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万磊 刘健 黄传兵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80-283,共4页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如分证论治、分期论治、经典方剂、中成药及自拟方等,可明显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该文采用文献检索,归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系统病变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如分证论治、分期论治、经典方剂、中成药及自拟方等,可明显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该文采用文献检索,归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系统病变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更好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全身病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中医药疗法 补充疗法 综述
下载PDF
骨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武敏 黄传兵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9期964-967,共4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和增生性关节炎等,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破坏及丧失,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边缘骨赘形成和关节面硬化为基本病理改变。其最显著的症状是疼痛...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和增生性关节炎等,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破坏及丧失,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边缘骨赘形成和关节面硬化为基本病理改变。其最显著的症状是疼痛,还可伴有无力、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 展望
下载PDF
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功能轴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的恶性病理学过程
3
作者 曹周芳 汪元 +2 位作者 王梦娜 孙玥 刘菲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78,共8页
目的探讨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功能轴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病理学过程的影响。方法选用正常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和RA-FLS,构建LINC00837的过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转染至RA-FLS中,实验分为对照组(FLS)、... 目的探讨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功能轴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病理学过程的影响。方法选用正常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和RA-FLS,构建LINC00837的过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转染至RA-FLS中,实验分为对照组(FLS)、模型组(RA-FLS)、pcDNA3.1-NC组、pcDNA3.1-LINC00837组、siRNA-NC组、siRNA-LINC00837组。采用双荧光素酶验证LINC00837靶向miR-671-5p及miR-671-5p靶向SERPINE2关系;使用qRT-PCR实验检测各组细胞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表达量;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愈合实验检测RA-FLS迁移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LINC00837与miR-671-5p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而miR-671-5p与SERPINE2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两两之间具有结合位点(P<0.01)。同一时间段,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INC00837和SERPINE2表达量升高,而miR-671-5p表达量降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提高,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升高,抑炎细胞因子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pcDNA-LINC00837组细胞增殖、迁移活跃,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升高,抑炎细胞因子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siRNA-LINC00837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下降,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下降,抑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P<0.01)。结论RA-FLS中存在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功能轴,该功能轴促进RA-FLS增殖、迁移及炎症因子分泌等恶性病理学过程,干预LINC00837有望成为调控RA-FLS病理学过程的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 LINC00837 增殖迁移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中草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燥综合征患者再入院风险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4
作者 陈晓露 刘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06-1512,共7页
背景目前中草药(CHM)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和干燥综合征(SS)的疗效显著,但是缺少CHM能否降低RA合并SS患者再入院风险的研究。目的探讨CHM降低RA合并SS患者再入院风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设计,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 背景目前中草药(CHM)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和干燥综合征(SS)的疗效显著,但是缺少CHM能否降低RA合并SS患者再入院风险的研究。目的探讨CHM降低RA合并SS患者再入院风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设计,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IS)中2012-04-19—2021-06-07入院的以RA为第一诊断的患者数据,研究对象均随访至2022年1月。依据患病情况分为RA+SS组和RA组;依据RA+SS组用药情况再分为CHM亚组和非CHM亚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RA+SS再入院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CHM亚组与非CHM亚组再入院比例。