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骨下动脉损伤及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万圣云 宋海屏 +1 位作者 余昌俊 葛建军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损伤及创伤性动脉瘤外科治疗措施。方法 对 2例锁骨下动脉损伤, 5例锁骨下假性动脉瘤实施了外科手术,根据病变的部位、程度及受伤时间、累及范围等,选用锁骨上、下切口,胸骨正中切口、左胸书本型切口等,采用了血...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损伤及创伤性动脉瘤外科治疗措施。方法 对 2例锁骨下动脉损伤, 5例锁骨下假性动脉瘤实施了外科手术,根据病变的部位、程度及受伤时间、累及范围等,选用锁骨上、下切口,胸骨正中切口、左胸书本型切口等,采用了血管缝扎、血管壁修补,血管吻合,血管移植、辅助体外循环及球囊止血技术。结果 5例痊愈、1例动静脉狭窄, 1例动脉闭塞伴臂丛损伤,平均失血 800ml。结论 锁骨下动脉损伤及假性动脉瘤手术复杂,术前对病变进行仔细评估,选择合理的切口及手术方法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损伤 切口 外科治疗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并发症 止血技术 痊愈 策略 平均 评估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汤大纬 熊茂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975-1977,共3页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转移癌的外科处理(附71例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孟翔凌 张宗耀 《华中医学杂志》 1997年第2期81-82,共2页
对71例肝转移癌患者,分别采用下列方法处理:肝切除术,肝动脉、门静脉插管化疗,微波固化,激光治疗和酒精硬化等.结果显示:外科处理肝转移癌是可取的,结直肠癌伴肝转移行肝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6%、31.0%、17.3%;胃癌伴肝浸润... 对71例肝转移癌患者,分别采用下列方法处理:肝切除术,肝动脉、门静脉插管化疗,微波固化,激光治疗和酒精硬化等.结果显示:外科处理肝转移癌是可取的,结直肠癌伴肝转移行肝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6%、31.0%、17.3%;胃癌伴肝浸润转移行肝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57.3%、28.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转移癌 外科处理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以肝占位发现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
4
作者 周喆聿 王凯 +1 位作者 刘劲松 尹胤 《肝脏》 2023年第4期502-503,共2页
患者,男性,67岁,主因“体检发现肝占位4d”于2021年10月19入本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体格检查未及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红细胞3.88×10^(12)/L↓,血红蛋白111 g/L↓。其余包括甲胎蛋白和肝癌异常凝血酶... 患者,男性,67岁,主因“体检发现肝占位4d”于2021年10月19入本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体格检查未及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红细胞3.88×10^(12)/L↓,血红蛋白111 g/L↓。其余包括甲胎蛋白和肝癌异常凝血酶原在内的各项指标均在参考范围之内。上腹部平扫+增强CT示(图1):肝右叶占位(大小约为15.6 cm×8.8 cm,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肝癌可能,伴肝内多发转移性病灶(增强后动脉期边缘环形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直肠肿瘤 肝转移
下载PDF
ω-3鱼油脂肪乳在胃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夏俊 熊奇如 +4 位作者 钱叶本 余宏铸 李方跃 许业传 张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05-1106,共2页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是近年来研究较多且被公认有效的免疫调理营养素,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辅助治疗。现就ω-3鱼油脂肪乳在胃癌患者术后应用展开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其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术后应用 胃癌患者 脂肪乳 肠外营养 鱼油 随机对照研究 免疫调理
下载PDF
胃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6
作者 陆威 李永翔 +1 位作者 张尚鑫 闫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0-793,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及胃癌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和转录因子Foxp3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8例胃癌患者术前血液样本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样本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同时胃癌组中留取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及胃癌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和转录因子Foxp3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8例胃癌患者术前血液样本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样本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同时胃癌组中留取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4+CD25+Foxp3+Tregs表达,并与胃癌的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肿瘤所在部位、肿瘤直径等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s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胃癌TNM分期、淋巴转移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Foxp3+Tregs的表达水平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胃癌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s与胃癌组织中Foxp3+Tregs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86,P<0.01)。结论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s和组织中Foxp3+Tregs在胃癌患者中明显增加,且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FOXP3 流式细胞术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癌中MTDH与PDCD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飞 邓跃华 +4 位作者 刘弋 常家聪 李广鑫 胡世超 司小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54-957,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中异黏蛋白(MTDH)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83例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MTDH和PDCD4的表达。结... 目的研究胃癌中异黏蛋白(MTDH)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83例原发性胃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MTDH和PDCD4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MTDH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PDCD4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MTDH表达的高低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DCD4表达的高低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在胃癌组织中,MTDH和PDCD4的表达存在关联(χ2=16.893,P<0.05,r=-0.451)。结论MTDH和PDCD4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存在明显差异,且MTDH和PDCD4可能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二者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异黏蛋白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下载PDF
