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转移瘤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赵雄伟 曹叙勇 刘耀升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7期554-560,共7页
随着全身治疗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脊柱转移瘤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手术联合放射治疗是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案。传统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相对较高,导致术后恢复期延长,后续治疗也被迫推迟。微创... 随着全身治疗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脊柱转移瘤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手术联合放射治疗是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案。传统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相对较高,导致术后恢复期延长,后续治疗也被迫推迟。微创手术组织损伤小、术中失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可以在短时间内开展辅助治疗,因此愈发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目前常用的微创治疗手段包括经皮椎体骨水泥增强术、经皮/小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减压、内镜技术和经皮消融技术。本文就上述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微创手术 椎体增强手术 减压手术 消融技术
下载PDF
RNF43靶向PTEN进行泛素化修饰抑制人胃癌细胞AGS增殖与迁移 被引量:1
2
作者 邵笑 魏从文 +1 位作者 闵敏 董瑞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63-1768,共6页
目的研究E3泛素连接酶环指蛋白43(RNF43)在人胃腺癌细胞AGS中新的作用靶点及其对AGS凋亡、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RNF43在人胃腺癌细胞AGS中的瞬时转染效率;使用Western blot研究高表达RNF43对AGS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 目的研究E3泛素连接酶环指蛋白43(RNF43)在人胃腺癌细胞AGS中新的作用靶点及其对AGS凋亡、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RNF43在人胃腺癌细胞AGS中的瞬时转染效率;使用Western blot研究高表达RNF43对AGS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研究RNF43与PTEN的相互作用及RNF43对PTEN的泛素化修饰;分别用流式细胞实验、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研究RNF43通过调控PTEN的表达对AGS细胞凋亡、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细胞荧光结果显示,外源RNF43成功在人胃腺癌细胞AGS中过表达;RNF43与PTEN在AGS中存在相互作用,RNF43可以通过K63形式的泛素化方式对PTEN进行泛素化修饰并增加PTEN的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功能实验结果显示RNF43可以通过靶向调控PTEN的功能水平进而加速AGS的凋亡并抑制AGS的增殖与迁移。结论RNF43可以通过对PTEN的泛素化修饰来抑制人胃癌细胞AGS的增殖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F43 PTEN AGS 泛素化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临床治疗实体瘤:峰回路转
3
作者 张一健 张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45-753,共9页
肿瘤免疫细胞疗法展现了良好的临床抗肿瘤前景。树突状细胞(DC)识别肿瘤抗原作为机体免疫响应的关键起始步骤,捕获肿瘤抗原后分化成熟,在淋巴结将抗原信号提呈给CD4^(+)T细胞、CD8^(+)T细胞等免疫细胞,激发抗肿瘤效应,应用于肿瘤治疗,... 肿瘤免疫细胞疗法展现了良好的临床抗肿瘤前景。树突状细胞(DC)识别肿瘤抗原作为机体免疫响应的关键起始步骤,捕获肿瘤抗原后分化成熟,在淋巴结将抗原信号提呈给CD4^(+)T细胞、CD8^(+)T细胞等免疫细胞,激发抗肿瘤效应,应用于肿瘤治疗,尤其是实体瘤,被寄予厚望。但由于实体瘤TME复杂的结构特点、DC和T/B细胞免疫响应的机制不清晰等问题犹如崇山峻岭摆在眼前,故未能形成关键理论和技术突破。以CAR-T细胞为代表的精准细胞免疫疗法已表现出优势,但仍面临抗原选择瓶颈。DC治疗性疫苗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随着DC在TME中关键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揭示,研究者的目光重新聚焦在DC抗肿瘤效应,推动着DC与其他手段的联合疗法、工程化DC疫苗等实体瘤治疗方案从基础向临床转化,目前正迈入DC临床治疗实体瘤的新阶段。本文系统地对DC治疗实体瘤的临床研究进展、实体瘤TME中DC的种类及其抗肿瘤机制、工程化DC疫苗,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免疫细胞治疗 实体瘤 肿瘤微环境 肿瘤疫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