结果RA+SS组肝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生率,类风湿因子(RF)水平及抗SS-A抗体(SSA)、抗SS-B抗体(SSB)阳性率高于RA组,再发入院人数多于RA组(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HM亚组患者RA+SS再入院风险的HR较低(0.45,95%CI=0.28~0.7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A+SS组再入院率高于RA组(χ^(2)=56.254,P<0.01);CHM亚组再入院率低于非CHM亚组(χ^(2)=24.020,P=0.019),且RA+SS女性患者中CHM亚组患者再入院率低于非CHM组(χ^(2)=20.577,P=0.002);>60岁人群中CHM亚组患者再入院率低于非CHM组(χ^(2)=6.583,P=0.006)。结论RA+S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HM治疗可降低再入院率,尤其是针对女性患者或者60岁以上的患者,为临床治疗RA+SS患者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干燥综合征 中草药 回顾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桂珍 刘健 +6 位作者 黄传兵 汪元 张皖东 陈瑞莲 曹云祥 纵瑞凯 孙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4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中医各证型分布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 目的:观察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中医各证型分布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变化的关系。方法:将157例确诊的pSS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燥邪犯肺证、湿热阻络证、气血瘀阻证、肝肾阴虚证和气阴两虚证,观察和检测不同证型分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国际普适生活质量量表中的总体健康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ESR、CRP、TNF-α、IL-6、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等免疫炎性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pSS中医不同证型与免疫炎性指标分子水平变化的关系,以及对生活质量和精神情志的影响。结果:气阴两虚证患者总体健康评分显著低于燥邪犯肺证患者(P<0.001);气阴两虚证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高于燥邪犯肺证患者(P<0.001);湿热阻络证患者ESR、CRP、TNF-α、IL-6、IgG均显著高于燥邪犯肺证和气血瘀阻证患者(P<0.05)。相关性检验中发现,湿热阻络证与CRP、IL-6、TNF-α等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pSS患者的CRP、IL-6、TNF-α等免疫炎性指标与中医证候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证候分型 免疫炎症指标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善萍 罗曼 +2 位作者 吴先琴 田丹丹 王鹏 《安徽医学》 2024年第6期778-782,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住院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评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欧洲五维度五水平健康量表(EQ-5D-5L)及自编问卷对2023年4~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200例RA住院患者进行HRQoL调查,EQ-5D...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住院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评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欧洲五维度五水平健康量表(EQ-5D-5L)及自编问卷对2023年4~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200例RA住院患者进行HRQoL调查,EQ-5D-5L量表中健康描述系统及视觉模拟标尺(EQ-VAS)分别用于测量RA患者健康效用值及整体健康状态,采用单因素分析、Tobit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RA患者HRQoL的因素。结果共收集19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5%。RA患者健康效用值为(0.77±0.25),EQ-VAS评分为(76.44±43.65)分,其健康问题多集中于“行动能力”和“疼痛或不适”两个维度。Tobit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P=0.042,95%CI:0.032~0.143)与吸烟(P=0.013,95%CI:-0.154~-0.019)是RA患者HRQoL的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HRQoL与EQ-VAS较一般人群相比情况尚可,但仍存在健康效用值较低的问题,其中文化程度低与吸烟的患者HRQoL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健康效用值 欧洲五维度五水平健康量表
下载PDF
研究生在“中医痹病学”学科建设中能力培养
7
作者 万磊 刘健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9期153-154,共2页
研究生是"中医痹病学"学科建设的生力军,研究生日益成为学科建设知识创新、科研创新和思维创新的主力。在研究生成长过程中,导师是研究生培养提高研究能力的关键,"中医痹病学"学科建设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基础和动... 研究生是"中医痹病学"学科建设的生力军,研究生日益成为学科建设知识创新、科研创新和思维创新的主力。在研究生成长过程中,导师是研究生培养提高研究能力的关键,"中医痹病学"学科建设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基础和动力。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临床与科研全面发展的中医学博士生,这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也是"中医痹病学"学科建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中医痹病学 研究生 能力培养
下载PDF
雷公藤不同剂型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的数据挖掘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董文哲 刘健 +2 位作者 忻凌 方妍妍 文建庭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4-899,905,共7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不同剂型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免疫炎症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RA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利用SPSS 21.0分析复方雷公藤组和单味雷公藤组RA患者一般情况、免疫... 目的研究雷公藤不同剂型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免疫炎症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RA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利用SPSS 21.0分析复方雷公藤组和单味雷公藤组RA患者一般情况、免疫炎症代谢指标的变化,利用SPSS Clementine 14.2软件Apriori模块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ORACLE 10g工具进行随机行走模型评价。