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尽显现代农业新风采——安徽农垦“两个一体化”建设纪实
1
作者 鲍广云 李峰 《中国农垦》 2016年第4期9-11,共3页
初春的皖北大地乍暖还寒。 度过冷冬,小麦正舒缓地起身,返青、分蘖、拔节、向上…… 龙亢农场职工张洪凯早早地来到他承包的1600亩麦田,望着农服公司的几台大型喷灌机械来回喷施肥料,脸上是满满的自信。谁也想不到这个44岁、个头... 初春的皖北大地乍暖还寒。 度过冷冬,小麦正舒缓地起身,返青、分蘖、拔节、向上…… 龙亢农场职工张洪凯早早地来到他承包的1600亩麦田,望着农服公司的几台大型喷灌机械来回喷施肥料,脸上是满满的自信。谁也想不到这个44岁、个头不高、初中文化、略显清瘦的张洪凯,除了在农场内种植1600亩土地,去年秋种结束又流转承包了场外的怀远县荆芡乡1500亩土地,种植规模一下子翻了一倍,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种植大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一体化 农垦 安徽 新风 种植规模 喷灌机械 种植大户
下载PDF
龙亢农场土地综合利用“三板斧”
2
作者 李峰 《中国农垦》 2015年第5期34-35,共2页
近年来,安徽农垦龙亢农场通过探索发展现代农业、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垦地合作共建经济开发区等三种有效途径,实现了现有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农业,提高基本农田产出率龙亢农场累计投入资金近3亿元,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提高... 近年来,安徽农垦龙亢农场通过探索发展现代农业、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垦地合作共建经济开发区等三种有效途径,实现了现有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农业,提高基本农田产出率龙亢农场累计投入资金近3亿元,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场耕地现已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土肥沃、渠硬化,灌排配套的现代标准化农田格局。一是通过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开展土地规模适度经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土地产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亢农场 农业机械化水平 新型城镇化 经营体制改革 农业发展 新型农业 高效农业 田成 建设用地指标 三板斧
下载PDF
建科研基地支部 树农业党建品牌——龙亢农场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党支部党建促科研纪实
3
作者 李峰 《中国农垦》 2018年第7期56-58,共3页
安徽省龙亢农场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党支部(以下简称“科技公司党支部”)现有10名党员,近年来,公司坚持把支部建在科研基地上,形成了党建引领带动、科研成果集成、农业技术推广的“党建+现代农业科研”品牌模式,为推进农场现代农业发展、... 安徽省龙亢农场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党支部(以下简称“科技公司党支部”)现有10名党员,近年来,公司坚持把支部建在科研基地上,形成了党建引领带动、科研成果集成、农业技术推广的“党建+现代农业科研”品牌模式,为推进农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引领后边农村作出了贡献。科技公司党支部十分注重党的政治理论学习,每年初根据农场党委的工作部署,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作为党员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建立完善了党员日常学习制度、交流研讨制度,实现了政治理论学习的制度化、常态化、经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科研成果 党支部 党建 农场 品牌 理论学习 地支
下载PDF
龙亢农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4
作者 马振辉 《中国农垦》 2018年第4期35-37,共3页
近年来,安徽农垦龙亢农场通过“质量兴农”“产业强农”“城镇促农”三项措施,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内生动力,逐步建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场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美好的新农场,有力促进了周边农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 农场 路径 乡村 产业 农业
下载PDF
1983-2019年安徽省夏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大刚 陈圣男 +5 位作者 于国宜 李杰坤 韩千笑 吴倩 胡国玉 黄志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0-517,共8页
通过对105份安徽省1983-2019年培育的夏大豆品种进行分析,研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普通夏大豆品种有100份,占95.24%,杂交夏大豆有5份,占4.76%。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有效分枝,全生育期... 通过对105份安徽省1983-2019年培育的夏大豆品种进行分析,研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普通夏大豆品种有100份,占95.24%,杂交夏大豆有5份,占4.76%。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有效分枝,全生育期和蛋白质脂肪总量变异幅度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极显著负相关(r=-0.318),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r=0.269)。蛋白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86),与蛋脂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9)。百粒重、产量和脂肪含量随年份更替均呈极显著上升,年平均升高量分别为0.06 g、16.59 kg·hm^(-2)和0.02%;全生育期变化不大,株高、有效分枝、蛋白含量和蛋脂总量以年平均0.23 cm、0.03个、0.07%和0.05%呈极显著下降趋势。2007-2019年安徽省审定的64份大豆品种对SMV优势株系SC3和SC7抗性均达到高抗和抗病的分别有3和11份,占比分别为4.69%和17.19%,属于抗病型(高抗+抗病)和中间型(中抗+中感)的品种数分别为28和35份,占比为43.75%和54.69%。显著性分析发现对SMV具有抗病型和中间型的品种其平均产量和蛋脂总量差异不显著。综上可知,在进行高产育种的同时,协同改良品种的抗病性与品质是安徽省大豆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品种 产量 品质 抗性
