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震琪 梁兴林 +2 位作者 阮敏 吴炜 刘沁华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3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T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医学生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将某院血液内科60名临床见习医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实验组教学中采用TBL教学法,对照组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实施不同... 目的:探讨T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医学生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将某院血液内科60名临床见习医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实验组教学中采用TBL教学法,对照组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实施不同教学模式后的教学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医学生见习后的理论知识考核、案例分析考核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见习医生在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四方面综合素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教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见习教学过程中开展T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提升医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水平与临床案例分析能力,加强医学生团队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L教学法 血液内科 见习 教学 有效性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倪婧 洪健 +1 位作者 梁兴林 刘沁华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0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4—12月本院血液内科82名临床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名...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血液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4—12月本院血液内科82名临床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名。实验组采用CBL结合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考核成绩、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技能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分别为(93.22±4.05)分、(90.56±3.62)分、(94.37±6.2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7.65±5.37)分、(81.45±3.39)分、(79.76±4.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认为教学方式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效果、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综合分析能力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结合PBL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血液内科的临床实习效果显著,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 血液内科 临床实习
下载PDF
循证医学结合案例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鲍静 王继年 +1 位作者 周晓 余皖婉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23期3708-3710,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结合案例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实习的五年制临床专业本科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血...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结合案例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实习的五年制临床专业本科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内科临床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医学结合案例教学法。观察两组教学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知识掌握、证据掌握、分析能力、学习态度4个方面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医学结合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能提高学生临床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教学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案例教学 内科学 教育 医学
下载PDF
双向评价模式在血液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刘林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3-3,7,共2页
研究双向评价模式在血液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教学质量。方法:将本院血液内科实习护生共41名纳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研究(实习时间:2020年7月~2021年3月),依据护生实习入科时间差异分组,对照组20名(20年7月~11月)、观察组21名(2... 研究双向评价模式在血液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教学质量。方法:将本院血液内科实习护生共41名纳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研究(实习时间:2020年7月~2021年3月),依据护生实习入科时间差异分组,对照组20名(20年7月~11月)、观察组21名(20年12月~21年3月),分别实施常规带教、双向评价模式下带教。评价带教效果、质量评价差异。结果:(1)带教效果:护生入科测评成绩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科测评成绩中,观察组专科理论、护理技能、病案整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带教质量评价:观察组护生带教后测评所得各项教学质量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采用双向评价带教模式,可在综合改善教学质量基础上,使护生临床综合技能实现有效培养,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评价模式 血液内科 临床护理带教 应用效果
下载PDF
323例老年人血液病骨髓检查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程昌斌 曾庆曙 +3 位作者 黄建尧 郝思国 任立奋 蔡学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300-30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的血液学改变。方法检查323例老年人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涂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人血液病患者以贫血为主;依次为缺铁性贫血占17.03%,继发性贫血占15.79%,再生障碍性贫血占6.8...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的血液学改变。方法检查323例老年人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涂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人血液病患者以贫血为主;依次为缺铁性贫血占17.03%,继发性贫血占15.79%,再生障碍性贫血占6.81%,巨幼细胞性贫血占4.02%。其次为白血病;依次为急性白血病占12.38%,慢性白血病占6.50%。结论老年血液病患者中主要为缺铁性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检查 血液病 老年人 贫血 白血病
下载PDF