结果 1)共计2 221例RA患者符合本研究要求,其中复方雷公藤组(新风胶囊组,XFC group)1 324例,单味雷公藤组(雷公藤多苷片组,TPT group)897例,2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及平均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组RA患者IgA、IgG、RF、CCP-AB、Hs-CRP、ESR治疗前后差值均降低,且单味雷公藤组在降低IgA、IgG、RF、CCP-AB、Hs-CRP、ESR方面优于复方雷公藤组,复方雷公藤组在降低IgM方面优于TP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关联规则分析:复方与单味雷公藤制剂与免疫炎症、肝肾功能指标的改善均有明显关联关系,且复方雷公藤制剂与IgA、IgG、IgM、CCP-AB、Hs-CRP、ESR等指标改善的关联置信度明显高于单味雷公藤制剂,置信度均在40%以上。4)随机行走模型分析:复方雷公藤组IgM、Hs-CRP的综合评价改善优于单味雷公藤组。结论复方雷公藤与单味雷公藤均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免疫炎症代谢指标,复方雷公藤在改善患者肝肾功能方面优于单位雷公藤,复方雷公藤组IgM、Hs-CRP的综合评价改善优于单味雷公藤组,2组患者综合评价指标和接受的干预措施存在长程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 免疫炎症 关联规则 随机行走
原文传递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炎症相关蛋白的分析及新风胶囊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颖 刘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9-445,共7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免疫炎症蛋白表达谱,并探究新风胶囊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采用RayBiotech抗体芯片检测RA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关键蛋白的差异表达。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差异蛋白与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免疫炎症蛋白表达谱,并探究新风胶囊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采用RayBiotech抗体芯片检测RA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关键蛋白的差异表达。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差异蛋白与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的相关性。选取8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新风胶囊(XFC)组和来氟米特组(LEF)各40例,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患者感受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SF36)]、差异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RA组中上调的蛋白有24种,下调的蛋白有9种,而白细胞介素2(IL-2)、IL-5、IL-11、IL-17、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表达上调,IL-8、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2(PD-L2)、CD86表达下调,其中,差异表达最显著的为IL-11、IL-17、PD-L2。IL-11与hsCRP(r=0.2412)、ESR呈正相关(r=0.3799),IL-17与hsCRP呈正相关(r=0.4667)。治疗后,XFC组显效率[62.50%(25/40)]明显高于LEF组[25.0%(10/40)]。两组治疗后SAS、SDS均降低,而生理机能(PF)、活力(VT)、社会功能(SF)均升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hs-CRP、ESR、RF、ACCP抗体均显著降低,与LEF组相比,XFC组在改善hs-CRP、ESR、RF方面明显较优。两组治疗后IL-11、IL-17均显著降低,而PD-L2显著升高。与LEF组相比,XFC组在改善IL-11、IL-17、PD-L2方面显著较优。结论RA患者血清中IL-11、IL-17表达显著上升,PD-L2表达显著下降,而XFC通过调节IL-11、IL-17、PD-L2表达失衡,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患者感受及关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蛋白 免疫炎症 新风胶囊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祛风通络类中药封包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与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的影响
10
作者 葛瑶 刘健 +8 位作者 黄传兵 汪元 张皖东 谌曦 范海霞 万磊 曹云祥 陈瑞莲 王桂珍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4年第6期770-776,共7页
目的 探讨祛风通络类中药封包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 将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风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目的 探讨祛风通络类中药封包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 将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风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加叶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祛风通络的中药封包,疗程均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医生整体评估(PGA),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20%、50%、70%改善率标准(ACR20/50/70)评价的临床疗效,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健康状况调查简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IL)-6、IL-1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改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晨僵方面效果显著;观察组ACR70改善率(60.0%)高于对照组(33.3%);疾病活动度方面,观察组VAS、DAS28、CDAI、PG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降低患者NLRP3、IL-6、IL-18,改善一般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SAS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祛风通络类中药封包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降低疾病活动,降低炎症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祛风通络 炎症 中草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技术规范
11
