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术后短期留置尿管夹闭与否对患者排尿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江尚燕 甘玉云 +1 位作者 胡勇 李静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2008-2009,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拔管前夹闭尿管与否的排尿效果,为开展循证实践提供证据。方法将314例普骨科术后短期(1~7 d)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0例和对照组144例。观察组拔除尿管前定时夹闭尿管,对照组持续开放引流直接...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拔管前夹闭尿管与否的排尿效果,为开展循证实践提供证据。方法将314例普骨科术后短期(1~7 d)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0例和对照组144例。观察组拔除尿管前定时夹闭尿管,对照组持续开放引流直接拔管。比较两组自然排尿、诱导排尿、恢复自行排尿时间和导尿管重置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恢复自行排尿时间,自然排尿、诱导排尿和导尿管重置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没有缩短正常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存在膀胱过度扩张等风险,提示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可不必夹闭尿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留置 导尿管插入术 手术后医护
下载PDF
ADAMTS-4与TAK1在骨关节炎软骨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琪琪 胡勇 +3 位作者 周定 丁辉 阙玉康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带有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样模体的解整链蛋白金属蛋白酶-4(ADAMTS-4)与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在骨关节炎(OA)软骨组织中的相关性表达。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DAMTS-4、TAK... 目的探讨带有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样模体的解整链蛋白金属蛋白酶-4(ADAMTS-4)与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在骨关节炎(OA)软骨组织中的相关性表达。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DAMTS-4、TAK1在OA组及正常对照组软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研究二者在OA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DAMTS-4和TAK1在OA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者在OA软骨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9,P<0.05)。结论 ADAMTS-4与OA软骨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活化的TAK1可能致OA软骨组织中ADAMTS-4的高表达。TAK1可以作为OA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组织 ADAMTS-4 TAK1
下载PDF
抑癌基因PTEN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曹坤 尹宗生 +1 位作者 胡勇 王明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PTEN基因稳定转染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质粒pCMV-Tag3B-PTEN和pCMV-Tag3B空载体质粒,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以未转染组为对照。应用RT-PCR分析目的基因表达,MTT法分析细... 目的探讨外源性PTEN基因稳定转染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质粒pCMV-Tag3B-PTEN和pCMV-Tag3B空载体质粒,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以未转染组为对照。应用RT-PCR分析目的基因表达,MTT法分析细胞生长增殖,An-nexinV—FITC和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结果pCMV-Tag3B-PTEN转染组有外源目的基因的整合和相应mRNA表达。MTT检测表明,pC-MV-Tag3B-PTEN转染组转染组活细胞数低于未转染组和pCMV-Tag3B细胞转染组。流式细胞术显示pCMV-Tag3B-PTEN转染组凋亡率高于未转染组和pCMV-Tag3B细胞转染组。荧光染色观察到pCMV-Tag3B转染组部分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结论外源性PTEN基因稳定转染可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基因 肿瘤抑制 转染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伟 尹宗生 +1 位作者 胡勇 张辉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17~68岁,平均54.6岁。原发性肿瘤10例,转移性肿瘤5例。采用前方入路病灶清除5例,后方入路单纯病灶清除3例,病灶清除联合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7...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17~68岁,平均54.6岁。原发性肿瘤10例,转移性肿瘤5例。采用前方入路病灶清除5例,后方入路单纯病灶清除3例,病灶清除联合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7例。术后根据肿瘤性质辅助放疗或化疗。结果:13例获随访,时间4个月~5年,所有患者近期疗效满意,局部疼痛及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术后出现二便功能障碍加重,经保守对症治疗4个月后好转。1例脊索瘤和2例转移瘤于术后1~2年死于复发和远处转移。1例骨巨细胞瘤于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未再手术。结论:根据骶骨肿瘤患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得到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脂联素与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被引量:7
5
作者 黄俊 尹宗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680-2683,共4页
