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医学和循证医学教学法在肾病科本科生临床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东 王亿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7期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叙事医学和循证医学教学法在肾病科本科生临床教学的作用。方法 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5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观察组采用叙事医学和循证医学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理论考... 目的 探讨叙事医学和循证医学教学法在肾病科本科生临床教学的作用。方法 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5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观察组采用叙事医学和循证医学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理论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2组临床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理论知识、临床思维和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教学法提高理论知识、临床思维、人文精神、主动学习、课堂氛围、医患沟通、书写技巧、文献获取等方面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教学法满意度为96%(24/25),优于对照组的52%(13/25)(P<0.01)。结论 在肾病科本科生临床教学过程中,采用叙事医学和循证医学教学法,可以提高本科生对基本理论和临床思维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培养本科生的循证医学意识和人文素养,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循证医学 肾病科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肾病科本科生教学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东 王亿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肾病科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肾病科本科实习的50名本科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习结束后进行集中考核,比较...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肾病科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肾病科本科实习的50名本科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习结束后进行集中考核,比较两组本科生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成绩及观察组本科生对考核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理论和技能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本科生认为临床路径教学法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技能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开拓视野,增加团队协助能力,并希望继续开展此方法进行教学。结论在肾病科本科生临床教学过程中,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有助于加强本科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的掌握,增加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肾病科 临床教学 教学效果 本科生 教学法 疗效
下载PDF
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在肾病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东 王亿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2期197-198,205,共3页
目的探讨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在肾病科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级中医临床专业的5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观察组采用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调查... 目的探讨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在肾病科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级中医临床专业的5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观察组采用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两种教学法进行评估,并对2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及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希望继续开展此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肾病科本科生临床教学过程中,采用CBL结合Seminar教学法,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的掌握,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SEMINAR教学法 肾病科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清肾颗粒对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miR-23b和PINK1/Parkin通路的影响
4
作者 金华 张叶青 +4 位作者 呼琴 张磊 陈诺 韩燕全 王亿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0,共9页
目的 探讨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对PINK1/Parkin通路的靶向调节机制,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NRK-52E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机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法对清肾颗粒进行全指纹图谱分析。构建TGF-... 目的 探讨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对PINK1/Parkin通路的靶向调节机制,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NRK-52E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机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法对清肾颗粒进行全指纹图谱分析。构建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转染siRNA后分为模拟物空载对照组、miR-23b-5p模拟物组、抑制剂空载对照组、miR-23b-5p抑制剂组,观察miR-23b-5p对PINK1表达量的影响。再将NRK-52E细胞分组为正常组、TGF-β1组、清肾颗粒组、miR-23b-mimic-NC组、miR-23b-mimic组、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Western blot法检测NRK-52E细胞中Pink1、Parkin、LC3Ⅱ、Beclin-1、P62、α-SMA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NRK-52E细胞中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α-SMA mRNA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3b-5p与PINK1的靶向关系。结果 UPLC指纹图谱法鉴定出清肾颗粒中11个活性成分。miR-23b-5p过表达后,PINK1 mRNA表达量也显著增加(P<0.05);而miR-23b-5p表达沉默后,PINK1 mRNA表达量也显著减少(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Rno-miR-23b-5p能显著下调Rno-PINK1-WT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未能下调突变Rno-PINK1-mut荧光素酶活性(P>0.05)。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实验发现,TGF-β1组的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LC3Ⅱ表达及LC3Ⅱ/Ⅰ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62和α-SM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清肾颗粒组和miR-23b-mimic组的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LC3Ⅱ表达及LC3Ⅱ/Ⅰ比值均明显高于TGF-β1组,P62和α-SMA表达明显低于TGF-β1组(P<0.05)。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的表现更优于miR-23b-mimic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上调NRK-52E细胞内miR-23b-5p表达,并通过增强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活性,抑制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3b-5p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自噬 NRK-52E细胞 清肾颗粒 上皮细胞转分化
下载PDF
清肾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证效果观察
