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联合APACHE II评分对血流感染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王佳权 姚莉 赵晶晶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114-3121,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 inotropic score, VIS)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对血流感染后脓毒性休克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 inotropic score, VIS)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对血流感染后脓毒性休克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8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95例和死亡组90例,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相关血液检测指标、SOFA评分、24小时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及24小时内最大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max24)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析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死亡组的APACHE II评分(24.30 ± 5.157)、VISmax24 [100.0 (53.5, 121.0)]明显高于存活组(P max24联合APACHE II评分(AUC = 0.848, 95% CI: 0.792~0.905),较单一的APACHE II评分(AUC = 0.729, 95% CI: 0.655~0.802)、VISmax24 (AUC = 0.783, 95% CI: 0.709~0.856)、乳酸(AUC = 0.665, 95% CI: 0.587~0.743)、SOFA (AUC = 0.680, 95% CI: 0.602~0.758)预测价值更高。结论:VISmax24联合APACHE II评分能更有效预测血流感染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脓毒性休克 APACHE II评分 病死率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硝基呋喃抗菌骨水泥的动物体内生物相容性研究
2
作者 郭锐 阚宇辰 +4 位作者 高喆 韩庐阳 卜文翰 许杨 储建军 《安徽医学》 2024年第4期403-408,共6页
目的研究硝基呋喃抗菌骨水泥的动物体内生物相容性。方法选用21只C57小鼠,随机分组,注射市售PMMA骨水泥浸提液(浓度分别为40%、80%和100%)、p(10%NFMA-co-MMA)骨水泥浸提液(浓度分别为40%、80%和100%)以及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7组,... 目的研究硝基呋喃抗菌骨水泥的动物体内生物相容性。方法选用21只C57小鼠,随机分组,注射市售PMMA骨水泥浸提液(浓度分别为40%、80%和100%)、p(10%NFMA-co-MMA)骨水泥浸提液(浓度分别为40%、80%和100%)以及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7组,n=3)。观察小鼠一般状态及体质量变化;对小鼠肝脏、肾脏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肝肾细胞有无变性、坏死。选用6只新西兰兔进行背部肌肉植入实验(2组,n=3),对样件周围的肌肉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样件植入2周和4周后局部组织炎症反应情况。结果所有小鼠未表现出任何不良反应,小鼠均未死亡。所有注射p(10%NFMA-co-MMA)骨水泥浸提液的小鼠相比于注射前体质量均增加,各时间点增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PMMA浸提液组小鼠体质量增加最明显,第三天体质量增加量为(3.56±2.52)g,增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p(10%NFMA-co-MMA)骨水泥浸提液的小鼠肝肾细胞未见明显变性、坏死。植入p(10%NFMA-co-MMA)骨水泥后,第2周观察到样件周围组织有大量炎症细胞浸,第4周炎症减轻,结果与PMMA骨水泥植入后相同。结论与临床使用的PMMA骨水泥相比,非浸出抗菌骨水泥p(NFMA-coMMA)在动物体内没有引起明显毒性反应,说明p(NFMA-co-MMA)骨水泥在动物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 骨水泥 感染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后昏迷患者的疗效研究
3
作者 李炎 齐胤良 +1 位作者 许季祥 周小妹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575-3582,共8页
目的:比较0.16 MPa和0.20 MPa两种压力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后昏迷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0.16 MPa高压氧治疗和41例接受0.20 MPa高压氧治疗的重型颅脑创伤后昏迷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ADL评分、GOS评分的... 目的:比较0.16 MPa和0.20 MPa两种压力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创伤后昏迷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0.16 MPa高压氧治疗和41例接受0.20 MPa高压氧治疗的重型颅脑创伤后昏迷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ADL评分、GO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0.16 MPa治疗组在GCS评分3~4分的极重型患者疗效优于0.20 MPa组(P < 0.05)。结论:0.16 MPa高压氧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创伤后昏迷患者,尤其是极重型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压力 高压氧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疗效
下载PDF
日间发生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低血糖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徐驰 曹永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24-0128,共5页
探讨日间发生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低血糖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行动态血糖监测期间发生日间(8:00-20:00)低血糖的T2DM患者173例,根据有无低血糖症状分为无低血糖症... 探讨日间发生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低血糖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行动态血糖监测期间发生日间(8:00-20:00)低血糖的T2DM患者173例,根据有无低血糖症状分为无低血糖症状组(87例)和有低血糖症状组(8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动态血糖监测指标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日间低血糖无症状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日间低血糖无症状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平均血糖水平、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均血糖水平是日间无症状低血糖的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平均血糖水平对预测日间无症状低血糖有一定价值(AUC=0.763),敏感度为73.6%,特异度为72.1%,最佳截断值为7.755mmol/L。结论 日间发生的无症状低血糖相对于有症状低血糖持续时间更长,与平均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日间低血糖 无症状低血糖 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 平均血糖水平
下载PDF
老年男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抗胆碱药物治疗后的胆碱水平评估
5
