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对应激性胃肠动力障碍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郭彬彬 于庆生 +3 位作者 沈毅 张琦 刘举达 周富海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3期578-581,共4页
应激性胃肠动力障碍是指由应激性因素如外科手术、创伤、烧伤以及一些重症疾病等引起的胃肠动力的紊乱。
关键词 中医药 外科应激 胃肠动力障碍
下载PDF
中医药联合手术治疗胆石症研究概况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赛赛 于庆生 +3 位作者 彭辉 余树山 张琦 王振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11期1804-1806,共3页
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在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概况,梳理概述中医学对胆石症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手法的独特认识,认为胆道系统疾病在现代外科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中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在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概况,梳理概述中医学对胆石症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手法的独特认识,认为胆道系统疾病在现代外科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中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未来努力方向主要在利用中医中药明确的临床效果进一步阐明胆石的发病机制,为防治胆石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手术 胆石症
下载PDF
中医药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文 于庆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3期421-424,共4页
肛门周围间隙感染、损伤、异物等病理因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同的一种异常通道,称为肛管直肠瘘,称为肛瘘。表现特点为肛门硬结、局部反复破溃流脓、疼痛、潮湿、瘙痒,以20~40岁的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5~6):1,占肛门直肠疾病... 肛门周围间隙感染、损伤、异物等病理因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同的一种异常通道,称为肛管直肠瘘,称为肛瘘。表现特点为肛门硬结、局部反复破溃流脓、疼痛、潮湿、瘙痒,以20~40岁的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5~6):1,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手术是治愈该病的唯一方法,但术后创面愈合迟缓,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特色,探求如何更好地运用中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手术后病人的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创面愈合 中药
下载PDF
中医药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Meta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冯辉 于庆生 +3 位作者 沈毅 张琦 刘举达 周富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51-55,共5页
目的:评价中医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索中医药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RCT),并进行Meta分析。... 目的:评价中医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索中医药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RCT),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9篇,共271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中医药联合常规治疗能够降低腹部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MD为-15.28,95%CI(-18.80,-11.77),P〈0.00001]、肛门首次排便时间[MD为-15.06,95%CI(-21.80,-8.33),P〈0.0001]、肠鸣音恢复时间[MD为-9.28,95%CI(-11.66,-6.89),P〈0.00001]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OR为0.38,95%CI(0.25,0.59),P〈0.0001],提高有效率[OR为3.73,95%CI(2.09,6.66),P〈0.00001]。结论:中医药联合常规治疗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较好,但由于纳入文献的质量不高,其临床疗效还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腹部术后 胃肠功能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琦 于庆生 +2 位作者 汪晓明 石健 谢伟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11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观察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如何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中医外科教学有机的结合。方法:选择2012级中医临床学院涉外班(57例)和妇产班(55例),2个班学生共112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目的:观察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如何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中医外科教学有机的结合。方法:选择2012级中医临床学院涉外班(57例)和妇产班(55例),2个班学生共112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2014—2015学年第1学期《中医外科学》开课之前,将中医临床学院涉外班57例确定为实验组、中医妇产班55例确定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多媒体组合方式,对照组采用的教学模式为传统讲授法的方式。学期结束后以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为比较内容,问卷调查以匿名方式进行,对2组问卷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理论考试成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匿名问卷调查在重点突出、进度适中2项,2组无显著性差异;在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注意力集中,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多媒体组合教学法是否欢迎和接受7项,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课堂笔记项,对照组优于实验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总体评价,多媒体组合教学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讲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组合教学 讲授法 中医外科学
下载PDF
于庆生分期运用中医药治疗胃癌经验 被引量:2
6
作者 沈毅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44-46,共3页
于庆生在胃癌术中以及术后分阶段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应用中药提高治疗效果。在胃癌术中,予以丹参联合5-氟尿嘧啶,加温至43℃行腹腔温热化学治疗。胃癌术后早期,选经验方芪黄煎剂经胃肠营养管滴入,加速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放射治疗... 于庆生在胃癌术中以及术后分阶段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应用中药提高治疗效果。在胃癌术中,予以丹参联合5-氟尿嘧啶,加温至43℃行腹腔温热化学治疗。胃癌术后早期,选经验方芪黄煎剂经胃肠营养管滴入,加速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期间,予补气养血、健脾和胃、补益脾肾等法;康复期以扶正固本、调和脾胃、祛除余毒;复发时治以扶正补虚、活血化瘀;晚期益气养阴、扶正补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医药疗法 于庆生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于庆生胃癌围手术期中医药诊治学术思想总结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琦 于庆生 沈毅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3期422-424,共3页
