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基于美国NHANES 2011~2020年数据
1
作者 汪振贤 许邦龙 +1 位作者 周婉婷 汪闽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926-933,共8页
目的:探究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成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2011~2020年数据进行分析,共纳入4802名20~80岁... 目的:探究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成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2011~2020年数据进行分析,共纳入4802名20~80岁该项接受健康调查的成年人,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采用回归模型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CVD的关系。结果:与血清维生素D正常组相比,维生素D缺乏与CVD相关(OR = 1.32;95% CI = 1.03~1.69;P = 0.027)。维生素D不足、维生素D过量与CVD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避免过低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有潜在的好处。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带来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其包括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而不足或过量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并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心血管疾病 NHANES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官洪山 上官海娟 +2 位作者 吴继雄 许邦龙 王晓晨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6期29-30,37,共3页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的五年制临床专业学生97人,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学生48人,对照组学生49人。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的五年制临床专业学生97人,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学生48人,对照组学生49人。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法。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对教学法基本满意度显著提高(81.6%vs.93.8%,P<0.05);(2)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理论成绩无统计学差异[(85.8±6.5)分vs.(86.7±5.9)分,P>0.05],而实验组病例分析成绩显著提高[(80.5±7.5)分vs.(89.4±5.8)分,P<0.01]。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中,PBL教学法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法 心血管内科 临床见习
下载PDF
PBL教学法联合步进式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盛建龙 刘妮娜 +2 位作者 许邦龙 何非 程诚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23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联合步进式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与传统的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7年...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联合步进式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与传统的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将在该院进行临床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70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以讲授为基础教学法;干预组应用以PBL教学法联合步进式CBL教学法进行临床实习教学。并采用调查表方式对实习前后学生对心血管内科专业相关认知水平进行调查。在实习结束后进行带教老师满意度调查,并采取理论考试方式对实习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评价。并随访本科生毕业后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情况。结果应用PBL教学法联合步进式CBL教学法的学生实习结束时的考试成绩高于传统的LBL教学法(84.1±6.7)分vs(80.1±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PBL教学法联合步进式CBL教学法组的学生参加执业医师通过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BL教学法联合步进式C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对心血管内科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提高学生对心血管内科专业的兴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步进式案例教学法 临床实习 教学方法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预后的影响研究进展
4
作者 盛建龙 刘妮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730,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最主要的病因之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可以改善AMI患者病情,但是AMI患者总体预后仍不乐观。高尿酸血症目前已成...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最主要的病因之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可以改善AMI患者病情,但是AMI患者总体预后仍不乐观。高尿酸血症目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尿酸血症在AMI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现将高尿酸血症与AMI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高尿酸血症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Lp(a)、UA、GGT与冠状动脉病变和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胡广全 汪麟 +4 位作者 方玉 王凯 陈然 高峰 王晓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3期2489-2493,2449,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尿酸(UA)、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冠状动脉病变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尿酸(UA)、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冠状动脉病变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为STEMI组,根据Gensini积分将其分为非重度病变组56例和重度病变组44例,PCI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亚组和非MACE亚组,另选取同期50名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为对照组。收集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Lp(a)、UA、GGT水平。分析急性STEMI患者血清Lp(a)、UA、GGT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及PCI术后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EMI组血清Lp(a)、UA、GGT水平升高(P<0.05)。重度病变组血清Lp(a)、UA、GGT水平高于非重度病变组(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急性STEMI患者血清Lp(a)、UA、GGT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随访3个月,100例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为21.00%(21/1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和Lp(a)、UA、GGT升高为PCI术后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血清Lp(a)、UA、GGT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PCI术后MACE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ACE的辅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Lp(a) UA GGT 冠状动脉病变 PCI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指导下极简式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35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章雯 何非 丁旵东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探讨无全身麻醉、无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指导下极简式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LAAO)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具有手术指征的非... 