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点茶对茶高值化利用的推动作用探析
1
作者 周欣 《中国茶叶》 2025年第1期91-94,共4页
通过梳理宋代点茶的历史背景,挖掘其文化内涵与价值,探讨其对茶叶品质提升、茶叶经济发展以及茶文化传播的深远影响。宋代点茶通过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经济、传播茶文化,推动了茶的高值化。此外,宋代点茶对现代茶艺具有启示意义,为... 通过梳理宋代点茶的历史背景,挖掘其文化内涵与价值,探讨其对茶叶品质提升、茶叶经济发展以及茶文化传播的深远影响。宋代点茶通过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经济、传播茶文化,推动了茶的高值化。此外,宋代点茶对现代茶艺具有启示意义,为现代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传承提供了参考。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宋代茶文化的认识,为现代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点茶 高值化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双丙环虫酯对紫阳茶园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和农残评价
2
作者 赵德海 游新才 +8 位作者 唐正和 邱红英 丁长庆 聂旺 李尤学 苏敏 陈仔良 曾建明 修春丽 《中国茶叶》 2025年第2期67-70,共4页
调查了紫阳茶园茶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和种群动态,探究了新型杀虫剂双丙环虫酯的最佳使用剂量和残留量。调查结果表明,茶小绿叶蝉在紫阳茶园每年出现2个虫口高峰期,第一发生时期从5月中旬开始到7月下旬结束,第二发生时期从8月下旬开始到1... 调查了紫阳茶园茶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和种群动态,探究了新型杀虫剂双丙环虫酯的最佳使用剂量和残留量。调查结果表明,茶小绿叶蝉在紫阳茶园每年出现2个虫口高峰期,第一发生时期从5月中旬开始到7月下旬结束,第二发生时期从8月下旬开始到11月中旬结束。防控茶小绿叶蝉推荐每667 m^(2)使用20 mL的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药后1、3、7 d防治效果均高于90%。药后7 d干茶样品中双丙环虫酯残留量低于0.1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丙环虫酯 紫阳茶园 茶小绿叶蝉 防效 农药残留
下载PDF
引进茶树品种‘凌云白毫’成分分析及其白茶适制性
3
作者 马莉 季爱兵 +3 位作者 佟雨莹 王红英 陶娜 周文巧 《茶叶学报》 2025年第1期32-45,共14页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引进无性系茶树品种‘凌云白毫’及其所制白茶的品质特点,促进地方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方法】以‘云抗10号’茶树品种为对照,分析同年春、夏、秋三季‘凌云白毫’一芽二叶嫩梢样的理化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组成,以...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引进无性系茶树品种‘凌云白毫’及其所制白茶的品质特点,促进地方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方法】以‘云抗10号’茶树品种为对照,分析同年春、夏、秋三季‘凌云白毫’一芽二叶嫩梢样的理化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组成,以及次年春季嫩梢制成白茶的理化成分、感官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特征。【结果】凌云白毫茶树春、夏、秋三季嫩梢蒸青样中水浸出物含量45.79%、43.01%、44.98%,氨基酸含量2.58%、2.34%、3.18%,均显著低于云抗10号;茶多酚含量18.47%、25.07%、19.81%,咖啡碱含量3.90%、3.97%、3.37%,与云抗10号差异均不显著。凌云白毫春季、夏季、秋季嫩梢挥发性成分26种、26种、24种。凌云白毫所制白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2.87%,咖啡碱5.68%,茶多酚12.33%,氨基酸4.34%。所制白茶具有外形毫较多、肥壮完整、灰绿润,香气浓郁显毫香,滋味醇厚鲜爽等特征;感官综合评分89.50,高于云抗10号。凌云白毫所制白茶挥发性成分共检出34种,含量最高的是酯类,占33.41%,其次是烃类,占13.73%;总检出挥发性成分种类低于云抗10号白茶(35种),但各类别的总相对含量较高(云抗10号白茶中酯类占比27.44%,烃类占比9.01%)。【结论】‘凌云白毫’综合品质较优,有较为丰富和复杂的挥发性物质及组成,优势较明显,具备较强的白茶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品种 无性系 理化成分 感官品质 适制性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及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晴 李启跃 +1 位作者 李叶云 侯如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8期199-208,共10页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无酒精饮料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备受消费者关注,茶叶质量安全关系到茶产业良性发展和消费者健康。有关茶叶质量安全的研究不仅为提高茶叶品质和保障茶叶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一年...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无酒精饮料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备受消费者关注,茶叶质量安全关系到茶产业良性发展和消费者健康。有关茶叶质量安全的研究不仅为提高茶叶品质和保障茶叶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一年来在风险物质检测和产地溯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2023年以来茶叶质量安全在以上两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茶叶中农药、重金属、真菌毒素、环境污染物、加工副产物等风险物质检测技术,以及地理标志性名优茶产地溯源技术相关研究,同时总结了茶园绿色防控研究进展及实施措施,并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茶叶质量安全相关研究及茶产业质量安全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风险物质 检测技术 产地溯源 绿色防控
