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BL、PBL教学法在肿瘤放疗科规培医师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汪红艳 孔令玲 《科教文汇》 2019年第2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两者结合在肿瘤放疗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中的实际带教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我科轮转的规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共46名...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两者结合在肿瘤放疗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中的实际带教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我科轮转的规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共4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3名,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带教方法,试验组采用CBL、PBL联合教学法带教,比较两组学生的实际带教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满分60分)、实践操作成绩(满分40分)以及总成绩(满分100分)分别为(52.0±2.6)分、(35.7±2.1)分和(88.1±2.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对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效果满意度分别为81.0%、71.4%和90.5%,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CBL、PBL教学法应用到肿瘤放疗科规培学员带教中能够有效提高带教效果,提高学员放疗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规培学员对教学实际效果的满意度,值得在肿瘤放疗科住培基地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PBL 带教 临床规培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全程营养在日间病房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海燕 徐芸 +3 位作者 张帆 王芳 王天霞 张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全程营养管理在日间病房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日间病房治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分别实施常规肿瘤营养管理和医院、社区、家庭全程营养管理。结果干预后,出...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全程营养管理在日间病房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日间病房治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分别实施常规肿瘤营养管理和医院、社区、家庭全程营养管理。结果干预后,出院时、出院3个月两组PG-SG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住院时间和营养干预依从性显著短于和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日间病房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全程营养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营养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医院、社区、家庭 营养管理 消化道恶性肿瘤 日间病房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自适应放疗中不同治疗方案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汪志 张练 +6 位作者 石成玉 徐榭 陈志 龙腾飞 罗薇薇 唐虹 王凡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982-986,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形变配准头颈部肿瘤自适应放疗计划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行自适应放疗,每周扫描CT重新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并设计新的计划执行1周,直至分次治疗结束。以初始计划CT1为参考分别进行形变配准,每周实际受照... 目的:研究基于形变配准头颈部肿瘤自适应放疗计划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行自适应放疗,每周扫描CT重新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并设计新的计划执行1周,直至分次治疗结束。以初始计划CT1为参考分别进行形变配准,每周实际受照剂量在CT1上累积得到自适应方案总受照剂量。同时计算初始计划剂量和虚拟常规放疗实际受照剂量作为对比。结果:8例患者自适应方案PTV D95剂量平均值较初始计划低45 c Gy,与初始计划剂量基本一致,剂量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指数(CI)分别提高0.002和0.031。左右腮腺Dmean分别降低24.37和127.50 c Gy,脑干和脊髓D_(max)平均降低189.87和111.37 c Gy。虚拟常规放疗PTV D95剂量较初始计划低334.87 c Gy,未达到初始计划剂量,HI和CI分别下降0.073和0.069,左右腮腺Dmean分别高出153.63和170.50 c Gy,脊髓D_(max)平均高出113.37 c Gy。结论:常规放疗方案患者靶区实际受照剂量低于计划剂量,部分危及器官受到超量照射。自适应放疗方案可使靶区受照剂量与初始计划剂量保持一致,同时降低危及器官剂量,具有显著的剂量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形变配准 自适应放疗 虚拟计划 剂量学
下载PDF
利用源皮距验证头部肿瘤放疗摆位误差可行性的研究
4
