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科大学生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态度及行为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叶书来 李莹 +1 位作者 张晓东 王保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5-317,共3页
关键词 无偿献血 献血/造血干细胞 知识 态度 行为
下载PDF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1
2
作者 叶冬青 倪进发 +3 位作者 郑惠玲 王玉琴 李向培 吴向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34-36,共3页
1991年12月至1992年4月我们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进行了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人数204 345人,普查率87.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8人,患病率52.85/10万,按中国人口标化,标化率为43.8/10万。以220~60岁为本病好发年龄,... 1991年12月至1992年4月我们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进行了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人数204 345人,普查率87.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8人,患病率52.85/10万,按中国人口标化,标化率为43.8/10万。以220~60岁为本病好发年龄,并且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但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两性别间无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类风湿性 关节炎
下载PDF
安徽省宿州地区农村居民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元勇 童志才 +5 位作者 沈善峰 李诚让 郝加虎 尹婧 张学军 叶冬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 了解安徽省宿州地区农村居民银屑病患病率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宿州地区农村居民进行银屑病现况调查。结果 宿州地区农村居民银屑病总患病率为 1 12 0‰。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 1 15 8‰、1 0 8... 目的 了解安徽省宿州地区农村居民银屑病患病率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宿州地区农村居民进行银屑病现况调查。结果 宿州地区农村居民银屑病总患病率为 1 12 0‰。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 1 15 8‰、1 0 80‰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χ2 =1 12 ,P>0 0 5 )。不同年龄组患病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其中 2 0~6 0岁为银屑病的高发年龄 ,占患病总数 88 4%。春、冬季节为银屑病初发或复发的高发季节 ,分别占 40 86 %、33 34 % ;银屑病的阳性家族史为 2 2 12 % (2 3/10 4)。结论 银屑病的农村居民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宿州
下载PDF
安徽某县农村社区居民行为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孙业桓 马金香 黄爱群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076-1078,共3页
了解农村社区居民的卫生行为状况及认知情况,探讨不良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加强自我保健知识的宣传及制定农村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横断面研究和问卷调查方式,对安徽某农村社区≥15 岁居民进行各项卫生行为及其认知情况调... 了解农村社区居民的卫生行为状况及认知情况,探讨不良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加强自我保健知识的宣传及制定农村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横断面研究和问卷调查方式,对安徽某农村社区≥15 岁居民进行各项卫生行为及其认知情况调查。发现农村社区男性居民吸烟率为46-3 % ,饮酒率为46-9 % ,吸烟与饮酒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一日三餐能定时吃饭的仅占总数的8-3 % ,若只吃二餐,89-1 % 的人为早餐经常不吃;90 .4 % 的人从不或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每晚睡眠时间在7 ~8 小时的占33-9 % ;有饭前便后洗手习惯的占38-5 % ;79-3 % 的人每天刷牙,刷牙者中横刷者占74-9 % ;综合卫生行为状况分析表明:具有3 ~5 个健康行为的占64-8 % ,≥6 个的仅占16-9 % 。提示农村居民的各项行为状况不够合理,综合卫生行为状况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居民 卫生行为 行为流行病学
下载PDF
安徽省枞阳县农村居民1988~1993年急性农药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怀荃 张方振 倪进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 研究农村居民急性农药中毒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结果 ①人群的农药中毒发生率为020 % 。②农药中毒主要集中于25 ~55 岁之间;女性的中毒发生率较过去有明显升高;农药中毒发生率与施药人员的接受教育状... 目的 研究农村居民急性农药中毒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结果 ①人群的农药中毒发生率为020 % 。②农药中毒主要集中于25 ~55 岁之间;女性的中毒发生率较过去有明显升高;农药中毒发生率与施药人员的接受教育状况有关,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的农药中毒发生率依次为125 % ,096 % ,059 % ,023 % ,041 % 和0 ,它们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 = 1212 , P< 001) 。农药中毒各职业间以农民中毒发生率最高,与其它职业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 = 445 , P< 005) 。③农药中毒主要发生在夏季,形成夏季高峰,在1 天各时段以中午和下午农药中毒发生率最高,与其它时段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χ2 = 356 , P> 005) 。④农药中毒主要是由农业生产引起,但非生产性中毒亦占相当比例。结论 虽然有机磷类农药使用量相对较低,但其毒性较大,中毒发生率较高,应加以防范;同时,不应忽视对低毒类农药危害的认识,要加强防护知识的宣传工作。在现行生产体制下,应加强农药安全使用和个人防护措施知识与技能的宣传与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中毒 流行病学 农村居民 调查