Notch1/Jagged1信号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岳犇 熊奇如 +1 位作者 夏俊 盛华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研究激活的Notch 1信号系统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调控,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 7721细胞,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Notch信号系统的表达情况,向人SMMC 7721细胞中分别加入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剂Jag... 目的研究激活的Notch 1信号系统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调控,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 7721细胞,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Notch信号系统的表达情况,向人SMMC 7721细胞中分别加入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剂Jagged 1蛋白(激活剂组)、抑制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抑制剂组),空白对照组加PBS缓冲液。MTT法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的情况,Transwell小室法观察细胞侵袭的能力,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Hes-1、Bcl-2及Snail基因的表达。结果SMMC 7721细胞中存在Notch 1/Jagged 1信号系统的表达,培养12、24、36、48 h后,激活剂组、抑制剂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活剂组、空白对照组和抑制剂组的细胞侵袭数分别为43.8±6.8、64.6±5.6和90.0±6.9(P<0.05)。激活剂组细胞中Hes-1基因的表达增强,Bcl-2及Snail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相反,抑制剂组细胞的Hes-1基因表达降低,Bcl-2及Snail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结论 Notch 1/Jagged 1信号通路在人肝癌SMMC 772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其机制初步认为可能与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以及肿瘤转移相关基因Snail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 1 JAGGED 1信号 肝癌 Bcl-2 SNAIL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161例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祁义军 孟翔凌 +2 位作者 赵文娣 汪正广 李团结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63-965,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行手术切除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随访,分别对临床常见症状、肿瘤的部位及大小、核分裂像、免疫组化结果、Fletcher分级等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行手术切除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随访,分别对临床常见症状、肿瘤的部位及大小、核分裂像、免疫组化结果、Fletcher分级等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腹痛和血便是GIST常见临床表现;免疫组化CD117和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96.27%和81.36%;肿瘤直径和Fletcher分级在不同部位的GIS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72%、67%;多因素分析显示Fletcher分级、术后辅助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痛和血便是GIST的常见临床表现;CD117和CD34是GIST诊断的常用病理指标;Fletcher分级有利于预后评判;靶向治疗能进一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特征 Fletcher分级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营养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曹磊 瞿萍 +3 位作者 方传勤 靳梦瑶 杨诗怡 陈博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3-198,共6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营养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且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运用NRS 2002评估病人营养风险状况。依入组先后... 目的:建立并验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营养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且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运用NRS 2002评估病人营养风险状况。依入组先后顺序按7:3的比例分配入模型建模队列与验证队列。采用Logistic回归法建立模型,分别应用ROC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构建的预测模型在建模及验证队列中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进行评价,计算预测的准确率。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人837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7.14%。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65.36%和71.3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IHSS≥15分、年龄≥62岁、每日服处方药≥3种、存在卒中史、小腿围≥32.4cm、饮酒史超过20年均是营养风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评分系统分值范围为0~24分,预测评分为14分时,Youden指数最大。该模型在建模和验证队列中的ROC面积分别为0.67(95%CI:0.62~0.70)和0.70(95%CI:0.68~0.77),P值均<0.0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的一致程度较好,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分别为86.02%和87.37%)。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评估系统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作为病人营养风险评估参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风险评估 营养风险 评分系统
原文传递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郑 任建安 +3 位作者 张长乐 刘海燕 顾国胜 黎介寿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通过菌血症的动物实验,研究不同耐药程度细菌毒力的差异性。方法用30只家兔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通过中心静脉分别注入3种肺炎克雷伯菌的细菌株:菌株A(敏感菌株);菌株B(多重耐药菌株);菌株C(泛耐药菌株),建立菌血症模型。结果 A,... 目的通过菌血症的动物实验,研究不同耐药程度细菌毒力的差异性。方法用30只家兔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通过中心静脉分别注入3种肺炎克雷伯菌的细菌株:菌株A(敏感菌株);菌株B(多重耐药菌株);菌株C(泛耐药菌株),建立菌血症模型。结果 A,B,C3组家兔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0.5±3.6)d、(12.7±2.3)d和(13.9±0.3)d(A与C比较,P<0.004);C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A组(A与C比较,P=0.027);A组的CD4/CD8变化幅度显著大于C组(A与C比较,P=0.036);A组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更高(A与B比较,P<0.01;A与C比较,P<0.01);且A组家兔组织中的细菌负荷更多。结论泛耐药菌导致的菌血症对机体的损害小于敏感菌感染所带来的危害。相比敏感菌感染动物,泛耐药菌感染动物存活时间较长,炎症反应的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血症 肺炎克雷伯菌 泛耐药 多重耐药 敏感