5
作者 包娅琼 茅燕萍 +2 位作者 王亿平 万梦翔 张磊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清肾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证的效果及对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慢性肾脏病湿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清肾颗粒治疗,疗程8周。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清肾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证的效果及对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慢性肾脏病湿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清肾颗粒治疗,疗程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和疾病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BUN、Scr、Hcy、hs-CRP、vWF、TM较治疗前下降,eGFR、SOD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观察组治疗后BUN、Scr、Hcy、hs-CRP、vWF、TM低于对照组,eGFR、SOD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清肾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肾脏病湿热证可减轻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减轻中医证候,保护肾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肾颗粒 慢性肾脏病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基于糖皮质激素给药阶段辨证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1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顺金 汪飞 +6 位作者 郭茹叶 任克军 茅燕萍 刘小平 张莉 王亿平 方琦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19-23,共5页
目的在不同的激素治疗阶段,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将62例PN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按首始量、减量、维持量规范用药。在对照组... 目的在不同的激素治疗阶段,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将62例PN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按首始量、减量、维持量规范用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在不同的激素治疗阶段,分别采用解毒祛湿益肾养阴、清热利湿益气养阴、补益脾肾的中医治法。在不同的激素治疗阶段,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尿蛋白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肾功能。结果在激素减量阶段,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和尿蛋白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向心性肥胖、精神兴奋、痤疮、血糖升高、肝功能受损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激素维持量阶段,治疗组疾病总缓解率、中医证候总缓解率和尿蛋白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及向心性肥胖、精神兴奋、痤疮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激素减量和维持量阶段,治疗组在升高血浆ALB,降低24h尿蛋白和血浆TG、TC水平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不同的糖皮质激素给药阶段,中医辨证论治能够显著提高糖皮质激素治疗PNS的效果,减轻其不良反应,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分期辨治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基于糖皮质激素给药阶段辨证治疗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GCR-a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胡顺金 汪飞 +6 位作者 郭茹叶 任克军 茅燕萍 刘小平 张莉 王亿平 方琦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10期860-862,共3页
目的:在不同的激素治疗阶段,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对PNS患者血清GCR-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PN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按首始量、减量、维持量规范用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在不同的激素治... 目的:在不同的激素治疗阶段,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对PNS患者血清GCR-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PN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按首始量、减量、维持量规范用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在不同的激素治疗阶段,分别采用解毒祛湿益肾养阴、清热利湿益气养阴、补益脾肾的中医治法。在不同的激素治疗阶段,分别观察并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值及血GCR-a指标改善情况;同时检测健康人20例血GCR-a为正常组。结果:中医证候积分值,治疗组在激素至减量时及至维持量时两个时间点均较首始量时下降显著(P<0.01),且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比较,均呈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只是在至维持量时较首始量时下降显著(P<0.01)。对GCR-a的影响,激素首始量时,2组患者GCR-a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显示该类患者GCR-a呈低水平状态;治疗后,无论是在激素至减量时还是至维持量时,2组GCR-a较首始量时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而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分期论治能显著改善激素治疗PNS的临床表现,并具有快速恢复PNS患者血清GCR-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分期辨治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受体-a
下载PDF
膜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东 王亿平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95-99,共5页
查阅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从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自拟方、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西医结合) 2个方面进行概述,以显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为今后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提供思路。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肾病综合征 中医药 综述
原文传递
来氟米特和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汪飞 胡顺金 +4 位作者 王红宇 程蔚蔚 郑兆国 徐雷 江晓莉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182-1186,共5页
目的评价来氟米特(LE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运用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医学检索系统(PUBMED)、医学检索数据库(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知识基础设施... 目的评价来氟米特(LE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运用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医学检索系统(PUBMED)、医学检索数据库(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电子数据库,检索英文、中文检索词检索时间截止至2015年12月30日,由2名评价员对资料进行提取和质量评价,再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包括511例RNS患者,治疗组261例,对照组2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完全缓解率(RR=1.14,95%CI 0.93~1.40,Z=1.23,P=0.22)、部分缓解率(RR=1.04,95%CI 0.84~1.29,Z=0.39,P=0.70)及总缓解率(RR=1.08,95%CI 1.00~1.18,Z=1.91,P=0.06)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0,95%CI 0.27~0.58,Z=4.80,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EF治疗RNS的有效性与CTX相当,但LEF的安全性优于CTX。但是纳入的文献质量偏差,存在着选择性及测量性偏倚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来氟米特 环磷酰胺 Meta分析(主题)
下载PDF
