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胡焱 《山西科技》 2020年第2期126-130,134,共6页
"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激励因素主要有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指与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的因素,激励因素是指与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紧密相关的因素。基于双因素理论,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三级... "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激励因素主要有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指与工作环境或工作条件相关的因素,激励因素是指与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紧密相关的因素。基于双因素理论,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改革新形势下的三级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具体研究双因素理论在三级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因素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 适用性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下载PDF
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8
2
作者 潘亚萍 徐元宏 +2 位作者 黄颖 王中新 沈继录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7-633,共7页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菌株的构成,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按照2017年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读药敏结果,使用WHONET 5....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菌株的构成,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按照2017年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读药敏结果,使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共检出6495株临床分离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27株,占26.6%;革兰阴性菌4768株,占73.4%。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占19.8%,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主要来自于呼吸道标本和尿液标本,分别占37.0%和23.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0.1%和82.1%,尚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49.9%和40.4%,检出少数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以及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7.6%、27.1%和33.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然有较高的敏感率。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2016年相比明显升高,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稍有下降。结论细菌耐药性形势已十分严峻,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巨大挑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感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下载PDF
2014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5
3
作者 潘亚萍 王中新 +4 位作者 徐元宏 黄颖 金先彬 吴庆 沈继录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4-501,共8页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临床分离菌的组成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年标准判读药敏结果,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临床分离菌的组成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年标准判读药敏结果,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5533株临床分离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10株,占25.5%;革兰阴性菌4123株,占74.5%。分离菌中大肠埃希菌最多,占22.0%,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占12.3%。细菌主要来自于呼吸道和尿液标本,分别占37.0%、30.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6.2%和84.2%。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尚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细菌中屎肠球菌占49.1%,粪肠球菌占50.9%,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已出现少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粪肠球菌仍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以及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5.2%、35.2%、12.1%。上述产ESBL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4.1%~8.1%。假单胞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20%,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90.2%。不动杆菌属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伯克霍尔德菌属(除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窄食单胞菌属对2014年CLSI推荐的药物均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应重视耐药监测并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2015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健 沈继录 +2 位作者 徐元宏 王中新 黄颖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1-427,共7页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15年该院临床分离菌共5 524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3 882株,革兰阳性细菌1 642株,分别占临床分离菌70...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15年该院临床分离菌共5 524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3 882株,革兰阳性细菌1 642株,分别占临床分离菌70.3%和29.7%。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7.6%和83.0%。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不敏感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6.1%和46.8%,并两者均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不敏感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2.0%,32.2%和18.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22%。结论该院的细菌耐药性仍对临床的抗菌治疗构成严重威胁,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并合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敏试验 多重耐药菌
下载PDF
2009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友梅 沈继录 +2 位作者 徐元宏 王中新 黄颖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统计采用WHONET 5.4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238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67株(占70.2%),... 目的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统计采用WHONET 5.4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238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67株(占70.2%),尿液标本25株(占10.5%),分泌物12株(占5.0%)。科室分布主要见于神经外科46株(占19.3%),呼吸内科31株(占13.0%),ICU 23株(占9.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耐药率最高,达79.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27.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41.6%和48.8%;其余抗菌药物中,除米诺环素(29.0%)外,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在50%以上。23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23株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占9.7%。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以神经外科、呼吸内科以及ICU为主,耐药性严重,并且存在泛耐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泛耐药
下载PDF
