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疾病中衰老巨噬细胞和衰老中性粒细胞的研究
1
作者 刘珍妮 王华 《自然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63-374,共12页
免疫系统作为机体应对各种内外危机的防火墙,其老化会增加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尤其是老年人。近年来,免疫细胞衰老在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抑制免疫细胞衰老已成为延缓衰老的关键靶标。肝脏被认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具有丰富... 免疫系统作为机体应对各种内外危机的防火墙,其老化会增加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尤其是老年人。近年来,免疫细胞衰老在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抑制免疫细胞衰老已成为延缓衰老的关键靶标。肝脏被认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具有丰富活跃的天然免疫细胞,其中髓系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参与各种肝脏疾病的发生。衰老环境会对髓系细胞产生诸多影响,进而影响疾病的进展。文章总结了衰老巨噬细胞和衰老中性粒细胞的特征以及研究现况,以期为治疗肝脏疾病提供针对衰老免疫细胞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肝脏疾病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联合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华 胡晓磊 +1 位作者 李星宇 戴映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96-1002,共7页
三阴性乳腺癌(TNBC)为一种预后较差的分子亚型,传统治疗手段有限;该亚型的免疫原性强,且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高,为免疫治疗的开展提供了基石。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疗效优于单药免疫治疗,且在晚期一线TNBC的有效率高于既往... 三阴性乳腺癌(TNBC)为一种预后较差的分子亚型,传统治疗手段有限;该亚型的免疫原性强,且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高,为免疫治疗的开展提供了基石。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疗效优于单药免疫治疗,且在晚期一线TNBC的有效率高于既往多线治疗组。联合其他治疗包括抗肿瘤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剂和PARP抑制剂的尝试亦取得初步疗效。本文就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单药及联合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未来的挑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ADC PAPR抑制剂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山慈菇中秋水仙碱含量及提取方法的探讨
3
作者 徐欣然 刘博璐 +1 位作者 韩旭 陈纭 《广州化工》 2025年第2期72-75,共4页
以不同产地的山慈菇为样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测定样品中秋水仙碱的含量,并比较了不同的提取方法对结果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慈菇中秋水仙碱的含量,色谱柱:ODS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4... 以不同产地的山慈菇为样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测定样品中秋水仙碱的含量,并比较了不同的提取方法对结果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慈菇中秋水仙碱的含量,色谱柱:ODS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4∶46),检测波长:243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进样体积:5μL。秋水仙碱在0.16281~10.4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2.09%,RSD为3.73%。该研究发现山慈菇样品的产地和处理方法也会影响秋水仙碱的含量差异。因此,需要在实际提取中进行针对性的方法选择和优化。通过比较甲醇、50%甲醇、70%乙醇、三氯甲烷等不同有机溶剂在提取过程中的效果,得出了以50%甲醇为有机溶剂,超声30 min的提取工艺能够得到更高的提取率。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山慈菇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为其广泛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也有助于为山慈菇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慈菇 秋水仙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BDNF/Akt/CREB及TREM1/2表达失衡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7
4
作者 徐静娴 刘森 +3 位作者 高欣冉 高叶俊 夏清荣 葛金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02-1408,共7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BV2细胞体外培养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10^(-6)-10^(-10)mol·L^(-1))、氟西汀(10^(-7)mol·L^(-1))组、布洛芬(10^(-...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BV2细胞体外培养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10^(-6)-10^(-10)mol·L^(-1))、氟西汀(10^(-7)mol·L^(-1))组、布洛芬(10^(-7)mol·L^(-1))组。MTT及LDH法观察LPS诱导BV2细胞炎症反应的时效和量效变化及白藜芦醇对BV2细胞LDH分泌的影响,qRT-PCR法测定炎症因子IL-1β、IL-6及TNF-α的mRNA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Ib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DNF、CREB、p-CREB、Akt、p-Akt、Synaptotagmin I、TREM1及TREM2的蛋白表达。结果随着LPS刺激浓度及时间延长,LDH释放量增加,综合选择LPS(1 mg·L^(-1))刺激24 h用于后续实验。白藜芦醇(10^(-6)-10^(-10)mol·L^(-1))减少LPS诱导的BV2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DH释放,并下调IL-1β、IL-6及TNF-α的mRNA表达,逆转BDNF/Akt/CREB及TREM1/2的蛋白表达失衡。此外,白藜芦醇(10^(-7)mol·L^(-1))还可抑制BV2细胞的过度激活。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DNF/Akt/CREB及TREM1/2表达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小胶质细胞 脂多糖 神经炎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
下载PDF