下载PDF
2009-2015年安徽省大豆试验新品系对SMV和SCN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于国宜 王大刚 +4 位作者 吴倩 胡晨 胡国玉 李杰坤 黄志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2-788,共7页
利用黄淮地区广范分布的优势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株系SC3、SC7和大豆胞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分别对2009-2015年安徽省大豆区试和预试参试品种(系)523份(次)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显示:对SC3表现抗病(高抗、抗病和中抗)... 利用黄淮地区广范分布的优势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株系SC3、SC7和大豆胞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分别对2009-2015年安徽省大豆区试和预试参试品种(系)523份(次)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显示:对SC3表现抗病(高抗、抗病和中抗)的材料有262份,占参试材料总数的50.1%;抗SC7的材料有274份,占52.4%;同时对SC3和SC7表现高抗的材料仅有HD21116。同时发现参加安徽省区试预试的大豆新品种(系)在不同年份间对SMV的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对SCN的抗性结果显示,远育8号、阜09-242和SK8-3-3等8份表现中抗,占鉴定总数的1.8%,表现中感的有43份,占9.9%,有383份材料表现高感,占鉴定总数的比率高达88.3%,说明多数大豆品种(系)对SCN的综合抗性较差。对鉴定结果的综合分析发现,只有1份新品系同时对SMV和SCN表现中抗,为SK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大豆花叶病毒 大豆胞囊线虫 抗性评价
原文传递
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 推进农场经济社会发展
7
作者 王国福 《中国农垦》 2013年第12期53-55,共3页
党的十八明确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下简称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安排,龙亢农场作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龙亢农场党委(以下简... 党的十八明确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下简称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安排,龙亢农场作为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龙亢农场党委(以下简称党委)按照上级党委部署与要求,认真制定本单位实施方案,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教育实践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党委借鉴深入创先争优活动的成功经验,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采取有力措施,在下辖3个党总支、28个党支部和713名党员中全面扎实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践活动 经济社会发展 农场 群众路线 成功经验 活动内容 党委 先进性
下载PDF
大豆症青主要危害因子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8
作者 王大刚 于国宜 +4 位作者 杨勇 李杰坤 王峰 周林 黄志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9-124,共6页
为了明确大豆症青对大豆产量的具体影响,针对导致大豆症青的主要危害因子,设置不同的处理,筛选鉴定65份大豆品种(系)的抗性,分析不同大豆症青危害因子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症青危害因子... 为了明确大豆症青对大豆产量的具体影响,针对导致大豆症青的主要危害因子,设置不同的处理,筛选鉴定65份大豆品种(系)的抗性,分析不同大豆症青危害因子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症青危害因子的抗性程度具有差异,T2处理的症青敏感品种(系)数最少,有53份,占总数的81.54%;T4处理的症青敏感品种数最多,有58份,占总数的89.23%。T4和T5复合危害因子处理的平均症青率较对照增加的幅度(263.87%~281.57%)比单个危害因子的幅度大(117.82%~151.58%)。大豆症青不同危害因子的处理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7个主要农艺性状中,主茎节数的5个处理变化幅度均最小,平均降幅为7.71%,单株症青荚数的变化幅度均最大,平均增幅为83.52%;从损失率来看,3个产量相关性状中,百粒质量的5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其损失率均最小,平均损失率为8.70%,单株粒质量的5个处理损失率均最大,平均损失率为52.51%。综上,研究明确了大豆症青不同危害因子的处理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对单株粒质量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症青 产量 危害因子 农艺性状
下载PDF
2008-2018年黄淮南部审定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大刚 陈圣男 +4 位作者 李杰坤 于国宜 吴倩 胡国玉 黄志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1-680,共10页
