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血清激素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丁玉芹 姜宏 +2 位作者 汪存利 张文香 王雪梅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1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adotrophin,HCG)注射日孕激素(P)、雌二醇(E2)水平及P/E2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黄...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adotrophin,HCG)注射日孕激素(P)、雌二醇(E2)水平及P/E2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黄体中期长方案治疗的322个完整IVF-ET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按血清P值分为A1组(<2.86nmol/L),B1组(2.86~9.54nmol/L),C1组(>9.54nmol/L),3组间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E2水平分为A2组(<1500pg/ml)、B2组(1500~3000pg/ml)、C2组(>3000pg/ml),随E2增高获卵数增多,Gn用量逐渐减少,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3组(P/E2≥1.2)胚胎着床率和妊娠率显著低于A3组(P/E2<1.2)(P<0.05)。结论在长方案IVF-ET治疗中注射HCG日血清E2水平与获卵数和Gn用量有关,P/E2比值是预测IVF-ET临床结局有价值的指标,而P和E2值不能预测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胚胎移植 孕激素 雌激素 妊娠率
下载PDF
短暂肢体缺血后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贝娜 何龙泉 王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肢体缺血后适应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其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和实验组(常规内科治疗联合远端缺血后适应)。短暂肢体缺血后适应方法系患者入院治疗前... 目的探讨短暂肢体缺血后适应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其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和实验组(常规内科治疗联合远端缺血后适应)。短暂肢体缺血后适应方法系患者入院治疗前对其进行上肢缺血后适应的操作:通过血压袖带分别交替在两上肢加压至200mmHg,进行5min的充气和5min的放气,每天3个循环,连续3d。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4d时均分别予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并同期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血糖(Glu)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清CRP、D-D和FIB水平差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Glu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短暂肢体缺血后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CRP、D-D、FIB水平变有关。该方法安全无创,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短暂肢体缺血后适应 脑保护 临床预后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熊言顺 蔡铁良 +1 位作者 张正迪 蔡英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50-1653,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辅助全麻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DEX组,DEX组在麻醉诱导前20 min静脉泵注0.5μg/kg DEX,维持为0.5μg/(kg·h),直到术毕前20 min,对照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辅助全麻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DEX组,DEX组在麻醉诱导前20 min静脉泵注0.5μg/kg DEX,维持为0.5μg/(kg·h),直到术毕前20 min,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术前(T0)、插管时(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开始60min(T3)、停药时(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时(T6)、拔管后30 min(T7)、回病房时(T8)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尿量、冲洗液量、静脉补液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等,另外对T7、T8、回病房后2 h(T9)时段进行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同时观察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EX组术中和苏醒期MAP和HR有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稳定(P<0.05,P<0.01),且在T1、T6时MAP、HR波动小,应激反应低。DEX组内比较,各时间点与T0比较,MAP、HR明显降低(P<0.05,P<0.01)。两组在T7、T8、T9时段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术中尿量、冲洗液量、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EX组术后躁动、寒战、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但口干、嗜睡和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DEX辅助全麻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确切的,且苏醒期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肩关节镜 全麻 应用价值
下载PDF
HBeAg阳性与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波 董静 +2 位作者 张骏飞 宋海燕 陈从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97-399,共3页