背景:动物实验表明脂联素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临床研究发现脂联素和骨密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评价髋关节内直接注射重组大鼠脂联素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 背景:动物实验表明脂联素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临床研究发现脂联素和骨密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评价髋关节内直接注射重组大鼠脂联素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醋酸泼尼松龙诱导出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模型。随后将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右侧髋关节内分别注入1μg、10μg的重组脂联素;生理盐水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4周后行X射线平片观察,光镜下观察股骨头坏死和修复的程度。分析骨小梁面积、空骨陷窝数、软骨下骨血管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股骨头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空白对照组X射线片无异常发现,生理盐水组、低剂量组显示股骨头密度不均骨小梁模糊;高剂量组股骨头形态和骨密度均正常。大体所见空白对照组骨质硬,生理盐水组骨质明显疏松,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骨质硬度介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之间。光镜显示空白对照组股骨头软骨、骨小梁、骨细胞、空骨陷窝、毛细血管数及骨髓造血组织均正常,而生理盐水组明显异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剂量组结果显著优于生理盐水组(P<0.01),低剂量组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高于其余3组(P<0.01)。结果表明,髋关节内直接注射重组脂联素可促进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脂联素 股骨头坏死 激素类/副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干骺端骨髓炎伴化脓性膝关节炎的关节镜下治疗
6
作者 夏良瑞 徐斌 +1 位作者 徐洪港 刘文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干骺端骨髓炎伴化脓性膝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化脓性膝关节炎伴胫骨近端或股骨远端干骺端骨髓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关节腔清理术,同时予干骺端病灶清创,关节内引流、置管并术后持续冲洗治疗。结果术后2~6...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干骺端骨髓炎伴化脓性膝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化脓性膝关节炎伴胫骨近端或股骨远端干骺端骨髓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关节腔清理术,同时予干骺端病灶清创,关节内引流、置管并术后持续冲洗治疗。结果术后2~6d患者体温正常,平均4d;随访6~24个月,CR复查骨髓炎病灶消失,Lysholm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定为(85.2±10.9)分。结论关节镜技术治疗干骺端骨髓炎伴化脓性膝关节炎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膝关节炎 关节镜 骨髓炎
下载PDF
前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7
作者 尹宗生 胡勇 +1 位作者 李鸿 王伟 《解剖与临床》 2008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评价前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切除椎体后缘骨块,解除对硬膜的压迫,上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 目的:评价前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切除椎体后缘骨块,解除对硬膜的压迫,上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植骨块全部融合,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椎管容量扩大,无骨片残留。结论:该术式疗效肯定,但要严格掌握手术要点、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爆裂骨折 前入路减压
下载PDF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交叉韧带60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文祥 徐斌 +1 位作者 徐洪港 夏良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6-869,共4页
背景:目前多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但取材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手术效果。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韧带的疗效和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006-12/2008-1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膝关节交叉韧带患者60... 背景:目前多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但取材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手术效果。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韧带的疗效和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006-12/2008-1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膝关节交叉韧带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0~42岁,前交叉韧带损伤4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14例,均于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移植肌腱重建。术前进行临床体检及前/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膝关节应力X射线片、髌骨轴位片及MRI等相关检查,Lysholm评分。术后6~21个月随访进行评估,包括临床体检和Lysholm评分。结果与结论:60例患者中,5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发生,4例出现关节腔积血,术后1周行关节腔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出院时关节腔肿胀基本消退。术前出现的不同程度关节疼痛、屈伸活动受限及关节肿胀、急停、急跑困难、打软腿等症状改善显著。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提示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移植肌腱重建损伤交叉韧带可重建膝关节稳定性,有效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减少自体组织移植的供区损伤;同时具有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肌腱 交叉韧带 关节镜 重建 组织移植
下载PDF
映山红总黄酮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必全 胡勇 +1 位作者 张建华 陈志武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映山红总黄酮(TFR)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爪肿胀模型观察TFR的抗炎作用,并测定大鼠血清和足爪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 目的研究映山红总黄酮(TFR)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爪肿胀模型观察TFR的抗炎作用,并测定大鼠血清和足爪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50、100 mg/kg的TFR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25、50、100 mg/kg的TFR可显著抑制蛋清致大鼠足爪的肿胀;在蛋清诱导大鼠足爪肿胀模型中,TFR使血清和脚爪组织屮MDA含量减少,同时脚爪组织中NOS活性、NO和PGE2含量也有显著的下降。结论TFR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PGE2和NO合成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黄酮类 一氧化氮 丙二醛 地诺前列酮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持续灌洗引流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宣涛 徐斌 +1 位作者 徐洪港 王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25-1527,共3页
