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多重耐药菌常见种类及敏感药物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强 李全礼 +1 位作者 刘德云 王宁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18期8-10,共3页
目的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2012—2013年多重耐药菌常见种类及敏感药物,并实施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2012—2013年所有住院患儿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多重耐药菌阳性者103例次,分析多重耐药菌种类、多... 目的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2012—2013年多重耐药菌常见种类及敏感药物,并实施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2012—2013年所有住院患儿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多重耐药菌阳性者103例次,分析多重耐药菌种类、多重耐药菌敏感药物敏感率、干预措施执行情况。结果103例次多重耐药菌中大肠埃希菌61例次、肺炎克雷伯菌19例次、铜绿假单胞菌5例次、屎肠球菌5例次、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次、粘质沙雷菌1例次、阴沟肠杆菌1例次、伤寒杆菌3例次、鲍曼不动杆菌3例次。在61例次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93.44%,头孢西丁敏感率为81.97%,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为49.18%。在19例次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89.47%,头孢西丁敏感率为57.89%,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为26.31%。多重耐药菌感染(MDRO)患儿病情危重者占76%,年龄多<1岁,住院时间>10 d。结论年龄小、病情危重的感染性疾病患儿应常规行痰、尿、血标本病原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监测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针对检出阳性者应严格执行干预措施,防止患儿间交叉感染;另针对有MDRO危险因素的患儿,应使用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敏感性高的药物治疗,以求有效治疗疾病并避免耐药菌耐药种类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儿童 多重耐药菌 检测干预
原文传递
课程思政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涂松济 张坤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9期193-198,共6页
医学教育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新时代教育的背景下,思政课程作为课程德育的主要载体,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课程思政与医学专业知识相结合是医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如何充分挖掘《儿科学》的思政元素、创新教... 医学教育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新时代教育的背景下,思政课程作为课程德育的主要载体,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课程思政与医学专业知识相结合是医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如何充分挖掘《儿科学》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值得学校深入思考和探索。笔者在《儿科学》课程中采用了BOPPPS[导言﹙bridge-in,B﹚、学习目标﹙objective,O﹚、前测﹙pre-test,P﹚、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P﹚、后测﹙post-test,P﹚和总结﹙summary,S﹚]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还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教师通过引入案例分析、问题导入等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判断能力和批判精神;同时,强调将医学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该教学模式总体评价较好,可为更多医学临床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儿科学 医学教学 临床带教 BPOPPPS模块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安徽某三甲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儿童血液肿瘤科医疗现状分析及应对 被引量:2
3
作者 蔡华菊 刘亢亢 +4 位作者 储金华 黄玲玲 杨林海 谢志伟 王宁玲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安徽省某三甲综合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的医疗现状及应对措施,探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儿童血液肿瘤病房规范化管理经验。方法以2020年1月1日—9月30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住院... 目的回顾性分析安徽省某三甲综合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的医疗现状及应对措施,探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儿童血液肿瘤病房规范化管理经验。方法以2020年1月1日—9月30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与2018、2019年同期住院患儿病例资料进行纵向对比,同时以儿内科住院患儿作为对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本院儿童血液科出院人次、抗菌药使用率、收治病种等医疗现状。结果2018—2020年1-9月,我院儿童血液科出院人次总例数分别为2090例、2184例、2125例,儿内科分别为3909例、4027例、2825例。年度间各月份出院人次例数之间两两对比,儿童血液科年度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儿内科2018与2020、2019与2020年度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χ^(2)分别为140.160、136.000,P<0.05)。2018—2020年1-9月儿童血液科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值分别为30.97%、33.53%、22.94%,儿内科平均值分别为83.97%、86.79%、67.37%,年度之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020年我科首次入院患儿疾病分布种类分析,急性白血病/淋巴瘤78例、其他肿瘤28例,共占病人例数比例50%,较前两年明显增加(40%、35%),其中疫情前在外省正规化疗者共7例。2020年度外省患儿来我科就诊共7例,较往年明显增多。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我院儿童血液肿瘤科出院人次例数较往年增多,初诊血液肿瘤病人增多,非安徽籍病人增多,外院治疗后转入病人增多,抗菌药物使用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儿童 血液肿瘤
下载PDF
3例新生儿期起病的血友病A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报道
4
作者 黄玲玲 王宁玲 +2 位作者 储金华 涂松济 吴正玉 《安徽医学》 2024年第2期258-259,共2页