为给黄淮南部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文章从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对黄淮南部2008-2018年审定的187份(次)大豆品种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1年来黄淮南部审定的大豆品种生产试验最高产量达到3 783.00 kg·hm-2,平均... 为给黄淮南部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文章从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对黄淮南部2008-2018年审定的187份(次)大豆品种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1年来黄淮南部审定的大豆品种生产试验最高产量达到3 783.00 kg·hm-2,平均产量为2 854.05 kg·hm-2,山东省审定品种的平均产量可达3 121.05 kg·hm-2的高产水平。187份(次)大豆的品质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多数地区平均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均在40.00%、20.00%和60.00%以上,且不同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安徽省、江苏省品质较优。抗病性方面以抗病、中抗和中感大豆花叶病毒为主,尤其近5年,抗病和高抗的品种数明显增多,而中感和感病不断下降,未见高感品种出现。综上分析,2008-2018年黄淮南部审定的大豆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南部 大豆 品种 产量 品质 抗病性
原文传递
大豆品系在黄淮南部主产区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大刚 胡晨 +4 位作者 胡国玉 李杰坤 黄志平 于国宜 张磊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8期104-111,共8页
为了筛选适宜黄淮南部大豆产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于2011年和2012年对河南、安徽和江苏3省5个试验点测试的107份大豆品系的产量、品质及其他相关性状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大豆品系的平均产量为2601.73 kg/hm2,与对照... 为了筛选适宜黄淮南部大豆产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于2011年和2012年对河南、安徽和江苏3省5个试验点测试的107份大豆品系的产量、品质及其他相关性状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大豆品系的平均产量为2601.73 kg/hm2,与对照‘中黄13’相比,共有48份大豆品系表现增产,占总数的44.86%;各试验点的大豆平均蛋白质含量总体较高,而且蛋脂双高的品种比例在各试验点均在70%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品质性状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23和-0.48;与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41,r=0.48,r=0.59,r=0.64)。偏相关分析也表明,大豆的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且单株粒数是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通径分析显示,该性状对产量的通径系数最大。蛋脂总量与株高、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20,r=0.23),与有效分枝呈显著负相关(r=-0.19),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29,r=-0.44,r=-0.37)。生产中,在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应考虑到大豆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在育种时应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品质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大豆症青综合危害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大刚 于国宜 +4 位作者 陈圣男 李杰坤 吴倩 胡国玉 黄志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8-714,共7页
近年来大豆症青在黄淮海地区发生较为普遍且呈愈发严重趋势,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大豆症青主要表现为大豆进入成熟期后,部分或全部豆荚未鼓粒或鼓粒不完全,豆荚、叶片和茎秆等一直保持绿色的症状。根据前人报道及调查分析发现,黄... 近年来大豆症青在黄淮海地区发生较为普遍且呈愈发严重趋势,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大豆症青主要表现为大豆进入成熟期后,部分或全部豆荚未鼓粒或鼓粒不完全,豆荚、叶片和茎秆等一直保持绿色的症状。根据前人报道及调查分析发现,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的主要症状类型有无症状整株症青、矮缩症青和部分复合症青3种类型。本文根据不同症状类型分析了导致不同症状大豆症青的危害因子。综合分析认为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除部分地区与气候异常或土壤营养失衡有关外,主要是由大豆病毒和虫害协同侵染所致。此外,针对主要危害因子提出大豆症青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主要从品种改良、种衣剂拌种、农药化肥优化、土壤改良等方面进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症青 病毒 虫害 综合防控
原文传递
夏播大豆产量的环境响应及高产品种的主要特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国玉 李杰坤 +4 位作者 王大刚 吴倩 王维虎 于国宜 黄志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1-539,共9页