目的研究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穿刺活检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CHB合并脂肪肝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病毒载量和肝... 目的研究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穿刺活检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CHB合并脂肪肝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病毒载量和肝组织病理学表现等的差异。结果在120例CHB患者中,HBeAg阳性68例(56.7%),阴性52例(43.3%)。在HBeAg阳性组中检出合并脂肪肝者11例(16.2%),明显低于HBeAg阴性组18例(34.6%,P<0.05);HBeAg阳性合并脂肪肝患者血清TG和GGT水平高于无脂肪肝的HBeAg阳性患者(P<0.05);在伴脂肪肝患者,HBeAg阳性者平均年龄(28.2±11.3岁)和纤维化评分(2.0±0.7)较HBeAg阴性者低(分别为36.2±14.6岁和2.6±0.8,P<0.05),而体重指数(BMI,27.3±4.0)、TG(3.7±0.4mmol/L)和HBV DNA定量水平(6.8±1.3 lgcopies/mL)高于阴性患者(分别为20.1±5.1,1.5±0.4 mmol/L,4.4±2.6 lg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比例较高,应尽早行肝穿刺活检,以便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阴性/阳性 脂肪肝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骏飞 刘波 +2 位作者 杨家宏 宋海燕 陈从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在182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包括亚急性和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A组)患者90例和慢性肝衰竭(B组)92例。在A组患者,40例(A1组)只接受基础和苦参碱治疗,50例(A2组)另加拉米夫定治疗;...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在182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包括亚急性和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A组)患者90例和慢性肝衰竭(B组)92例。在A组患者,40例(A1组)只接受基础和苦参碱治疗,50例(A2组)另加拉米夫定治疗;同样地,在B组中,41例(B1)未接受抗病毒治疗,51例(B2)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生存患者被随访6个月。结果经过平均1.5个月的治疗,A1组有23例(57.5%)和A2组有16例(32.0%,P<0.05)患者死亡;经过平均2.5个月的治疗,B1组有22例(53.7%)和B2组有24例(47.1%,P>0.05)患者死亡;在A、B两组内,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患者血清ALT的复常率;在随访6个月时,80%以上A2组和B2组生存者HBV DNA水平保持阴性,而A1组和B1组生存者血清HBV DNA仍为阳性。结论拉米夫定治疗能提高亚急性和慢加急/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衰竭 拉米夫定 疗效
下载PDF
41例巨大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芦东徽 费振乐 +2 位作者 胡宗涛 郝文胜 钱立庭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3D-CRT)治疗巨大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以了解3D-CRT在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1例巨大型原发性肝癌采用3D-CRT治疗,每次照射剂量为200cGy,总剂量为3500~5000 cGy(中位剂量为3960cGy),随访时间为6~4...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3D-CRT)治疗巨大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以了解3D-CRT在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1例巨大型原发性肝癌采用3D-CRT治疗,每次照射剂量为200cGy,总剂量为3500~5000 cGy(中位剂量为3960cGy),随访时间为6~40(21±5)个月。按WHO肿瘤治疗疗效考评标准评价近期疗效,计算1年和2年患者生存率。随访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B超、CT和MRI等。结果在41例患者中,在最后一次随访时,部分缓解(PR)16例(39.0%),稳定(SD)13例(31.7%),进展(PD)或死亡12例(29.3%);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复查,AFP下降幅度>50%者为43.8%(14/32);本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68.3%,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29.3%和19.5%;经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近期疗效(x2=3.655,P=0.000)、是否远处转移(x2=0.748,P=0.030)、临床分期(x2=3.327,P=0.004)、肿瘤直径大小(x2=1.509,P=0.037)与生存相关,而照射总剂量(x2=0.550,P=0.050)和Child分级(x2=1.143,P=0.057)与生存无明显相关性;放疗后41.5%出现胃肠道症状,58.5%出现白细胞计数下降,4.9%在6个月后发生非典型放射性肝病。结论 3D-CRT对巨大型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姑息治疗作用,能够适当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低获卵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雪梅 姜宏 +1 位作者 张文香 魏兆莲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过程中获卵数≤5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获卵数≤5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16个移植周期。按年龄分为<35岁组(A组)、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过程中获卵数≤5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获卵数≤5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16个移植周期。按年龄分为<35岁组(A组)、35~39岁组(B组)和≥40岁组(C组),选择同期年龄<35岁、获卵数6~15枚的患者共409个移植周期作为A组对照组;将35岁以上高龄低获卵患者按超促排卵方案分为长方案组、短方案组和拮抗剂组,对各组的临床资料及临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A组与C组的临床妊娠率(38.3%vs.19.4%)及早期流产率(16.1%vs.50.0%)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38.3%vs.41.6%)及早期流产率(16.1%vs.10.0%)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促排卵方案组间临床妊娠率(29.0%vs.26.1%vs.25.9%)及早期流产率(33.3%vs.33.3%vs.40.0%)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VF/ICSI过程中,<35岁的低获卵患者仍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局;不同超促排卵方案并不能改善高龄低获卵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年龄 超促排卵 获卵数 l临床结局
下载PDF