1病例资料患儿1:男性,9 d,因“皮肤黄染1周”入院,查体:重度黄染,头顶部可触及10 cm×6 cm血肿,右腋下及上臂静脉穿刺处血肿。实验室检查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164.9 s(正常参考值25~... 1病例资料患儿1:男性,9 d,因“皮肤黄染1周”入院,查体:重度黄染,头顶部可触及10 cm×6 cm血肿,右腋下及上臂静脉穿刺处血肿。实验室检查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164.9 s(正常参考值25~31.3 s),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示凝血因子Ⅷ活性0.9%(正常参考值50.0%~150.0%),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均正常。凝血因子Ⅷ内含子22及内含子1正常,二代测序(2021.11)在FⅧ基因Exon8上检出无义变异c.1063C>T(p.R355*)(半合),患儿母亲携带无义变异c.1063C>T(p.R355*)(杂合)。确诊为血友病A型(Hemophilia A,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新生儿 FⅧ基因 新突变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通过诱导抗病毒蛋白的表达增强IFN-α抗HBV效应
5
作者 笪蔚 王琴 +4 位作者 魏安邦 张浩 汪任冰 刘倩 周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330,共7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HBV复制的作用及HO-1联合α-干扰素(IFN-α)的抗病毒效应。方法以HepG2.2.15细胞和HBV 1.3质粒转染HepG2细胞即HepG2-HBV1.3为HBV复制细胞模型;血红素(Hemin)分别处理HepG2.2.15和HepG2-HBV1.3细胞,诱导H...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HBV复制的作用及HO-1联合α-干扰素(IFN-α)的抗病毒效应。方法以HepG2.2.15细胞和HBV 1.3质粒转染HepG2细胞即HepG2-HBV1.3为HBV复制细胞模型;血红素(Hemin)分别处理HepG2.2.15和HepG2-HBV1.3细胞,诱导HO-1表达;CCK-8评估Hemin对HepG2、HepG2.2.15的毒性作用;化学发光法分析Hemin处理组及si-HO-1等实验组上清液中HBsAg、HBeAg;RT-qPCR分析HO-1、IFN-β、HBV-DNA;Western blot分析IRF-3、JAK/STAT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的表达;Hemin联合IFN-α处理HepG2.2.15,监测HO-1是否具有协同IFN-α抗病毒效应。结果Hemin剂量依赖性诱导HO-1,HO-1被诱导后发挥显著的抗HBV效应,同时IFN-β、IRF-3及JAK/STAT信号通路中IRF-9、MxA的表达均增加。沉默HO-1表达能逆转Hemin诱导组的抗病毒效应,同时I型干扰素IFN-β也呈现低表达,JAK/STAT信号通路中的IRF-9、MxA的表达也被抑制。Hemin联合IFN-α发挥更强的抗病毒作用。结论HO-1能够发挥抗HBV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增加IRF-3的磷酸化诱导I型干扰素表达来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抗病毒效应;HO-1可以协同IFN-α发挥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 血红素加氧酶-1 JAK/STAT IFN-Β
下载PDF
儿科住院患儿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涂松济 王宁玲 +4 位作者 储金华 汪燕 黄玲玲 杨林海 张坤龙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73-176,共4页
目的分析某院儿科住院患儿发生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情况,为临床提供BSI的病原学分布特征。方法对我院儿科2009年6月-2012年6月72例确诊BSI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BSI住院患儿中... 目的分析某院儿科住院患儿发生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情况,为临床提供BSI的病原学分布特征。方法对我院儿科2009年6月-2012年6月72例确诊BSI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BSI住院患儿中,社区获得性BSI(CABSI)21例(29%),平均年龄4.45±3.84岁,合并基础疾病10例(48%),治愈率95%,医院获得性BSI(NBSI)51例(71%),平均年龄6.44±4.66岁,合并基础疾病50例(98%),治愈率86%(P值均<0.01)。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37株(51%)、革兰阴性菌31株(43%)、真菌4株(6%)。CABSI前三位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肺炎链球菌,NBSI前三位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CABSI中,MRSA、MRCNS分别占5%、10%,对万古霉素均敏感。NBSI中,MRSA、MRCNS均占2%,对万古霉素均敏感;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分别占4%、6%,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均敏感;真菌感染4例,其中白色念珠菌2例,近平滑念珠菌1例,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 CABSI、NBSI均有着各自的临床特点,需区别对待。根据BSI病原学分布特征,合理有效的选用抗菌药物,对提高治愈率甚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血流感染 病原学
下载PDF
446例住院患者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金龙 都鹏飞 《安徽医学》 2015年第7期797-800,共4页
目的了解2013年度某三甲医院医院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方法对住院的53 885例患者进行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内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感染部位以及药敏状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3 885例住院患者中... 目的了解2013年度某三甲医院医院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方法对住院的53 885例患者进行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内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感染部位以及药敏状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3 885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 589例,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446例,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血液、粪便及其他分泌物,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为血液内科、特诊一科、EICU、儿科血液病区;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和上呼吸道高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和胃肠道;多重耐药菌感染以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细菌最多(70.5%,其中ESBL大肠埃希氏菌52.7%,ESBL肺炎克雷伯菌17.8%),其次分别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10.2%)、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7.0%)、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2%)。结论该三甲医院2013年度医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较多的科室主要为血液内科、特诊一科、EICU、儿童血液病区,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并发症、激素的应用是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细菌是主要多重耐药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监测 多重耐药菌 耐药分析