下载PDF
安徽省合肥地区献血员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冬青 胡兆平 +8 位作者 宋海波 童志才 蒋猛 郑惠玲 周铭 何磊 陶良军 王红梅 王玉琴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8年第6期367-368,共2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本地区献血员感染现状及探讨筛选合格献血员新方法,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输血后疾病的发生。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994年3~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献血的个体献血员1440名,男性786人,女性654人,年龄... 本研究旨在了解本地区献血员感染现状及探讨筛选合格献血员新方法,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输血后疾病的发生。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994年3~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献血的个体献血员1440名,男性786人,女性654人,年龄18~53岁,其中农民占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员 血清流行学 调查
下载PDF
安徽某供血员人群HCV感染慢性化趋势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阚晓宏 倪进发 +5 位作者 毕鹏 孙业桓 程慧 郑惠玲 黄守凯 张庶民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107-109,共3页
选择安徽某“职业”供血员中,1992~1996年间抗-HCV(+)和/或HCVRNA(+)共118例调查对象。追访了他们HCV感染及其后演变的有关重要临床诊治和流行病学信息,同时调查HCV感染者的现况和实验检测指标,描述了供血员人群HCV感染后慢... 选择安徽某“职业”供血员中,1992~1996年间抗-HCV(+)和/或HCVRNA(+)共118例调查对象。追访了他们HCV感染及其后演变的有关重要临床诊治和流行病学信息,同时调查HCV感染者的现况和实验检测指标,描述了供血员人群HCV感染后慢性化率变化趋势。结果HCV感染6mon后慢性化率为55.93%,1年至4年慢性化率依次为50%,48.54%,46.47%和46.43%。表明HCV感染后慢性化率一直持续高水平,下降缓慢,尤其2年后基本稳定在46%~48%之间,远高于乙型肝炎5%~10%的慢性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慢性化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安徽省部分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畸形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施民安 陈亚丽 郑慧玲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7,共4页
本文对64041例围产儿监测资料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共发现先天性畸行儿698例,出生时缺陷总发生率为10.899‰。前五位缺陷依次是中枢神经系统畸形(2.58‰)、唇腭裂(2.19‰),多(并)指(趾)(1.41‰)、肢体畸形(1.17‰)及耳部畸形(1.18‰)。... 本文对64041例围产儿监测资料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共发现先天性畸行儿698例,出生时缺陷总发生率为10.899‰。前五位缺陷依次是中枢神经系统畸形(2.58‰)、唇腭裂(2.19‰),多(并)指(趾)(1.41‰)、肢体畸形(1.17‰)及耳部畸形(1.18‰)。监测结果表明,新生儿畸形的发生与患儿父母是否近亲婚配、家系中有无同种畸形患者、母亲生育年龄、职业、居住地区和妊娠季节等因素有关,支持出生缺陷是多因子疾病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畸形 流行病学 新生儿
下载PDF
安徽省部分地区神经管缺陷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施民安 陈亚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26-29,共4页
本文对神经管缺陷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在77214例围产儿中(包括死胎、死产),有神经管缺陷患儿90例,出生时缺陷率为1.17‰,在国内属中间水平。本病的发生与母亲的职业、年龄、产次及文化程度等因素相关;农村患病率显著高于城市,近... 本文对神经管缺陷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在77214例围产儿中(包括死胎、死产),有神经管缺陷患儿90例,出生时缺陷率为1.17‰,在国内属中间水平。本病的发生与母亲的职业、年龄、产次及文化程度等因素相关;农村患病率显著高于城市,近亲婚配者子代的患病率为6.54‰(8/1223),是随机婚配者子代的5倍。结果提示:本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有作用的多因子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陷 无脑畸形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安徽省神经管缺陷的流行病学研究
10
作者 施民安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1991年第4期153-156,共4页
本文系根据安徽省1985年7月~1988年6月连续3年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整理。出生时缺陷率为1.17‰(90/77214),其中无脑儿占本病的68%。结果提示:患儿女性多于男性.本病的患病率与母亲的职业、年龄、产次及文化程度等因素相关;农村显著高... 本文系根据安徽省1985年7月~1988年6月连续3年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整理。出生时缺陷率为1.17‰(90/77214),其中无脑儿占本病的68%。结果提示:患儿女性多于男性.本病的患病率与母亲的职业、年龄、产次及文化程度等因素相关;农村显著高于城市;近亲婚配者子代的患病率是随机婚配者子代的5倍,但在患本病的双胎中未见有同病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陷 无脑畸形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男性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梁朝朝 王克孝 +5 位作者 陈家应 倪进发 孙泽华 王守业 江山 施浩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27-29,共3页