高通量透析改善尿毒症血透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卞小燕 沈淑琼 +1 位作者 许树根 梁萌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对尿毒症血透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A组)与低通量透析组(LFHD,B组),每组各32例,入选时两组患者在临床指标和心功能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于初始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分...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对尿毒症血透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A组)与低通量透析组(LFHD,B组),每组各32例,入选时两组患者在临床指标和心功能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于初始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分别测定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及抽血检查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血磷(P3+)、B型利钠肽(BNP)、血浆白蛋白(Alb)等。结果:透析1年后,HFHD组对PTH、P3+清除明显高于LFHD组(P<0.05),BNP水平明显低于LFHD组(P<0.05)。HFHD组心功能较LFHD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HFHD能更好的改善透析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可能与HFHD能清除一些不易被LFHD清除的中大分子毒素、明显改善贫血、微炎症等有关。BNP水平可作为慢性肾衰竭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危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合并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炎 陈坚 刘绪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小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资料,26例行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消融组),24例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切除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小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资料,26例行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消融组),24例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切除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肝功能,以及1、2、3年生存率。结果 2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白蛋白(ALB)降低,术后7 d恢复正常水平,但消融组术后1、3 d ALT、AST明显低于切除组,ALB明显高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组手术时间(53.5±8.5)min,明显短于切除组(92.9±19.8)min(t=-9.019,P=0.000);消融组术中出血(41.9±17.2)ml,明显少于切除组(131.3±66.0)ml(t=-6.663,P=0.000);消融组住院时间(7.8±1.0)d,明显短于切除组(10.4±1.3)d(t=-7.742,P=0.000);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2%(5/26),明显少于切除组45.8%(11/24)(χ~2=4.059,P=0.044)。消融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8.5%、80.8%,切除组分别为100%、91.7%、83.3%,差异无显著性(log-rank χ~2=0.077,P=0.782)。结论位于特殊部位的、腔镜不容易切除的小肝癌合并肝硬化,可实施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肝硬化 微波消融
下载PDF
28例上颌前牙即刻种植游离软组织瓣移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生杰 陆钰 +4 位作者 汪庆胜 康林 胡芳芳 王群 吴海珍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评估即刻种植同时进行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的上颌单颗前牙病例软组织瓣的成活情况及重建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5月由同一术者对28名因外伤导致上颌单颗前牙缺失患者行即刻种植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手术,术中不翻瓣拔牙,同期采... 目的评估即刻种植同时进行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的上颌单颗前牙病例软组织瓣的成活情况及重建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5月由同一术者对28名因外伤导致上颌单颗前牙缺失患者行即刻种植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手术,术中不翻瓣拔牙,同期采用非埋入式植入28颗种植体,在硬腭部取瓣,采用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行种植体周软组织重建,观察组织瓣成活情况及术后植体软组织重建情况。结果游离结缔组织瓣愈合良好,临床成活率为96.43%,软组织形态达到预期结果,红色美学评分(PES)分值较高,软组织重建达到了美学效果。结论上颌单颗前牙即刻种植软组织重建采用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且取瓣方便,手术时间短,是其软组织重建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 软组织重建
下载PDF
AFP阳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0
11
作者 方瑜 张瑜 王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甲胎蛋白(AFP)阳性胃癌(AFPGC)因其恶性度高、进展快、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逐渐在临床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目前AFPGC的治疗更多的是借鉴普通胃癌,但疗效逊于普通胃癌。故针对此类胃癌,探寻其临床病理特征,特别是... 甲胎蛋白(AFP)阳性胃癌(AFPGC)因其恶性度高、进展快、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逐渐在临床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目前AFPGC的治疗更多的是借鉴普通胃癌,但疗效逊于普通胃癌。故针对此类胃癌,探寻其临床病理特征,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对该病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AFPGC的定义、临床特征、分子病理特征及治疗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甲胎蛋白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新辅助放化疗并全腔镜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强 魏凌云 +2 位作者 杨清杰 包传恩 郭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688-690,713,共4页