作者 崔恩萍 汪志 唐虹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验证源皮距法保证头部肿瘤患者精确摆位的可行性。方法使用Varian Acuity8.6模拟机对21例头部肿瘤病人拍片,并从治疗计划系统中得到相应位置的标准射野数字重建(DRR)图像,应用Acuity的二维匹配功能,得出摆位误差;观察其与射野角度为... 目的验证源皮距法保证头部肿瘤患者精确摆位的可行性。方法使用Varian Acuity8.6模拟机对21例头部肿瘤病人拍片,并从治疗计划系统中得到相应位置的标准射野数字重建(DRR)图像,应用Acuity的二维匹配功能,得出摆位误差;观察其与射野角度为0°.45°.315°时源皮距误差的对应关系。结果21例患者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系统误差分别为(1.1±1.6)mm、(0.7±1.2)mm、(0.9±1.5)mm,随机误差分别为(1.51±3.1)mm、(1.05±3.3)mm、(1.60±2.3)mm。各角度源皮距系统误差为(1.25±1.3)mm、(1.04±1.3)mm、(1.10±2.3)mm,随机误差为(2.03±1.7)mm、(2.81±2.3)mm、(2.33±3.0)mm。结论源皮距法简易可行,可以作为其他位置验证手段的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肿瘤 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源皮距
下载PDF
放疗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祯祯 权循凤 《安徽医学》 2014年第11期1621-1624,共4页
放射治疗作为目前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多肯定的成就,而其治疗成功与否重点在于肿瘤的放射敏感性。近年来,随着肿瘤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应用基因药物提升肿瘤放射敏感性代表了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新策略[1]。... 放射治疗作为目前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多肯定的成就,而其治疗成功与否重点在于肿瘤的放射敏感性。近年来,随着肿瘤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应用基因药物提升肿瘤放射敏感性代表了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新策略[1]。P53基因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与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最为密切的基因之一[2]。各项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表明,野生型P53基因通过阻断细胞于G2/M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全方位护理联合营养指导对改善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作用分析
6
作者 李芳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45-0048,共4页
分析对鼻咽癌患者施加营养指导+全方位护理,对于其放疗引发的口腔黏膜反应的作用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接受护理干预的鼻咽癌患者放疗患者共计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n... 分析对鼻咽癌患者施加营养指导+全方位护理,对于其放疗引发的口腔黏膜反应的作用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接受护理干预的鼻咽癌患者放疗患者共计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n=53例)接受营养指导+全方位护理,B组(n=53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对比口腔黏膜反应指标、营养指标,以及总满意率这几项观察指标,分析营养指导+全方位护理对口腔黏膜反应的作用。结果 从口腔黏膜反应指标上来看,A组的无反应患者、Ⅰ级、Ⅱ级人数占比更大(P<0.05);干预后,A组的三项营养指标值更高(P<0.05);A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6.22%,高于B组的81.13%(P<0.05)。结论 营养指导+全方位护理的应用下,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情况得到了显著的缓解,营养指标更佳,总满意率也更高,所以,营养指导+全方位护理对于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改善作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方位护理 营养指导 鼻咽癌患者 口腔黏膜反应 癌症放疗
原文传递
CDKN3在肿瘤中的表达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邦捷 王欣仪 +3 位作者 杨祎品 李海文 邵伟 顾康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44-1957,1966,共15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肿瘤分期预后和免疫治疗的影响。方法使用TCGA、CCLE、ICGC和GTEx数据库评估CDKN3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特征;采用GEPIA2平台和Kaplan-Meier法分别评估CDKN3...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肿瘤分期预后和免疫治疗的影响。方法使用TCGA、CCLE、ICGC和GTEx数据库评估CDKN3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特征;采用GEPIA2平台和Kaplan-Meier法分别评估CDKN3对肿瘤病理分期和生存预后的影响;采用TIMER平台评估CDKN3对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免疫治疗的影响,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探讨CDKN3对免疫检查点和免疫治疗关键预测指标的影响。GeneMANIA构建CDKN3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以及基因本体(GO)数据库富集分析CDKN3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通过转染CDKN3 siRNA验证CDKN3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DKN3在肿瘤中普遍高表达。CDKN3的高表达通常与较晚的病理分期和不良的生存预后相关。CDKN3表达水平与绝大部分免疫检查点呈负相关,与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MSI)和碱基配对修复(MMR)基因呈正相关。CDKN3与细胞周期、细胞衰老和p53信号通路等相关。此外,EdU染色、JC-1染色、Transwell和Wound Healing实验证实CDKN3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抑制其凋亡。结论CDKN3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分期预后和免疫微环境特征密切相关,是一种潜在的肿瘤预后标志物和免疫治疗辅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N3 肿瘤 泛癌分析 预后评估 免疫治疗 生物标志物 肝细胞癌
下载PDF
