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i-CEX联合DOPS评分量表在推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1
作者 张其云 干峥 +1 位作者 陈迪 聂亚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1期103-107,共5页
目的采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联合临床技能操作评分量表(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的形成性评价,探讨其在推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 目的采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联合临床技能操作评分量表(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的形成性评价,探讨其在推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0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由获得安徽中医药大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证书的教师进行临床规范化教学。在每期住培学员入科后1周及出科前利用Mini-CEX和DOPS评分量表各测评1次,通过对考核成绩、教师和学员互评满意度进行数据分析,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临床教学效果。结果Mini-CEX量表的出科前考核成绩与入科后考核成绩[(54.95±4.17)分vs.(53.93±3.6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OPS评分量表的出科前考核成绩与入科后考核成绩[(87.00±8.32)分vs.(84.97±6.7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科前考核教师对评估结果的满意度分值高于入科后,出科前考核住培学员对评估结果的满意度分值高于入科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ni-CEX结合DOPS评分量表作为推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形成性评价工具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 临床技能操作评估 推拿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形成性评价 临床教学
下载PDF
推拿联合中药外用治疗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28例
2
作者 方芳 胡恩庆 +2 位作者 王佳佳 孙安达 张晓磊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优化推拿法联合中药外敷、药酒外涂治疗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法治疗,观察组采取优化推拿法(直推“颈部五线法”为君,捏、... 目的观察优化推拿法联合中药外敷、药酒外涂治疗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法治疗,观察组采取优化推拿法(直推“颈部五线法”为君,捏、捻、拿、拨患侧胸锁乳突肌为臣,牵伸患侧胸锁乳突肌为佐,长按阳陵泉、膈俞、膻中、足三里为使)联合中药外敷、药酒外涂。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儿颈部歪斜角度、患侧被动旋转角度、健侧被动侧屈角度、颜面部差值,采用二维超声测量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厚度差值及肌肉弹性值差值,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降低两侧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厚度差值、肌肉弹性值差值和颈部歪斜角度、颜面部差值,升高患侧被动旋转角度、健侧被动侧屈角度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推拿法联合中药外敷、药酒外涂对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小儿推拿 中药外敷 药酒外涂 肌肉厚度 肌肉弹性值
下载PDF
SP结合TBL实训模式提升推拿学科学生综合能力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占茂林 吕子萌 +6 位作者 吴以诚 郭耀斌 张万云 司晓华 杜鹏 陈迪 申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将标准化病人(Standdrdized patients,SP)和TBL相结合应用于推拿实训的教学与考核中,探索推拿实训教学新模式,提升推拿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方法将2015级中西医结合专业2个班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各60名。... 目的将标准化病人(Standdrdized patients,SP)和TBL相结合应用于推拿实训的教学与考核中,探索推拿实训教学新模式,提升推拿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方法将2015级中西医结合专业2个班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各60名。实验班应用SP结合TBL实训模式,对照班采用“理论讲授-示教-模仿式”传统实训方法。实训后,2个班进行综合考核,比较实训结果。结果实验班各项推拿技能得分与理论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的人际沟通技能得分均比对照班高(P<0.05)。结论采用SP结合TBL实训模式,可使学习推拿的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帮助其更快适应角色,胜任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 TBL教学法 推拿实训 综合能力
下载PDF
基于“筋-经-骨”理念的李氏推拿疗法治疗伴小关节紊乱的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占茂林 张宇 +5 位作者 吕子萌 栾国瑞 侯学鹏 姜超 叶盛 李业甫 《河北中医》 2024年第3期451-455,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筋-经-骨”理念的李氏推拿疗法治疗伴小关节紊乱的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伴小关节紊乱的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35例予李氏推拿疗法治疗。2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 目的观察基于“筋-经-骨”理念的李氏推拿疗法治疗伴小关节紊乱的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伴小关节紊乱的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35例予李氏推拿疗法治疗。2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麦吉尔疼痛评分量表(SF-MPQ)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颈椎曲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SF-MPQ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PRI评分、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颈椎曲度治疗前后比较及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筋-经-骨”理念的李氏推拿疗法在减轻伴小关节紊乱的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障碍、改善睡眠质量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治疗,短期内对改善颈椎曲度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推拿疗法
下载PDF
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联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坐骨神经痛疗效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曹志茜 杨艾影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4期562-565,共4页
目的:观察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继发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LDH继发坐骨神经痛患者68例,以随机数表法纳为研究组(n=34)与对照组(n=34)。给予对照组推拿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 目的:观察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继发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LDH继发坐骨神经痛患者68例,以随机数表法纳为研究组(n=34)与对照组(n=34)。给予对照组推拿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系统(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关节活动度及血清学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VAS、ODI评分及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前屈度、后伸度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联合推拿治疗老年LDH继发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有助于改善腰椎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坐骨神经痛 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 推拿 气滞血瘀型 腰椎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颈椎病患者护理中行中医推拿护理的效果探讨
6
作者 冯珊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3期00141-00141,共1页
探讨为颈椎病患者实施中医推拿护理的效果。方法:分析本院2018年7月25日至2019年7月23日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10例,选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将常规护理作为参照组护理路径,将中医推拿护理作为观察组... 探讨为颈椎病患者实施中医推拿护理的效果。方法:分析本院2018年7月25日至2019年7月23日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10例,选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将常规护理作为参照组护理路径,将中医推拿护理作为观察组护理路径。对比110例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与护理有效率。结果:参照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参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且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中医推拿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护理有效率,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护理 中医推拿
下载PDF
