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安徽产野生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组织分布 被引量:3
1
作者 郁阳 梁益敏 +4 位作者 麻兵继 王国凯 刘劲松 李守婷 王刚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分离鉴定安徽地区野生铁皮石斛内生真菌,旨在丰富其内生真菌资源种类。方法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株内生真菌,鉴定为5属11种。结论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种类资源广泛... 目的分离鉴定安徽地区野生铁皮石斛内生真菌,旨在丰富其内生真菌资源种类。方法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株内生真菌,鉴定为5属11种。结论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种类资源广泛分布,为研究其与宿主石斛共生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内生真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其质量评价体系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许凤清 王刚 +5 位作者 吴德玲 刘劲松 彭代银 汪路明 王举涛 刘丛彬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88-89,共2页
从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出发,针对当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设计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较为客观地反映教学的情况,合理评定学生成绩,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 中药化学 实验教学 质量评价体系
下载PDF
中药资源普查中药用植物标本的选择与采集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星星 程铭恩 +1 位作者 王德群 张小波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采集药用植物标本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标本的质量优劣是影响药用植物类群准确鉴定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不可替代的实物资料。本文阐述了标本采集对象的选择,并就生态、物候对药用植物标本采集... 采集药用植物标本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标本的质量优劣是影响药用植物类群准确鉴定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不可替代的实物资料。本文阐述了标本采集对象的选择,并就生态、物候对药用植物标本采集的影响和腊叶标本采集的数量进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叶标本 采集 选择 中药资源 普查
下载PDF
中药渣利用现状及其在药用植物栽培上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杨青山 李则习 +2 位作者 刘鹤龄 周建理 李翔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10期870-874,共5页
本文在文献研究和走访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使用中药渣栽培药用植物的经验,对中药渣的利用现状和其在中药栽培上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为中药渣的合理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中药渣 药用植物 栽培 探讨
下载PDF
黄精属中药资源特点和优选方法 被引量:14
5
作者 卢玉清 王德群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总结黄精属中药资源特点,探索该属中药的优选方法和优选过程。方法根据野外调查的经验及结果,补充搜集古今文献。结果分布广、药效佳的植物玉竹是黄精属最先被优选作中药的种类,来源单一;随后,黄精作为药食兼用之品被选择,逐渐优选... 目的总结黄精属中药资源特点,探索该属中药的优选方法和优选过程。方法根据野外调查的经验及结果,补充搜集古今文献。结果分布广、药效佳的植物玉竹是黄精属最先被优选作中药的种类,来源单一;随后,黄精作为药食兼用之品被选择,逐渐优选出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3种来源植物。结论黄精属中药是综合考虑黄精属植物的药效、资源和植物特性等多方因子优选出来的,并随需求和资源情况不断调整。黄精属中药的优选过程,也是该属植物药用历史演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属 玉竹 黄精 资源 优选
下载PDF
中药专业波谱解析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国凯 刘劲松 +3 位作者 王举涛 许凤清 李云志 王刚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1期132-133,共2页
结合中药专业波谱解析课程特点,通过及时引入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药化学结构解析的教学方式、综合解析能力的提升等方式探讨波谱解析教学改革,训练学生的运用波谱解析解决中药学相关结构的实际能力,使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波谱解析 中药专业 教学改革
下载PDF
GC-MS在检测食品及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妮娜 王举涛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20期9-11,共3页
GC-MS既具有气相色谱高分离效能,又具有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特点,因此具备灵敏度高、定性准确、多残留可同时检测等优点,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GC-MS分析方法包括样本中残留农药的提取、净化以及检测。文章论述了... GC-MS既具有气相色谱高分离效能,又具有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的特点,因此具备灵敏度高、定性准确、多残留可同时检测等优点,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GC-MS分析方法包括样本中残留农药的提取、净化以及检测。文章论述了GC-MS进行农药残留分析样品的预处理方法,进而阐述GC-MS分析方法在检测食品及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食品 中药材 农药残留
下载PDF
半夏生药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1
8
作者 穆二廷 周建理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91-94,共4页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其性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其性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痈肿痰核。笔者从半夏的资源状况、栽培技术、采收加工、生药学鉴定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半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栽培 加工 生药学鉴定
下载PDF
基于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水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金淼 解会群 +2 位作者 姚亮 韩岚 彭代银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2-99,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inear ion trap quadrupole-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Mi...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inear ion trap quadrupole-Orbitrap-mass spectrometry,UPLC-Q-Orbitrap-MS)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Migo)水提物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种萃取组分进行定性表征的方法。方法提取铁皮石斛水提物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旋蒸浓缩后,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组分。