MRI多序列成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观察
8
作者 吴留丹 安兴隆 +2 位作者 孙辉辉 张帆 王丽丽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966-970,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成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宫颈癌(CC)诊断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和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0例CC患者为CC组,另取同期134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成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宫颈癌(CC)诊断及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和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0例CC患者为CC组,另取同期134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并测量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MRI定量参数、CEA、AFP及HE4水平;分析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CC的价值;比较不同分期CC患者MRI定量参数、CEA、AFP及HE4水平。结果CC组Ktrans、Ve、Kep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CC组CEA、AFP及HE4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Ktrans诊断CC的曲线下面积(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814、0.25 min,Ve诊断CC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647、0.59%,Kep诊断CC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567、0.037 min,CEA诊断CC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808、0.028μg/L,AFP诊断CC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740、0.031μg/L,HE4诊断CC的AUC和截点值分别为0.774、0.029 U/mL,联合诊断CC的AUC为0.957,高于单项诊断(P<0.05);随着分期升高,Ktrans、Ve、Kep、CEA、AFP及HE4水平依次升高(P<0.05)。结论MRI多序列成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C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可以用于ⅠB~ⅡB期CC患者术前分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多序列 肿瘤标志物 人附睾蛋白4 诊断 分期
下载PDF
独立验证软件Arc QA与Veri QA在调强放疗计划验证中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潘淑豪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评估并比较基于蒙特卡罗算法的Arc QA和Veri QA 2款独立剂量验证软件在调强计划验证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收集87例行调强放疗患者的放疗计划,包括头颈部17例、胸部46例、腹部24例,所有放疗计划均通过了临床剂量验证。分别使用Arc QA... 目的评估并比较基于蒙特卡罗算法的Arc QA和Veri QA 2款独立剂量验证软件在调强计划验证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收集87例行调强放疗患者的放疗计划,包括头颈部17例、胸部46例、腹部24例,所有放疗计划均通过了临床剂量验证。分别使用Arc QA和Veri QA对调强计划进行独立剂量计算,采用γ通过率(3%/3 mm)分析二者与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间的剂量分布,并对比二者的靶区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最小剂量、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和D95%)剂量验算差异和γ通过率。结果Arc QA和Veri QA与TPS间关于靶区的剂量差异均在±2.5%以内,2款软件在头颈、胸及腹部中的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8.90%±1.99%和99.21%±0.85%、95.74%±3.16%和99.37%±0.77%以及97.10%±2.41%和99.84%±0.17%,二者在胸腹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72,P<0.05;t=-5.133,P<0.05)。结论Arc QA和Veri QA与TPS均有良好的剂量学一致性,能满足临床验证需要,可作为调强计划的独立验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剂量验证 调强放疗计划 剂量差异 γ通过率
下载PDF
独立验证中剂量差异分布及其与肿瘤类型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潘淑豪 汪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对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进行分类独立验证,探讨计划剂量差异分布及其与肿瘤类型的相关性,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180例头颈部、胸部及腹部肿瘤患者固定野IMRT计划,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治疗计划系统中初始计算剂量与独立验算... 目的:对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进行分类独立验证,探讨计划剂量差异分布及其与肿瘤类型的相关性,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180例头颈部、胸部及腹部肿瘤患者固定野IMRT计划,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治疗计划系统中初始计算剂量与独立验算剂量进行一致性分析,以评估独立验证的可行性。比较不同肿瘤间计划靶区(PTV)的剂量差异分布。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PTV剂量差异与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间相关性。结果:头颈部、胸部及腹部肿瘤PTV剂量差异均在±1.2%以内,初始剂量与验算剂量间3%/3 mm平均γ通过率>99.5%,显示独立验证与治疗计划系统的剂量分布具有良好一致性。头颈部、胸部及腹部计划中PTV剂量差异分布不同,且与CI显著相关。根据CI可在独立验证中初步判断PTV剂量差异,基于CI及均匀性指数的多元回归方程可用于预估IMRT计划的剂量验算差异。结论:独立验证可快速实现放疗计划治疗前验证,提高放疗计划质量控制的效率。基于剂量差异的预估对放疗计划的优化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独立剂量验证 质量控制 剂量差异