BMP9与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翠 王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45-1048,共4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家族,BMP9是BMPs的成员之一,又被称为生长分化因子(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2。BMP9主要由肝脏星状细胞产生,参与...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家族,BMP9是BMPs的成员之一,又被称为生长分化因子(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2。BMP9主要由肝脏星状细胞产生,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铁离子平衡、软骨形成、血管生成、神经元分化、糖脂代谢等,此外,多项研究也表明BMP9对肝癌也有促进作用,但是有关BMP9和慢性肝病之间的联系,我们却仍旧知之甚少。该文主要阐述了BMP9和其信号转导过程,以及BMP9在肝再生、肝损伤和肝癌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进一步了解BMP9信号转导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9 肝星状细胞 慢性肝病 肝再生 肝损伤 肝癌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与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腰椎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对比
6
作者 张亚萍 韩旭 陈纭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5期937-940,共4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与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腰椎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1月行腰椎内固手术治疗的96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酮咯酸氨丁三醇组(n=32)、帕瑞昔布钠组(n=32)和安慰剂组(n=32)。术后酮咯...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与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腰椎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1月行腰椎内固手术治疗的96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酮咯酸氨丁三醇组(n=32)、帕瑞昔布钠组(n=32)和安慰剂组(n=32)。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患者予以酮咯酸氨丁三醇(静脉滴注30 mg,1~2次/d,共计2 d)治疗,帕瑞昔布钠组予以帕瑞昔布钠(静脉滴注40 mg,1~2次/d)治疗,安慰剂组予以生理盐水治疗。对比术后各时段VAS评分、疼痛缓解率、24 h的炎症因子水平(IL-6、TNF-α及Hs-CRP),并统计术后恶心呕吐、皮疹以及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帕瑞昔布钠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患者手术后2 h、6 h、12 h、24 h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帕瑞昔布钠组显著低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0.05)。帕瑞昔布钠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患者术后总缓解率分别为为96.88%和81.25%,高于安慰剂组56.25%,且帕瑞昔布钠组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0.05)。帕瑞昔布钠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患者IL-6、TNF-α以及Hs-CR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安慰剂组,且帕瑞昔布钠组低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0.05)。安慰剂组患者恶心呕吐、皮疹以及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低于帕瑞昔布钠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且帕瑞昔布钠组低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酮咯酸氨丁三醇 帕瑞昔布钠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大黄䗪虫丸动物药质量标志物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丽 付传奎 +2 位作者 张子蒙 许珂嘉 黄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20-1725,共6页
目的建立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大黄䗪虫丸7种动物药质量标志物的含量。方法选取10批次市售大黄䗪虫丸,采用酸水解法、正己烷提取法,提取其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成分,衍生化HPLC法测定谷氨酸、缬氨酸... 目的建立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大黄䗪虫丸7种动物药质量标志物的含量。方法选取10批次市售大黄䗪虫丸,采用酸水解法、正己烷提取法,提取其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成分,衍生化HPLC法测定谷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及色氨酸的含量,衍生化GC-MS法测定油酸、亚油酸及硬脂酸的含量。结果该方法经线性范围、加样回收率、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等考察确证适合用于大黄䗪虫丸中7种动物药质量标志物的测定。两种方法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7%~101.53%,95.18%~98.07%;精密度的RSD分别为1.22%~2.72%,1.87%~2.92%;稳定性的RSD分别为1.17%~2.48%,1.58%~2.95%;重复性的RSD分别为1.12%~1.68%,1.20%~2.6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符合测定要求,可用于大黄?虫丸动物药质量标志物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虫丸 质量标志物 高效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大黄[庶虫]虫丸调控ASIC1a/VEGF通路缓解肝纤维化 被引量:6
8
作者 曹锐 朱月琴 +6 位作者 林慧敏 李洋洋 闻祥瑞 莫文汐 程欣然 吴丽 黄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8-934,共7页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大黄[庶虫]虫丸(DHZCP)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大鼠化学性肝纤维化模型的防治作用及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tive ion channels 1a,ASIC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相关机...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大黄[庶虫]虫丸(DHZCP)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大鼠化学性肝纤维化模型的防治作用及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tive ion channels 1a,ASIC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腹腔注射CCl_(4)植物油混合溶液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均分成六组: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DHZCP低剂量组、DHZCP中剂量组、DHZCP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Col)阳性对照组。HE染色、血清学指标评测各组肝脏病理损伤,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胶原纤维的生成,免疫组化、Western blot、q-PCR法检测各组肝组织中ASIC1a、CaMKKβ、VEGF、α-SMA、Collagen-Ⅰ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结构损坏严重,ASIC1a、CaMKKβ、VEGF、α-SMA、Collagen-I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与模型组相比DHZCP各治疗组可明显缓解CCl4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病理变化,明显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剂量依赖性下调ASIC1a、CaMKKβ、VEGF、α-SMA、Collagen-Ⅰ等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DHZCP可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肝组织中ASIC1a/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庶虫]虫丸 肝纤维化 酸敏感离子通道 四氯化碳 Α-SMA VEGF