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方会慧 许元宝 +4 位作者 孙旭群 汪燕燕 方先骏 夏瑞祥 夏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5-511,共7页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且应用替加环素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且应用替加环素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结果共纳入182例患者,85例(46.7%)患者原发疾病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者116例(63.7%),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72.0%)。分离病原菌62株,其中8株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113例(62.1%)患者使用高剂量替加环素,疗程为(11.6±6.5)d,临床总有效率为5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和替加环素疗程<7 d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替加环素剂量、联合用药及感染病原菌无关。结论替加环素对血液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但社区获得性肺炎、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和替加环素疗程<7 d会明显影响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血液系统 恶性肿瘤 感染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卡泊芬净治疗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夏亮 夏瑞祥 +2 位作者 曾庆曙 杨明珍 王永庆 《安徽医学》 2013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40例接受卡泊芬净治疗(首日70mg/d,之后50mg/d,疗程依患者病情而定)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40例接受卡泊芬净治疗(首日70mg/d,之后50mg/d,疗程依患者病情而定)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0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38(16—72)岁。确诊患者4例,临床诊断10例,拟诊26例。血培养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阳性各1例,胸腔积液培养曲霉菌阳性2例;合格痰液培养阳性10例,其中白色念珠菌4例,曲霉菌2例,光滑念珠菌2例,克柔念珠菌1例,热带念珠菌1例。40例患者中痊愈17例(42.5%),显效8例(20.O%),进步8例(20.0%),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为62.5%。有效患者中位退热时间为4.5(1~11)d。初治组21例,有效17例,有效率为81%;挽救组19例,有效8例,有效率为42.1%。卡泊芬净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轻,一般经治疗可恢复。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IFI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可以作为IFI患者抗真菌的首选或挽救性治疗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侵袭性真菌感染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内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沁华 梁兴林 +3 位作者 蔡静 田仰华 许龙 王继年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2期15-17,共3页
目的 分析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内科住培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为内科住培的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医院内科于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规范化培训中开展微课结合PBL教学法的教学,设为实验组,与同期在住培中开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内科医生,设... 目的 分析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内科住培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为内科住培的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医院内科于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规范化培训中开展微课结合PBL教学法的教学,设为实验组,与同期在住培中开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内科医生,设为参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这一观察过程中分别选择内科医生20名作为观察的对象,对比两组实施不同教学模式后的教学效果差异。结果 实验组内科住培后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实践操作技能考核评分、综合素质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内科住培教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满意度明显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评分均比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内科住培教学过程中开展微课结合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能有效的提升临床医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内科实习医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促进内科医疗水平的提升,且对该种教学模式十分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PBL教学法 内科 住培 教学 有效性
下载PDF
项目教学法在医学本科血液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葛健 夏瑞祥 +2 位作者 李庆生 桂钰 金广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1191-1192,共2页
目的研究项目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阶段血液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其与传统方法的教学效果的差异。方法将72名学生分为6人每组的实习小组,其中6小组为实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法指导,余6组为对照组,仍采用教师床边讲授学生观摩的传统... 目的研究项目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阶段血液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其与传统方法的教学效果的差异。方法将72名学生分为6人每组的实习小组,其中6小组为实验组采用项目教学法指导,余6组为对照组,仍采用教师床边讲授学生观摩的传统方法学习。结果实验组在书面测试和临床操作技能两项测试中成绩更优,整体表现较好。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满意度高。口头测试则显示两组无明显差异,本科生在独立分析临床问题时欠缺逻辑性和条理性。结论项目教学法能够适应血液病学教学的特点,能提高医学本科生临床学习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本科教育 内科学 血液病学
下载PDF
跨专科LBL结合CBL在内科专硕研究生住培教学中的效果探索 被引量:4
10
作者 帅宗文 张磊 +2 位作者 葛健 张培 李霂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534-1537,共4页
目的调查内科专硕研究生住培教学过程中的潜在不足,初步探索跨专科LBL结合CBL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级专硕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学员(专硕学员)30名,对比调查住培教学开始及中期的学习状态及专业技能变化。针对发现的涉及多专科... 目的调查内科专硕研究生住培教学过程中的潜在不足,初步探索跨专科LBL结合CBL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级专硕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学员(专硕学员)30名,对比调查住培教学开始及中期的学习状态及专业技能变化。针对发现的涉及多专科能力提升的问题,另随机选择的30名2016级专硕研究生,采用LBL系统提高跨专科理论水平,结合内科大查房的CBL将跨专科系统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比较两届专硕学员组内前后及组间的观察指标变化。结果专硕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要业务能力经住培教学明显提升,但需重视其跨专科临床能力培养,针对性LBL结合CBL能有效提升专硕学员的各项观察指标。结论跨专科知识的LBL结合CBL有益于提升专硕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技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跨学科知识 LBL CBL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血液病学教学实践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庆生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1943-1944,共2页
血液病学是一门专科性很强的临床课程,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是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血液病学课程教学实践发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视临床实习带教,利用模拟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
关键词 血液病学 临床思维 模拟技术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一例
12
作者 雷庆 夏瑞祥 刘沁华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3期573-580,共8页