为明确生长环境对夏播大豆产量的影响及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特征,选用50份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大豆生态区的蒙城、阜南、龙亢试验点进行连续三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环境下夏播大豆产量和高产大豆品种的农艺、品质、适应性等。结果表明:... 为明确生长环境对夏播大豆产量的影响及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特征,选用50份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大豆生态区的蒙城、阜南、龙亢试验点进行连续三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环境下夏播大豆产量和高产大豆品种的农艺、品质、适应性等。结果表明:(1)试点间、年份间及品种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点间方差占总方差的15.75%,年份间方差占6.48%,品种间方差占24.90%。3个试点中,蒙城点产量最高,龙亢点最低,平均产量相差在343.63~1 133.28 kg·hm-2,三年均达极显著水平。(2)有14份品种在3年9点次试验中平均产量高于2 700.00 kg·hm^(-2),其中11份是亚有限生长习性,3份是有限生长习性,产量位于前4位的全部是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高产品种中,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的生殖期、单株粒数等均值大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结荚高度、百粒重等小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与普通品种比较:高产大豆品种的生殖期、主茎节数、单株粒重、种子脂肪含量均值均大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4**;t=3.23**;t=2.87**;t=2.89**),种子蛋白含量低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8**)。(3)筛选出14份高产大豆品种,其中产量位于前四位的分别是高丰1号、GR8836、铁杆1号及中品661,均有较好的广适性。同时,高产品种在蒙城试验点,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适应性表现。不利的生长环境是目前黄淮夏播生态区大豆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针对大豆生长的不利因素,优化栽培技术并配合高产品种,可以起到增产、稳产作用。高产大豆品种一般具有生殖期较长、主茎节数较多、单株粒重较大,脂肪含量较高的特点。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可能因为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所以在试验中有更好的产量表现,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播大豆 产量 环境响应 高产品种 特性
原文传递
皖豆33对SMV株系SC3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大刚 陈圣男 +4 位作者 黄志平 于国宜 吴倩 胡国玉 李杰坤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1-536,共6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严重影响我国大豆产量及品质。本研究利用抗病高产稳产大豆品种皖豆33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接种SMV优势株系SC3,研究皖豆33的抗性遗传方式及其与不同品种抗性基因间的等位性...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严重影响我国大豆产量及品质。本研究利用抗病高产稳产大豆品种皖豆33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接种SMV优势株系SC3,研究皖豆33的抗性遗传方式及其与不同品种抗性基因间的等位性关系。结果表明:接种SC3后,抗感组合(W illiams82×皖豆33)及(皖豆33×南农1138-2)的F1单株均表现抗病,卡方测验结果显示F2群体符合3抗∶1感的分离比,F2∶ 3家系分离比符合1抗∶2分离∶1感,表明皖豆33对SC3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命名为RSC3(w))控制;抗×抗组合科丰1号、齐黄1号和大白麻×皖豆33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研究显示,科丰1号与皖豆33携带对株系SC3的抗性基因是等位的或紧密连锁的,齐黄1号、大白麻与皖豆33携带抗SC3的基因是不等位且独立遗传。利用皖豆33×南农1138-2的392株F2群体将皖豆33携带SC3的抗性基因RSC3(w)定位在大豆2号染色体SSR标记BARCSOYSSR_02_0610和ZL-5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29cM和0.35 cM,物理距离约为175 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遗传 基因定位
下载PDF
高蛋白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皖豆3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国宜 李杰坤 +4 位作者 黄志平 陈圣男 胡国玉 吴倩 王大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9-512,共4页
皖豆39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国审高产品种合豆3号为母本,高蛋白品种冀豆1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20.38 kg·hm^(-2),较对照中黄13平均增产3.88%... 皖豆39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国审高产品种合豆3号为母本,高蛋白品种冀豆1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20.38 kg·hm^(-2),较对照中黄13平均增产3.88%。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36.50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4.76%。经测试,皖豆39蛋白含量为45.81%,脂肪含量为18.56%,对SC3和SC7株系均表现抗病。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90017。其主要特点是优质、高产、抗病耐逆性强,适宜在山东西南部、河南中南部、江苏和安徽省淮河以北等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皖豆39 高蛋白 高产 选育
原文传递
智慧农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峰 《中国农垦》 2018年第9期45-47,共3页