下载PDF
大黄[庶虫]丸中17种质量标志物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付传奎 许珂嘉 +4 位作者 张子蒙 黄艳 陈志鹏 李伟东 吴丽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353-2357,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黄[庶虫]丸中17种质量标志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10批市售大黄[庶虫]丸中尿囊素、次黄嘌呤、红景天苷、羟基芍药苷、甘草苷、异甘草苷、黄芩苷、对甲氧基苯乙酸、汉黄芩苷、肉桂酸、芹菜...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黄[庶虫]丸中17种质量标志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10批市售大黄[庶虫]丸中尿囊素、次黄嘌呤、红景天苷、羟基芍药苷、甘草苷、异甘草苷、黄芩苷、对甲氧基苯乙酸、汉黄芩苷、肉桂酸、芹菜素、柚皮素、去甲汉黄芩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白杨素、大黄素等17种质量标志物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上述17种质量标志物的质量浓度依次在5.74~183.53、6.51~208.24、4.30~137.65、4.60~147.06、4.12~131.76、4.25~135.88、6.31~201.76、4.60~147.06、1.94~62.06、4.47~142.94、0.69~22.06、2.29~73.24、2.33~74.41、1.42~45.29、6.65~212.94、1.11~35.44、1.47~47.06μg/m 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不小于0.9990)。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耐用性的RSD均小于2%(n=6);17种质量标志物的平均加样回收率范围为96.31%~101.73%,RSD均小于3%(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和耐用性均良好,可用于完善大黄?虫丸的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庶虫]丸 质量标志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标准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外泌体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诊疗标志物开发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森 葛金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7-244,共8页
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大小的细胞外分泌囊泡,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可以携带多种DNA,RNA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分子,是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载体。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外泌体及其内含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组织敏感性,参与糖脂代谢... 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大小的细胞外分泌囊泡,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可以携带多种DNA,RNA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分子,是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载体。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外泌体及其内含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组织敏感性,参与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调控,在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外泌体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诊疗标志物开发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MIRNAS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血清标志物
原文传递
跨膜蛋白173对TGF-β1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林鑫 李玉 +1 位作者 徐涛 钱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35-1443,共9页
目的观察跨膜蛋白173(TMEM173)的表达变化对TGF-β1诱导活化的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TGF-β1诱导建立LX-2细胞活化模型,分别利用MTT、EdU和FCM技术检测TMEM173的表达变化对活化LX-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 目的观察跨膜蛋白173(TMEM173)的表达变化对TGF-β1诱导活化的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TGF-β1诱导建立LX-2细胞活化模型,分别利用MTT、EdU和FCM技术检测TMEM173的表达变化对活化LX-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WB技术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TGF-β1成功诱导LX-2细胞活化,且与对照组相比,GFP-TMEM173组细胞的增殖率明显升高、且凋亡率明显降低,而TMEM173-siRNA组细胞的结果则相反;另外,与对照组相比,GFP-TMEM173组细胞中PCNA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Bax、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而TMEM173-siRNA组细胞的结果则相反。结论TMEM173对活化LX-2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具有调控功能,即其过表达能够促进LX-2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反之则抑制LX-2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表明TMEM173可能在肝星状细胞增殖与活化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是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膜蛋白173 转化生长因子Β1 活化 肝星状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SPARCL1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易感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心严 程煦 +4 位作者 陈婷婷 王华 张敏 朱华庆 程筱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2-875,884,共5页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类似蛋白1(SPARCL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7695558、rs1049539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遗传易感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9例AS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8例健康体检者作...