作者 黄志文 席俊华 +2 位作者 杨晓亮 夏金翔 张艳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58-0062,共5页
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老年男性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抗胆碱治疗后的胆碱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符合OAB症状的32例老年男性患者纳入本研究,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mg,每日1次,12周药物治疗后,根据症状改善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1... 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老年男性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抗胆碱治疗后的胆碱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符合OAB症状的32例老年男性患者纳入本研究,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mg,每日1次,12周药物治疗后,根据症状改善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18例和无效组14例,评估患者下尿路症状改善情况并通过1H-MRS测定膀胱壁胆碱含量,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经过药物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OAB症状均有改善。对于有效组来说,OAB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001)。同时,有效组患者膀胱壁上Cho/Cr较无效组来说显著降低(P<0.001)。结论 琥珀酸索利那新片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OAB症状,此外,膀胱壁胆碱水平降低与抗胆碱药物治疗OAB症状改善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利那新 磁共振波谱 胆碱 膀胱过度活动症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李悦 韩晓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84-0188,共5页
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 TCSS)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 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 TCSS)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行多伦多临床评分。依据TCSS评分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不合并DPN组(TCSS评分≤5分,n=58)和2型糖尿病合并DPN组(TCSS评分>5分,n=57)。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分析SII在T2DM中表达情况与DPN的相关性。结果 T2DM合并DPN组的SII水平高于T2DM不合并DPN组(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SII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证实SII对DPN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95% CI)=0.854(0.776~0.913) ,P<0.001],最佳截断值为426.95,其对应的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69%。结论 SII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SII升高对DPN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神经病变 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
下载PDF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薛世伟 曹永红 +2 位作者 刘燕 徐驰 戴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90-0094,共5页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T2DM患者315例进行横断面研究,依据CIMT检测结果将入试者分为CIMT增厚组和CIMT非增厚组。比较两组患者...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T2DM患者315例进行横断面研究,依据CIMT检测结果将入试者分为CIMT增厚组和CIMT非增厚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SBP、UACR、HbA1c、CV、MAGE、SD、MG、LAGE、F-CP、T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MAGE是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TIR是CIMT增厚的保护因素(P<0.05或<0.01)。ROC曲线分析:MAGE、TIR和联合预测值PRE_1对CIMT增厚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7、0.750和0.77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87mmol/L、74.27%和0.42;灵敏度分别为46.6%、69.3%和56.8%;特异度分别为93.0%、73.6%和89.0%。结论 TIR和MAGE与T2DM患者CIMT增厚显著相关,且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基于术前磁共振成像分类指导精囊镜技术治疗精道远端疾病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倪大伟 宋涛 +3 位作者 刘昆 吴畏 齐伟 张艳斌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2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分类指导精囊镜技术治疗精道远端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精囊镜技术治疗的35例精道远端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了精道远端的MR...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分类指导精囊镜技术治疗精道远端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精囊镜技术治疗的35例精道远端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了精道远端的MRI检查,根据MRI影像学结果分为梗阻型精道远端疾病与非梗阻精道远端疾病两种类型。所有患者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接受F6/7.5精囊镜检查,分析并对比两种类型患者精囊镜手术的进镜成功率、进镜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35例精囊镜手术精囊镜均成功进入精囊。17例MRI诊断为梗阻型精道远端疾病的患者中,有88.2%(15/17)的患者术中需经小囊途径进入精囊,平均手术时间为(96.8±58.7)min;18例MRI诊断为非梗阻型精道远端疾病的患者中,有44.4%(8/18)的患者需经小囊途径进入精囊,平均手术时间为(96.9±59.2)min。两类患者进镜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附睾炎、逆行射精、直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通过MRI影像对精道远端疾病患者进行分类可以有效指导精囊镜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手术进镜的成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囊镜 磁共振成像 射精管梗阻 精道远端疾病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白蛋白对脓毒症患者出现Ⅲ级以上AGI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冯含敏 赵晶晶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778-786,共9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脓毒症患者出现III级及以上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6例脓毒症...