作者 万磊 黄传兵 +11 位作者 刘健 谌曦 汪元 曹云祥 张皖东 张晓军 何素梅 王善萍 张金山 贾光辉 金绍明 张诺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7期1-4,10,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慢性系统性疾病,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并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类风湿关节炎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类风湿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慢性系统性疾病,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并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类风湿关节炎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独特优势。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不仅关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的治疗,更注重其身体的整体调理。通过中药的调理作用,可以帮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从而更好地抵御疾病的侵袭。这种整体的治疗观念与现代医学的身心兼治理念相契合,使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技术规范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分类标准、中医诊断入手,将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适应证、药物选择、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科学评价及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规范总结,可为中医师、康复治疗师等开展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操作指导,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药离子导入 技术规范 诊疗方案
下载PDF
基于“荣卫之气,亦令人痹”理论探析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思路
12
作者 刘胜锋 刘健 +4 位作者 程雪妮 方大海 陈晓露 丁香 张先恒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160-1164,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以多处关节对称性炎症为特征,尤以双侧小关节为甚。RA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具体表现以关节滑膜持续性炎症为主,可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致软骨损伤及骨破坏,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以多处关节对称性炎症为特征,尤以双侧小关节为甚。RA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具体表现以关节滑膜持续性炎症为主,可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致软骨损伤及骨破坏,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黄帝内经·痹论》深刻阐述了痹证的发生发展机制,为RA的中医学诊治开辟了广阔的视野。“荣卫之气,亦令人痹”的论述,揭示了气血运行不畅、营卫失和是痹证发生的重要内因。结合现代医学对RA脾虚致痹的认识,发现从脾论治RA的思路与《黄帝内经》的精髓高度契合。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荣卫之气不足,易受外邪侵袭,形成痹证。通过健脾益气祛湿、调和营卫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RA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类风湿关节炎 荣卫之气 从脾治痹 中医学理论
下载PDF
刘健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链球菌感染临床经验
13
作者 贺明玉 刘健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4年第6期832-836,共5页
链球菌感染是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最常合并的感染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RA的全球发病率为0.5%~1.0%,而链球菌感染每年影响全球超过50万患者,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RA合并链球菌感染的... 链球菌感染是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最常合并的感染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RA的全球发病率为0.5%~1.0%,而链球菌感染每年影响全球超过50万患者,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RA合并链球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限。刘健教授经过30余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治疗RA合并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经验。刘健教授认为,RA合并链球菌感染的病因病机为内伤脾虚湿盛、外感湿热毒邪,临床治疗宜标本兼顾,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同时顾护脾胃,佐以活血祛瘀之法。目前,该方法临床疗效甚佳。该文对刘健教授经验进行总结并加以分析,阐述刘健教授运用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链球菌感染的临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链球菌感染 名医经验 标本兼治
下载PDF
4种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及骨侵蚀的预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琼 罗以勤 +2 位作者 汪元 黄开泉 朱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91-1794,共4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4种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的诊断、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及骨侵蚀的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3例RA患者,158例非RA患者,98例...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4种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的诊断、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及骨侵蚀的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3例RA患者,158例非RA患者,98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GPI和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RF浓度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定性检测AKA。