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类似蛋白1(SPARCL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7695558、rs1049539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遗传易感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9例AS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SPARCL1表达水平,使用线性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PARCL1水平和血管危险因素、生活方式、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评估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动脉组织和相对正常动脉组织中的SPARCL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定位,随后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对51例AS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DNA的SPARCL1基因的两个SNP位点rs7695558(A/G)、rs1049539(T/C)进行基因分型,使用Pearsonχ2检验分别分析rs7695558、rs1049539多态性与AS患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AS患者的SPARCL1血清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Z=-2.916,P=0.004)。SPARCL1水平与患者年龄(P=0.027)、舒张压(P=0.008)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及部分心血管危险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冠状动脉组织中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SPARCL1表达水平增高。rs7695558和rs1049539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7695558的隐性遗传模型中,含A和不含A的基因分布有差异,不含A等位基因(GG)的患者比含A等位基因(AA+AG)的患者的AS发病风险低,OR值为0.417,95%CI:0.184~0.945,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P=0.034)。结论首次在中国安徽人群中鉴定了位于人类SPARCL1基因内含子内的与AS风险相关的新易感位点rs7695558,同时提示SPARCL1可能作为血管保护因子发挥抗AS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SPARCL1 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铜诱导调节性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与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洁洁 王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26-331,349,共7页
铜是一种过渡金属,也是各种生物中重要的微量元素。铜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细胞死亡,包括活性氧积累、细胞凋亡、蛋白酶体抑制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近来,最新研究发现和命名了一种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铜死亡(cuprotosis)”,即铜... 铜是一种过渡金属,也是各种生物中重要的微量元素。铜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细胞死亡,包括活性氧积累、细胞凋亡、蛋白酶体抑制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近来,最新研究发现和命名了一种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铜死亡(cuprotosis)”,即铜离子与线粒体呼吸过程三羧酸循环中的脂酰化蛋白质结合,导致脂酰化修饰的蛋白质聚集,进而致铁硫簇蛋白表达下调,诱发蛋白质毒性应激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由此学者将铜离子与多种配体结合形成铜配合物,并探讨其在抗肿瘤中的应用。本文针对铜诱导调节性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及铜配合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细胞死亡 铜死亡 铜配合物 肿瘤治疗
下载PDF
纳米药物在肝纤维化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重庆 查正宝 王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65-969,共5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的一种内在反应,而肝脏中的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的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存在溶解度低、无肝脏靶向性等缺点,目前,随着纳米技术和纳米医学的不断发展,纳米药物以其安全、稳定、缓...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的一种内在反应,而肝脏中的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的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存在溶解度低、无肝脏靶向性等缺点,目前,随着纳米技术和纳米医学的不断发展,纳米药物以其安全、稳定、缓释、靶向等特性被逐渐运用到针对肝纤维化的开发研究中。近年来,纳米药物在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上的主要关注点是肝星状细胞,以肝星状细胞为靶点,对具有载药特性的无机纳米粒子和有机纳米粒子进行修饰,从而实现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可能是未来抗肝纤维化研究的主流方向。该文从作用于肝星状细胞的新型纳米药物出发,对近几年在治疗肝纤维化上研究设计的一些纳米药物的分类和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纳米药物 肝星状细胞 靶向 细胞外基质 胶原
下载PDF
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实体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15
作者 舒航 金腾川 王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盘状结构域受体家族(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s,DDRs)成员DDR1广泛表达于人体正常组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DDR1本身的结构和生物学特点,围绕DDR1在肿瘤研究的进展展开综述,阐述DDR1对肿瘤细胞的增殖生存、迁移侵袭、上皮... 盘状结构域受体家族(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s,DDRs)成员DDR1广泛表达于人体正常组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DDR1本身的结构和生物学特点,围绕DDR1在肿瘤研究的进展展开综述,阐述DDR1对肿瘤细胞的增殖生存、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和细胞代谢的影响,以及DDR1对肿瘤微环境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以DDR1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DDR1作为实体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结构域受体1 肿瘤 信号通路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达比加群酯胶囊的含量