下载PDF
CT与3D剂量分布影像组学在前列腺癌放疗疗效预测中的可行性分析
11
作者 潘淑豪 童铸廷 杨玉敏 《安徽医学》 2024年第7期854-858,共5页
目的比较CT和3D剂量分布的影像组学特点,构建前列腺癌放疗预后模型,助力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例前列腺癌术后患者的放疗计划,分别在计划CT和3D剂量分布中对计划靶区进行特征... 目的比较CT和3D剂量分布的影像组学特点,构建前列腺癌放疗预后模型,助力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例前列腺癌术后患者的放疗计划,分别在计划CT和3D剂量分布中对计划靶区进行特征分析。根据放疗50 Gy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以t检验和聚类分析筛选特征建立疗效预测模型,以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结果每例患者提取了837个影像特征,包含一阶特征和纹理特征。CT和3D剂量分布分别筛选出24和29个差异特征,二者存在区别,其中有相同特征Interquartile Range/Robust Mean Absolute Deviation、Inverse Variance、Large Dependence Emphasis和RunVariance。分别以临床因素、DVH参数、CT原始/小波特征、3D剂量分布原始/小波特征构建模型,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650、0.957、0.886、0.829和0.900。其中,CT原始影像特征预测性能最佳;影像特征预测性能高于临床/DVH参数;CT平均预测性能略高于3D剂量分布。结论基于CT或3D剂量分布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患者放疗疗效预测有一定价值,能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3D剂量分布 前列腺癌 放疗疗效
下载PDF
循证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2
作者 韩月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93-0196,共4页
研究在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于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宫颈癌放疗治疗后并发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 研究在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于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宫颈癌放疗治疗后并发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放射性直肠炎0级11例(30.56%),1级15例(41.67%),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症状改善(6.87±1.10)d,血便改善(8.65±1.57)d,肠道反应改善(7.34±1.25)d,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43.65±2.87)分,SF-36(78.65±5.72)分,满意度(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放射性直肠炎的宫颈癌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提供科学而有效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放射性直肠炎症状和严重程度,同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更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疗治疗 放射性直肠炎 循证护理
下载PDF
In Room CT与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在头颈部肿瘤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配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龙腾飞 王凡 +3 位作者 孔令玲 童铸廷 汪志 曹泓立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79-282,共4页
目的应用In Room CT与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技术测量分析头颈部肿瘤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摆位误差,并评价In Room CT在放疗中摆位修正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施行IGR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0例,每周1次于放疗前行EPID摄片后,行In Room C... 目的应用In Room CT与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技术测量分析头颈部肿瘤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摆位误差,并评价In Room CT在放疗中摆位修正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施行IGR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0例,每周1次于放疗前行EPID摄片后,行In Room CT扫描,将EPID图像与DRR、In Room 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得出摆位误差值。以In Room CT的误差值进行修正后放疗,放疗后再行EPID片的拍摄并与DRR配准。计算三组数据的均值、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放疗前EPID组与In Room CT组在X,Y轴方向配准结果较为相近(P>0.05),Z轴方向(P<0.05);通过修正前后EPID配准比较,应用In Room CT修正,缩小了放疗摆位误差,Y、Z轴方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 Room CT与EPID图像都能很好地验证放疗靶区位置。In Room CT图像可以分析三维方向的影像误差,降低了EPID图像因影像重叠对摆位误差所产生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ROOM CT 电子射野影像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下载PDF