目的探讨无全身麻醉、无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指导下极简式经皮左心耳封堵术(PLAAO)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具有手术指征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病人35例,术中左心耳造影替代TEE、局部麻醉下进行PLAAO;并于术后45 d、6个月复查TEE,观察PLAAO相关主要不良事件。结果32例术中器械操作成功,1例因左心耳开口过大无合适大小封堵器,1例因导管同轴性不佳不能调至可释放位置,1例术中出现低血压不能纠正,未能完成手术。除1例出现锁骨下穿刺点血肿外,其他病人无封堵相关严重并发症,住院及随访期间无PLAAO相关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50.27±24.60)min及(11.09±5.72)min。住院天数(4.25±1.36)d,手术费用(不含麻醉及封堵器费用)(19648.04±1838.45)元。结论DSA指导下极简式PLAAO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是安全有效的,该方法简化了手术方式、降低手术费用,减少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PLAAO手术常态化开展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麻醉 局部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胡章乐 王晓晨 +2 位作者 范婷婷 许邦龙 王敏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用于《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教学的实践效果.方法:以某个大班15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观察组,另外一个大班153人为对照组.分别使用案例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教学满意度和考试成绩.结果:试验组的课堂气...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用于《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教学的实践效果.方法:以某个大班15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观察组,另外一个大班153人为对照组.分别使用案例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教学满意度和考试成绩.结果:试验组的课堂气氛、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师生互动交流等教学效果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客观题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的病例分析题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案例教学法可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临床医师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内科学教学 循环系统疾病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和小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海 何非 +1 位作者 张艳梅 许邦龙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8期19-22,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和小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入住我院行DCB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8例,其中ISR 22例,小血管病变26例。另选取性别、病变血管及类型相同,年龄、合...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和小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入住我院行DCB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8例,其中ISR 22例,小血管病变26例。另选取性别、病变血管及类型相同,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等相近的行药物涂层支架(DES)治疗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以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AMI)、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等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为主要终点观察指标,记录复查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结果平均随访(9.15±5.46)个月。DES组MACE发生率为8.34%,高于DCB组的4.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心源性死亡病例,DCB组中无非致死性AMI,DES组发生1例(2.0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B组行TLR 2例(4.17%),低于DES组4例(8.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B组在(9.24±4.02)个月有19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和4例复查冠脉CT,ISR患者10例(1例血管狭窄85%),小血管病变13例(1例血管狭窄90%);DES组在(8.34±5.28)个月有14例复查冠脉造影,ISR患者6例(1例血管狭窄80%),小血管病变8例(1例血管狭窄99%的非致死性AMI,2例血管狭窄75%和80%)。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在随访过程中无MACE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6)。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和小血管病变的疗效不劣于药物涂层支架,可作为临床冠脉血运重建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涂层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小血管病变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某三甲综合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燕杰 陶维俊 +4 位作者 汪麟 何非 叶晶晶 叶珺 许邦龙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6期2776-2778,共3页
目的探讨成立胸痛中心(CP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CPC成立前后(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2019年4-10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STEMI并直接行经皮冠状动... 目的探讨成立胸痛中心(CP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CPC成立前后(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2019年4-10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STEMI并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199例,按照时间节点分为试验组(133例)和对照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到确诊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和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和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首份心电图完成到确诊时间和导管室激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的建设、运行,可缩短急性STEMI患者的首份心电图时间和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 急诊 救治
下载PDF
传统和远端桡动脉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10
作者 王凯 胡广全 +2 位作者 盛建龙 何非 程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85-589,共5页
目的 比较经传统和远端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临床指标,探讨远端桡动脉穿刺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0... 目的 比较经传统和远端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临床指标,探讨远端桡动脉穿刺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CAG和或PCI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传统桡动脉组50例和远端桡动脉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0,P=0.840)。与远端桡动脉组患者比较,传统桡动脉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较高(100%vs. 86%,P=0.012),且用时较少[(3.80±1.62)min vs.(4.63±2.04)min,P=0.031]、穿刺次数减少[(1.14±0.72)次vs.(2.23±1.08)次,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反,远端桡动脉穿刺术后包扎时间少(4 h vs. 6 h,P=0.022),且相关并发症、术后2 h穿刺部位疼痛评分及桡动脉闭塞率远远低于传统桡动脉组[22%vs. 4.7%,P=0.018;(4.36±2.24)分vs.(1.24±0.78)分,P=0.002;10%vs. 0,P=0.059]。通过对试验亚组分析得出低体质量、老年、女性患者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低。结论 远端桡动脉穿刺较传统部位穿刺平均耗时延长不到1 min,成功率略降低,但其显著减少了加压包扎时间,术后穿刺部位疼痛减少,患者的舒适度增加,并且其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可作为首次行PCI治疗患者的首选穿刺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远端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HR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1