下载PDF
父母孕前BMI联合儿童出生体质量及BMI对哮喘发生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夏蔚 戴瑞 徐文付 《安徽医学》 2024年第4期447-452,共6页
目的探讨父母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儿童出生体质量及BMI与儿童哮喘发生的潜在关联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1760例,根据是否患有哮喘,分为哮喘组(n=440)和对照组(n... 目的探讨父母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儿童出生体质量及BMI与儿童哮喘发生的潜在关联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1760例,根据是否患有哮喘,分为哮喘组(n=440)和对照组(n=1320)。比较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父亲BMI、母亲孕前BMI、母亲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儿童出生体质量及儿童BMI与儿童哮喘发生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儿童哮喘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儿父亲BMI、母亲孕前BMI、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儿童出生体质量、BMI、母亲患有哮喘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BMI(OR=1.610,95%CI:1.431~1.821)、母亲孕前BMI(OR=2.107,95%CI:1.839~2.424)、母亲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OR=3.970,95%CI:3.325~4.801)、儿童出生体质量(OR=1.006,95%CI:1.006~1.007)及BMI(OR=1.427,95%CI:1.109~1.841)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儿童出生体质量、母亲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儿童BMI、母亲孕前BMI和父亲BMI 5项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哮喘发生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60,分别大于单独检测(0.826、0.893、0.562、0.827、0.718)。联合评估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91.5%,均高于单独检测(67.0%、85.7%、67.3%、78.4%、58.2%;84.5%、83.7%、44.2%、90.2%、77.1%)。结论父母孕前BMI、母亲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儿童出生体质量及BMI与哮喘发生密切相关,联合诊断对哮喘发生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孕前身体质量指数 出生体质量 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
下载PDF
儿科败血症分离菌582株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时花 都鹏飞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317-131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科败血症细菌谱的改变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582例败血症患儿血培养阳性分离菌株的细菌谱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5~2007年的263例患儿设为A组、2008~2010年的319例患儿... 目的:探讨儿科败血症细菌谱的改变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582例败血症患儿血培养阳性分离菌株的细菌谱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5~2007年的263例患儿设为A组、2008~2010年的319例患儿设为B组,比较2组细菌谱及耐药性的变化。结果:共分离菌株5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8株(61.5%),革兰阴性菌188株(32.3%),念珠菌8株(1.4%),其他28株(4.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1.2%、大肠埃希菌20.4%、金黄色葡萄球菌6.4%、肺炎克雷伯杆菌3.4%、肠杆菌3.4%。B组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于A组分离菌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株增加。结论:儿科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并有逐渐增长趋势;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细菌谱 耐药性 儿科学
下载PDF
探讨极早和超早产儿粒细胞与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
10
作者 周杰 程雁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5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极早和超早产儿粒细胞(中性、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分析近11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极早和超早产儿出生后8周内的临床数据资料。按照是否存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极早和超早产儿粒细胞(中性、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分析近11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极早和超早产儿出生后8周内的临床数据资料。按照是否存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分为对照组和BPD组,观察不同时间粒细胞比率水平。结果:极早和超早产儿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在第四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比率在第五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4周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比率预测BPD是否发生有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616(95%CI 0.513~0.718,P<0.05)、0.615(95%CI 0.512~0.718,P<0.05)。结论: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比率与BPD发生相关,生后第四周嗜酸及嗜碱性粒细胞比率预测BPD发生最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
下载PDF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分析
11
