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及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
1
作者 葛圣林 周汝元 +4 位作者 林敏 葛建军 张士兵 张飞 李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窦瘤及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外科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窦瘤患者27例。27例均补片修补窦壁,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的18例用单个补片覆盖修补窦壁和室间隔缺损17例(94.44%)、主动脉瓣成形5例(18.52%)... 目的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窦瘤及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外科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窦瘤患者27例。27例均补片修补窦壁,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的18例用单个补片覆盖修补窦壁和室间隔缺损17例(94.44%)、主动脉瓣成形5例(18.52%)、主动脉瓣置换4例(14.82%)。结果死亡1例(3.70%),治愈出院26例(96.30%)。随访1个月~4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主动脉瓣轻度反流3例。结论补片是治疗主动脉瓣窦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外科学 主动脉窦瘤/先天性 室间隔 缺损/外科学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外科学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戴芬 周汝元 《安徽医学》 2011年第4期556-558,共3页
疼痛是外科手术后普遍存在的问题,医学界非常重视疼痛反应。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79年将疼痛定义为"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对于心脏外科经历开胸术的患者来说,疼痛更是患者康复... 疼痛是外科手术后普遍存在的问题,医学界非常重视疼痛反应。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79年将疼痛定义为"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对于心脏外科经历开胸术的患者来说,疼痛更是患者康复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护理 心脏手术 进展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魏雪 郑小燕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改变患者术前肠道准备模式及缩短手术前后禁食水时间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122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患者按心...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改变患者术前肠道准备模式及缩短手术前后禁食水时间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122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患者按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FTS理念用开塞露清洁肠道及缩短手术前后禁食水时间。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腹泻、低血糖、口渴饥饿感,术后口渴饥饿、高血糖发生情况,以及焦虑、疼痛及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改变患者术前肠道准备模式及缩短手术前后禁食水时间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心脏瓣膜置换 禁食
下载PDF
PBL教学法联合LBL教学法在心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葛圣林 冯俊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24期3818-3819,共2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结合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BL)在心脏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心脏外科临床实习的6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三组,各20人,分别采用LBL联合PBL教学法(LBL联...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结合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BL)在心脏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心脏外科临床实习的6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三组,各20人,分别采用LBL联合PBL教学法(LBL联合PBL组)、单纯LBL教学法(LBL组)和单纯PBL教学法(PBL组)进行临床实习教学。实习结束后,对三组实习生的出科成绩及实习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教学结束的考核中,LBL联合PBL组实习生的出科考试成绩为(92.5±3.3)分,显著优于LBL组[(87.6±4.1)分]和PBL组[(88.2±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BL组和PBL组实习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结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LBL联合PBL组(96.7%)和PBL组(93.3%)实习生的平均教学满意度[96.7%,93.3%]显著高于LBL组(5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L联合PBL教学法在心脏外科实习带教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 教学方法 胸外科学 教育考核
下载PDF
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监测及护理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霞 《临床护理杂志》 2012年第2期50-52,共3页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临时性机械循环辅助方式,多作为抢救措施使用,在药物治疗仍难以维持的循环状态下才考虑使用[1]。但人们发现早期、积极应用IABP,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预防性应用IABP,可以提高辅助功效,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临时性机械循环辅助方式,多作为抢救措施使用,在药物治疗仍难以维持的循环状态下才考虑使用[1]。但人们发现早期、积极应用IABP,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预防性应用IABP,可以提高辅助功效,降低死亡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护理 围手术期 主动脉球囊反搏
下载PDF
以团队为基础的责任制带教模式在心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志祥 葛圣林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6期932-934,共3页
目的探讨以团队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法(TBL),结合责任制带教模式对提高心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该科实习的60名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实习期结束时,比较两... 目的探讨以团队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法(TBL),结合责任制带教模式对提高心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该科实习的60名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实习期结束时,比较两组实习学生的理论测试、综合测评及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科成绩[(91.5±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6.6±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学习时间、主观效果评价及对教学的满意度三方面来评价教学效果,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L结合责任制带教模式在提高实习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临床操作能力方面具有良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教育考核 胸外科学 临床实习
下载PDF
多媒体课件在心脏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孔祥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80-81,共2页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多媒体课件在心脏外科教学中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课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心脏外科 多媒体 教学
下载PDF
Ebstein心脏畸形24例的外科矫治
8
作者 车轰 葛圣林 +2 位作者 何维来 葛建军 林敏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总结24例Ebstein畸形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9年5月24例Ebstein畸形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Danielson水平折叠法矫治畸形17例,其中同时行瓣环成形12例,瓣交界成形5例,瓣叶修补4例;采用Carpentie... 目的总结24例Ebstein畸形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9年5月24例Ebstein畸形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Danielson水平折叠法矫治畸形17例,其中同时行瓣环成形12例,瓣交界成形5例,瓣叶修补4例;采用Carpentier纵行折叠5例,均同时行瓣环成形;1例采用解剖矫治;1例行三尖瓣置换术。合并畸形同期处理。结果全组无死亡,无严重心功能不全和顽固性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无因三尖瓣病变再次手术者。随访2~81个月,心功能Ⅰ级15例,Ⅱ级7例,2例恢复稍差,心功能Ⅱ~Ⅲ级。结论 Ebstein畸形应尽早外科矫治,外科治疗应根据每例患者瓣膜和心室的具体条件选择恰当的术式,恰当的瓣膜成形或瓣膜置换可以取得较好的中、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三尖瓣 心排血量