作者 周娜 王萌 +10 位作者 刘兆平 陈晨 章蓓蓓 杨辉 汪哲 范彬 陈永恒 何静 钱倩倩 倪延硕 程自平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1期1625-1631,共7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8月—2022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68例NSTE-ACS的...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8月—2022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68例NSTE-ACS的患者。以Gensini积分和冠脉病变血管支数为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标准。依据Gensini积分,将NSTE-ACS患者分为低分组(<45分,n=89)和高分组(≥45分,n=79)。依据冠脉病变血管支数,将NSTE-ACS患者分为冠脉单双支血管病变组(n=87)和冠脉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组(n=81)。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STE-ACS患者Gensini积分高分组、冠脉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组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NHR对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Gensini高分组、冠脉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组NHR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NHR是NSTE-ACS患者Gensini高分和冠脉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OR=1.702,95%CI:1.135~2.551,P=0.010;OR=1.312,95%CI:1.020~1.688,P=0.034)。ROC曲线结果显示,NHR预测NSTE-ACS患者Gensini高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668,最佳截断值为6.043,灵敏度为37.2%,特异度为89.9%;NHR预测NSTE-ACS患者冠脉三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658,最佳截断值为4.334,灵敏度为65%,特异度为62.1%。结论 NHR是NSTE-ACS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病变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人预后营养指数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张晶晶 朱华良 +4 位作者 赵宇飞 祝小霞 张建明 丁旵东 黄正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657-1660,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oronary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病人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CCC)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确诊...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oronary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病人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CCC)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确诊CTO的病人140例,根据PNI的中位数48分为PNI低和PNI高,根据Rentrop分级分为CCC形成不良组(Rentrop 0~1级,n=44)和CCC形成良好组(Rentrop 2~3级,n=96)。比较2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CC形成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与PNI高相比,PNI低的年龄更大,血管病变数量较多,心力衰竭及MACE占比更高,CCC形成不良占比更多,中性粒细胞计数、尿素氮水平及CHA2DS2-VASc评分更高。完全血运重建及既往心肌梗死占比较低,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及三酰甘油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CCC形成良好组比较,CCC形成不良组白蛋白更低、PNI低占比更多、CHA2DS2-VASc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CTO病人低PNI与CCC形成不良具有相关性。结论:低PNI是CTO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预后营养指数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防治及康复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燕晓翔 吴继雄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因胰岛素分泌和/或缺陷引起的内分泌疾病,而心血管病变是威胁DM患者生命最严重的因素,约70%以上DM患者死于心血管病变的各种并发症。流行病学资料表明,DM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因胰岛素分泌和/或缺陷引起的内分泌疾病,而心血管病变是威胁DM患者生命最严重的因素,约70%以上DM患者死于心血管病变的各种并发症。流行病学资料表明,DM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目前对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包括控制血压、降低胆固醇、控制血糖以及戒烟和增加体力活动等。本文就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防治及康复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 防治 康复 心血管病变 流行病学资料 独立危险因素 内分泌疾病
原文传递
临床-影像学模型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基于冠状动脉CT造影所获无创血流储备分数≤0.8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麟 陈然 +4 位作者 鲍佩 方玉 王凯 许邦龙 胡广全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10-614,共5页
目的建立临床-影像学模型,观察其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基于冠状动脉CT造影所获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0.8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并获取CT-FFR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将其分为缺血组(CT-FFR≤0.8,n=69)... 目的建立临床-影像学模型,观察其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基于冠状动脉CT造影所获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0.8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并获取CT-FFR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将其分为缺血组(CT-FFR≤0.8,n=69)和非缺血组(CT-FFR>0.8,n=45);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T-FFR≤0.8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临床-影像学模型,评价其预测CT-FFR≤0.8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典型心绞痛、重度狭窄、管状病变及弥漫性病变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CT-FFR≤0.8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临床-影像学模型的数据拟合(P=0.45)及泛化能力(Kappa=0.46)均可,预测概率接近实际概率线及理想线,其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CT-FFR≤0.8的曲线下面积为0.86[95%CI(0.79,0.93)],敏感度为78.34%,特异度为82.22%。结论基于心绞痛类型、狭窄程度和病变类型的临床-影像学模型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CT-FFR≤0.8的效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CHA2DS2-Vasc评分联合血清FAR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吴泽群 张晶晶 +1 位作者 朱华良 丁旵东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期1139-1145,共7页
