共8页
目的: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默认模式网络(DMN)功能连接(FC)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神经精神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85例健康志愿者(HC... 目的: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默认模式网络(DMN)功能连接(FC)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神经精神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85例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本研究。对每例被试采用统一肝豆状核变性评分量表(UWDRS)进行评估,包括神经功能症状(UWDRS-N)和精神症状(UWDRS-P)评分,并根据UWDRS评分将患者分为神经精神症状重度组(>10分)和轻度组(≤10分)。使用3.0T磁共振BOLD序列采集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ICA方法提取DMN内各体素的FC值,并在HC组与WD组之间进行比较,对有差异脑区的FC值与临床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DMN内所有体素的FC值为特征变量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构建分类模型,包括正常组与WD组以及轻度与重度WD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WD组的DMN内表现出广泛的FC值减低,包括前默认模式网络(aDMN)内的左内侧前额叶皮层(L_MPFC)和左侧前扣带回(L_ACC),以及后DMN(pDMN)内的左侧角回(L_ANG)、楔前叶(PCUN)、左侧顶下小叶(L_IPG)和左侧后扣带回(L_PCC)。aDMN内的L_MPFC、L_ACC和pDMN内的PCUN的FC值与UWDRS-N评分呈负相关,aDMN内的L_MPFC、L_PCC和pDMN内的L_IPG的FC值与UWDRS-P评分呈负相关。采用SVM构建的二分类器,在鉴别WD与HC组时的符合率为80.23%,AUC为0.865;在鉴别轻度与重度WD组的符合率为70.89%,AUC为0.723。结论:WD患者的默认模式网络中存在广泛的功能连接减低,其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高阶认知障碍)的潜在神经病理机制。基于DMN的FC值构建的SVM分类器可提高对WD疾病及其病情转归的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豆状核变性 默认模式网络 独立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机器学习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江河利 徐春生 +1 位作者 徐江 陈峰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确诊的9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接受低剂量和常规剂量MSCTU诊断,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低剂量和常规剂量MSCTU诊断输尿管...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确诊的9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接受低剂量和常规剂量MSCTU诊断,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低剂量和常规剂量MSCTU诊断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并分析低剂量和常规剂量MSCTU的图像质量和扫描参数。结果:低剂量MSCTU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准确率、灵敏度和漏诊率分别为95.60%(87/91)、95.60%(87/91)和4.40%(4/91),常规剂量MSCTU诊断输尿管结石的准确率、灵敏度和漏诊率分别为97.82%(89/91)、97.82%(89/91)和2.20%(2/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9、0.689、0.689,P=0.406、0.406、0.406,P>0.05);低剂量和常规剂量MSCTU诊断输尿管结石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分别为87.91%(80/91)和93.41%(85/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2,P=0.203,P>0.05);低剂量MSCTU扫描的CT剂量指数、CT辐射剂量和剂量长度乘积[(34.38±6.18)mGy、(20.46±4.87)mGy和(42.34±8.92)mGy·cm]均小于常规剂量MSCTU扫描[(39.65±7.69)mGy、(29.68±5.24)mGy和(75.39±10.26)mGy·cm],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96、12.295、23.190,P=0.000、0.000、0.000,P<0.05)。结论: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应用低剂量MSCTU的临床价值良好,诊断效能和图像质量良好,且可有效减轻CT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 诊断效能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影像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4期111-112,共2页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影像特征的差异。方法: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18年9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4月,选择的患者共计70例,其中疑似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患者为38例,脑膜瘤为32例,上述患者均进行MR检查。结果:颅内血管周细胞瘤...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影像特征的差异。方法: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18年9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4月,选择的患者共计70例,其中疑似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患者为38例,脑膜瘤为32例,上述患者均进行MR检查。结果: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38例患者中,确诊的为30例,脑膜瘤32例的患者中,确诊为25例,MR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结论:采用MR诊断颅内血管周细胞瘤和脑膜瘤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 脑膜瘤 MR影像特征 对比
下载PDF
基于颅脑MRI灌注成像及临床指标构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预测模型
5