目的总结于关节镜下行清理术,术后持续灌洗引流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加术后持续灌洗引流,结合全身抗生素使用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20例化脓性膝关节炎。男13例,女7例;年龄12... 目的总结于关节镜下行清理术,术后持续灌洗引流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加术后持续灌洗引流,结合全身抗生素使用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20例化脓性膝关节炎。男13例,女7例;年龄12~66岁,中位年龄38岁。其中血源性感染9例,膝关节开放性损伤后感染4例,膝关节术后感染3例,关节腔穿刺注射感染3例,不明原因1例。均为单膝患病患者,均出现发热症状,伴关节局部肿胀、压痛、皮温增高、活动受限。患者出现症状至手术时间为10d~6个月。结果术后24~48h患者体温明显下降,2~4d恢复正常。术后2周,伸膝功能恢复正常,膝关节屈曲达90°。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无1例复发。膝关节根据Neer等功能评分:优15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持续灌洗引流,结合全身抗生素使用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损伤小,恢复快,术后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膝关节炎 关节镜 清理术
下载PDF
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徐斌 徐洪港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1期855-857,共3页
目的:研究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进行风险因素分析。方法:1999年11月至2002年5月未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下肢手术患者136例,男78例,女58例;年龄16~82岁,平均49.5岁。术前行双下肢超声多普勒检查排除深静脉血栓,术后行双侧上... 目的:研究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进行风险因素分析。方法:1999年11月至2002年5月未行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下肢手术患者136例,男78例,女58例;年龄16~82岁,平均49.5岁。术前行双下肢超声多普勒检查排除深静脉血栓,术后行双侧上行性静脉造影检查,并分析可能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共24例,其中全髋置换术后10例,全膝置换术后14例。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分别为9、6、7和12例。结论:研究发现高龄、深静脉血栓既往史、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骨水泥、止血带的使用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都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的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涂俊 徐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041-4046,共6页
背景:目前在肌腱的来源、骨道的定位、腱骨愈合以及术后康复锻炼均已有比较一致的共识,但在肌腱的固定方式方面仍有分歧。目的:观察运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进行自体腘绳肌腱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 背景:目前在肌腱的来源、骨道的定位、腱骨愈合以及术后康复锻炼均已有比较一致的共识,但在肌腱的固定方式方面仍有分歧。目的:观察运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进行自体腘绳肌腱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49岁,平均31岁。术前检查:前抽屉试验30例均阳性,Lacheman试验28例阳性,轴移试验23例阳性,Lysholm膝关节评分(59.2±5.2)分。术后经过系统康复治疗,随访后观察疗效。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经过6~18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返回工作岗位正常工作。前抽屉试验Ⅰ度阳性1例,Lacheman试验Ⅰ度阳性1例,Ⅱ度阳性1例,阴性28例。轴移试验均阴性。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后(93.1±4.3)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IKDC评分25例正常,5例几乎正常。提示通过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腘绳肌腱进行自体腘绳肌腱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康复效果,此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愈合较好,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自体腘绳肌腱 INTRAFIX RIGIDFIX 重建
下载PDF
膝前痛的关节镜下病因分析及诊断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洪港 徐斌 冯瑛琦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采用膝关节镜检术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引起膝前痛的关节内致病因素。方法对该院自2000~2004年就诊的怀疑关节内因素导致的膝前痛病人120例,全部进行膝关节镜探查手术。结果结合术中镜下及术后病理结果证实髌骨软骨软化症42例、髌股关... 目的采用膝关节镜检术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引起膝前痛的关节内致病因素。方法对该院自2000~2004年就诊的怀疑关节内因素导致的膝前痛病人120例,全部进行膝关节镜探查手术。结果结合术中镜下及术后病理结果证实髌骨软骨软化症42例、髌股关节炎22例、髌股排列紊乱症21例、滑膜皱襞综合征15例;关节慢性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10例、髌前脂肪垫综合征7例、股骨髁间凹狭窄症3例。结论利用膝关节镜技术并结合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可对膝前痛的关节内因素进行病因分析及明确诊断,具有微创、高效、有限治疗等特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外科学 膝前病
下载PDF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材料的选择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瑞 徐斌 《安徽医学》 2009年第6期693-695,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的日益增加,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也日趋增多。由于ACL损伤后容易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和继发损伤,日久导致半月板损伤和退行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的日益增加,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也日趋增多。由于ACL损伤后容易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和继发损伤,日久导致半月板损伤和退行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因此需重建ACL的患者大大增加。ACL损伤的治疗在近20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手术操作逐渐发展为目前的关节镜下操作,创伤小且术后功能恢复快。然而,对于ACL移植物的选择,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现就相关重建移植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临床应用及效果、存在的局限性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重建移植材料 膝关节 临床 治疗