原文传递
基于电子鼻和HS-SPME-GC-MS的不同叮咬程度的紫金蝉茶鲜叶品质分析及判别
5
作者 刘志禹 杨树恩 +5 位作者 厉彦超 周巧仪 李露青 宋春芳 Li Zhenfeng 凌彩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24年第6期1072-1079,共8页
紫金蝉茶鲜叶的叮咬程度的判别是其加工过程中关键的一道工序,目前主要由人工对鲜叶的蜜香浓郁程度进行判别,但该方法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采集新鲜的不同叮咬程度的紫金蝉茶鲜叶进行理化指标的测定,同时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技术... 紫金蝉茶鲜叶的叮咬程度的判别是其加工过程中关键的一道工序,目前主要由人工对鲜叶的蜜香浓郁程度进行判别,但该方法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采集新鲜的不同叮咬程度的紫金蝉茶鲜叶进行理化指标的测定,同时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技术对紫金蝉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理化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叮咬程度的增加,茶多酚、儿茶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且在叮咬程度适中的时候达到最大值;氨基酸含量呈现正相关,最大增加量为0.27%,而咖啡碱含量呈现负相关,最大减小量为0.90%。这些变化主要是茶树抵抗茶小绿叶蝉叮咬的性能体现,并且对茶叶口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分析的气味特征表明,不同叮咬程度的茶叶香气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出现了来自于3-苯丙酸乙酯以及环戊乙酸甲酯的蜂蜜气味。此外,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揭示了电子鼻传感器响应与HS-SPME-GC-MS检测到的香气物质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支持向量机对降维后的电子鼻数据建模能够最大程度地辨别不同叮咬程度的茶叶。研究结果实现了紫金蝉茶特征香气的定性分析,为紫金蝉茶叮咬程度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蝉茶 叮咬程度 电子鼻 判别 GC-MS
原文传递
基于超声波空化效应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工艺研究
6
作者 平开朗 朱华炳 +2 位作者 柏宇轩 胡翔宇 毕海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3-438,共6页
针对大量退役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文章研究了一种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回收工艺。废旧磷酸铁锂电池进行放电和拆解后,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不同超声功率和时间对电极材料回收效果的影响;将低温热处理作为超声波清洗前处理手段,探究不同热... 针对大量退役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文章研究了一种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回收工艺。废旧磷酸铁锂电池进行放电和拆解后,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不同超声功率和时间对电极材料回收效果的影响;将低温热处理作为超声波清洗前处理手段,探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下电极材料的解离效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评估低温热处理对粘结剂的破坏程度,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检测评估低温热处理-超声工艺对电极材料解离效果和回收产物纯度。以100 W超声功率对负极片清洗300 s后,石墨完全从铜箔上脱离,铜和石墨的纯度均达到99.0%;以300℃对正极片低温热处理60 min,再以550 W的超声功率对正极片清洗20 min后,磷酸铁锂的回收纯度达到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空化 磷酸铁锂 超声波清洗 低温热处理 电池回收 铝箔
下载PDF
岳西县不同产地岳西翠兰品质比较分析
7
作者 杨群 张熙敏 +5 位作者 代修娣 徐卫兵 程欢 王凡 王兰 杨天元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4期33-37,共5页