作者 何志成 程雁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与晚发型败血症(LO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7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生后败血症发病时...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与晚发型败血症(LO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7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生后败血症发病时间分为EOS组83例(发病时间为出生72 h内)与LOS组94例(发病时间为出生72 h后)。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围产相关因素(有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实验室指标,临床特征、住院天数、血培养转阴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EOS组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2500g患儿占比均高于LOS组(均P<0.05);两组分娩方式、围产期因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S组反应差、腹胀、呼吸困难、呼吸暂停、胆汁淤积患儿占比均高于EOS组,EOS组黄疸患儿占比高于LOS组(均P<0.05);EOS组住院天数和血培养转阴时间均短于LOS组(均P<0.05);LOS组治愈好转率为95.74%(90/94),高于EOS组的93.95%(78/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S多发生于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500g患儿中,反应差、腹胀、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和胆汁淤积在LOS中更为常见,黄疸在EOS中较常见;LOS组住院时间更长,血培养转阴时间更长。因此,临床上应注意区分EOS与LOS,根据不同特点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治愈率,避免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早发型 晚发型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林嘉乐 刘亢亢 +5 位作者 储金华 黄玲玲 谢志伟 杨林海 涂松济 王宁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7-774,共8页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特点,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及早期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纳入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133例儿童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阶...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特点,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及早期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纳入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133例儿童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阶段、危险度、MRD等)、住院期间感染情况(感染病程、实验室指标、感染部位、转归等)及患儿的营养状况(性别、年龄、身高/身长、体重),采用χ^2检验、 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3例ALL患儿医院感染率为19.9%,其中感染相关死亡3例。性别、免疫表型、危险度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无明显影响(P>0.05),而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及营养状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有影响(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化疗阶段、住院时长、中性粒细胞数、营养状况为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检测出的病原学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各占44.1%、52.9%和2.9%。不同营养状况分组之间,d 19、46 MRD的阴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营养状况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呈负相关,营养状况越差,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越高。营养不良及超重、肥胖均会影响ALL患儿的早期治疗反应,初诊时的营养水平可作为评估ALL患儿早期治疗反应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医院感染 营养状况 早期治疗反应
原文传递
合肥市某医院手足口病患儿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的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都航宇 宋健 朱启星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949-951,共3页
目的了解2013年合肥市某医院手足口病患儿Cox A16和EV71的感染情况,描述CoxA16和EV71在感染人群中的分布比例,性别差异。比较患儿组与健康儿童组的两种特异性抗体差别。方法选取2013年4~7月安徽省合肥市某医院门诊及住院临床诊断手... 目的了解2013年合肥市某医院手足口病患儿Cox A16和EV71的感染情况,描述CoxA16和EV71在感染人群中的分布比例,性别差异。比较患儿组与健康儿童组的两种特异性抗体差别。方法选取2013年4~7月安徽省合肥市某医院门诊及住院临床诊断手足病患儿200例,用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CoxA16和EV71的IgM情况,与健康儿童组两种特异性抗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EV71IgM阳性161例(80.5%),CoxAl6IgM阳性的63例(31.5%);EV71IgM阳性率与CoxAl6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560,P〈0.05)。不同性别患儿抗体情况比较,EV71、CoxAl6病原体的IgM抗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65和1.135,P〉0.05)。患儿组与健康儿童组血清EV71IgM和Cox Al6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61和6.867,P〈0.05)。结论合肥市某医院手足口病患儿以EV71感染为主,EV71比CoxA16更易引起儿童显性感染,EV71保护性抗体IgG消退较CoxA16快,合肥市儿童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依然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丁丁 都鹏飞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第7期388-390,共3页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e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为预防该菌的感染和临床用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2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病例,回顾...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e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为预防该菌的感染和临床用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2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耐药性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2012年度某院共有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44.44%源自尿液,22.99%来源于痰液。