目的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并全腔镜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70例,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新辅助放化疗并全腔镜手术(CRTS)研究组和单纯全腔镜手术(sA)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采用多西他赛... 目的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并全腔镜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70例,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新辅助放化疗并全腔镜手术(CRTS)研究组和单纯全腔镜手术(sA)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采用多西他赛(60mg/m2,D1)+顺铂(75mg/m2,D1~D3),化疗2周期,同期行放疗,总剂量40Gy,新辅助放化疗后3周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手术治疗,两组手术均采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根治率、淋巴结转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3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RO切除率为97.1%,对照组为82.9%;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1.4%和6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7%和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9%、71.9%和51.5%、37.5%;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并全腔镜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较单纯手术能提高手术根治率,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改善3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新辅助放化疗 全腔镜手术
下载PDF
番泻叶颗粒剂治疗癌痛病人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石芳 吴晓安 +1 位作者 董书春 叶巧燕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观察番泻叶颗粒剂治疗癌痛病人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IC)的疗效。方法选取患有OIC的癌痛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番泻叶颗粒剂组)和对照组(乳果糖口服溶液组),分别采用番泻叶颗粒剂和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根据肠功... 目的观察番泻叶颗粒剂治疗癌痛病人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IC)的疗效。方法选取患有OIC的癌痛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番泻叶颗粒剂组)和对照组(乳果糖口服溶液组),分别采用番泻叶颗粒剂和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根据肠功能指数(BFI)量表对病人便秘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便秘评分和治疗疗效,并比较两组病人毒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组60例病人治疗便秘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60例病人治疗便秘的总有效率为76.67%。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疗效,Z值为-3.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番泻叶颗粒剂治疗癌痛病人OIC疗效高于乳果糖口服溶液。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便秘评分进行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便秘评分分别为(68.78±13.18)分和(14.50±10.52)分,对结果进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便秘评分分别为(69.89±12.07)分和(26.62±20.23)分。两组治疗前便秘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2,P=0.63),两组治疗后便秘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5),治疗组在降低便秘评分上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腹痛(Z=-1.96,P>0.05)、腹泻(Z=-1.97,P>0.05)以及呕吐(Z=-0.58,P>0.05)的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番泻叶颗粒剂能有效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且毒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泻叶颗粒剂 癌痛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
下载PDF
介入超声在胆道外科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8
14
作者 汪家富 刘绪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71-174,F0003,共5页
超声医学经过多年发展,已从单纯的诊断工具变为集影像与病理相结合、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功能于一身的介入性超声。腹部超声引导下的胆囊与胆管穿刺技术,术中超声与腹腔镜超声在传统开腹胆道手术和腹腔镜胆道手术中的识别引导定位技术,... 超声医学经过多年发展,已从单纯的诊断工具变为集影像与病理相结合、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功能于一身的介入性超声。腹部超声引导下的胆囊与胆管穿刺技术,术中超声与腹腔镜超声在传统开腹胆道手术和腹腔镜胆道手术中的识别引导定位技术,内镜超声下的活检与细针抽吸及胆道引流技术,胆管内超声与血管内超声在发现隐藏结石与恶性肿瘤分期中所起的重要价值,三维超声医学的兴起使识别胆系和病变空间结构更加形象、立体、直观,微泡造影剂使对比增强超声技术成为现实并有可能实现高度精准的药物、分子或基因的靶向治疗,所有这些介入超声技术将把21世纪的胆道外科推向更高的水平。本文以近年来发表的有关介入超声在诊断治疗各种胆道良性或恶性疾病的文献为背景,以文献综述形式介绍介入超声在胆道外科临床应用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超声 内镜超声 腹腔镜超声 管腔内超声 超声造影 胆道外科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 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被引量:6
15
作者 戚德琴 姜管徐 +1 位作者 秦峰 徐飞 《医学与哲学(B)》 2010年第10期74-75,共2页
为研究单病种临床路径应用效果,对宫颈癌患者39例、输卵管妊娠患者29例实施临床路径。结果显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药品费、药占比均下降,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应用单病种临床路径,能降低患者... 为研究单病种临床路径应用效果,对宫颈癌患者39例、输卵管妊娠患者29例实施临床路径。结果显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药品费、药占比均下降,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应用单病种临床路径,能降低患者住院日和费用、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增加医院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平均住院日 平均住院费用
下载PDF
上颌窦底水囊冲压内提升同期种植修复单牙缺失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宁晔 康林 +2 位作者 陆钰 胡芳芳 吴海珍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468-1471,共4页