结果血清GPI、RF、抗CCP抗体、AKA阳性率在RA组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I、RF、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组显著高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I、RF浓度水平在RA活动组浓度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GPI、RF浓度水平在RA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骨侵蚀组显著高于非骨侵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KA阳性率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RA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PI、RF、抗CCP抗体、AKA的水平对RA的诊断起到重要作用,血清GPI、RF浓度水平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有关,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可以预测RA患者骨侵蚀,RA患者血清AKA阳性可能与骨侵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I RF AKA 抗CCP抗体 RA 诊断 疾病活动度 骨侵蚀预测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及炎症因子变化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徐慧敏 黄传兵 +2 位作者 毛古燧 杨秀飞 王文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155,169,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收集RA患者60例和健康对照者20名,再将60例RA患者按照是否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分为OP组(32例)和非OP组(28例)。采用双能X射线...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收集RA患者60例和健康对照者20名,再将60例RA患者按照是否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分为OP组(32例)和非OP组(28例)。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骨密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7、I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PINP)、I型胶原C-末端交联顶端肽(type I collagen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CTX)水平,并详细记录临床、实验室资料。对两组间计量资料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RA组与对照组相比,其骨密度、PINP水平普遍较低(P<0.05);CTX、IL-1β、IL-17、IL-6水平普遍较高(P<0.05)。(2)与非OP组相比,OP组的年龄、病程、IL-1β、IL-17、IL-6水平普遍较高(P<0.05),OP组患者CTX、PINP水平虽然高于非O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RA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β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成正相关(r=0.423,P<0.05),IL-6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ESR、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成正相关(r=0.473、0.370、0.481,P<0.05);IL-17与CRP、ESR、DAS28成正相关(r=0.411、0.367、0.468,P<0.05);CTX与疾病活动性指标CRP、ESR、DAS28呈正相关(r=0.536、0.488、0.466,P<0.05),与病程呈负相关(r=-0.268,P<0.05);PINP水平与各疾病活动性指标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存在较高的OP发生率,且合并OP患者IL-1β、IL-17、IL-6高于未合并OP患者,RA患者中继发OP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因子IL-1β、IL-6、IL-17相关;CTX和PINP与疾病活动和OP密切相关,测定这两个骨代谢指标能够了解RA患者早期骨破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代谢标志物 炎症因子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骨质疏松研究评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徐慧敏 黄传兵 +1 位作者 杨秀飞 王文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06-1612,共7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在临床上都属于常见疾病,RA在引起继发性骨质疏中占有重要地位,RA所导致的骨质疏松伴有骨脆性增加,导致骨折的发生率增加,降低了治愈率,增加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在临床上都属于常见疾病,RA在引起继发性骨质疏中占有重要地位,RA所导致的骨质疏松伴有骨脆性增加,导致骨折的发生率增加,降低了治愈率,增加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RA引起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但RANK/RANKL/OPG信号转导通路系统及炎症因子与其发生有一定关联。RA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下列因素相关:RA病程的长短、疾病的活动程度、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于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骨质疏松这一危险因素已达成共识,然而,对于小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会造成骨质疏松仍然存在一些分歧;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及生物制剂的使用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无明显相关。及时控制关节炎症可以减少关节结构损伤、减少骨量流失。对于早期没有特异性症状的骨质疏松可采用传统的检查工具检测,也可用最新软件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来筛查;随着对骨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一些靶点治疗的新药也陆续发现,为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本文从RA相关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3方面来进行论述,以期加深临床工作者对RA并发骨质疏松的认识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 骨代谢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齐亚军 刘健 +3 位作者 曹云祥 孙玥 王芳 刘轶菲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813-816,共4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心功能变化及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300例RA患者(RA组)心功能变化,并与1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RA患者病珵、血压、心率、实验室指标与心功能参数相关性情况。结果 RA组...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心功能变化及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300例RA患者(RA组)心功能变化,并与1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RA患者病珵、血压、心率、实验室指标与心功能参数相关性情况。