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高达100.00%、99.04%、98.47%,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亦高达82.18%,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为19.92%,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存在基础疾病、高龄、使用侵袭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多及时间长、住院天数长都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而性别为非高危因素。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耐药率高,对头孢西丁耐药率低,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敏感。应针对住院患者基础疾病、高龄、使用侵袭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多及时间长、住院天数长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以预防该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 产ESBLS大肠埃希菌
下载PDF
2010~2019年安徽省7~14岁儿童身高变化及矮身材流行趋势
15
作者 徐鹏 刘德云 余月 《安徽医学》 2022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了解2010~2019年安徽省7~14岁儿童身高变化趋势及矮身材的流行趋势,为针对安徽地区儿童矮身材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9~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安徽省3个地区(宿州市、合肥市、池州市)的城乡中小学生,调查7... 目的了解2010~2019年安徽省7~14岁儿童身高变化趋势及矮身材的流行趋势,为针对安徽地区儿童矮身材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9~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安徽省3个地区(宿州市、合肥市、池州市)的城乡中小学生,调查7~14岁儿童的身高,总样本量为4874名,并与2010年及2014年安徽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身高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矮身材患病率的变化情况。结果2019年安徽省7~14岁儿童,除9岁、10岁、11岁年龄组外,男生各年龄组平均身高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19年安徽省7~14岁儿童各年龄组平均身高均高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10年、2014年及2019年7~14岁儿童矮身材的检出率分别为2.73%、3.06%、3.40%,其中,城市儿童检出率分别为2.27%、2.63%、2.33%;乡村儿童分别为3.10%、3.48%、4.4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765,P=0.021),乡村儿童2010及2019年矮身材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7,P=0.007)。结论2010~2019年安徽省7~14岁儿童各年龄组平均身高略有提高,乡村儿童矮身材的检出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矮身材 流行趋势
下载PDF
儿童肥胖症糖代谢状态的再探讨
16
作者 彭武 刘德云 +1 位作者 杨琍琦 余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分析肥胖儿童的糖代谢状态。方法266例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查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量化胰岛素敏感指数(QUICKI... 目的分析肥胖儿童的糖代谢状态。方法266例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查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量化胰岛素敏感指数(QUICKI)和胰岛素峰值/空腹胰岛素(I p/I 0)。200例非肥胖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糖代谢指标。比较不同肥胖程度儿童的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IR)发生率。分析肥胖儿童的糖尿病前期风险因素,体质指数(BMI)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儿童糖尿病前期及2型糖尿病比例达18.0%(48/266)。肥胖组FINS、HOMA-IR、HbA1c大于对照组,QUICK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重度肥胖组FINS、HOMA-IR大于轻中度肥胖组,I p/I 0小于轻中度肥胖组(P<0.05),FPG、QUICKI、HbA1c、2小时血糖(2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中度肥胖、重度肥胖组I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Logistic回归提示BMI、黑棘皮病等对糖尿病前期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提示,BMI与FPG无相关性(P=0.160),与FINS、HOMA-IR、2hPG、HbA1c呈正相关(P<0.05),与QUICKI、I p/I 0呈负相关(P<0.05)。结论近20%肥胖儿童已有糖代谢异常。肥胖儿童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其发生率不受肥胖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儿童 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减低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外泌体源性miR-181b-5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洪壹 刘亢亢 +2 位作者 王宁玲 谢志伟 储金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3-648,共6页
目的:探讨外泌体源性miR-181b-5p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不同疾病阶段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6例ALL患儿骨髓血浆标本,采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浆中外泌体,TRIzol法提取外泌体中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 目的:探讨外泌体源性miR-181b-5p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不同疾病阶段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6例ALL患儿骨髓血浆标本,采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浆中外泌体,TRIzol法提取外泌体中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初诊组、复发组、缓解组、对照组患儿血浆外泌体miR-181b-5p表达水平,比较分析miR-181b-5p表达水平在各组患儿中的差异,以及miR-181b-5p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初诊和复发组ALL患儿血浆外泌体miR-181b-5p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初诊组T-ALL患儿血浆外泌体miR-181b-5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ALL患儿(P<0.05);初诊组男性患儿血浆外泌体miR-181b-5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儿(P<0.01)。