随机对5172名男性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为19.82%。7~10岁组为2.44%;11~14岁组为16.53%;15~18岁组为20.61%;19~22岁组为27.3... 随机对5172名男性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为19.82%。7~10岁组为2.44%;11~14岁组为16.53%;15~18岁组为20.61%;19~22岁组为27.30%,其中左侧占64%,右侧6%,双侧占30%。青少年中精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及患病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对精索静脉曲张的病因、与不育的关系、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 流行病学 男性 青年人
下载PDF
合肥市离退休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志荣 倪进发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 了解合肥市离退休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对合肥市 63 3名 6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进行横断面研究 ,使用标准化的生活质量相关量表和社会人口特征调查问卷进行询问调... 目的 了解合肥市离退休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对合肥市 63 3名 6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进行横断面研究 ,使用标准化的生活质量相关量表和社会人口特征调查问卷进行询问调查。结果 有躯体残疾或患慢性疾病者占 70 6% ,生活活动功能完全正常者占71 9% ,孤独评分平均得分 3 7 85 ,生活满意度指数A平均得分 10 0 8,社会支持平均得分 3 3 95 ,家庭功能平均得分2 3 80 ,有 74 7%的老人对目前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满意。多因素分析表明孤独、家庭功能、社会支持、慢性疾病、经济收入、膳食营养、睡眠、体育锻炼、职业和年龄等是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孤独、社会支持、睡眠与体育锻炼是预测生活满意度指数的前三位变量。结论 重视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 ,积极发挥家庭、社会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是今后老年卫生保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市 离退休老年人群 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 研究
下载PDF
部分省市流行病学专家队伍专业水平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世建 张宏伟 +7 位作者 顾春英 杨一风 谭晓洁 常文军 张玉侠 叶冬青 邓松华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 :调查现场流行病学专家的专业水平情况 ,为建立全国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调查表收集部分省市流行病学专业人员的有关资料 ,包括科研学术情况、日常工作、参加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和实践情况、对当前... 目的 :调查现场流行病学专家的专业水平情况 ,为建立全国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调查表收集部分省市流行病学专业人员的有关资料 ,包括科研学术情况、日常工作、参加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和实践情况、对当前公共卫生体系的评价 4部分内容。结果 :共随机调查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CFETP)成员 1 3人和部分省市各级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 (CDC)人员 (省级 1 6人 ,市级 4 4人 ,区级 33人 ) ,共计 1 0 6人。CFETP成员平均年龄 35 .9岁 ,省级、市级和区级 CDC人员的平均年龄分别为 4 5 .8岁、4 4岁和 5 0岁。男女比例省级 CDC为 1∶ 1 .1 4 ,市级 CDC为 1∶ 1 .2 ,区级 CDC为 1∶ 1 .0 6。CFETP成员、省级、市级和区级 CDC的高级职称比例依次为 6 1 .5 %、5 0 .0 %、2 7.9%和 1 5 .2 %。CFETP成员、省级、市级和区级 CDC的硕士学历比例分别为 2 3.1 %、1 8.8%、9.1 %和 0 ,本科学历比例依次为 76 .9%、6 2 .5 %、5 4 .5 %和2 1 .9% ,而大专以下学历所占的比例依次升高。 CFETP成员、省级、市级和区级 CDC参加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的人员比例分别为 1 0 0 %、87.5 %、81 .8%、6 6 .7%。在主持设计和参加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面 ,CFETP显著高于市级和区级 CDC人员(P<0 .0 1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专家队伍 专业水平 调查分析 人力资源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永红 李奎 +6 位作者 庄辉 徐国民 姚祯 翟琦 江家骥 李盛 唐荣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0,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我国 6城市传染病院或综合医院传染科急性散发性肝炎 72 9例 ,应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抗 -HAVIgM、HBsAg、抗 -HBcIgM、抗 -HCV和抗 -HEV。结果  72 9例急性散发性肝炎... 目的 探讨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我国 6城市传染病院或综合医院传染科急性散发性肝炎 72 9例 ,应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抗 -HAVIgM、HBsAg、抗 -HBcIgM、抗 -HCV和抗 -HEV。结果  72 9例急性散发性肝炎中 ,12 3%(90 / 72 9)为戊型肝炎。 93 3%(84/ 90 )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年龄为 2 0~ 5 9岁。