下载PDF
GLIM在胃癌病人营养不良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研究及生存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文成 张帆 +4 位作者 牛励 邱悦 尹正良 赵泽玉 周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4-331,共8页
目的:评估全球(营养)领导人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共识(GLIM)诊断胃癌病人营养不良的准确性以及其对胃癌病人术后远期生存的预后价值,并建立包含GLIM共识的胃癌病人术后的生存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因胃癌行胃切除... 目的:评估全球(营养)领导人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共识(GLIM)诊断胃癌病人营养不良的准确性以及其对胃癌病人术后远期生存的预后价值,并建立包含GLIM共识的胃癌病人术后的生存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因胃癌行胃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信息和生存随访资料,采用GLIM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进行营养评定,采用Cohen’s kappa系数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GLIM营养不良病人的累积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并进行Log Rank检验统计分析。采用LASSO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的独立预后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曲线(DCA)从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应用3个方面验证该模型的性能。结果:根据GLIM营养不良诊断标准,31.4%(312例)的胃癌病人合并有营养不良,其中10.6%(105例)的病人为重度营养不良(2期),20.8%(207例)的病人为中度营养不良(1期)。GLIM和PG-SGA诊断胃癌合并营养不良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0.691,P<0.001)。胃癌合并营养不良术后生存时间(OS)较营养正常组短(营养不良组中位OS为45.2月,营养正常组中位OS未达到,P=0.0025)。多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晚(II和III)、年龄≥70岁和GLIM营养不良是胃癌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反,根治性切除是胃癌术后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对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GLIM标准不仅可以准确诊断胃癌病人营养不良及其程度,而且可用于预测胃癌术后生存情况。包含GLIM标准的胃癌术后生存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营养不良 GLIM 预后
原文传递
TLR4和NF-κB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佳 余宏铸 +1 位作者 王正林 张晓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0例胆管病理组织蜡块,包括40例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40例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织和30例正常...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0例胆管病理组织蜡块,包括40例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40例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织和30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肝血管瘤旁正常胆管组织或者肝外伤后切除肝组织的正常胆管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各组织中TLR4和NF-κ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结果。结果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TLR4和NF-κB表达量明显高于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织和正常肝内胆管组织(P<0.05)。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TLR4和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9)。TLR4和NF-κB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4和NF-κB的表达与肝内胆管结石到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逐步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癌 TLR4 NF—KB 肝内胆管结石
下载PDF
NDRG2和NDRG4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锦雷 常家聪 +1 位作者 刘弋 陈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NRDG2和NDRG4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直肠癌临床病理的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标本44例作为实验组,另取44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NRDG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NRDG2和NDRG4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直肠癌临床病理的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标本44例作为实验组,另取44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直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NRDG2和NDRG4的表达水平。结果 NRDG2和NDRG4在44例直肠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NRDG2阳性率为54.5%(24/44),NDRG4阳性率为59.1%(26/44),均明显低于4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93.2%(41/44)和90.9%(40/44),且两者之间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此外NRDG2和NDRG4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级别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NRDG2和NDRG4表达失常,影响了正常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推测NRDG2和NDRG4诱导的信号通路对直肠癌的形成起到抑制作用,其表达水平的失常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起着某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NRDG2 NDRG4
下载PDF
奥曲肽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瘦素及功能性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磊 张超 +1 位作者 李方跃 鲁长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00-804,共5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OCT)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瘦素及功能性瘦素受体(OB-R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OCT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开始后分别于第2、4、6周随机采集标本,... 目的探讨奥曲肽(OCT)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瘦素及功能性瘦素受体(OB-R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OCT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开始后分别于第2、4、6周随机采集标本,测定血清肝功能、瘦素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瘦素及OB-R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OCT组大鼠血清肝功能下降,瘦素及TGF-β1水平增高,肝组织瘦素及OB-Rb表达增强,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表现明显;OCT组与模型组同时相比较,OCT组肝功能下降程度、瘦素及TGF-β1水平增高程度较小,病理改变较轻,肝组织瘦素及OB-Rb的表达水平较低。