2005-2006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抗菌药物利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镇 丁秀年 许杜娟 《安徽医学》 2008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各类抗细菌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及科学制定采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院"金仕达卫宁"THIS4.0医院药品微机管理系统的原始数据资料,采用限定日剂量法、销售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 目的了解我院各类抗细菌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及科学制定采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院"金仕达卫宁"THIS4.0医院药品微机管理系统的原始数据资料,采用限定日剂量法、销售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6年抗菌药物品种数量比2005年下降了13.16%,销售金额只略有上升;口服加替沙星DDDS和销售金额连续两年都位居榜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频度较高。结论医院两年来抗菌药物品种减少、占总体用药比例较为合理,建议继续加强对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强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做到合理、安全、有效、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用药频率 排序
下载PDF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2009年SCIE收录论文分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嘉芸 程梦明 叶韧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58-860,共3页
高水平科技论文是科研机构科技实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形式。文章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2009年SCIE论文发表情况为切入点,从论文数量、学科分布、作者、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重点学科、高职称高学历人员、高水... 高水平科技论文是科研机构科技实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形式。文章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2009年SCIE论文发表情况为切入点,从论文数量、学科分布、作者、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重点学科、高职称高学历人员、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研究生群体是SCIE论文产出的重要因素;提出全面加快医院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激发科技人员和研究生科研热情、鼓励对外学术交流等是加快医院SCIE论文发表、提升医院科研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 科技论文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情况调查
8
作者 程自平 夏志强 +1 位作者 毕清泉 李冀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5期597-598,共2页
对1557例住院老年心血管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占48.4%,高血压病占17.9%,是主要疾病。冠心病和肺心病以男性多见且随年龄递增,瓣膜性心脏病以女性多见随年龄增长而递减。总体心血管病住院病死率老年组5.2... 对1557例住院老年心血管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占48.4%,高血压病占17.9%,是主要疾病。冠心病和肺心病以男性多见且随年龄递增,瓣膜性心脏病以女性多见随年龄增长而递减。总体心血管病住院病死率老年组5.2%明显高于中青年组2.4%(P<0.001)。冠心病和心肌病并发心律失常种类和数目较多,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 住院 死亡率 病因
下载PDF
1995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9
作者 何源沁 费广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5期599-601,共3页
对1995年住院病人医院感染进行综合性监测。回顾性抽样调查出院病例8120份,医院感染率4.1%,以血液病组、肾病组、烧伤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感染率较高,为本院院内感染的高危区。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手术伤口、泌尿... 对1995年住院病人医院感染进行综合性监测。回顾性抽样调查出院病例8120份,医院感染率4.1%,以血液病组、肾病组、烧伤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感染率较高,为本院院内感染的高危区。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手术伤口、泌尿道常见。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医院内感染 调查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玉秀 王继年 +6 位作者 夏青 高敏 许龙 陈明卫 吕雄文 王珩 曹云霞 《医学教育管理》 2020年第4期321-324,329,共5页
加强临床医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及"医教协同"背景下,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对高等学校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分析了"双一流&qu... 加强临床医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及"医教协同"背景下,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对高等学校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分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及临床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从教师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总结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旨在推动临床医学师资队伍建设长期发展,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临床医学专业 师资队伍建设
下载PDF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
11
作者 曹林 沈继录 +1 位作者 王中新 徐元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7-305,共9页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临床分离菌的构成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化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进行细菌耐药试验,按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5年标准判读药敏结果,并用WHONET 5.6软... 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临床分离菌的构成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化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进行细菌耐药试验,按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5年标准判读药敏结果,并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共分离病原菌5 40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共4 020株,占74.4%(4 020/5 406),革兰阳性菌1 386株,占25.6%(1 386/5 406)。细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和尿液标本,呼吸道标本1 913株,占35.4%(1 913/5 406),尿液标本1 441株,占26.7%(1 441/5 406)。根据分离菌种类分类,以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占23.1%(1 247/5 406),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2.1%(654/5 406)。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66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2.2%(166/31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462株,占该菌的80.3%(462/57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菌株745株和200株,分别占各自菌种的59.7%(745/1 247)和30.6%(200/654)。产ESBL株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屎肠球菌中检出少量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占0.2%),均分离自尿液标本。全院耐碳青霉烯类细菌共分离出1 046株,占19.3%(1 046/5 406),绝大数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保持高度敏感,其中分离出耐碳青霉烯类细菌主要有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各占41.1%(430/1 046)、17.4%(182/1 046)和12.0%(126/1 046)。不动杆菌属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仍持较高耐药率。结论细菌耐药性呈增长性趋势,应继续加强临床抗生素使用,严格把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抗生素 泛耐药
下载PDF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节能工作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赵南岗 李峰 金炜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5年第4期99-102,共4页
文章简单介绍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节能工作的历程及重点;从设备设施更新、深入挖掘节能潜力、能耗数据管理与设备能效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介绍了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节能技术改造 节能方案 节能潜力 分级计量 能效分析 合同能源管理