作者 刘军平 王安琴 +1 位作者 谷好好 李良勇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基于颅脑MRI灌注成像及临床指标构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颅脑MRI灌注成像。...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基于颅脑MRI灌注成像及临床指标构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颅脑MRI灌注成像。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47)和预后良好组(n=5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R4.2.0软件建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入院时NIHSS评分>12分、大梗死、后循环脑梗死、患侧峰值时间及患侧平均通过时间等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患侧脑血容量及患侧脑血流量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构建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的结果显示:校正曲线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一致性较好;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0.735~0.821);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是1%~100%时,列线图预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净获益值较高。结论基于颅脑MRI灌注成像及临床指标构建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可以用于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缺血性脑梗死 预后 列线图
下载PDF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弓状纤维损伤及临床相关分析
6
作者 张传凤 王安琴 +1 位作者 武红利 王弈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7-9,共3页
目的此项研究旨在探索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白质中弓状纤维束的损伤,及其与临床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关系。方法采集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24例和健康受试者26例,采用3.0T磁共振分别采集DTI序列,利用AFQ技术对大脑双侧弓状纤... 目的此项研究旨在探索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白质中弓状纤维束的损伤,及其与临床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关系。方法采集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24例和健康受试者26例,采用3.0T磁共振分别采集DTI序列,利用AFQ技术对大脑双侧弓状纤维束的100个节点进行自动定量分析。结果通过t检验及χ^(2)检验,性别和年龄在患者及健康受试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经过AFQ分析,双侧弓状纤维各参数在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现为不同程度FA值降低,MD值、AD值和RD值升高。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左侧弓状纤维束FA值与MMSE及TBPM呈正相关(P<0.001),MD值及TBPM呈负相关(P<0.001);右侧纤维束FA值与MMSE及TBPM呈正相关(P<0.05),MD值与MMSE呈负相关(P<0.01),MD值及TBPM呈负相关(P<0.001)。结论参与学习及记忆功能的UF损伤可能在W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中发病机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纤维束自动定量技术 弓状纤维束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健康成人合谷穴、后溪穴的针刺fMRI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杨骏 李传富 +8 位作者 徐春生 张庆萍 陈东晓 汪林英 朱一芳 张威 武媛媛 黄建军 卢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575-1580,共6页
目的:利用fMRI探讨针刺合谷穴和后溪穴主治疾病的中枢神经生理学机制及两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共募集40名健康志愿者,均为右利手。分为针刺合谷穴组与针刺后溪穴组,每组各20名。采用改良后的组块设计方案,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 目的:利用fMRI探讨针刺合谷穴和后溪穴主治疾病的中枢神经生理学机制及两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共募集40名健康志愿者,均为右利手。分为针刺合谷穴组与针刺后溪穴组,每组各20名。采用改良后的组块设计方案,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采集针刺两组健康志愿者左侧合谷穴或后溪穴任务态fMRI数据。利用AFNI程序分析脑激活区,对所有的功能数据进行组分析和组间分析,并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多重比较校正(P=0.002,α≤0.05)。结果:针刺左侧合谷穴激活脑区包括:双侧中央前回、顶上小叶、颞上回、豆状核、壳核、小脑,右侧中央后回、顶下小叶、额中回、颞中回、缘上回、丘脑、丘脑底核、尾状核、扣带回,左侧额下回、枕中回和脑岛;针刺左侧后溪穴激活脑区包括:双侧脑岛、小脑,右侧中央前回、额中回、尾状核头和体,左侧扣带回、丘脑和腹后内侧核;针刺左侧合谷穴和后溪穴,组间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合谷穴组较后溪穴组右侧额中回、额下回激活减弱,左侧扣带回、左侧中央前回激活增强。结论:本研究为"面口合谷收""后溪通督脉"理论提供了客观的证据,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合谷穴治疗汗症、后溪穴治疗颈项腰背部疾病以及两穴的镇痛作用的中枢神经机制;并进一步从中枢神经层面表明了部位相近的穴位存在功能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合谷穴 后溪穴 功能特异性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局部一致性算法的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静息态功能MRI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军平 徐春生 +2 位作者 卢琦 李传富 杨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30-435,共6页