男性多于女性 ,男女之比为 5 :1。 80 %(72 / 90 )病例发生在上年 11月至次年 5月。在发病前 2月内 ,47 6 %(4 0 / 84)患者有在外就餐史 ,32 1%(2 7/ 84)有出差史 ,2 2 6 %(19/ 84)有饮生水史。随访 84例患者 ,2例 (2 4 %)死亡 ,82例 (97 6 %)康复 ,无一例发展为慢性。结论 在急性散发性肝炎中 ,戊型肝炎占 12 3%,其主要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类似流行性戊型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流行性戊型肝炎 散发性戊型肝炎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合肥市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始动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毕鹏 孙业桓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中学生 吸烟 始动因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合肥市中专生某些饮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业桓 毕鹏 +4 位作者 余曼华 汪红珊 陈命家 朱冀苏 张亚丽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7-168,共2页
通过对合肥市中专生1599名的早餐、夜宵及零食行为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表明:中专生每天均早餐者占82.9%;每天吃夜宵者为2.5%;男生和女生每天有吃零食习惯的分别为2.626%和22.63%,同时还对相关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 通过对合肥市中专生1599名的早餐、夜宵及零食行为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表明:中专生每天均早餐者占82.9%;每天吃夜宵者为2.5%;男生和女生每天有吃零食习惯的分别为2.626%和22.63%,同时还对相关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行为 流行病学 调查 中专生
下载PDF
合肥市初产妇心理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毕鹏 孙业桓 +5 位作者 倪进发 李盛 徐萍 曹云霞 赵政龙 李英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31-33,共3页
对合肥市初产妇心理因素进行了调查,发现初产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且与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有关,以文化程度较高、职业稳定、良好和适宜年龄的初产妇心理状态比较稳定,提示了卫生宣教和围产期保健咨询的重点。
关键词 围产期学 心理学 流行病学 初产妇
下载PDF
合肥市中学生体育运动行为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业桓 毕鹏 倪进发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3-134,共2页
笔者于1993年对合肥市1614名中学生体育运动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经常运动率35.9%,偶尔运动率为53.8%,从不参加体育运动者占10.2%。中学生多参加足球、短跑、排球、长跑、游泳等项目。每次运动时间不足1小时者占69... 笔者于1993年对合肥市1614名中学生体育运动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经常运动率35.9%,偶尔运动率为53.8%,从不参加体育运动者占10.2%。中学生多参加足球、短跑、排球、长跑、游泳等项目。每次运动时间不足1小时者占69.0%,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很多为“身体素质差”、“为了体育达标”和“个人兴趣”。95.1%的学生认为运动对身体有益。研究同时发现:性别、父母参加运动情况,学校教育等因素对学生体育运动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育运动行为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药物流行病学——药物应用的人群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系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01-405,共5页
药物流行病学(pharmacoepide-miology)是近十年来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与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两个学科互相渗透,互相延伸所发展起来新的医学研究领域,也是流行病学的一个新分支。临床药理学以个体为研究对象。药物流行... 药物流行病学(pharmacoepide-miology)是近十年来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与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两个学科互相渗透,互相延伸所发展起来新的医学研究领域,也是流行病学的一个新分支。临床药理学以个体为研究对象。药物流行病学则以人群为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行病学 不良反应 临床药理学 人群研究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冬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407-411,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过量产生多种自身抗体为特点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完全弄清楚,已发现人类和小鼠SLE均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是一种多基因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研究工作中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过量产生多种自身抗体为特点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完全弄清楚,已发现人类和小鼠SLE均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是一种多基因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研究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对SLE遗传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 红斑狼疮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