清肾颗粒含药血清通过miR-23b-5p靶向Nrf2通路减轻NRK-52E细胞转分化
10
作者 刘敏 金华 +3 位作者 呼琴 陈诺 张叶青 王亿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78-2085,共8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NRK-52E(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5p是否能对Nrf2通路靶向调节,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减轻NRK-52E细胞转分化的机制。方法构建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分别使用m...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NRK-52E(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5p是否能对Nrf2通路靶向调节,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减轻NRK-52E细胞转分化的机制。方法构建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分别使用miR-23b-5p mimic、inhibitor以及阴性对照(NC)siRNA转染细胞;采用清肾颗粒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分为正常组、TGF-β1组、清肾颗粒组、miR-23b-mimic-NC组、miR-23b-mimic组、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采用CCK8法测定NRK-52E细胞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3b-5p与Nrf2间的靶向关系;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Nrf2、Keap1、α-SMA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细胞中miR-23b、Keap1、Nrf2、α-SMA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ROS。结果根据CCK8结果筛选得出清肾颗粒含药血清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分别为20%和24h,TGF-β1刺激的最佳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0ng/mL和24h。转染miR-23b-5p mimic和inhibitor发现,当miR-23b-5p过表达后,Nrf2 mRNA表达量也增加;而miR-23b-5p表达沉默后,Nrf2 mRNA表达量也减少。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Rno-miR-23b-5p能显著下调Rno-Nrf2-wt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未能下调突变Rno-Nrf2-mu荧光素酶活性(P>0.05)。清肾颗粒含药血清的干预实验发现,与正常组比较,TGF-β1组的miR-23b-5p、Nrf2表达降低,Keap1、α-SMA和ROS表达升高(P<0.05)。与TGF-β1组比较,清肾颗粒组的miR-23b-5p、Nrf2表达升高,Keap1、α-SMA和ROS表达降低(P<0.05);miR-23b-mimic组miR-23b-5p、Nrf2表达升高,Keap1、α-SMA和ROS降低(P<0.05)。与miR-23b-mimic-NC组比较,miR-23b-mimic组miR-23b-5p、Nrf2表达升高,Keap1、α-SMA和ROS降低(P<0.05)。与miR-23b-mimic组比较,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的miR-23b-5p、Nrf2表达升高,Keap1、α-SMA和ROS降低(P<0.05)。结论清肾颗粒含药血清能通过miR-23b-5p靶向Nrf2通路机制减轻NRK-52E细胞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3b-5p Nrf2信号通路 NRK-52E细胞 肾小管EMT 清肾颗粒
下载PDF
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及MCP-1和TGF-β1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金华 张磊 +7 位作者 王亿平 吕勇 王东 王立媛 章雪莲 胡岚 包娅琼 高雅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060-3065,共6页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符合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纳入标准的患者,1∶...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符合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纳入标准的患者,1∶1入组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缬沙坦胶囊,治疗组服用参地颗粒,疗程12周。另收集正常体检者全血及血清标本作为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定量及PBMC凋亡率、血清MCP-1和TGF-β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67.8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第8周及第12周,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eGFR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N患者PBMC凋亡率及Fas表达和血清MCP-1、TGF-β1的表达较正常人群高(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CGN患者PBMC中的Bcl-2表达较正常人群减少(P<0.01);治疗后其表达增加(P<0.05);且治疗组升高水平更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地颗粒可改善CGN脾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减尿蛋白。同时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Fas蛋白的表达,降低PBMC凋亡率,下调患者血清MCP-1、TGF-β1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地颗粒 慢性肾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凋亡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微炎症状态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任克军 王青 +1 位作者 胡顺金 王亿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体内的微炎症因子水平及其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检测50例腹透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查血清中微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TNF-α的表达水平,并对两组作统计分析。按hs-CRP≤3 mg/L和hs-CRP>3 mg/L...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体内的微炎症因子水平及其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检测50例腹透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查血清中微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TNF-α的表达水平,并对两组作统计分析。按hs-CRP≤3 mg/L和hs-CRP>3 mg/L将50例腹透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主观营养评估法(SGA)的变化及其与上述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腹透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s-CRP升高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hs-CRP正常组,血清Alb、PA、TF水平及SGA均显著低于hs-CRP正常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腹透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加重了营养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微炎症状态 营养状况
下载PDF
中药优选方保留灌肠联合高位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湿热证患者CysC、PTH水平及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立媛 王亿平 +1 位作者 茅燕萍 张磊 《陕西中医》 2020年第7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究中药优选方保留灌肠联合高位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湿热证患者胱抑素C(CysC)、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肾衰湿热证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0)、对照组(n=40)。对照组接受高位结肠透析治... 目的:探究中药优选方保留灌肠联合高位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湿热证患者胱抑素C(CysC)、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肾衰湿热证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0)、对照组(n=40)。对照组接受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优选方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肾功能及营养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治疗后两组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ysC、Scr、PTH及BU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LB、H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优选方保留灌肠联合高位结肠透析可改善慢性肾衰湿热证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血清CysC、PTH水平,改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湿热证 中药 灌肠 高位结肠透析 胱抑素C 甲状旁腺激素