结论:外泌体源性miR-181b-5p在ALL儿童病程中呈动态变化,可以作为监测疾病状态的标记性miRNA;外泌体可以在肿瘤微环境中传递信息,作为生物分子靶向治疗的潜在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外泌体 miR-181b-5p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2016-2021年儿童血液病房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海玉 张坤龙 +2 位作者 储金华 王宁玲 程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1-996,共6页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血液病房血流感染(BS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儿童血液病房发生BSI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情况等。结果...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血液病房血流感染(BS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儿童血液病房发生BSI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情况等。结果 发生BSI患者145例,共分离出菌种15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2株(59.3%),革兰阳性菌59株(38.1%)。前四位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肺炎克雷伯菌(16.1%)、大肠埃希菌(13.5%)和铜绿假单胞菌(9.7%)。铜绿假单胞菌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更易合并革兰阳性菌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ESBLs)检出率分别为66.7%和40.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88.0%和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6.6%和13.3%。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金黄色葡萄球(MRSA)检出率分别为81.1%和32.4%。葡萄球菌属无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儿童血液病房BSI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与ALL患者相比,AML患者更易合并革兰阳性菌感染。应根据不同的病种、各地区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合理选择经验性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液病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基于发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特点分析研究
19
作者 李永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104-0106,共3页
分析发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月在我院诊断发热性惊厥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84例,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总结临床特点。结果 临床表现方面,本研究中发热性惊厥患儿发生抽... 分析发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月在我院诊断发热性惊厥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84例,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总结临床特点。结果 临床表现方面,本研究中发热性惊厥患儿发生抽搐时有46例(54.76%)患儿为高热,有38例(45.24%)为中热,自患儿出现发热到抽搐的平均时间为14.78(±1.35)小时,抽搐的持续时间平均为3.19(±0.30)分钟,其中,有11例(13.09%)患儿在一次发热病程中有两次及两次以上的惊厥发作。实验室检查方面,有52例患儿(61.9%)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27例(32.1%)白细胞升高,5例(5.9%)白细胞降低,血常规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患儿的感染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轻度升高,本研究中有62例(73.80%)患儿的血氨水平升高。本研究中引起发热性惊厥的病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2例)、急性支气管炎(8例)、疱疹性咽峡炎(8例)、急性支气管炎(7例)、肺炎(4例)、急性胃肠炎(3例)、手足口病(2例)。结论 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发热性惊厥的主要病因,对于有发热性惊厥高危因素的患儿,在患儿发热初期,预防性应用抗惊厥药物,及时退热及对症处理,减轻患儿症状,减少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性惊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血氨
下载PDF
早产儿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胡海玉 张坤龙 程雁 《安徽医学》 2023年第7期787-791,共5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2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早产儿生后即监测血常规,出生一周后出现一次或多次血中性粒细胞... 目的分析早产儿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2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早产儿生后即监测血常规,出生一周后出现一次或多次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ANC)<1.5×109/L的纳入病例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组,n=60例),另60例血ANC≥1.5×10^(9)/L的早产儿按1∶1匹配纳入对照组。收集可能与早产儿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根据胎龄将病例组患儿分为极早/超早产儿组(胎龄<32周)、中期早产儿组(胎龄32~33+6周)、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周),比较不同胎龄组早产儿出现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差异。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后一周内合并败血症(OR=5.123,95%CI:1.341~22.473)和累计使用抗生素的天数延长(OR=1.345,95%CI:1.187~1.579)与早产儿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密切相关(P<0.05)。病例组不同胎龄患儿比较发现,胎龄越小中性粒细胞减少出现的时间越晚(P<0.05);胎龄、出生体质量在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生后一周内合并败血症和累计使用抗生素的天数越长,越有可能发生晚发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胎龄越小出现的时间越晚;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晚发型 中性粒细胞减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