1518例宫颈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生率的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吕银 孔令玲 杨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1 518例,发生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患者分别为161例及94例,对不同年代、年龄及病期的发生率分别进行总结,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1 518例,发生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患者分别为161例及94例,对不同年代、年龄及病期的发生率分别进行总结,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10.61%及6.20%。1993年2月~2000年12月、2001年1月~2005年12月及2006年1月~2009年7月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生率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0岁、40~60岁及>60岁的3个年龄段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不同病期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生率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常规放疗方法、优化治疗计划、尽量减少膀胱和直肠的照射体积和照射剂量、降低分次剂量等是预防宫颈癌放射治疗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直肠炎 放射性膀胱炎
下载PDF
颈及胸上段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蒋俊 权循凤 +1 位作者 洪浩 李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2-394,共3页
对7例颈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3、5、7野3种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设野计划,比较3种计划间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显示3野计划的靶区覆盖率、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明显劣于5野和7野。7野计划中双肺V5明显大于3野和5野。表明... 对7例颈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3、5、7野3种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设野计划,比较3种计划间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显示3野计划的靶区覆盖率、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明显劣于5野和7野。7野计划中双肺V5明显大于3野和5野。表明3野计划即可使颈及胸上段食管癌的治疗靶区得到足够的照射剂量,但均匀性及适形度差,5野计划可使靶区获得较为理想的剂量分布,可作为临床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同步加量 调强放疗 剂量学
下载PDF
中段食管癌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对危及器官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林 洪浩 +2 位作者 唐虹 汪志 叶冬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目的比较中段食管癌常规三野放疗与三维适形(3DCRT)、调强放疗对危及器官(OAR)剂量学的影响。方法40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行模拟定位,CT扫描成像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三维重建并勾画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OAR。40例... 目的比较中段食管癌常规三野放疗与三维适形(3DCRT)、调强放疗对危及器官(OAR)剂量学的影响。方法40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行模拟定位,CT扫描成像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三维重建并勾画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OAR。40例均做常规放疗(前垂直野、后两等中心野)、3DCRT和调强计划。评估、优化后比较3种计划对OAR剂量学的影响。结果常规三野放疗和3DCRT、调强放疗分别为:脊髓Dmax和心脏V50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之间V5~V10的比较,除了V10在3D和IMRT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指标在不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中段食管鳞癌长度4~7cm放射治疗,常规三野放疗与3DCRT、调强放疗对OAR剂量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在相同的野同等的剂量照射情况下,调强放疗对OAR的影响明显比常规3DCRT放疗方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适形/副作用 放射疗法 强调适形/副作用
下载PDF
调强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婧 高劲 +3 位作者 肖亮 王芬 金问森 熊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调强放疗(IMRT)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亚群的变化,探讨该变化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183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IMRT前后的外周血,其中66例行免疫功能检测,117例行调节性T(Treg)细胞检测。结果 IMRT可降...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调强放疗(IMRT)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亚群的变化,探讨该变化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183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IMRT前后的外周血,其中66例行免疫功能检测,117例行调节性T(Treg)细胞检测。结果 IMRT可降低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总数、CD3^+T细胞、CD4^+辅助性T(Th)细胞、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以及B细胞的百分比,而CD8^+抑制性/细胞毒性T(Ts/Tc)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百分比升高,CD4^+/CD8^+比值降低。结论 IMRT可降低淋巴细胞总数,并引起细胞亚群的再分布,在IMRT的过程中和结束的早期给予免疫调节治疗,可能有利于免疫平衡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肿瘤 淋巴细胞 放射治疗 免疫
