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7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管理专业应用统计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陆晓佳 《大学教育》 2021年第2期99-104,共6页
为培养符合大数据时代要求并具备一定数据分析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2017年组建了“大统计”课程组。通过整合分散的统计教学资源,课程组构建了一套稳定的教学分工合作+动态教学调整机制。作为统计课程的排头兵... 为培养符合大数据时代要求并具备一定数据分析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2017年组建了“大统计”课程组。通过整合分散的统计教学资源,课程组构建了一套稳定的教学分工合作+动态教学调整机制。作为统计课程的排头兵,应用统计学课程在开课学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先行探索。为了检验改革成果,课程组特地组织了一次应用统计学学后反馈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该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统计课程体系尚不健全、统计知识体系仍不完备、实验课程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不够等。而单门课程的重建难以解决所有问题,只有紧密结合时代需求构建符合学院专业特色的统计课程体系,并做出全方位的改革才能真正实现统计课程的现代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因此,课堂程组建议继续进行“大统计”课程组内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实现统计学课程间的紧密配合;通过增设统计学理论与实战课程以形成“基础统计—计量经济学—大数据分析—专业统计”的完备统计学课程体系;最后让实验课程真正成为统计学理论学习的“润滑剂”和“促进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管理专业 统计课程 应用统计学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下载PDF
论高校农业综合试验站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综合试验站为例
2
作者 肖双喜 李成 魏思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0-36,共7页
高校农业综合试验站作为高校服务地方的桥梁和纽带,在产业振兴、技术推广、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具体表现为:试验站是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助力人才振兴的重要阵地、是区域乡村治理的重要基地。综... 高校农业综合试验站作为高校服务地方的桥梁和纽带,在产业振兴、技术推广、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具体表现为:试验站是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是助力人才振兴的重要阵地、是区域乡村治理的重要基地。综合试验站的建设不仅有效破解了区域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资源短缺、产业发展乏力、农业技术落后、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难题,并且进一步解决了新农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综合试验站的实践探索对于服务现代“三农”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起到了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 综合试验站 赋能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徐若梅 栾敬东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752-756,共5页
经济学专业因"宽口径"、职业指向广泛的专业特点,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一直是个难题。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不鲜明、专业课程"大而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组织模... 经济学专业因"宽口径"、职业指向广泛的专业特点,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一直是个难题。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不鲜明、专业课程"大而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改革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要的是依托学校在"农科"领域的比较优势,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课程组织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 经济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4
作者 李纪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9期256-257,262,共3页
通过问卷调研了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建设现状,结果显示:该课程的课程组开设具有普遍性,教学开展具有统一性,师资队伍结构具备合理性。同时也发现存在学校层面的经费投入不足、领导重视不够,院(系)层面的管理不规... 通过问卷调研了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建设现状,结果显示:该课程的课程组开设具有普遍性,教学开展具有统一性,师资队伍结构具备合理性。同时也发现存在学校层面的经费投入不足、领导重视不够,院(系)层面的管理不规范、落实不到位、运行机制不清,教师个人层面的对管理制度理解程度不深、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课课程组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学科基础课 课程组建设
下载PDF
安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三十年建设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於冉 於忠祥 《中国地质教育》 2018年第4期68-72,共5页
在阐述安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目标与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专业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主要做法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核心与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取得成效的突出亮点在于凝练了&qu... 在阐述安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目标与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专业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主要做法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核心与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取得成效的突出亮点在于凝练了"1+3"的专业建设特色,即创建了利用全校资源办专业的办学模式,创新了实践教学模式、教学生产互促模式、教学科研互动模式。最后,从一流教研团队建设、夯实土地整治领域学科地位、课程结构改革与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等3个方面展望了专业建设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专业建设 安徽农业大学
下载PDF
基于CIPP模型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蔡俊 方林 +2 位作者 杨选选 章磊 项锦雯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5期175-178,共4页
应用CIPP实践课程教学评价模式,构建二级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土地整理、土地规划及土地调查与评价3门实践课程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背景、投入、过程、成果4个方面的得分情况。结果显示,当前仍存在... 应用CIPP实践课程教学评价模式,构建二级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土地整理、土地规划及土地调查与评价3门实践课程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背景、投入、过程、成果4个方面的得分情况。结果显示,当前仍存在实践教学目标不清晰,师资结构需要完善,缺乏教学监管和考核机制,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提出了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定位,增强实践教学投入,加强实践教学全过程管理,完善实践教学成果评价机制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PP模式 土地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评价
下载PDF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职业规划策略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纪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05-109,共5页
2010年以来借鉴其他高校改革经验,安徽农业大学积极开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此次改革将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此青年教师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此次改革,并在行动上采取如下职业规划策略:利用优势,抓住机会,强化科研方面... 2010年以来借鉴其他高校改革经验,安徽农业大学积极开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此次改革将对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此青年教师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此次改革,并在行动上采取如下职业规划策略:利用优势,抓住机会,强化科研方面投入的SO策略;规避劣势,虚心求教,弥补教学方面不足的WO策略;发挥年富力强优势,争取从事社会服务、出国进修机会的ST策略;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逐渐积累学术成果,规避威胁的WT策略。改革之后,青年教师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这种挑战必将转化为青年教师奋勇向前、提升自我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 青年教师 职业规划策略 SWOT分析
下载PDF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8
作者 刘晓丽 朱梅 +2 位作者 廖薇 周婷 曹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期247-248,共2页
近年来,许多农林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均开设了农田水利学作为其专业基础课。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基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农田水利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课程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出发,进行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研究... 近年来,许多农林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均开设了农田水利学作为其专业基础课。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基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农田水利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课程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出发,进行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研究,以期为农林院校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农田水利学 教学方式方法 现状 改革措施 安徽农业大学
下载PDF
农科类“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陶伟 方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26期48-50,共3页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高校担负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文章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类人才培养为例,分析农科类的"双创"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对农科类"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农科类 创新 创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与促进对策——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陆彦 孙超 雷鸣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28-134,共7页