目的:探讨CHA2DS2-Vasc评分联合血清维蛋白原和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 FAR)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7/01/01~2019/01/01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行冠脉... 目的:探讨CHA2DS2-Vasc评分联合血清维蛋白原和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 FAR)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7/01/01~2019/01/01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行冠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检查的患者185例,其中明确诊断为冠心病116例,非冠心病6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计算FAR值,评估CHA2DS2-Vasc评分。以发生冠心病为因变量,年龄、高血压、糖尿病、Fib、FAR、空腹血糖及CHA2DS2-Vasc评分作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评估CHA2DS2-Vasc评分联合FAR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Fib、FAR、空腹血糖及CHA2DS2-Vas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DS2-Vasc评分及FAR与CHD的发生呈独立正相联(P 2DS2-Vasc评分、FAR单项及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显示CHA2DS2-Vasc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656 (95% CI 0.575~0.736),P 2DS2-Vasc评分联合FAR的AUC为0.702 (95% CI 0.624~0.780),敏感度79.3%,特异性52.2%,cut-off值0.552。结论:与CHA2DS2-Vasc评分及FAR相比,CHA2DS2-Vasc联合血清FAR对患者发生冠心病具有更好的临床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CHA2DS2-Vasc 纤维蛋白/白蛋白比值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
16
作者 杨二丽 范婷婷 丁旵东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T)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以及不同分型PA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31例PA患者,根据肾...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T)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以及不同分型PA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09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31例PA患者,根据肾上腺CT的结果,分为腺瘤组(90例)、非腺瘤组(41例)。127例EHT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血糖(plasma glucose,P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等的差异。结果:EHT(107/21)与腺瘤(43/47)、EHT与非腺瘤(21/20)组间的性别构成比有显著差异。EHT与腺瘤、EHT与非腺瘤在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HT与腺瘤、腺瘤与非腺瘤组间的TG均有显著差异(P<0.05)。TC与LDL在EHT与腺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PA,EHT的脂代谢指标异常更明显。非腺瘤组PA患者甘油三酯(TG)显著升高,其余生化指标相比腺瘤组也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高血压 腺瘤 非腺瘤 生化指标
下载PDF
延续护理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功能、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黄丽 程婧 +2 位作者 吴继雄 许邦龙 何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2-293,共2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入选接受CRT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42例,在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制订护理处方并进行随访。采用17...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入选接受CRT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42例,在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制订护理处方并进行随访。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焦虑和抑郁水平。结果随访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延续护理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减少,6 min步行距离增加,NT-Pro BNP水平减低,MLHFQ、HAMD17和HAMA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护理可降低心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护理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汪兵 吴继雄 +2 位作者 王晓晨 许邦龙 彭晓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cTnI)与心脏结构及功能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103例CHF患者入院时血清cTnI检测结果将其分为cTnI阳性组(51例)和cTnI阴性组(52例),对两组间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cTnI)与心脏结构及功能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103例CHF患者入院时血清cTnI检测结果将其分为cTnI阳性组(51例)和cTnI阴性组(52例),对两组间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进行比较。住院期间以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为主要研究终点,随访3个月以死亡和再住院为主要研究终点。结果与cTnI阴性组相比,cTnI阳性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脑钠肽(BNP)及NYHA心功能Ⅲ~Ⅳ级比例显著升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cTnI浓度与LVEDD、LAD、BNP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cTnI阴性组相比,cTnI阳性组住院期间MACE复合终点发生率升高30.10%(P<0.05);随访3个月时cTnI阳性组死亡和再住院复合终点发生率升高30.17%(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nI浓度是CHF患者10 d和3个月临床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nI浓度可作为CHF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一个预测因子,也是反映CHF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Ⅰ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肌重构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5
19
作者 徐林杰 吴继雄 +3 位作者 许邦龙 王晓晨 彭晓云 何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96例,按照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和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ACS组4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4例、正常对...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96例,按照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和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ACS组4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4例、正常对照组2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水平,同时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白细胞(PWBC)计数水平。结果 ACS组外周血CD4+CD25+CD127low占CD4+细胞比例[(3.18±1.76)%]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64±1.63)%]和SAP组[(5.60±1.56)%](F=25.247,P<0.01),而ACS组外周血hs-CRP、PWBC计数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P<0.05)。此外,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占CD4+细胞比例的下降与hs-CRP和PWBC计数的升高呈负相关(r分别为-0.518、-0.311,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的下降可能通过破坏外周免疫耐受平衡和激活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调节性T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