下载PDF
肾康颗粒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任克军 王亿平 +4 位作者 胡顺金 张磊 金华 王东 茅燕萍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肾康颗粒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55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7例,并设正常组20例。... 目的观察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肾康颗粒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55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7例,并设正常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肾康颗粒,疗程共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24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e protein,24hUP)、血白蛋白(albumin,Alb)、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hs-CRP、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UP、UACR均较治疗前降低,血Alb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Fib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T、APTT、TT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T、APTT、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康颗粒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s-CRP,抑制体内微炎性反应,改善高凝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脾肾亏虚证 肾康颗粒 超敏C-反应蛋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参地颗粒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VEGF、尿EGF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亿平 王立媛 +3 位作者 王东 金华 魏玲 茅燕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873-876,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尿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及参地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64例CGN脾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实际完成6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并设正常... 目的: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尿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及参地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64例CGN脾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实际完成6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并设正常组20例。治疗组口服参地颗粒,对照组口服氯沙坦钾片,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VEGF和尿EGF水平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疾病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1.30%(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尿红细胞计数降低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和尿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和尿EGF水平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GN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VEGF、尿EGF水平上升,参地颗粒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尿EGF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VEGF、尿EG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脾肾亏虚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参地颗粒
下载PDF
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脏病湿热证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立媛 王亿平 +1 位作者 金华 任克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661-665,共5页
目的观察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脏病(CKD)湿热证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胃泌素-17(GAS-17)水平的影响,探讨清肾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CKD湿热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顺序的单双... 目的观察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脏病(CKD)湿热证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胃泌素-17(GAS-17)水平的影响,探讨清肾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CKD湿热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顺序的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37,治疗过程中失访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及中药保留灌肠;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肾颗粒10 g,温水冲服,每日3次;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AS-17、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GAS-17、BUN、Scr、ALB水平及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AS-17、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GFR及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GAS-17、BUN、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FR、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临床控制2例(5.00%),显效10例(25.00%),有效17例(42.50%),无效11例(27.50%),总有效率为72.50%(29/40);观察组患者临床控制8例(21.62%),显效15例(40.54%),有效12例(32.43%),无效2例(5.40%),总有效率为94.60%(35/37);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687,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1例(2.50%)、皮疹1例(2.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1例(2.70%)、皮疹1例(2.70%)、腹痛腹泻1例(2.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0%(3/37);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5,P>0.05)。结论清肾颗粒能够改善CKD湿热证患者的肾功能,提高GFR,降低血清GAS-17、BUN、Scr水平,有效降低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胃肠功能,且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湿热证 清肾颗粒 血清胃泌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清肾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任克军 王东 +4 位作者 王亿平 胡顺金 张磊 金华 王小琴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60-63,共4页