16
作者 杨晓枫 郭彬露 +3 位作者 周懿峰 汤欣 季媛媛 陈纭 《海峡药学》 2023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测定方法来检测甲磺酸达比加群酯胶囊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达比加群酯胶囊中主药的含量,色谱柱:ODS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水中加0.1%三乙胺),检测波长...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灵敏的测定方法来检测甲磺酸达比加群酯胶囊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达比加群酯胶囊中主药的含量,色谱柱:ODS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水中加0.1%三乙胺),检测波长:323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进样体积:10μL。结果甲磺酸达比加群酯在0.5~1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3%,RSD为0.46%。结论该方法操作便捷、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甲磺酸达比加群酯胶囊中甲磺酸达比加群酯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达比加群酯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大黄䗪虫丸对肝癌大鼠糖脂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芙蓉 杜沙莉 +5 位作者 付传奎 王玉兰 黄艳 陈志鹏 李伟东 吴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378-4382,共5页
目的:探讨大黄䗪虫丸(DHZCP)对肝癌大鼠糖脂代谢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HZCP低、高剂量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两给药组大鼠按50 mg/kg剂量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每周2次,4周之后改为每周1次,持续至第1... 目的:探讨大黄䗪虫丸(DHZCP)对肝癌大鼠糖脂代谢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HZCP低、高剂量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两给药组大鼠按50 mg/kg剂量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每周2次,4周之后改为每周1次,持续至第12周。空白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注射体积为2 mL/kg。DHZCP低、高剂量组大鼠自造模第3周起灌胃给药,DHZCP用量根据临床用药剂量折算,低、高剂量分别为0.5、1.0 g/kg,每日1次,持续灌胃至第21周。检测大黄䗪虫丸对肝癌大鼠肝脏和血清中糖脂代谢关键酶及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对CD_(8)^(+)T细胞组织分布、细胞因子TNF-α的影响;对CD_(4)^(+)T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细胞比例及相应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FP-L、APT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DHZCP低、高剂量组大鼠糖脂代谢关键酶HK、FAS、ACC、CPT-1及游离脂肪酸的含量,Th2、Treg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葡萄糖含量,CD_(8)^(+)T细胞在肝组织中的比例及细胞因子TNF-α水平,Th1、Th17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DHZCP可调节肝癌的异常糖脂代谢,减少肝脏的糖酵解、脂肪酸合成与氧化,增加CD_(8)^(+)T细胞在肝组织中的比例,调节CD_(8)^(+)T细胞与CD_(4)^(+)T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䗪虫丸 肝癌 糖代谢 脂代谢 T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铁死亡调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浩 李小枫 王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16-2922,共7页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所必须经历的共同病理过程。肝纤维化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细胞因子以及信号通路的调控。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铁死亡(ferroptosis)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与正常肝脏相比,发生纤维化的肝脏...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所必须经历的共同病理过程。肝纤维化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细胞因子以及信号通路的调控。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铁死亡(ferroptosis)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与正常肝脏相比,发生纤维化的肝脏内铁离子水平和脂质过氧化程度显著增加。因此,铁死亡可能是肝纤维化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潜在靶标。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铁死亡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铁离子 脂质过氧化
原文传递
酒精相关性肝病
19
作者 王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606-2618,共13页
“酒逢知己千杯少”,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无酒不成席,酒与国民生活密不可分,深刻影响着政治、文化和经济.“酒桌文化”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威胁,即酒精相关性肝病(alcohol-related liver disease,AL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AL... “酒逢知己千杯少”,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无酒不成席,酒与国民生活密不可分,深刻影响着政治、文化和经济.“酒桌文化”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威胁,即酒精相关性肝病(alcohol-related liver disease,AL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ALD在内的代谢性肝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最终导致了终末期肝病(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肝癌)的病例增多.在过去的30年里,一些国家为肝脏学领域的基础/临床研究、免疫接种以及药物发现和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激励措施.中国也做了诸多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肝病预防措施,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并为年轻的肝病医生提供指导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支持促进了中国几乎所有肝脏病学研究方向的蓬勃发展.本文总结近些年来国内外ALD患病现状及相关研究的基金资助情况,并综述ALD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相关性肝病 肝脏免疫 肝损伤炎症 肝再生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