样品经UPLC-Q-Orbitrap-MS分析,根据元素组成、分子量、质荷比、离子碎片等确定化合物信息并推导裂解规律,通过与文献、MzCloud、MzVault、PudChem、本地数据库比对确定鉴定结果。结果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化合物62种,包括黄酮类成分20种,联苄类成分6种,羧酸及其衍生物6种,脂肪酸及其衍生物6种,酚类成分4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3种,糖类成分2种,生物碱类、苯丙素、蒽醌、萜类化合物各1种,其他类成分3种,还检测到8种含量较高、质谱信号较强的未知成分。其中水提石油醚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7种,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36种,正丁醇萃取物中鉴定出化合物48种。通过与文献比对,62种化合物中有7种化合物为首次从铁皮石斛中提取得到。结论该方法可快速有效分析铁皮石斛中多种化学成分,可为铁皮石斛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超高效液相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技术 化学成分 定性分析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马兰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俞娟 刘劲松 +3 位作者 王刚 王诤 蔡百祥 王国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225,共4页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研究和优化马兰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的设计,对马兰多糖的提取工艺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最佳优化提取工艺是料液比为25∶1,提取时间为1.55 h,提取次数为4次。在该优化条件下,马...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研究和优化马兰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的设计,对马兰多糖的提取工艺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最佳优化提取工艺是料液比为25∶1,提取时间为1.55 h,提取次数为4次。在该优化条件下,马兰多糖的实际平均提取率为8.17%。结论该优化工艺稳定可靠,实验值与建立的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兰 多糖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宣木瓜提取方法 被引量:20
11
作者 查日维 谢晓梅 +3 位作者 杨沫 周亚菁 吴茜 王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3-646,共4页
目的优选制备宣木瓜生物活性成分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方法比较渗漉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以齐墩果酸、熊果酸、可滴定总有机酸、总多酚、总多糖的量以及提取物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立权重,以多指标综合评分法... 目的优选制备宣木瓜生物活性成分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方法比较渗漉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以齐墩果酸、熊果酸、可滴定总有机酸、总多酚、总多糖的量以及提取物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立权重,以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提取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3种提取方法所得宣木瓜提取物的收率及各类成分含有量有较大的差异,最佳提取方法为回流提取法,一致性检验结果 (CR<0.1)表明权重系数合理有效。结论基于AHP法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提取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研究内容可为宣木瓜提取物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木瓜 提取方法 层次分析法 多指标综合评价
下载PDF
宁前胡中3种香豆素含量影响因素的考察 被引量:23
12
作者 邱晓霞 张玲 +1 位作者 岳婧怡 王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3-716,共4页
目的:考察影响宁前胡中3种香豆素含量的主要因素。方法:以安徽宁国产前胡(宁前胡)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干燥温度及根部分叉程度不同的宁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乙素和E素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 ... 目的:考察影响宁前胡中3种香豆素含量的主要因素。方法:以安徽宁国产前胡(宁前胡)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干燥温度及根部分叉程度不同的宁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乙素和E素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321 nm,柱温30℃,流速1.0 m L/min,进样量20μL。结果:栽培模式是影响宁前胡中3种香豆素含量的最主要因素;根部分叉越明显,宁前胡中3种香豆素的含量越低;宁前胡应在50℃以下干燥。结论: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降低根部分叉程度和低温干燥可提高宁前胡中香豆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前胡 香豆素 栽培模式 根部分叉 干燥温度
原文传递
马兰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国凯 刘劲松 +3 位作者 张聪佴 王诤 蔡百祥 王刚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马兰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兰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别为:α-菠菜甾醇(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 目的:研究马兰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兰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别为:α-菠菜甾醇(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3)、齐墩果酸(4)、松柏醇(5)、伞形花内酯(6)、丁香脂素(7)、15-oxo-14,16H-strictic acid(8)、落叶松脂素(9)、(Z)-3,7,11-三甲基-1,6-十二烷二烯-3,10,11-三醇(10)、neoechinulin A(11)、松脂醇(1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丙烯(13)、3,4,5-三甲氧基苯乙酮(14)。结论:除化合物1外,其余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兰 活性部位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马兰中的五个酚性化合物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季鹏 王国凯 +3 位作者 刘劲松 罗争辉 刘吉开 王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214,共3页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马兰全草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酚性化合物,分别是汉黄芩素(1)、千层纸素A(2)、4-羟基苯乙酮(3)、7,4'-二羟基异黄...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马兰全草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酚性化合物,分别是汉黄芩素(1)、千层纸素A(2)、4-羟基苯乙酮(3)、7,4'-二羟基异黄酮(4)、芹菜素(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兰 化学成分 提取 分离 结构鉴定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黄精加压酒蒸工艺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婕 金传山 +1 位作者 吴德玲 张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优选黄精加压酒蒸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外观性状和黄精多糖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蒸制时间、蒸制温度、加酒量、蒸制次数4个因素,优选黄精的炮制工艺。结果黄精加压酒蒸最佳工艺为黄精100g,10%黄酒闷润,120℃高压蒸60min,取出,切... 目的优选黄精加压酒蒸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外观性状和黄精多糖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蒸制时间、蒸制温度、加酒量、蒸制次数4个因素,优选黄精的炮制工艺。结果黄精加压酒蒸最佳工艺为黄精100g,10%黄酒闷润,120℃高压蒸60min,取出,切3mm厚片,干燥。结论优选得到的黄精炮制工艺稳定,可为黄精饮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多糖 加压酒蒸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紫藤瘤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培云 蔡百祥 +3 位作者 王国凯 刘劲松 周忠玉 王刚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8-341,共4页