目的:评价水囊冲压技术在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修复单牙缺失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满足适应证的36例上颌后牙单牙缺失患者,其缺牙区牙槽嵴高度在3.0~7.0 mm,采用微创不翻瓣结合水囊冲压技术,共植入种植牙36颗。术后定期复诊、随... 目的:评价水囊冲压技术在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修复单牙缺失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满足适应证的36例上颌后牙单牙缺失患者,其缺牙区牙槽嵴高度在3.0~7.0 mm,采用微创不翻瓣结合水囊冲压技术,共植入种植牙36颗。术后定期复诊、随访,观察种植牙稳定性和牙周组织状况。结果:随访1年未发现种植牙松动或上颌窦炎症,牙周组织健康,种植牙骨结合良好,上颌窦提升骨高度稳定。结论:水囊冲压技术在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牙中的应用短期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缺失修复 上颌窦 水囊冲压技术
下载PDF
精子DNA完整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静波 姜宏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精子DNA完整性检测反应了精子DNA的损伤程度,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精子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凋亡发生异常、染色质组装异常或氧化应激反应有关。目前常用的精子DNA完整性检测方法有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原位标记法、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法、吖啶橙... 精子DNA完整性检测反应了精子DNA的损伤程度,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精子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凋亡发生异常、染色质组装异常或氧化应激反应有关。目前常用的精子DNA完整性检测方法有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原位标记法、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法、吖啶橙试验、精子染色质扩散试验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测定法等。精子DNA完整性检测对揭示男性不育的病因、预测辅助生殖结局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DNA完整性 男性不育 辅助生殖技术
下载PDF
低剂量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联合格栅状光凝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毅 伍春荣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注射低剂量曲安奈德(TA)联合光凝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玻璃体单次注射TA 2 mg/0.1 mL治疗非增生性弥漫性DME 21例(25只眼)。基线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相... 目的探讨玻璃体注射低剂量曲安奈德(TA)联合光凝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玻璃体单次注射TA 2 mg/0.1 mL治疗非增生性弥漫性DME 21例(25只眼)。基线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厚度。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矫正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厚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与术前相比,患者视力有显著提高(P=0.003);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1周相比,视力无显著差异(P=0.392);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视力没有显著差异(P=0.763);治疗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视力没有显著差异(P=0.169),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视力显著下降(P=0.004)。治疗后1 d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00);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1周相比,显著降低(P=0.000);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392);治疗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显著降低(P=0.000),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显著升高(P=0.004)。治疗后6个月随访眼压平均值均处于正常水平,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现无菌性眼炎、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1例(1只眼)发生白内障进展。结论低剂量TA玻璃、体注射治疗DME并发症少,是短期控制黄斑水肿、提高视力的一个比较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治疗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353周期临床分析
19
作者 丁玉芹 姜宏 +3 位作者 裴红 汪存利 何瑞冰 张文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0-782,共3页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对肺叶切除术风险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20
作者 王亚朋 于奇 +2 位作者 刘永靖 陈训 缪军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5期783-785,共3页
目的评估肺动脉高压对肺叶切除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53例肺叶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死亡率,观察肺动脉高压(12例)与肺动脉压正常(241例)行肺叶切除术后48 h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 目的评估肺动脉高压对肺叶切除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53例肺叶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死亡率,观察肺动脉高压(12例)与肺动脉压正常(241例)行肺叶切除术后48 h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紊乱、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以及重症监护的入住时间、死亡率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肺叶切除术风险及其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肺动脉高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的入住时间均高于正常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动脉高压对肺叶切除术的风险及临床结局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肺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