胃癌是临床常见一种疾病,于庆生教授在胃癌围手术期中医药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胃癌手术中中药的应用方面,于庆生教授在腹腔内应用丹参联合抗癌剂5-FU灌注化疗,针对癌肿切除部位,以及腹膜种植和肝脏等部位直达病所,取得良好... 胃癌是临床常见一种疾病,于庆生教授在胃癌围手术期中医药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胃癌手术中中药的应用方面,于庆生教授在腹腔内应用丹参联合抗癌剂5-FU灌注化疗,针对癌肿切除部位,以及腹膜种植和肝脏等部位直达病所,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胃癌术后中医药诊疗方面,将胃癌术后辨证为脾虚腑实,运用健脾通里的方法治疗,其治疗方式采用早期小肠内实施中药以及肠内营养,显著的改善了患者胃肠运动功能、肠道免疫功能,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围手术期 于庆生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于庆生运用中医药分期治疗肠梗阻临床经验 被引量:1
8
作者 沈毅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5期870-873,共4页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典型症状是呕吐、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病因复杂,病程和转归各异,且易出现各种变证。于庆生教授将肠梗阻分为痞结期、瘀结期、疽结期、恢复期,分别应用通腑润下、行气活血,通里攻下、清热解毒,外...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典型症状是呕吐、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病因复杂,病程和转归各异,且易出现各种变证。于庆生教授将肠梗阻分为痞结期、瘀结期、疽结期、恢复期,分别应用通腑润下、行气活血,通里攻下、清热解毒,外科手术以及健脾益气、养阴润肠等辨证治疗;同时辨证予以中药敷脐、中药灌肠、针灸等中医外治法等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中医药疗法 于庆生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以MDT为导向的PBL多媒体模式在中医外科实习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琦 于庆生 +1 位作者 汪晓明 易维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10期1992-199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为导向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多媒体模式在中医外科实习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度进入我院基地的实习生,即将进入外科临床随机选取60名。随机分为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为导向的以问题为基础...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为导向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多媒体模式在中医外科实习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度进入我院基地的实习生,即将进入外科临床随机选取60名。随机分为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为导向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组(MDT联合PBL多媒体组)、单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组(PBL组)、传统讲授法教学模式组(Lecture-BasedLearning,LBL),每组20例。学期结束后以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为比较内容,其中考核是综合评分,包括由带教教师评估的临床实践能力评分为30分,技能操作评分为30分,闭卷考试理论成绩为40分;问卷调查以匿名方式进行,对3组问卷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考核成绩MDT联合PBL多媒体组优于PBL组和LBL组,(P<0.05)。匿名问卷调查: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深知识理解4项MDT联合PBL多媒体组和PBL组无显著性差异,2组均优于LBL组(P<0.05);在提高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2项,MDT联合PBL多媒体组优于PBL组和LBL组,(P<0.05)。结论:总体评价,MDT为导向的PBL多媒体模式可以显著提升临床实习医师的理论成绩及临床实践能力、技能操作,培养良好的临床素养,值得在中医外科实习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T PBL教学法 LBL教学法 中医外科学
下载PDF
胃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经文善 于庆生 +4 位作者 潘晋方 沈毅 张琦 刘举达 王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88-91,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制定调查表,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统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早期中医四诊资料等,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析胃癌术后早...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制定调查表,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统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早期中医四诊资料等,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析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主要中医证候与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病理分期、手术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主要中医证候表现为脾气虚证、腑实证、血虚证、阴虚证、湿热证、血瘀证六种证候。六者相互兼夹出现,其中以脾气虚证及腑实证较多。中医证候的分布与患者性别,肿瘤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没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中医证候表现为脾气虚证、腑实证、血虚证、阴虚证、湿热证、血瘀证六种证候。六者相互兼夹出现,其中以脾气虚证及腑实证较多。中医证候的分布与患者性别,肿瘤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没有相关性,与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 术后早期 中医证候学
原文传递
中医中药在胃癌术后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万宗 于庆生 +2 位作者 沈毅 张琦 刘举达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3期11-13,共3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目前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在胃癌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尤其在防治胃癌术后并发症、联合化疗、防...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目前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在胃癌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尤其在防治胃癌术后并发症、联合化疗、防止胃癌复发和转移等方面起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作用。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胃癌术后并发症、联合化疗、防止胃癌复发和转移三个方面对胃癌术后联合中医药治疗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为建立中医药在胃癌术后的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胃癌术后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芪黄煎剂”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研究——附30例临床资料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彬彬 王可兵 +6 位作者 王伟 程鹏 刘波 吴伟 叶斯 李伟婷 于庆生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芪黄煎剂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入组后择日进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术,对照组术后予常规... 