目的:探讨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收治的1例ATTR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43岁,初期表现为间断腹泻,随后因双下肢麻木乏力... 目的:探讨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收治的1例ATTR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43岁,初期表现为间断腹泻,随后因双下肢麻木乏力行神经活检提示神经淀粉样变性,现因双下肢浮肿及尿失禁就诊,经综合检查考虑淀粉样变性多系统累及,完善心脏磁共振、99mTc-PYP核素显像及基因检测,确诊ATTR,现予以氯苯唑酸治疗,随访截至2024年12月,患者病情稳定。结论:ATTR为淀粉样变性中的罕见类型,病例少,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虽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但需做到早期诊断及治疗,总体预后不佳。Abstract: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 (ATTR). Metho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a patient with ATTR admitted to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in 2022,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Result: The patient, a 43-year-old male, initially presented with intermittent diarrhea. Subsequently, nerve biopsy was performed due to numbness and weakness in both lower limbs, indicating neuroamyloidosis. The patient is now seeking medical attention due to edema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both lower limbs. After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it was considered that amyloidosis involves multiple systems. After completing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99mTc PYP nuclear imaging, and genetic testing,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ATTR and is now receiving treatment with chlorpromazine. Follow-up until December 2024 shows that the patient’s condition is stable. Conclusion: ATTR is a rare type of amyloidosis with few cases, rapid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lack of specificity 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lthough there are targeted therapeutic drugs,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necessary, and the overall prognosis is po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转甲状腺素蛋白 99mTc-PYP 氯苯唑酸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3
作者 陶丽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12期1589-1590,共2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
14
作者 刘阳 杨明珍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128-1137,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RPR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61例新诊断的MM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MM的预后确定RPR的最佳截断值,将MM患者分为高RPR组和低RPR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RPR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61例新诊断的MM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MM的预后确定RPR的最佳截断值,将MM患者分为高RPR组和低RPR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分析RPR对MM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RPR最佳截断值为0.115时预测价值最高,高RPR组和低RPR组总生存期(OS)的中位数均未达到,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115、肌酐 > 177 umol/L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RPR > 0.115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is value of RPR of MM patient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161 newly diagnosed MM patients, collected patients’ clinical data. According to the best cut off value of RPR on the prognosis of MM, they were divided into high RPR group and low RPR group. The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influence of RPR on the prognosis of MM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best RPR cut off value was 0.115 when the predictive value was the highest.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S) was not reached in both the high and low RPR groups, and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115, and creatinine > 177 umol/L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OS;RPR > 0.115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FS (P < 0.05). Conclusion: RPR is a practical and validated prognostic marker for newly diagnosed MM patients, and high RPR is an independent poor prognostic factor for OS and PFS in MM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 总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泰能在恶性血液病并发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曾庆曙 任立奋 +3 位作者 苏宏 夏海龙 杨明珍 蔡学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69-370,共2页
泰能在恶性血液病并发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曾庆曙任立奋苏宏夏海龙杨明珍蔡学杰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合肥230022恶性血液病其病变多原发于骨髓、影响造血功能,且反复化疗以及皮质激素的应用等使患者免... 泰能在恶性血液病并发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曾庆曙任立奋苏宏夏海龙杨明珍蔡学杰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合肥230022恶性血液病其病变多原发于骨髓、影响造血功能,且反复化疗以及皮质激素的应用等使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粒细胞缺乏症,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能 白血病 并发症 细菌性感染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出血程度与PMP、vWF、FN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戴霁菲 朱立新 +1 位作者 蔡学林 夏瑞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微颗粒(PM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纤维连接蛋白(FN)在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中与出血程度的关系,探讨PMP、v WF、FN对出血程度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WHO关于出血的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0分组、1分组、2分组、3... 目的观察血小板微颗粒(PM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纤维连接蛋白(FN)在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中与出血程度的关系,探讨PMP、v WF、FN对出血程度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WHO关于出血的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0分组、1分组、2分组、3分组、4分组及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PMP含量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v WF、FN含量变化。