下载PDF
68例心脏瓣膜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叶斯 葛建军 樊扬名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822-3824,共3页
目的研究瓣膜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早中期效果,总结分析此类患者行瓣膜手术的围术期治疗经验,探索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68例心脏瓣膜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瓣膜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早中期效果,总结分析此类患者行瓣膜手术的围术期治疗经验,探索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68例心脏瓣膜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术后及随访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治愈出院66例,死亡2例,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围术期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显著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肺动脉收缩压,获得较为满意的术后近中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肺动脉高压 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心脏外科ICU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申家荟 《大医生》 2018年第Z1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ICU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本院ICU接受治疗的13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患者的临床特征与IAD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37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ICU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本院ICU接受治疗的13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患者的临床特征与IAD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37例患者中有58例发生IAD,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血清白蛋白水平、昏迷、发热、组织缺氧及大便性状。结论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昏迷、发热、组织缺氧及大便性状与IAD密切相关,正确认识IAD的危险因素是降低IAD发生率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禁相关性皮炎 重症患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费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391-391,397,共2页
探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在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护理的80例患者视为观察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方案随机划分为两组,将采纳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采纳快速康复... 探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在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护理的80例患者视为观察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方案随机划分为两组,将采纳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采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设为实验组,分析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麻醉苏醒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心脏外科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借鉴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心脏外科护理 应用 效果
下载PDF
连续动脉血乳酸水平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车轰 赵天力 +2 位作者 杨一峰 葛圣林 何维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动脉血乳酸值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CPB)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2006年3~9月接受CPB心内直视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51例,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14)和生存组(n=537),再根据术后乳酸变化情况将生存... 目的探讨连续动脉血乳酸值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CPB)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2006年3~9月接受CPB心内直视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51例,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14)和生存组(n=537),再根据术后乳酸变化情况将生存组分为正常恢复组(n=513)和治疗恢复组(n=24,术后乳酸升高经治疗后恢复正常)。于CPB结束后0~1h、1~2h、2~3h、3~6h、6~9h、9~12h、12~18h、18~24h等时间段测定动脉血乳酸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CPB结束后各时间段血乳酸值与死亡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动脉血乳酸值在CPB结束后0~1h为4.46±2.78mmol/L,在其后各时间段内逐渐上升,至18~24h时达9.65±5.47mmol/L。而术后正常恢复组在CPB结束后0~1h内为2.80±0.90mmol/L,在1~2h内开始下降,至2~3h恢复到2.00mmol/L左右,并维持稳定。治疗恢复组在CPB结束后0~1h内为2.93±0.59mmol/L,并在2~3h持续上升,到9~12h达峰值(6.34±1.85mmol/L)后迅速下降,于18~24h恢复到2.14mmol/L左右。CPB结束后0~1h时间段的血乳酸值与死亡相关性最差(r=0.103,P=0.103),而其后各时间段与死亡事件呈高度的相关性(P=0.000)。结论连续动脉血乳酸测定可以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CPB手术预后作出有效评估,持续血乳酸值上升是预测术后死亡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体外循环 先天性心脏病 预后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葛圣林 周汝元 +6 位作者 林敏 葛建军 高晴云 张士兵 张飞 李峰 李艳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对385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18例,病死率4.68%。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8例,多脏器功...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对385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18例,病死率4.68%。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7例,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2例,左心室破裂1例。单变量分析提示,年龄、手术前心功能分级、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心胸比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心功能与心胸比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是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手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技巧,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加强手术中心肌保护和手术后的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可望提高瓣膜置换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人工 心脏瓣膜疾病/外科学 死亡原因
下载PDF
左西孟旦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政 葛圣林 张成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8-700,共3页