下载PDF
宫颈癌容积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康梅 权循凤 +1 位作者 李兵兵 吴莉莉 《安徽医学》 2016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比较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固定7野(7-IMRT)及9野动态调强技术(9-IMRT)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方法选取12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对同一CT图像分别进行二弧VMAT、7野IMRT及9野IMRT计划设计,比较3种放疗计划... 目的比较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固定7野(7-IMRT)及9野动态调强技术(9-IMRT)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方法选取12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对同一CT图像分别进行二弧VMAT、7野IMRT及9野IMRT计划设计,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以及加速器跳数。结果 VMAT、7-IMRT和9-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能够满足剂量学要求,在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上,VMAT计划更优,7野计划最差。危及器官保护方面,VMAT计划中膀胱V30、直肠V30、V50和股骨头V20的体积均低于7野和9野计划(P<0.05)。相较于9野计划,7野计划的膀胱V30和股骨头V20均略低(P<0.05)。VMAT计划的加速器跳数MU(757.69±137.04)低于7野计划(802.65±183.85)和9野计划(1 102.31±190.07)。结论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采用VMAT、7-IMRT及9-IMRT技术均可达到临床靶区剂量要求和危及器官的保护。VMAT计划在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度上优于7-IMRT和9-IMRT,9-IMRT优于7-IMRT计划;同时VMAT具有降低危及器官剂量的优势,机器跳数明显降低,提高了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旋转容积调强 固定野动态调强 放射治疗剂量
下载PDF
胸段食管癌5野和7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童铸廷 任孟先 +3 位作者 陈香存 肖亮 仲飞 王凡 《安徽医学》 2017年第9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比较胸段食管癌5野调强放疗计划和7野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和相关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为食管癌的放疗计划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3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患者分别设计... 目的比较胸段食管癌5野调强放疗计划和7野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和相关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为食管癌的放疗计划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3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患者分别设计5野和7野调强计划,比较2个治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7野调强计划的靶区的适形指数和均匀指数均优于5野调强计划(P<0.05);5野调强计划的左右肺V_5低于7野调强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5野计划的左肺V_(20)、V_(30)及右肺的V_(20)高于7野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放疗计划的脊髓和心脏的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野调强计划虽然没有7野调强计划的靶区适形度高,但是在减少肺部低剂量照射体积方面更具有优势,可以满足临床上大多数情况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调强适形放疗 剂量学 布野方案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危及器官自动勾画软件系统DeepViewer在放疗中的应用及评估 被引量:12
20
作者 汪志 常艳奎 +3 位作者 吴昊天 张键 徐榭 裴曦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8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将一款基于深度学习的危及器官自动勾画软件系统DeepViewer应用于临床,实现自动勾画肿瘤患者治疗计划中危及器官的功能。方法:DeepViewer使用改进后的全卷积神经网络U-Net来实现自动勾画患者CT扫描部位所包含的危及器官,并使用Dic... 目的:将一款基于深度学习的危及器官自动勾画软件系统DeepViewer应用于临床,实现自动勾画肿瘤患者治疗计划中危及器官的功能。方法:DeepViewer使用改进后的全卷积神经网络U-Net来实现自动勾画患者CT扫描部位所包含的危及器官,并使用Dice相似性系数(DSC)对比分析这22种危及器官自动勾画与手动勾画的差异。结果:11种危及器官DSC平均值在0.9以上,5种危及器官DSC平均值为0.8~0.9,5种器官DSC平均值为0.7~0.8,视交叉DSC平均值最低,为0.676。总体结果表明DeepViewer系统能够较准确地自动勾画出危及器官,特别是左、右肺、膀胱、脑干等器官,已基本满足临床需求。结论:DeepViewer软件系统可以实现放疗肿瘤患者危及器官的自动勾画,准确性较高。同时,DeepViewer系统勾画完毕后,可以通过网络系统自动传输RTStructure DICOM3.0文件,无需其他操作,能极大地提高临床医生工作效率,降低治疗计划流程中的勾画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危及器官 自动勾画 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