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7
作者 吴以诚 胡吴斌 +1 位作者 陈亚锋 石海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825-828,共4页
目的:研究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2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 目的:研究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2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推拿、电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持续治疗2周。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变化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 56%(40/41),高于对照组的82. 93%(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机体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电针 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 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两种推拿手法治疗非肿块型肌性斜颈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方芳 曹宝龙 +1 位作者 孙安达 张晓磊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君、臣、佐、使配伍推拿方法即揉推“颈部五线”联合抻颈肌、轻点穴治疗非肿块型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非肿块型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原治疗... 目的观察君、臣、佐、使配伍推拿方法即揉推“颈部五线”联合抻颈肌、轻点穴治疗非肿块型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非肿块型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原治疗经验增减,即以揉推“颈部五线”为君,以增加抻颈肌时间为臣,以轻点体穴为佐使。在治疗前,治疗3、6周后评定患儿颈部歪斜角度和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6周患侧旋转角度和健侧侧屈角度均显著增加(P<0.05),颈部歪斜角度均显著减小(P<0.05);治疗组侧旋转角度和健侧侧屈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颈部歪斜角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君、臣、佐、使配伍推拿方法治疗非肿块型肌性斜颈,对改善患儿颈部歪斜角度、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效果确切,整体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型肌性斜颈 小儿推拿 颈部歪斜角度 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不同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10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9
作者 孙安达 张晓磊 +1 位作者 方芳 张燕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3期1988-199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推拿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推拿科接受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优化组(55例)与传统组(45例),分别采用优化推拿治疗及传统推... 目的探讨不同推拿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推拿科接受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优化组(55例)与传统组(45例),分别采用优化推拿治疗及传统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变、患侧胸锁乳突肌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患侧胸锁乳突肌的包块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化组总有效率为96.4%(53/55),高于传统组的77.8%(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于3个月患儿的痊愈率[93.3%(28/30)]、好转率[6.7%(2/30)]均高于其他两组年龄段[3~6个月:90.0%(27/30)、10.0%(3/30),〉6个月:77.5%(31/40)、12.5%(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较传统推拿疗效更好,为规范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路径提供依据,有利于优化推拿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分型 斜颈 儿童 先天性肌性斜颈 推拿
下载PDF
“筋骨平衡”思想指导推拿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亚锋 司晓华 +1 位作者 刘艳 徐毅 《河北中医》 2020年第11期1700-1704,共5页
目的观察"筋骨平衡"思想指导推拿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骶髂关节紊乱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筋骨平衡"思想指导推拿治疗。2组均每周治... 目的观察"筋骨平衡"思想指导推拿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骶髂关节紊乱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筋骨平衡"思想指导推拿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26/3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筋骨平衡"思想指导推拿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疾病 中医疗法 推拿 骶髂关节
下载PDF
推拿与药物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占茂林 吴以诚 +2 位作者 陆剑挺 郭耀斌 吕子萌 《光明中医》 2018年第7期996-998,共3页
目的探究推拿手法配合药物(颈椎活血胶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颈椎活血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用症状与功能... 目的探究推拿手法配合药物(颈椎活血胶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颈椎活血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用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和经颅多普勒检查,治疗1疗程后统计分析量表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功能量表评分及RVA、LVA、BA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患者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结合我省陆剑挺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采用推拿手法配合颈椎活血胶囊综合治疗在临床疗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方面能发挥手法与中药治疗相结合的优势,能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手法 颈椎活血胶囊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浮针疗法治疗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疗效观察
12
作者 曲宇豪 张昊 +6 位作者 王正 张海宽 蔡国庆 徐璨 姜昊南 张建华 陈迪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neurogenic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NTOS)的疗效。方法将60例NTO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浮针疗法与普通针刺疗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neurogenic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NTOS)的疗效。方法将60例NTO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浮针疗法与普通针刺疗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比较两组患者上肢麻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功能评定标准表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定量表(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hand,DASH)评分,基于DASH值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TOS功能评定标准表评分、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能显著减轻NTOS患者上肢麻痛与无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NTOS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疗法 胸廓出口综合征 神经型
下载PDF
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推拿手法学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耀斌 占茂林 +1 位作者 陈亚锋 徐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5期33-35,共3页
推拿学科人才的基础是推拿手法。手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推拿医疗专业的发展和进步。推拿手法学具有很强的技能性、实践性、应用性,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手法的优劣。因此,在教学中通过PDCA循环的管理,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科... 推拿学科人才的基础是推拿手法。手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推拿医疗专业的发展和进步。推拿手法学具有很强的技能性、实践性、应用性,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手法的优劣。因此,在教学中通过PDCA循环的管理,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科学、规范、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可以培养更高素质的学生,提高教师水平,教学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手法学 PDCA 教学体系 教学质量
下载PDF