将60例需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替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应用左西孟旦(LEV)注射液,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LEV注射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升主动脉开放后1 h、升主动脉开放后8h、术后24 h、术后48 h、术... 将60例需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替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应用左西孟旦(LEV)注射液,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LEV注射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升主动脉开放后1 h、升主动脉开放后8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检测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指标,并记录术毕心脏自动复跳率。结果显示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LEV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体外循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状 葛圣林 张成鑫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1340-1344,共5页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汉族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患者的安全性,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给予最佳的华法林抗凝剂量及最佳的INR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09例安徽省地...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汉族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患者的安全性,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给予最佳的华法林抗凝剂量及最佳的INR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09例安徽省地区汉族人群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给予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随访期间,记录其PT、INR值及华法林剂量。统计出血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失访及数据不完整的有40例,数据较完整的有469例,随访1~37个月,平均(18.13±6.02)月,总随访1 960.8人年。男211例,女258例,平均年龄(40.52±13.38)岁,其中行MVR 268例,AVR 115例,DVR 86例。所换瓣膜均为双叶机械瓣膜,其中153枚St.Jude Regent瓣膜,291枚CarboMedics瓣膜,111枚国产GKS瓣膜。结果平均INR为2.11±0.56,平均华法林剂量为(3.124±2.4)mg。共有47例抗凝相关并发症,其中出血事件37例(发生率为1.89%pt-y),血栓、栓塞事件有10例(发生率为0.51%pt-y)。另外,5例死亡,与抗凝相关有3例。术前患者共有316例合并房颤,43例合并左房血栓。结论安徽省人群瓣膜置换术后患者INR控制在1.8~2.2是合适的,可以有效控制血栓、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合并房颤患者及行DVR的患者的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此类患者应加大复查频次,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心脏瓣膜置换 低抗凝
下载PDF
短期机械通气心脏手术患者下呼吸道微生物定植及肺炎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3
16
作者 燕玲 李惠萍 +4 位作者 吴丹 方晓玲 汪雪芳 陈晓玲 翟玲玲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625-1627,共3页
目的了解短期机械通气心脏手术患者下呼吸道定植微生物分布情况,以及术后肺炎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调查心脏手术患者182例,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及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资料,术后经气管插管收集下呼吸道分泌物,2 h内送微生物培养,拔除气管插... 目的了解短期机械通气心脏手术患者下呼吸道定植微生物分布情况,以及术后肺炎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调查心脏手术患者182例,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及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资料,术后经气管插管收集下呼吸道分泌物,2 h内送微生物培养,拔除气管插管后继续观察患者后期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气管插管过程中存在下呼吸道微生物定植54例(29.7%),检出定植微生物8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9株(46.4%),革兰阴性球菌19株(22.6%),革兰阴性杆菌17株(20.2%),真菌9株(10.7%);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肺炎4例(2.2%)。下呼吸道有微生物定植患者与无微生物定植患者比较,其后期肺炎的发生率高(χ2c=6.555,P=0.010)。结论机械通气时间≤24 h心脏手术患者下呼吸道微生物定植菌以草绿色链球菌、奈瑟氏菌属、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嗜血杆菌属较多见。在气管插管期间,有微生物定植于下呼吸道与无微生物定植患者相比较,前者拔除气管插管后肺炎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下呼吸道微生物 肺炎
下载PDF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霞 郑小燕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3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先心病 肺高压 护理
下载PDF
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预防心脏术后早期心房颤动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晓凡 葛尚清 +1 位作者 张成鑫 葛圣林 《安徽医学》 2016年第6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脏术后近期心房颤动(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发表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考克兰图书馆、威利在线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脏术后近期心房颤动(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发表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考克兰图书馆、威利在线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内的术后房颤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的相关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最后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 070例患者,其中536例围术期予以阿托伐他汀,534例予以安慰剂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的心脏手术后早期的房颤发生率分别为18.28%和36.70%,OR=0.37,95%CI:0.27~0.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Z=6.80,P<0.05)。结论心脏手术前短期内使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患者术后早期房颤的发生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阿托伐他汀 心脏手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医院-社区-患者”三级规范化管理对冠心病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剑剑 章焱周 +8 位作者 葛孝忠 陈业庭 章萍 王岳松 伏斌 冯家斌 高发海 孟中发 周汝元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患者"三级规范化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生活习惯、用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下属4个社区的所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7例患者,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管...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患者"三级规范化管理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生活习惯、用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下属4个社区的所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7例患者,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其中2个社区为管理组,对其社区医生进行培训,同时对其所在社区冠心病术后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另2个社区不进行医师培训和患者管理,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生活习惯、用药依从性及预后。结果管理组患者通过医院与社区联合规范化管理后,心率、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等相关指标控制均比对照组好(均为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管理组患者在低盐低脂饮食、合理休息、适当运动、戒烟戒酒等生活行为方面有所改善(均为P<0.05);两者在用药依从性方面,管理组(90.2%)明显优于对照组(55.8%,P=0.007);管理组患者的心原性死亡率(4.5%)较对照组低(8.4%,P=0.029)。结论通过医院与社区联合规范化管理冠心病术后患者,建立冠心病三级规范化管理体系,集"医院-社区-患者"于一体,能够提高冠心病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规范化管理 术后 预后
下载PDF
48例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宣海洋 葛建军 周正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6-357,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瘤/外科学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主动脉瓣 关闭不全/外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