为探索不同产地对岳西翠兰品质的影响,以岳西县冶溪镇石咀村、菖蒲镇长岭村、毛尖山乡红旗村、姚河乡梯岭村、头陀镇虎形村和姚河乡龙王村6个乡镇的群体种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采用相同工艺加工成岳西翠兰,进行理化检测和感官品质分析。... 为探索不同产地对岳西翠兰品质的影响,以岳西县冶溪镇石咀村、菖蒲镇长岭村、毛尖山乡红旗村、姚河乡梯岭村、头陀镇虎形村和姚河乡龙王村6个乡镇的群体种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采用相同工艺加工成岳西翠兰,进行理化检测和感官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岳西翠兰整体内含成分比较丰富,特别是游离氨基酸含量整体比较高;6个产地中姚河乡龙王村和头陀镇虎形村的岳西翠兰感官评分较高。由各品质成分相对含量建立了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成功区分6个产地的岳西翠兰样品并筛选到4种关键成分,分别是咖啡碱,儿茶素(catechin,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GC),可作为区分6个产地岳西翠兰的品质指标。研究结果可为岳西翠兰加工工艺和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地 岳西翠兰 品质
下载PDF
茶学家陈椽参与创制安徽茶的考证与辨析
8
作者 程晓曼 徐千懿 俞点 《茶业通报》 2024年第4期173-182,共10页
著名茶学家陈椽晚年致力于名优茶的开发,对名优茶特别是安徽名优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学界流传其亲自指导创制的安徽茶数目众多,但语焉不详,且存在部分不实内容。通过访谈陈椽的亲朋、同事、学生及其他创制人员,并结合文献分析可知... 著名茶学家陈椽晚年致力于名优茶的开发,对名优茶特别是安徽名优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学界流传其亲自指导创制的安徽茶数目众多,但语焉不详,且存在部分不实内容。通过访谈陈椽的亲朋、同事、学生及其他创制人员,并结合文献分析可知:黄花云尖、天柱剑毫、天华谷尖、贵池翠微、白云春毫、天山真香、汀溪兰香等7款茶为陈椽前往创制地指导并定名;菊花型茶、敬亭绿雪、瑞草魁等3款茶为陈椽实地指导但未参与定名;齐山翠眉、昭关翠须、天鹅云尖、新安江香芽等4款茶为陈椽参与定名;霍山黄芽、岳西翠兰等2款茶陈椽未参与创制;狮峰云雾、六安龙茶等茶则尚待考证。陈椽在安徽名优茶的开发中对相关茶品做出的具体指导主要集中在“做形”的工序环节,除菊花型茶做成造型茶、贵池翠微做成锥形茶外,其余8款茶“做形”工序均采用“压扁”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椽 安徽茶 创制 做形
原文传递
不同树冠管理模式对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丁其欢 邓敏 +4 位作者 苏建美 丁建平 施德康 王垚 李思锦 《西南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294-303,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树体管理方式(留养型、修剪型)下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生化成分、挥发性组分及品质差异,为茶园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零号’‘早圆叶’‘67号’3个品种(系)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 【目的】探究不同树体管理方式(留养型、修剪型)下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生化成分、挥发性组分及品质差异,为茶园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零号’‘早圆叶’‘67号’3个品种(系)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究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品质与管理方式的潜在联系。【结果】‘零号’大叶种留养型晒青茶中柠檬烯和芳樟醇在留养型晒青茶中含量高于修剪型,月桂烯、β-石竹烯、柠檬烯和芳樟醇气味活度值(OAV)在留养型晒青茶呈现更高水平;儿茶素、游离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等滋味物质相比修剪型更加突出,咖啡碱则相反。‘早圆叶’大叶种留养型晒青茶中月桂烯、柠檬烯、β-石竹烯、己酸叶醇酯、芳樟醇含量均高于修剪型,儿茶素、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滋味物质含量留养型比修剪型大幅提升,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酯型儿茶素却减少28.72%和22.30%。‘67号’大叶种留养型晒青茶中月桂烯、柠檬烯、γ-松油烯含量远高于修剪型;滋味物质儿茶素等在留养型晒青茶中更丰富。留养型晒青茶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带有持久的花香和豆香,香气较修剪型更持久,花香更突出,整体表现更佳。【结论】留养型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品质,本研究对茶树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管理方式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挥发性成分 滋味物质
下载PDF
岳西翠兰加工工艺优化方向浅析
10
作者 程欢 王兰 +3 位作者 王凡 徐卫兵 张熙敏 杨天元 《茶业通报》 2025年第1期27-30,共4页
岳西翠兰作为名优绿茶,享誉国内外。作为岳西县茶产业的核心产品,岳西翠兰在工艺上仍有巨大的改进空间。本文通过对两个不同产地岳西翠兰茶叶样品的理化成分检测、感官审评及结果分析,找出了岳西翠兰在含水量控制、采摘技术应用、分级... 岳西翠兰作为名优绿茶,享誉国内外。作为岳西县茶产业的核心产品,岳西翠兰在工艺上仍有巨大的改进空间。本文通过对两个不同产地岳西翠兰茶叶样品的理化成分检测、感官审评及结果分析,找出了岳西翠兰在含水量控制、采摘技术应用、分级加工等方面的不足,并给出了优化采摘、摊青、分级等工序的具体措施,有利于充分发挥岳西县的茶叶原料优势,进一步提高岳西翠兰的品质及市场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岳西翠兰 加工 含水量 酚氨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