电针疏密波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耀斌 吴以诚 王金山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年第5期496-498,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疏密波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取电针疏密波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配合推拿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85.0%、62.5%,经统计学分析,... 目的:观察电针疏密波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取电针疏密波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配合推拿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85.0%、62.5%,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腰椎功能障碍和疼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疏密波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疏密波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推拿治疗小儿湿热型腹泻2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芳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2期315-317,共3页
小儿腹泻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夏秋季节多见。该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小儿肠炎、小儿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小儿腹泻若治疗及时得当,则效果显著;若延误病情,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者甚至可危及生... 小儿腹泻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夏秋季节多见。该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小儿肠炎、小儿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小儿腹泻若治疗及时得当,则效果显著;若延误病情,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者甚至可危及生命。作者从事小儿推拿工作已满8年,在临床上遇到湿热型腹泻的患儿亦不少,治疗效果满意,特此分享经验如下,希望与更多同仁及小儿推拿爱好者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推拿 腹泻 湿热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乔术叶 王莹莹 丁晓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153-158,共6页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86例老年LDH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接受圆利针针刺联合李式推拿治疗,其中42例病人辅以常规护理(常规组),44例病人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综...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86例老年LDH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接受圆利针针刺联合李式推拿治疗,其中42例病人辅以常规护理(常规组),44例病人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综合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遵医行为依从性(配合治疗、康复训练、合理饮食、定期随诊)、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满意度。结果 综合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下降、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但综合组变化均更显著(P<0.05)。综合组病人配合治疗、康复训练、合理饮食、定期复诊四个方面的依从性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综合组下降更显著(P<0.05)。综合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实施,可提高老年LDH病人临床疗效,改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同时可提升病人遵医行为依从性、心理状态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腰椎功能 推拿 艾灸
原文传递
推拿结合易筋经治疗骶髂关节紊乱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艳 陈亚锋 +1 位作者 吕子萌 赵永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2期1380-1383,共4页
目的观察“筋骨平衡”思想指导推拿结合易筋经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骶髂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脱落2例)与对照组30例(脱落1例),2组均在常规推拿基础上,在“筋骨平衡”思想指导下对骶髂关节微调,治疗组... 目的观察“筋骨平衡”思想指导推拿结合易筋经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骶髂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脱落2例)与对照组30例(脱落1例),2组均在常规推拿基础上,在“筋骨平衡”思想指导下对骶髂关节微调,治疗组加以易筋经功法锻炼。治疗前、治疗后、治疗6个月后随访,分别采用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判定其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并于6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自觉复发情况并计算治愈率。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2组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降低程度较治疗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治疗组电话随访患者自觉复发率低,治愈率高。结论“筋骨平衡”思想指导推拿结合易筋经治疗骶髂关节紊乱,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功能障碍,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平衡 骶髂关节紊乱 推拿 易筋经
下载PDF
“筋骨并重”思想指导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陈亚锋 刁海静 徐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7期80-80,78,共2页
观察运用 “筋骨并重”思想指导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常规手法配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法治疗。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统... 观察运用 “筋骨并重”思想指导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常规手法配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法治疗。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以“筋骨并重”思想指导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并重 推拿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贺杰 赵永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7期84-87,共4页
血管性痴呆(VaD)是因脑卒中后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出现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VaD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病症,但因其病因复杂、诊断困难的特点,使得其在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领域中占据较高的地位。目前在治疗上,现代医... 血管性痴呆(VaD)是因脑卒中后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出现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VaD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病症,但因其病因复杂、诊断困难的特点,使得其在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领域中占据较高的地位。目前在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采取口服多奈哌齐等药物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以及改善认知功能等(非)药物治疗方案;中医学则通过望闻问切达到对疾病的整体了解,并根据辨证论治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中医特色治疗措施。文章对VaD发病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和中西医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呆病 血管性痴呆 发病机制 中西医结合疗法 辨经刺井
下载PDF
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其云 赵永华 陈亚锋 《河北中医》 2019年第7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 观察使用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牵引推拿治疗。2均治疗14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 目的 观察使用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牵引推拿治疗。2均治疗14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中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14d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87.5%,对照组愈显率57.5%,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14d后PRI评分、疼痛VAS评分及PP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3、14d后ND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14d后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P<0.05)。结论 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快速改善和恢复颈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神经根 牵引术 正骨手法 推拿 脊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