下载PDF
现代医院管理中医院文化建设研究——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瑾怡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第1期5-7,共3页
该文通过阐述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着重从增强职工凝聚力、促进医德医风建设、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和提高医院知名度等方面论述了持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论证优秀的医院文化建设可促进医疗技术水平和整体管... 该文通过阐述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着重从增强职工凝聚力、促进医德医风建设、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和提高医院知名度等方面论述了持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论证优秀的医院文化建设可促进医疗技术水平和整体管理效率的提高,对增加职工凝聚力和医院执行力有明显作用,从而树立医院品牌,造就一流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管理 高质量发展 医德医风
下载PDF
移动支付平台在医院的应用――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黎明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第11期19-20,共2页
移动支付使得患者无须排队等候,免除了由支付引起的往返,减少了窗口处的人流量和业务的办理时间;自助查询费用清单的业务,让患者随时随地了解自己资金的用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让窗口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 移动支付使得患者无须排队等候,免除了由支付引起的往返,减少了窗口处的人流量和业务的办理时间;自助查询费用清单的业务,让患者随时随地了解自己资金的用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让窗口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实现了患者与医院的双赢局面。本文对于目前移动支付平台在医院应用中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的个人需求提出改善建议,以及加强应用软件的安全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医院 应用
下载PDF
助产专科护士培训的实践与体会——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
15
作者 王晓月 张凤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0162-0164,共3页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科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对助产专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加强其人才培养,提高助产护士综合素养和水平,对助产专科护士进行培训意义大效果好作用明显。为为促进我院...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科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对助产专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加强其人才培养,提高助产护士综合素养和水平,对助产专科护士进行培训意义大效果好作用明显。为为促进我院助产专业提升发展,以专科护理领域人才助力专科发展,通过开展母婴保健专科护士岗位培训,有利于深化优质护理,促进护理学科的建设,提高专科技术水平。广泛开展专科护士培训,是培养临床实用型专科护理人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培养临床护理专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产 专科护士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党建引领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梦飞 刘鹏程 李逆非 《中国医学人文》 2023年第2期64-69,共6页
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党建引领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建引领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效用性也成为医院竞争力提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SWOT模型,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党建引领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建引领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效用性也成为医院竞争力提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SWOT模型,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全面分析党建引领高校附属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结合党建引领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提出针对性策略,为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附属医院 党建 人才队伍建设 SWOT分析
原文传递
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课题中标情况谈医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嘉芸 江济华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6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势与问题,提出改革措施。方法对安医大一附院2000—2004年间中标的科研课题与学科分布,课题负责人的年龄结构、学位、职称以及梯队人才分布等展开分析研究。结果中青年科技人才是医院科技队伍的中坚力... 目的探讨医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势与问题,提出改革措施。方法对安医大一附院2000—2004年间中标的科研课题与学科分布,课题负责人的年龄结构、学位、职称以及梯队人才分布等展开分析研究。结果中青年科技人才是医院科技队伍的中坚力量,高学位、高职称、入选的各层次梯队人才是中标科研课题的主力军。结论①充分发挥重点学科的人才优势,多中标高级别科研课题,创建“品牌”效应。同时加大普通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②加大中青年科技人才,特别是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③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课题管理 人才结构
原文传递
砥砺前行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庆连 宋均辉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52-854,共3页
60年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通过不懈努力,建科早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近年来科室在急慢性创面修复、烧伤免疫营养、烧伤脓毒症、休克补液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成绩,未来我们一定更加努力为中国烧伤医学事... 60年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通过不懈努力,建科早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近年来科室在急慢性创面修复、烧伤免疫营养、烧伤脓毒症、休克补液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成绩,未来我们一定更加努力为中国烧伤医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伤口愈合 中西医结合 免疫营养
原文传递
医学院校直属附属医院“三全育人”工作实施路径探析——以安徽医科大学直属综合医院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晓珍 史宏 邓洪禹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7-80,共4页
培养高质量的现代医药卫生人才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直属附院在其医学院校“三全育人”工作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使命。从当前情况看,医学院校直属附院都十分重视“三全育人”工作的开... 培养高质量的现代医药卫生人才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直属附院在其医学院校“三全育人”工作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使命。从当前情况看,医学院校直属附院都十分重视“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顶层设计不够、全员参与度不足、资源利用不充分等不足,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进一步深入推动医学院校直属附院“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直属附属医院 三全育人 路径
下载PDF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简介
20
作者 陈家骅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39-240,共2页
概况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为上海东南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创办于1926年,1952年内迁安徽合肥。经过80多年的发展,医院已成为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开放病床2500张,设临床、医技科室58个,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 概况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为上海东南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创办于1926年,1952年内迁安徽合肥。经过80多年的发展,医院已成为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开放病床2500张,设临床、医技科室58个,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医科大学 附属医院 疼痛科 三级甲等医院 综合性医院 医技科室 医学院 卫生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