下载PDF
脊髓神经干细胞Niche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法学 张辉 尹宗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9期3588-3592,共5页
背景:脊髓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大量工作聚焦于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上,脊髓神经干细胞Niche对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成为了新的热点。目的:综述脊髓神经干细胞Niche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80-01/2011... 背景:脊髓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大量工作聚焦于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上,脊髓神经干细胞Niche对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成为了新的热点。目的:综述脊髓神经干细胞Niche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80-01/2011-1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neural stem cells,niche/microenvironment,spinalcord",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01/2011-1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神经干细胞,微环境,脊髓损伤",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还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文献483篇,最终纳入31篇。脊髓神经干细胞Niche为脊髓神经干细胞生存、自我更新以及分化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微环境,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干细胞Niche的变化对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命运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脊髓神经干细胞Niche中的神经干细胞、细胞组成、分子调节以及脊髓损伤后这一Niche中部分细胞的变化等的研究进展为应用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微环境 脊髓 脊髓损伤 综述文献
下载PDF
PTE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MG63中表达
16
作者 徐生林 胡勇 +3 位作者 金问森 王明明 王京 王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89-792,共4页
目的构建PTE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PTEN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工具。方法从人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TEN基因编码区,将其克隆入pEGFP-N1载体中。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所构建的载体。脂质体包裹重组... 目的构建PTE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PTEN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工具。方法从人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TEN基因编码区,将其克隆入pEGFP-N1载体中。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所构建的载体。脂质体包裹重组载体转染骨肉瘤MG63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的骨肉瘤MG63细胞中PTEN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经过限制性酶切和测序鉴定得到重组子GFP-PTEN大小符合,序列与GenBank中人DNA的PTEN基因(NM_000314)完全一致。转染GFP-PTEN基因的骨肉瘤MG63细胞中PTEN基因mRNA和蛋白高水平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TE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分子克隆 真核表达 骨肉瘤 载体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白细胞介素1水平与颈脊髓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浩 尹宗生 +2 位作者 胡勇 张辉 沈继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59-1262,共4页
背景:白细胞介素1自身及其产生的级联反应在椎间盘退变及周围组织如脊髓的功能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间盘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及其与颈脊髓功能的相关性,探讨白细胞介素1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 背景:白细胞介素1自身及其产生的级联反应在椎间盘退变及周围组织如脊髓的功能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间盘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及其与颈脊髓功能的相关性,探讨白细胞介素1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实验采用对比观察,于2008-01/11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及安徽医科大学寄生虫学实验室完成。对象:实验组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01/10骨科住院的2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个椎间盘组织,因颈椎创伤的10例患者20个椎间盘组织作为对照。标本均为颈椎前路手术摘取且患者自愿捐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量两组颈椎间盘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β的水平;采用日本骨科协会颈脊髓功能评分(JOA评分17分法)对实验组病例进行术前颈脊髓功能评分。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椎间盘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②实验组椎间盘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与JOA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收集的病例全部纳入结果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椎间盘组织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椎间盘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与JOA评分间呈负相关(ra=-0.860;rb=-0.669,P<0.01)。