目的:研究紫藤瘤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根据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紫藤瘤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7,4'-二羟基-二氢黄酮(2)... 目的:研究紫藤瘤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根据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紫藤瘤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7,4'-二羟基-二氢黄酮(2)、3',7-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醇(3)、2',4'-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4)、4,4'-二羟基-2'-甲氧基查尔酮(5)、3,4,5-三甲氧基-苯甲酸(6)、表丁香脂素(7)、丁香酸(8)、对羟基苯酚(9)、间二苯酚(10)。结论:其中,化合物3为新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藤瘤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藤瘤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紫藤瘤抗农作物病原性真菌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国凯 刘劲松 +1 位作者 许应生 王刚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87-1189,共3页
目的:研究紫藤瘤抗农作物病原性真菌活性部位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法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活性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双丙酮醇(2)... 目的:研究紫藤瘤抗农作物病原性真菌活性部位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法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活性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双丙酮醇(2)、松脂醇(3)、星鱼甾醇(4)、齐墩果酸(5)、12-齐墩果烯-3-酮-22,24-二醇(6)、白桦脂酸(7)、2',4',4-羟基-查尔酮(8)、扁蓄苷(9)、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藤瘤 农作物病原性真菌 活性部位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紫藤瘤酚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劲松 陈爱民 +2 位作者 许应生 王刚 王国凯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研究紫藤瘤酚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95%乙醇渗漉液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酚性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1)、驴食草酚(2)、... 目的:研究紫藤瘤酚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95%乙醇渗漉液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酚性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1)、驴食草酚(2)、美迪紫檀素(3)、异豆素(4)、(3S)-7,1'-二羟基-8,3'-二甲氧基异黄烷(5)、异樱花素(6)、对羟基苯甲醛(7)、11b-羟基-11b,1-二氢美迪紫檀素(8)、3-羟基美迪紫檀素(9)、丁香树酯醇(10)、5-羟基-7-甲氧基色原酮(11)、香草醛(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藤瘤 酚性化合物
原文传递
向天果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劲松 朱莉莉 +1 位作者 王国凯 王刚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30-1535,共6页
目的:研究向天果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法分离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向天果中分离并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swietenine(1)、swietenine acetate(2)、febrifug... 目的:研究向天果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法分离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向天果中分离并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swietenine(1)、swietenine acetate(2)、febrifugine(3)、khayasin T(4)、3-O-tigloyl-6-O-acetylswietenolide(5)、3-O-tigloylswietenolide(6)、3,6-O,O-diacetylswietenolide(7)、fissinolide(8)、3-O-acetylswietenolide(9)、proceranolide(10)、swietenolide(11)、swietemahonin E(12)、swietemahonin F(13)、7-deacetoxy-7-oxogedunin(14)、secomahoganin(15)、altissimanin B(16)、ororatone(17)。结论:其中,化合物3、5、8~10、16、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天果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马兰总三萜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国凯 王诤 +3 位作者 蔡百祥 高卫娜 刘劲松 王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95-1600,共6页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马兰总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主要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分析各因素对马兰总三萜提取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响应曲面试验,从而优化马兰总三萜的提取工艺。实验结果...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马兰总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主要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分析各因素对马兰总三萜提取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响应曲面试验,从而优化马兰总三萜的提取工艺。实验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18 g/m L,提取时间1 h,提取次数4次。此最佳提取工艺所得到的马兰总三萜的含量为26.83 mg/g。说明此方法的提取率较高,提取工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兰 总三萜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