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任务。当前,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相关政策不够了解、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制约了大学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创... 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任务。当前,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相关政策不够了解、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制约了大学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要通过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支持,强化政策落实,优化环境,切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教学模式 对策
下载PDF
“互联网+”思维嵌入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5-27,共3页
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作为高校学生顺利进入市场化就业的助推力,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但就目前的教育效果上看,仍停留在浅表层。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科技创新时代的标志性名词,高校更是要以培... 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作为高校学生顺利进入市场化就业的助推力,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但就目前的教育效果上看,仍停留在浅表层。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科技创新时代的标志性名词,高校更是要以培养时代人才为目的,以"智慧"就业为新理念,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为前提,结合"互联网+"特有的交互化、生动化和前瞻化,实现"互联网+"思维与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的"联姻",打造"互联网+"思维嵌入高校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教育 新模式
下载PDF
高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何婷婷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37-139,共3页
国际贸易课程是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非经管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对高校培养复合型经济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应合理安排课程体... 国际贸易课程是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非经管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对高校培养复合型经济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应合理安排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教学现状 改革
下载PDF
农业高校本科生政治经济学学习现状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13
作者 江胜名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1期51-53,共3页
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学生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别从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三个方面反映当前大学生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现状,并从课程内容、教师教学、学生认识... 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学生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别从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三个方面反映当前大学生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现状,并从课程内容、教师教学、学生认识和开课方式四方面进行原因剖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政治经济学 学习现状
下载PDF
疫情背景下大数据在高校会计教学方式改革中的应用--基于安徽农业大学会计学专业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克群 徐棣 蒋贤倩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第7期219-225,共7页
大数据技术正在影响着社会工作和人们生活。当前正值疫情期间,高质量地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活动,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等内容,对于高校培养和输送熟练应用技术人才就显得较为重要。文章以安徽农业大学会计学专业在校本... 大数据技术正在影响着社会工作和人们生活。当前正值疫情期间,高质量地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活动,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等内容,对于高校培养和输送熟练应用技术人才就显得较为重要。文章以安徽农业大学会计学专业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对于当前课堂上教学方式及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看法与期望,根据调查结论及现实背景,提出了建立高校教学资源库、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育及推动校企合作等三个方面的改革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改革方案进行适当调整,设计出一套适应当前疫情防控需要的会计学教学方案。期望通过以上研究能够为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会计学专业 教学方式 改革 方案
下载PDF
农业院校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现状与改革探讨——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丽琼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4年第1期82-85,共4页
外贸英语函电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此课程也将国际贸易知识和英语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通过多年在农业院校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现状与问题。鉴于此,提出应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外贸英语函电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此课程也将国际贸易知识和英语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通过多年在农业院校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现状与问题。鉴于此,提出应合理安排课程体系,注意学生商务意识的培养,完善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此课程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外贸英语函电 教学现状 改革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安源 马溶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4期162-164,共3页
该文以安徽农业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对该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新时代"乡村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村一名大学生 新时代 乡村大学生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保险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保险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建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第19期132-134,共3页
本文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出发,介绍"双创型"教育的内涵,在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课程体系、评价机制、创新教育平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保险专业"... 本文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出发,介绍"双创型"教育的内涵,在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课程体系、评价机制、创新教育平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保险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下载PDF
社会嵌入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18
作者 刘惠东 黄伟 吴永红 《科教文汇》 2017年第14期3-5,共3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有针对性开展大学创业教育工作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从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创业认知以及创业教育等四个方面的数据分析来审视当前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运用社会嵌入理论探索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有针对性开展大学创业教育工作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从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创业认知以及创业教育等四个方面的数据分析来审视当前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运用社会嵌入理论探索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嵌入理论 农科院校 创业教育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探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19
作者 刘艳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15-120,共6页
通过对近3年安徽农业大学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就业率、就业去向、地区分布、专业相关度等方面。总结了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和问题,提出应从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就业指导、精... 通过对近3年安徽农业大学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就业率、就业去向、地区分布、专业相关度等方面。总结了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和问题,提出应从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就业指导、精准开拓就业市场、加强实习实践等环节来提升财经类毕业生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经类 毕业生 就业状况
下载PDF
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粮食生产时空演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20
作者 江激宇 赵勇 +1 位作者 刘嘉铭 张士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122,共13页
淮河流域是我国三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优化其粮食生产格局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测度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50个区县2006—2020年的粮食生产优势,并采用ESDA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其时空分异及其影响... 淮河流域是我国三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优化其粮食生产格局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测度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50个区县2006—2020年的粮食生产优势,并采用ESDA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其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水稻的优势区域多数为规模主导型,小麦、玉米的生产区域普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且分布逐渐向淮河以北地区聚集,种植面积的减少使豆类部分优势区域变为劣势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水稻、小麦比较优势指数的空间聚集情况较为稳定,玉米的高值聚集区分布由“双核心”变为“带状”,而豆类恰好相反,两种作物呈“竞争”态势。此外,早期区域粮食生产优势与灌溉水平高度相关;年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解释力逐年增强且成为决定性因素,表明粮食生产布局与自然资源条件的匹配程度有所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解释力处于低位状态且逐年减弱,反映粮食生产的优势区域农户收入反而较低,粮食生产与农民可支配收入“脱钩”程度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比较优势 区域布局 淮河生态经济带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