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间盘组织的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明显增高,且与颈脊髓功能成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压迫症/外科学 颈椎病 白细胞介素 椎间盘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性因子与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赵克义 尹宗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623-3626,共4页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炎性因子检测与四肢骨折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手术患者6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取流式细胞仪法联合检测患者入院时及术...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炎性因子检测与四肢骨折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手术患者6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取流式细胞仪法联合检测患者入院时及术后24h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观察其与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及术后24h,感染组患者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Th1细胞百分比和Th1/Th2比值均低于非感染组患者,CD8+及Th2细胞百分比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0.05);感染组患者的IL-6、IL-8及TNF-α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同组比较,术后24h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入院时(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Th1细胞百分比、Th1/Th2比值、IL-6、IL-8、TNF-α是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入院初期联合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性因子,可有效评估患者术后感染风险,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炎性因子 四肢骨折 感染 相关性
原文传递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文骏 张辉 尹宗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7期5094-5100,共7页
背景: 目前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有激素冲击治疗,急诊手术减压及最新发展的干细胞治疗等方法。已有大量工作聚焦于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方面,并已成为热点。目的: 综述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背景: 目前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有激素冲击治疗,急诊手术减压及最新发展的干细胞治疗等方法。已有大量工作聚焦于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方面,并已成为热点。目的: 综述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关键词为"spine injury,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结果与结论: 共纳入35篇文章,均就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持赞同或支持态度。结果表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直接来源于自体分离得到,解决了干细胞移植中伦理以及道德等问题,同时避免了异体排斥反应也为移植提供了大量的细胞来源。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方面目前只有动物实验及少量临床实验支持,但其在动物实验中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现存的问题主要是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不成熟,并发症也较多。因此,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使用安全性将成为研究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学术探讨骨髓干细胞脊髓损伤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并发症脊髓移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椎管减压在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伟 尹宗生 +3 位作者 张辉 胡勇 卢晓林 李鸿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对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为把握后路手术的椎管减压指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采用经后路手术治疗的17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9例,女51例;年龄17~68岁,平均42.7岁。骨折部...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对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为把握后路手术的椎管减压指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采用经后路手术治疗的17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9例,女51例;年龄17~68岁,平均42.7岁。骨折部位:T1122例,T1230例,L157例,L261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标准:压缩型65例,爆裂型44例,屈曲分离型25例,脱位型3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8d,平均4.4d。根据术前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20%为A组,32例;21%~40%为B组,68例;41%~60%为C组,37例;≥61%为D组,33例。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各组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与脊髓损伤程度(Frankle分级)的相关性,以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率40%以下有神经症状者后路椎管减压与未减压的手术疗效差异。结果各组脊髓损伤程度与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无正相关性。17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1个月,平均23.5个月。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40%未作后路椎管减压且无神经症状的28例患者,术后随访期内未发现有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40%有神经症状者中,行椎管减压的65例神经功能改善和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提高情况均明显优于未行椎管减压的7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骨折后路椎管减压的相对指征是椎管内骨折块占位<40%且术前有神经症状者,以及椎管内骨折块占位率≥40%、无论术前有无神经症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减压 后路手术 胸腰段骨折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