安徽农垦龙亢农场是全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大田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安徽省农业物联网培训基地。近年来,农场充分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科研和农业产业化,推动了现代农业提质... 安徽农垦龙亢农场是全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大田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安徽省农业物联网培训基地。近年来,农场充分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科研和农业产业化,推动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和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产业转型 农业产业化 智慧 联网技术 农村信息化 试验工程 示范基地
下载PDF
浅谈新时期宣传文化工作的创新
16
作者 蒋国君 《新闻世界》 2012年第10期194-195,共2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宣传文化工作提升质量、提高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
关键词 宣传文化工作 创新 新时期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
下载PDF
发挥三大作用 争创一流业绩
17
作者 王梅 《中国农垦》 2016年第8期48-49,56,共3页
"十二五"以来,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农场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团结奋进、扎实工作、锐意创新,取得了一流的发展业绩。5年来,龙亢农场累计实现粮食总产1... "十二五"以来,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农场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团结奋进、扎实工作、锐意创新,取得了一流的发展业绩。5年来,龙亢农场累计实现粮食总产16.76万吨、利润3874万元、财税返还1.7亿元,较"十一五"分别增长11.4%、66%和197%;"十二五"末,龙亢农场职均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4万元、2.2万元,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30.1%、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亢农场 先锋模范作用 战斗堡垒作用 创一流 农场建设 职均收入 发展业绩 党委班子建设 党建工作水平 文化活动
下载PDF
探索以场带镇繁荣区域经济新途径
18
作者 陈劲松 《中国农垦》 2016年第5期22-23,共2页
2011年,经中农办审定、农业部批复正式设立龙亢农场农村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承担“创新垦地合作发展模式”的试验任务。试验区涵盖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和怀远县的河溜、龙亢、徐圩三个乡镇。5年来,垦地双方按照优势互补、深... 2011年,经中农办审定、农业部批复正式设立龙亢农场农村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承担“创新垦地合作发展模式”的试验任务。试验区涵盖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和怀远县的河溜、龙亢、徐圩三个乡镇。5年来,垦地双方按照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依托创新驱动,促进一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试验区 农村改革 试验任务 合作发展 优势互补 农业部 新垦地
下载PDF
加快城镇化建设 打造宜居龙亢
19
作者 王梅 李峰 《中国农垦》 2013年第9期54-55,共2页
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城镇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人,日均流动人口近4万人,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现已形成6条商业街道、5个专业市场,生产资料、粮食贸易、种子销售已辐射周边3省25个县。随着农场城镇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 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城镇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人,日均流动人口近4万人,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现已形成6条商业街道、5个专业市场,生产资料、粮食贸易、种子销售已辐射周边3省25个县。随着农场城镇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农场城镇越来越成为周边农民宜居宜业的首选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 宜居 流动人口 设施配套 商业街道 专业市场 生产资料 粮食贸易
下载PDF
“三大关键词”引领农业科技创新
20
作者 李峰 《中国农垦》 2016年第4期45-46,共2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垦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开展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绿色、高效、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垦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开展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绿色、高效、可持续现代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示范基地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 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 技术集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