目的研究在静息状态下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针刺治疗不同病程状态下的脑区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变化特点,探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能中枢整合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静息态f MRI技术,采集32例健康志愿者及47例面瘫患... 目的研究在静息状态下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针刺治疗不同病程状态下的脑区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变化特点,探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能中枢整合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静息态f MRI技术,采集32例健康志愿者及47例面瘫患者临床针刺治疗不同病程状态下(面瘫早期组、后期组及治愈组)的BOLD数据,采用Re Ho的数据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将面瘫早期组、后期组及治愈组分别与健康志愿者Re Ho值比较,获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脑区。结果 (1)面瘫早期组Re Ho增高的脑区有右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左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和颞上回,Re Ho值减低脑区有右侧颞下回、楔叶和楔前叶;(2)面瘫后期组Re Ho增高的脑区有左侧SII、颞上回、额上回、中央旁小叶、楔叶、楔前叶和右侧额下回;(3)面瘫治愈组Re Ho增高的脑区有左侧中央旁小叶、梭状回和颞上回。结论大脑皮层运动前区(PMA)、辅助运动区(SMA)是周围性面瘫患者脑功能重组及代偿的关键区域,也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重要的调制和关键代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
下载PDF
常规MRI和DKI技术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卢琦 王安琴 +2 位作者 张春芸 武红利 徐春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MRI及DKI对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35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及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常规T2WI和DKI序列行3.0T MRI扫描,测量双侧豆状核和尾状核头部的平均扩散峰度(MK)、径向扩...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MRI及DKI对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35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及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常规T2WI和DKI序列行3.0T MRI扫描,测量双侧豆状核和尾状核头部的平均扩散峰度(MK)、径向扩散峰度(RK)、轴向扩散峰度(AK)和T2信号变化率,采用校正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HLD组双侧豆状核的MK值及T2信号变化率(0.956±0.105、0.308±0.210)均高于对照组(0.832±0.086、0.641±0.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KA值及KR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LD组双侧尾状核头部的MK、KA、KR值及T2信号变化率(0.691±0.123、0.825±0.124、0.597±0.175、0.602±0.440)均高于对照组(0.567±0.066、0.696±0.080、0.497±0.079、0.326±0.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双侧豆状核的MK值和T2信号变化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和0.708(P<0.05),双侧尾状核头部的MK、KR和KA值及T2信号变化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822、0.670和0.686(P<0.05)。结论:DKI技术对显示大脑微观结构的变化较常规MRI序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更有利于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部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 基底核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灰质结构MRI形态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春芸 王安琴 +4 位作者 武红利 汤岚凤 徐春生 卢琦 李传富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39-242,245,共5页
目的 :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 phometry,VBM)方法,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患者全脑灰质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采集30例WD患者(WD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大脑3.0 T MRI高分辨力T1WI图像,通过FS... 目的 :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 phometry,VBM)方法,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患者全脑灰质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采集30例WD患者(WD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大脑3.0 T MRI高分辨力T1WI图像,通过FSL-VBM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利用AFNI软件行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全脑灰质体积差异,运算结果经FDR校正(P=0.001,α<0.05)。结果 :WD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的尾状核、苍白球、丘脑背内侧核、小脑半球、中央前后回、岛叶、额中回,脑桥基底部,左侧的后扣带回及丘脑枕灰质体积萎缩;双侧的岛叶及胼胝体,右侧的颞上回、额上回、红核,左侧的颞中回、额内侧回存在灰质体积增生。结论:WD患者灰质核团及大脑皮层存在广泛灰质体积萎缩,而部分皮层区域及少数灰质核团存在灰质体积增生;灰质异常脑区对解释其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灰质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针刺镇痛机制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军平 徐春生 +1 位作者 张威 李传富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2期201-204,213,共5页