结论 OCT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其机制可能是OCT通过抑制瘦素及OB-Rb的表达而影响TGF-β1水平,进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肝纤维化 瘦素 瘦素受体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方德宝 余宏铸 +3 位作者 许业传 姚佳明 花香 王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2-746,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G组);胆总管结扎组(OJ组);胆总管结扎+PGE1给药组(PE组)。术后再分设3、7、10 d 3个时相点随机采集标本...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G组);胆总管结扎组(OJ组);胆总管结扎+PGE1给药组(PE组)。术后再分设3、7、10 d 3个时相点随机采集标本,检测血清肝功能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测定肝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情况。结果①与CG组相比,OJ组和PE组的大鼠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增高,肝细胞凋亡增多,Bax/Bcl-2的表达增强,并随胆总管结扎时间的延长而愈加明显;②与OJ组同时相点相比,PE组大鼠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较低,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轻,肝细胞凋亡较少,Bax表达水平较低,而Bcl-2表达较高。结论①PGE1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由梗阻性黄疸所致的大鼠肝细胞凋亡;②PGE1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下调促凋亡蛋白Bax、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而减少梗阻性黄疸时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黄疸 阻塞性 肝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VEGFR-3、LYVE-1与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淋巴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陶成诚 余昌俊 +4 位作者 孟刚 曹志国 陈昌裕 龙腾云 王岳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直肠癌组织、正常直肠组织淋巴管中的表达,分析直肠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6例直肠癌石蜡切片和15例正...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直肠癌组织、正常直肠组织淋巴管中的表达,分析直肠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6例直肠癌石蜡切片和15例正常直肠组织,分析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直肠组织中的淋巴管分布以及LMVD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浸润之间的关系。结果直肠癌组织周围原有淋巴管增生、变异,新生功能性淋巴管明显增多,直肠癌组织LMVD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生物学特性和肿瘤部位无关。结论 VEGFR-3、LYVE-1在直肠癌组织淋巴管中的表达,促进了直肠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通过对针对VEGFR-3、LYVE-1的靶向治疗,可减少直肠癌的远处转移,检测VEGFR-3、LYVE-1可作为直肠癌治疗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微淋巴管密度 VEGFR-3 LYVE-1 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改良原位巨脾切除对脾体积和手术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圣毅 郭爱军 +4 位作者 韩涵 王宁 郑立平 宋景戈 刘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1-273,共3页
采用1∶4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选择行巨脾切除的患者60例,脾静脉最后分级离断原位巨脾切除术12例为改良组,常规原位巨脾切除术48例为对照组。改良组手术前后脾脏的长径(cm)分别为19.28±3.90、18.29±2.96,脾脏厚度(cm)分别为7.2... 采用1∶4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选择行巨脾切除的患者60例,脾静脉最后分级离断原位巨脾切除术12例为改良组,常规原位巨脾切除术48例为对照组。改良组手术前后脾脏的长径(cm)分别为19.28±3.90、18.29±2.96,脾脏厚度(cm)分别为7.21±2.54、6.4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量与出血量呈正相关(r=0.717,P<0.01)。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出血量、输血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方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脾切除 原位脾切除 门静脉高压 自身配对 匹配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瘤: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永翔 孟翔凌 +2 位作者 曹立宇 李贺 钟兴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胰高血糖素瘤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中1例为有典型胰高血糖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曾在多家医院误诊为湿疹、2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胰体尾占位性病变;另1例因有...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胰高血糖素瘤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中1例为有典型胰高血糖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曾在多家医院误诊为湿疹、2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胰体尾占位性病变;另1例因有腹痛而以"胰腺炎"收住院,B超及CT检查发现胰体尾部占位影像。第1例采用激素治疗,皮疹稍有改善但未能根治。2例均采用胰体尾切除等综合治疗,术后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结论胰高血糖素瘤临床少见,容易误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手术根治性切除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瘤/诊断 胰高血糖素瘤/治疗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勇 刘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结直肠癌(CRC)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ICAM-1和VCAM-1在CRC发生、转移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测定78例CRC原发病灶及癌旁正常组织、42例... 目的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结直肠癌(CRC)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ICAM-1和VCAM-1在CRC发生、转移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测定78例CRC原发病灶及癌旁正常组织、42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78例CRC患者和40例健康者血清ICAM-1和VCAM-1的含量。结果CRC原发病灶组织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C组血清ICAM-1和VCAM-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组织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相关性(P<0.01)。结论 ICAM-1和VCAM-1在CRC原发病灶组织和外周血中均呈高表达,且随着肿瘤浸润转移的发展而增加,其可能对肿瘤的进展、恶性程度的判断及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免疫组织化学法 ELI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