结果 (1)各组PMP、v WF、FN的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不同出血程度组之间出血程度越重,PMP含量越低[除1分组与2分组;3分组、4分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WF含量越高[除1分组与2分组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N含量越高[除0分组与1分组外,其余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MP、v WF、FN的含量对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出血程度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程度 血小板微颗粒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纤维连接蛋白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祖良彦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针对血液病化疗患者应用经上臂静脉植入式输液港及经颈内静脉胸壁式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18例需应用输液港的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输... 目的针对血液病化疗患者应用经上臂静脉植入式输液港及经颈内静脉胸壁式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18例需应用输液港的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输液港植入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上臂式静脉输液港组共40例以及胸壁式静脉输液港组78例。并通过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植入导管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舒适度等指标进行临床效果的应用研究。结果上臂式静脉输液港组血管内植入导管长度为(36.15±3.16)cm,胸壁式静脉输液港组血管内植入导管长度为(14.26±2.19)cm,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11,P=0.000)。两组患者并发症概率分别为17.50%及20.51%,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3,P=0.696)。上臂式静脉输液港组患者术后1 d舒适度评分为(0.77±0.56)分、胸壁式静脉输液港患者术后1 d舒适度评分为(2.17±0.47)分,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8,P=0.000)。结论针对血液病化疗患者应用经上臂静脉植入式输液港及经颈内静脉胸壁式输液港均为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式,但上臂静脉植入式输液港对患者而言痛苦程度较小,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上臂式 胸壁式 临床应用 血液病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丽丽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1737-1739,共3页
目的:对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且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肾脏损害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检查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对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且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肾脏损害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检查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患者身体各项指标(透析时间、血清钙、血清磷、血红蛋白、合并高血压病以及合并糖尿病)。结果:对2组患者进行实验后,观察组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护理干预的措施下,可以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使其睡眠时间增长,入睡时间变短,且透析时间、血清钙、血清磷、血红蛋白、合并高血压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均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睡眠质量 护理策略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植入式手臂输液港应用于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19
作者 洪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4-5,共2页
评价植入式手臂输液港应用于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预后影响。方法:纳入本院确诊血液病患者87例,于2020年8月~2021年3月期间实施临床对比研究,依据动态随机化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患者均接受植入式静脉输... 评价植入式手臂输液港应用于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预后影响。方法:纳入本院确诊血液病患者87例,于2020年8月~2021年3月期间实施临床对比研究,依据动态随机化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患者均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后化疗,对照组接受胸壁静脉置管、观察组接受手臂静脉置管。统计患者静脉置管使用情况、生活质量及自护效果差异。结果:(1)置管使用情况:化疗期间观察组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导管留置时间延长,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质量:观察组化疗期间各维度癌性疲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自护效果:观察组化疗期间护理依从性及ESCA量表中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及自我概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植入式手臂输液港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相较胸壁静脉输液港植入,置管位置更加易于管理,且位置较为醒目,可使患者在预后期间积极提升自护意识,以实现对静脉输液港的安全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手臂输液港 血液病 临床化疗 临床价值
下载PDF
miR-9-5p靶向TIMP2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自噬和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杰 黄芮 +2 位作者 郑红慧 贾倩倩 鲍静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785-790,共6页
目的探究miR-9-5p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相互作用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初诊MM和复发MM各9例患者骨髓样本中miR-9-5p和TIMP2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水平的相... 目的探究miR-9-5p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相互作用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初诊MM和复发MM各9例患者骨髓样本中miR-9-5p和TIMP2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U266细胞分为miR-对照组、miR-9-5p组、pcDNA3.1组、pcDNA3.1-TIMP2组、miR-9-5p+pcDNA3.1组、miR-9-5p+pcDNA3.1-TIMP2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过表达miR-9-5p和TIMP2对U266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9-5p和TIMP2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初诊MM患者相比,复发MM患者miR-9-5p表达水平升高,TIMP2表达降低;miR-9-5p和TIMP2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miR-对照组相比,miR-9-5p组MAP1LC3B-Ⅱ的表达水平降低,MAP1LC3B-Ⅰ和SQSTM1的表达水平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pcDNA3.1组相比,pcDNA3.1-TIMP2组MAP1LC3B-Ⅱ的表达水平升高,MAP1LC3B-Ⅰ和SQSTM1的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生物信息学和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TIMP2是miR-9-5p的靶基因。结论miR-9-5p靶向TIMP2抑制MM细胞的自噬和凋亡,从而促进MM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噬 细胞凋亡 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 miR-9-5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