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之一。fMRI是目前无创伤性的研究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针刺镇痛引起的相关脑区活动变化。本文简要回顾疼痛及镇痛的解剖生理机制,对... 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之一。fMRI是目前无创伤性的研究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针刺镇痛引起的相关脑区活动变化。本文简要回顾疼痛及镇痛的解剖生理机制,对针刺镇痛所引起相关脑功能区的整合及调控机制进行总结,并就得气等对镇痛效果的影响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康复后周围性面瘫患者初级运动皮层的功能连接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薛秋菊 杨骏 +4 位作者 李传富 徐春生 武红利 朱一芳 刘军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康复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初级运动皮层功能连接变化及其与对照组的差异,探讨皮层功能重组在面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7例经针灸治疗康复后的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康复组,根据从发病到康复的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康复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初级运动皮层功能连接变化及其与对照组的差异,探讨皮层功能重组在面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7例经针灸治疗康复后的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康复组,根据从发病到康复的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18例,康复时间<45 d)及晚期康复组(19例,康复时间≥45 d);另外选取1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双侧面部初级运动皮层(LMI和RMI)作为ROI,比较3组双侧MI功能连接变化。结果:各组间双侧MI功能连接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双侧MI与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的减弱脑区主要位于后扣带回、楔前叶、额中回、颞上回、小脑,多与运动、记忆、识别、情感功能相关,局部区域呈增强,如枕中回、顶下小叶;与早期康复组相比,晚期康复组的双侧MI功能连接均显示减弱,减弱的脑区多与感觉运动相关,如运动前区(额上回、额中回)。结论:皮层功能重组在周围性面瘫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即使面瘫患者临床痊愈后,这种皮层功能功能重组依然存在,且面瘫康复所需的时间越长,皮层功能重组的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功能连接 初级运动皮层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针刺fMRI研究中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卢琦 武红利 +4 位作者 王安琴 汪林英 徐春生 汤岚凤 李传富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imaging,ASL)灌注成像技术在f MRI针刺作用机制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根据扫描技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SL组与BOLD组,每组各20例(男女各10例);采用相同的改良组块设计... 目的 :探讨基于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imaging,ASL)灌注成像技术在f MRI针刺作用机制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根据扫描技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SL组与BOLD组,每组各20例(男女各10例);采用相同的改良组块设计方案,并由相同的针灸医师针刺,分别对2组数据进行处理确定脑功能激活区,比较2组研究对象激活区的异同,并对ASL组激活区区域性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rain,r CBF)变化幅度及变化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SL组除了显示BOLD组的体感相关脑区(双侧SⅡ、岛叶、丘脑及中扣带回)及运动相关脑区(SMA)激活之外,还在SⅠ、额叶、顶下小叶、前扣带回等脑区显示激活,但较BOLD组相对多见的脑白质区域激活显著减少,同时ASL组信号变化幅度较大,r CBF变化率为(9.21±2.82)%。结论:针刺引起的ASL信号变化幅度更大,能够敏感地检出针刺引起的大脑激活区,且伪影很少。同时,基于ASL技术的针刺f MRI研究不受针刺方案限制,更加符合临床针刺f MRI研究的需要,值得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标记 针刺 脑功能成像 足三里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针刺fMRI后效应研究中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一芳 卢琦 +5 位作者 李国强 徐春生 王安琴 张春芸 李传富 武红利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73-375,389,共4页
目的 :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imaging,ASL)灌注成像技术在针刺f MRI后效应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男女各10例);分别对针刺左侧足三里穴前、拔针后行f MRI扫描,用AFNI软件分析处理,采用两样本配对... 目的 :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imaging,ASL)灌注成像技术在针刺f MRI后效应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男女各10例);分别对针刺左侧足三里穴前、拔针后行f MRI扫描,用AFNI软件分析处理,采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进行针刺前后组间比较及Monte Carlo阈值校正方法(P=0.001,α<0.05)确定脑功能激活区。结果:针刺后,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扣带回、右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左侧屏状核、右侧尾状核表现为正激活,右侧岛叶、右侧颞上回表现为负激活。结论:ASL技术能够较好地应用于f MRI针刺后效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L 针刺后效应 FMRI 足三里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功能MR技术探索海马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传凤 王安琴 +2 位作者 武红利 徐春生 李传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观察海马体和皮层基底神经节回路之间的解剖与功能连接(FC),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神经心理学症状的致病机制。方法收集25例WD患者(WD组),以2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功能MRI和弥散张量成像;利用功能神经影像分... 目的观察海马体和皮层基底神经节回路之间的解剖与功能连接(FC),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神经心理学症状的致病机制。方法收集25例WD患者(WD组),以2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功能MRI和弥散张量成像;利用功能神经影像分析(AFNI)和脑功能成像软件包(FSL),以双侧海马为ROI,计算全脑FC并分析组间差异;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作为ROI,提取相应部位的各向异性分数(FA),将其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数字广度测验(DST)及词语流畅性测验(VFT)进行协变量相关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并进行FDR校正。