目的:观察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芪黄煎剂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入组后择日进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术,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抗感染、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日开始加用芪黄煎剂肠内滴注,每日1剂分2次。2组术后常规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7日给予2组患者造影剂口服,X线摄片确定造影剂到达结肠所需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比较2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 d、7 d时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hE)、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等胃肠神经递质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造影剂到达结肠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术后1 d时,2组患者血清AChE、SP水平明显低于本组术前1 d时(P<0.05),血清VIP、NOS水平明显高于本组术前1 d时(P<0.05);术后7 d时,2组患者血清AChE、SP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术后1 d时(P<0.05),血清VIP、NOS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术后1 d时(P<0.05);术后7 d时,治疗组患者血清AChE、SP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血清VIP、NOS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芪黄煎剂可明显加快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其机制与调节胃肠神经递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煎剂 食管癌 肠内营养支持 胃肠功能 胃肠运动神经递质
下载PDF
健脾活血方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脾功能亢进脾切除后血瘀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龚雅琦 于庆生 +4 位作者 彭辉 魏肥生 郑州 经文善 刘名扬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脾功能亢进脾切除后血瘀证形成情况及健脾活血法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患者中选取术后发生血瘀证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术后健脾活血中药干预,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脾功能亢进脾切除后血瘀证形成情况及健脾活血法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患者中选取术后发生血瘀证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术后健脾活血中药干预,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术后血瘀证、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in system thrombosis,PVST)发生率及其动态变化,并进一步观察血瘀证形成对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271例术后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患者中,术后3 d共有223例(82.29%)出现血瘀证,对照组111例,观察组112例。术后7、14、21 d时观察组血瘀证发生率以及术后4、7、14 d时观察组PVS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开始两组血瘀证和PVST发生率逐渐下降;术后21、28 d两组血瘀证和PVST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术后3 d,两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活性,血清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和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较术后1 d显著降低(P<0.05);术后7、14 d,两组血清ALT活性和血清IBIL、血浆ALB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4 d观察组血清ALT、AST活性,血清IBIL、血浆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1、28 d,两组血清ALT、AST活性,血清IBIL和血浆ALB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易于发生血瘀证和PVST,脾切除后序贯使用健脾活血中药可以有效防治血瘀证和PVST,有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脾功能亢进 脾切除 血瘀证 健脾活血法
下载PDF
健脾活血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体外实验研究
14
作者 梅文馨 胡高斌 +3 位作者 彭辉 经文善 黄龙 于庆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研究健脾活血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LX-2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健脾活血中药冻干粉促进LX-2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5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_(1)... 目的研究健脾活血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LX-2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健脾活血中药冻干粉促进LX-2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5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_(1))诱导]和中药组(5 ng/mL TGF-β_(1)+健脾活血中药冻干粉),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Col-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1.5 mg/mL健脾活血中药冻干粉诱导的LX-2细胞增殖率最高(P<0.05)。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X-2细胞中Col-Ⅰ、Col-Ⅲ、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LX-2细胞中Col-Ⅰ、Col-Ⅲ、α-SM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健脾活血中药通过抑制Col-Ⅰ、Col-Ⅲ、α-SMA的表达改善LX-2细胞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健脾活血 转化生长因子 细胞培养
下载PDF
手术联合双花黄芪汤治疗肛瘘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文 侯宗华 于庆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5-517,共3页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双花黄芪汤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把80例低位单纯性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手术及术后常规治疗,此外治疗组从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自拟双花黄芪汤,并分别在术后第1、7、14天...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双花黄芪汤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把80例低位单纯性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手术及术后常规治疗,此外治疗组从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自拟双花黄芪汤,并分别在术后第1、7、14天对2组患者术后创面分泌物、疼痛、肛门括约肌功能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明显减少创面渗出物、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在改善肛瘘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联合双花黄芪汤治疗低位单纯性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是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双花黄芪汤 肛瘘
下载PDF