结果 RA组心功能变化异常率为84.33%,明显高于对照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RA组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峰)、左室短轴缩短率及舒张早、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A)降低,左房舒张期内径及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峰)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A组心功能参数E峰与免疫球蛋白IgG及A峰与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E峰与a-酸性糖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E/A与收缩压及射血分数与类风湿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检测RA患者心功能的理想技术,定期运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有利于早期发现RA患者心功能损害,对RA后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类风湿关节炎 心功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新风胶囊通过调节NF-κB通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高凝状态 被引量:26
18
作者 章平衡 刘健 +2 位作者 谈冰 朱福兵 方利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高凝状态与核因子-κB通路的活化及新风胶囊(XFC)对其影响。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等分为XFC组(3粒/次,每日3次)和来氟米特(LEF)组(1片/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高凝状态与核因子-κB通路的活化及新风胶囊(XFC)对其影响。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等分为XFC组(3粒/次,每日3次)和来氟米特(LEF)组(1片/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中IL-10、IL-6、IL-17、Act1、p50、p65、IκB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CCP水平,采用日本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采用魏氏法检测血沉(ESR),采用日本HITACHI706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采用Sysmex CA-1500型全自动凝血仪检测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中D-D、FBG、PLT明显升高,APTT、TT缩短,IL-10、PAF-AH的表达明显降低,IL-6、IL-17、Act1、p50、p65、IκBα、PAF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XFC组D-D、FBG、PLT、IL-6、IL-17、Act1、p65、PAF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在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RA患者的凝血指标以及PAF/PAF-AH与细胞因子、NF-κB通路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疾病活动性指标等呈明显相关性。结论 XFC可能通过降低RA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并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改善其血液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NF-ΚB 高凝状态 新风胶囊 Act1
原文传递
新风胶囊联合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感受的关联规则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杰 刘健 +4 位作者 文建庭 王馨 忻凌 方妍妍 葛瑶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639-645,共7页
目的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和佐剂性关节炎(AA)湿热证大鼠模型,观察新风胶囊(XFC)联合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患者感受(SPP)的作用。方法纳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RA湿热痹阻证患者208例,... 目的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和佐剂性关节炎(AA)湿热证大鼠模型,观察新风胶囊(XFC)联合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患者感受(SPP)的作用。方法纳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RA湿热痹阻证患者208例,填写SPP评分量表,运用关联规则分析XFC联合HQC对SPP、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复制AA湿热证大鼠模型,观察XFC+HQC对AA大鼠体质量(W)、足跖肿胀度(E)、关节炎指数(AI)及炎症指标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RA湿热痹阻证患者湿热痹阻证候积分、脾虚湿盛证候积分、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补体C4均显著上升(P<0.05)。经XFC联合HQC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湿热痹阻证患者DAS28评分与RF呈正相关(P<0.05),湿热痹阻证候积分与IgA、IgG、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脾虚湿盛证候积分呈正相关(P<0.05),SAS评分与ESR、RF、C3呈正相关(P<0.05)。(3)关联规则分析显示,XFC+HQC与湿热痹阻证候积分、SAS、DAS28评分、ESR、CRP、IgG改善的支持度均大于70%、置信度均大于80%、提升度均大于1。(4)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AA湿热证模型大鼠W、白细胞介素10(IL-10)显著下降(P<0.05),E、AI、CRP、R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升高(P<0.05);经XFC联合HQC治疗后,指标显著改善。结论XFC联合HQC可以降低RA湿热痹阻证患者免疫炎症指标及AA湿热证大鼠关节肿胀及炎症指标,从而改善RA患者SPP,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湿热 痹阻 中草药 生活质量 大鼠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及其产物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章平衡 刘健 +1 位作者 纵瑞凯 黄旦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7-722,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以血管翳的形成和滑膜炎为病理改变。研究发现血小板活化及其活化产物作为类风湿关节炎一个重要的病理变化和发病因素,贯穿在病程始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极其重要。本文通过对血小板活...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以血管翳的形成和滑膜炎为病理改变。研究发现血小板活化及其活化产物作为类风湿关节炎一个重要的病理变化和发病因素,贯穿在病程始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极其重要。本文通过对血小板活化机制的分析以及对血小板活化产物与类风湿关节炎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血小板活化及其活化产物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小板活化 FAK/Calpain 信号转导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