结果WD组左侧豆状核、尾状核头和双侧丘脑FC较对照组减弱,右侧颞叶、左侧额叶FC增强;WD组丘脑(THA)和左侧海马(LM)FA低于对照组,左侧基底核区(LB)FA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与右侧额中回、颞横回FC强度呈正相关;VFT评分与左侧豆状核、右侧额中回及双侧颞横回FC强度呈正相关,VFT评分与双侧丘脑和双侧豆状核FA呈负相关。结论WD患者左侧海马和双侧丘脑、左侧豆状核及尾状核头之间功能和解剖学连接性发生变化,使通路连接受阻,最终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认知障碍 海马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体素分析技术在肝豆状核变性MRI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汤岚凤 王安琴 +3 位作者 王敏 姜曼 武红利 李传富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5期500-503,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体素分析(voxel-based analysis,VBA)图像方法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MRI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34例WD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和DTI数据的... 目的 :探讨基于体素分析(voxel-based analysis,VBA)图像方法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MRI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34例WD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和DTI数据的VBA组间比较,检出WD患者大脑铁沉积及各向异性指数(FA)值异常的脑区,分析这种方法与常规基于ROI方法研究的优势与不足。结果:WD患者较正常人,双侧丘脑、双侧豆状核、双侧尾状核、双侧红核、双侧黑质、双侧颞叶、右侧岛叶和左侧顶下小叶等脑区的铁沉积含量增加,部分白质等脑区的铁沉积含量减少;双侧丘脑的背外侧核和腹外侧核、双侧豆状核、双侧尾状核及双侧红核等脑区的FA值升高,双侧丘脑内侧核及白质等脑区的FA值降低。结论:VBA图像方法具有能够发现未知区域病变、病变区域精确定位,以及研究客观等方面的优势,是一种很有价值的WD的MRI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体素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诊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开金 徐春生 张兰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445-446,共2页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是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较少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MRI检查能清晰显示脊髓病变部位、受累范围,具有一定的特异...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SCD)是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较少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MRI检查能清晰显示脊髓病变部位、受累范围,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为SCD的早期诊断及预后随访提供了良好的检查手段.现报道我院经临床确诊的2例SCD的脊髓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变性 维生素B12缺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颅脑疾病诊断及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曼 李传富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23-226,共4页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rterial spin labeling imaging,ASL)是一种非侵入性MRI灌注成像技术。它利用反转脉冲序列标记上游动脉中的水质子,将下游获得的标记像与没有标记的控制像减影获得器官的血流量图。ASL在颅脑疾病诊断及脑功能成像研...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rterial spin labeling imaging,ASL)是一种非侵入性MRI灌注成像技术。它利用反转脉冲序列标记上游动脉中的水质子,将下游获得的标记像与没有标记的控制像减影获得器官的血流量图。ASL在颅脑疾病诊断及脑功能成像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将其基本原理、检查方法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下载PDF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兰慧 卞国清 黄建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347-1348,共2页
患者男性,17岁,因双下肢多发肿块10年伴双膝关节及髋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2年入院,拟诊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multipleosteochondromatosis,HMO);既往无外伤史,患者叔叔及堂兄有多发性骨软骨瘤病史。患者于2006... 患者男性,17岁,因双下肢多发肿块10年伴双膝关节及髋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2年入院,拟诊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multipleosteochondromatosis,HMO);既往无外伤史,患者叔叔及堂兄有多发性骨软骨瘤病史。患者于2006年行双膝部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骨软骨瘤。体格检查:左髂骨后方、双膝关节附近、左上臂扪及多发肿块,边界清楚、质硬、活动度差,局部有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瘤 多发性 遗传性 CT诊断
下载PDF
个人健康档案与其数据接口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晓倩 李传富 +4 位作者 汤岚凤 朱川川 丁桦 聂莉莉 武红利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个人健康档案(Personal Health Record,PHR)作为新型的医疗健康信息化系统工具,必将成为"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数据接口方式是实现PHR与各异构系统之间数据交互及数据共享的重要措施。本文详细介绍了个人健康档案... 个人健康档案(Personal Health Record,PHR)作为新型的医疗健康信息化系统工具,必将成为"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数据接口方式是实现PHR与各异构系统之间数据交互及数据共享的重要措施。本文详细介绍了个人健康档案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指出个人健康档案与异构系统间数据交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比较数据接口的多种实现方式,为解决"信息孤岛"屏障及实现医疗信息共享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健康档案 异构系统 数据接口 信息孤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