目的基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探讨清肾颗粒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清肾颗粒组、贝那普利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法复制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清肾颗粒... 目的基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探讨清肾颗粒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清肾颗粒组、贝那普利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法复制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清肾颗粒组和贝那普利组大鼠分别给予清肾颗粒、贝那普利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温水灌胃,疗程均为4周。检测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以及肾脏组织中Wnt1、β-caten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清肌酐、Wnt1、β-catenin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E-cadherin水平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肾颗粒组和贝那普利组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清肌酐、Wnt1、β-catenin水平明显降低(P<0.05),E-cadherin水平明显升高(P<0.05),清肾颗粒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清肾颗粒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清肾颗粒 WNT1 Β-连环蛋白 E-钙黏蛋白
下载PDF
基于铁调素调节铁代谢机制观察蚕砂提取物对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金华 孔敏 +1 位作者 王亿平 程皖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6年第5期294-298,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铁调素对铁代谢的调节作用,探讨蚕砂提取物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抵抗的干预机制。方法将4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均给予常规透析、... 目的通过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铁调素对铁代谢的调节作用,探讨蚕砂提取物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抵抗的干预机制。方法将4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均给予常规透析、EPO皮下注射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组口服蚕砂提取物,连续观察12周;同时选取20例健康人群作为正常组。空腹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铁调素、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化学发光法检测铁蛋白(serum ferritsn,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in saturation,TSAT);并检测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记录体质量(body weight,BW),计算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用量与EPO抵抗指数(erythropoietin resistance index,ERI)。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MHD患者的血清铁调素、IL-6、hs-CRP、SF均显著升高,TSAT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铁调素、IL-6、hs-CRP、SF、rHuEPO用量、ERI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value,Hct)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血清铁调素、IL-6、hsCRP、SF、rHuEPO用量、ERI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Hb、Hct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MHD患者的EPO抵抗与微炎症状态、铁调素升高、铁代谢紊乱具有相关性;蚕砂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机体的微炎症反应及铁调素高表达,改善铁代谢,这可能是蚕砂提取物纠正MHD患者贫血、改善EPO抵抗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调素 铁代谢 血液透析 EPO抵抗 蚕砂提取物
下载PDF
血浆羟氯喹浓度监测及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婷婷 高贝贝 +5 位作者 宋帅 金超 帅宗文 潘梦璐 杨春兰 孙璇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99-1206,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羟氯喹(HCQ)浓度,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疾病活动度(SLEDAI)、眼部等不良反应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血浆样本加入内标物(奎宁,QN)后乙腈...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羟氯喹(HCQ)浓度,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疾病活动度(SLEDAI)、眼部等不良反应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血浆样本加入内标物(奎宁,QN)后乙腈沉淀蛋白,离心取上清液于氮气流下吹干,再用0.1%甲酸-甲醇(75:25,V/V)复溶。以Poroshell 120 EC-C18(2.1 mm×100 mm,2.7μm)为固定相,0.1%甲酸溶液(A)、0.1%甲酸甲醇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流速0.25 mL·min^(-1),柱温35℃。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检测HCQ(m/z 336.4→247.2)和QN(m/z 320.2→247.2)浓度。运用该法检测53例SLE患者血浆HCQ浓度,并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给药剂量、SLEDAI、炎症、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血浆HCQ浓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浆HCQ浓度在5~40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5 ng·mL^(-1)。各浓度水平的批内、批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准确度为90%~110%,提取回收率为(89.42±2.27)%,稳定性良好。53例SLE患者HCQ平均血浆谷浓度为(591.10±288.05)ng·mL^(-1);高血药浓度患者SLEDAI较低,眼部不良反应出现较多。疾病缓解组(SLEDAI≤4)患者HCQ平均血药浓度高于疾病活动组(SLEDAI>4)(P<0.05)。治疗组(HCQ>500 ng·mL^(-1))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较亚治疗组(HCQ:10~500 ng·mL^(-1))低(P<0.05),血小板计数(PLT)高(P<0.01),其他临床指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简便、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血浆HCQ浓度监测,为其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维持高水平血浆HCQ浓度,可有效降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及AST、ALP,升高PLT;可能增加眼部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氯喹 血药浓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加味八珍汤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36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克军 王青 +1 位作者 胡顺金 王亿平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7-38,104,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八珍汤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7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EPO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加味八珍汤,每日1剂,水泡后浓煎至250 m L,分2次口服。治疗8周后观... 目的观察加味八珍汤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7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EPO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加味八珍汤,每日1剂,水泡后浓煎至250 m L,分2次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实验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7.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肾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肾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加味八珍汤联合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肯定,且能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贫血 加味八珍汤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