腹腔镜模拟训练教学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富海 于庆生 +4 位作者 沈毅 张琦 刘举达 王振 黄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2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应用腹腔镜模拟训练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规培基地2021年1月—2021年3月的中医住院规培医师40人,培训前均未学习过腹腔镜技术,对比采用腹腔镜模拟训练教学方法前后,... 目的探讨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应用腹腔镜模拟训练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规培基地2021年1月—2021年3月的中医住院规培医师40人,培训前均未学习过腹腔镜技术,对比采用腹腔镜模拟训练教学方法前后,中医住院规培医师掌握的理论知识及腹腔镜训练的操作情况。腹腔镜操作训练包括传递操作(夹豆训练)、剪切操作(剪同心圆训练)、缝合打结操作,连续培训4周后,对每位住院医师的腹腔镜操作计时、计数,测试培训后上述各项技能的完成情况,比较操作时间。结果参加腹腔镜模拟训练教学培训后,中医住院规培医师的腹腔镜基础理论分值明显高于培训前;腹腔镜模拟操作完成时间明显缩短,其中传递操作、剪切操作、缝合打结操作水平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腹腔镜模拟训练教学可提高中医住院规培医师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腹腔镜基本操作技能会得到持续显著的提升,完成操作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模拟训练教学 中医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芪黄煎剂的作用
17
作者 牛晓勇 于庆生 郑州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芪黄煎剂的作用。方法收集83例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有无急性胃肠功能障碍(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将患者分为有AGI组32例,无AGI组51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芪黄煎剂的作用。方法收集83例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有无急性胃肠功能障碍(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将患者分为有AGI组32例,无AGI组51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独立因素纳入二项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胃肠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无AGI组比较,有AGI组术前白蛋白、肿瘤大小、肿瘤pTNM(病理)分期、肿瘤cTNM(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芪黄煎剂治疗是影响术后胃肠运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手术方式及术中出血量是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白蛋白和芪黄煎剂治疗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手术后患者早期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在防治中应重点控制可加重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重视芪黄煎剂联合肠内营养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功能障碍 芪黄煎剂 手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四维一体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崔晓茹 侯勇 +3 位作者 于庆生 沈毅 刘举达 王振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四维一体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外科基础治疗,观察组除外科基础治疗外,给予四维一体疗法治疗,即中药辨证胃管注入、中医辨证敷脐、中医... 目的观察四维一体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外科基础治疗,观察组除外科基础治疗外,给予四维一体疗法治疗,即中药辨证胃管注入、中医辨证敷脐、中医辨证灌肠、中医针刺。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泛影葡胺到达升结肠和降结肠时间,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中转手术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以及泛影葡胺到达升结肠和降结肠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手术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四维一体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和降低中转手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四维一体疗法 中药鼻饲 中药敷脐 中药灌肠 针刺
下载PDF
中医药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冯辉 于庆生 +4 位作者 范文华 沈毅 张琦 刘举达 周富海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11期126-129,共4页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中医学发挥辨证施治的优势,应用中药内服,或结合针灸、灌肠、耳穴贴压等外治法以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取得了理想效果。笔者就中医药对腹部...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中医学发挥辨证施治的优势,应用中药内服,或结合针灸、灌肠、耳穴贴压等外治法以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取得了理想效果。笔者就中医药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探讨中医药防治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功能 腹部术后 中医疗法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术中血小板水平对手术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威 于庆生 +3 位作者 潘晋方 沈毅 王振 黄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403-1407,共5页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HLD)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的患者在行脾切除术过程中血小板(PLT)水平对手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脾切除术的脾亢患者244例,根据患者术前PLT计数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对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以及术前...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HLD)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的患者在行脾切除术过程中血小板(PLT)水平对手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脾切除术的脾亢患者244例,根据患者术前PLT计数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对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以及术前、术后1、7、14 d的血红细胞(RBC)、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中与术后总引流量的对比中,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BC、WBC、HGB、PLT、ALT、AST、TBIL、PT的对比中,三组间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提升(均P<0.05),但三组之间提升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并发症上的比较,术后出血上,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热和胰瘘的并发症上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门静脉血栓并发症比较,C组较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B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PLT水平即使低至30×10~9/L及以下,一般也不会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功能恢复,所以对于PLT水平过低的脾亢患者,仍可安全的进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肝豆状核变性 脾功能亢进 脾切除术 胰瘘 门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