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脓毒症患者出现III级及以上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III级以上AGI症状将研究对象分为AGI组(80例)及N-AGI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首日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降钙素原(PCT)、乳酸、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II评分(APACHE II)、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一系列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III级以上AG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CAR对脓毒症患者出现III级以上AGI的预测价值。结果:AGI组的SOFA评分、PCT、CRP、CAR水平均高于N-AGI组,ALB低于N-AG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β = 0.546, OR = 1.726, 95% CI: 1.041~2.863, P < 0.05)是脓毒症患者III级以上AGI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ROC曲线提示,SOFA评分、PCT、CRP、ALB、CAR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胃肠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605、0.769、0.938、0.315、0.944,提示CAR的预测价值明显高于其他,95%置信区间为0.912~0.976。结论: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对脓毒症患者出现III级以上急性胃肠损伤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白蛋白 脓毒症 胃肠损伤 预测
下载PDF
PBL+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MBBS留学生耳鼻咽喉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琴 邹明明 +4 位作者 王太保 杨丹 张晨 周汝环 张雁冰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5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PBL+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MBBS留学生耳鼻咽喉科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2017级MBBS留学生120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成绩从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阶... 目的:探讨PBL+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MBBS留学生耳鼻咽喉科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2017级MBBS留学生120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成绩从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四个方面综合评价,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新的教学方法在提高MBBS留学生满意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文献查阅能力,培养科研思维和临床思维方面的评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PBL教学法 留学生教育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梦远 徐涛良 +3 位作者 倪润泽 张静 高玉 冯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390-396,共7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P/ALB,CA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LY,NLR)在预测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绝经女性患者59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P/ALB,CA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LY,NLR)在预测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绝经女性患者59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分为中年绝经组(n=332)和老年绝经组(n=261);根据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GS),分为对照组(n=210)、轻度组(n=235)及严重组(n=148)。比较各组CAR、NLR有无差异,采用Pearson分析检验CAR、NLR与GS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及不同年龄段绝经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CAR、NLR及二者联合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各年龄段绝经后女性中,冠心病组CAR、NLR均高于对照组,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组CAR、NLR高于轻度病变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AR、NLR与GS呈正相关(r_(CAR)=0.406,r_(NLR)=0.390,P<0.01);多因素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R及NLR为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OC分析显示,CAR、NLR及二者联合均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有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时曲线下面积(AUC)更大,预测效能高于单个指标(P<0.01)。结论CAR、NLR可作为绝经后女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达格列净治疗老年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倪润泽 冯俊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治疗老年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的老年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治疗老年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的老年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抗心衰药物给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6 min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LVEF、LVESD、LVEDD、NT-proBNP、eGRF及6MWD改善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eGFR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5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对照组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达格列净可改善老年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抑制心室重构,且不良反应较低,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达格列净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他达拉非小剂量每日一次方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华志 魏灿 +3 位作者 井俊峰 齐伟 徐忠乐 张艳斌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6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他达拉非小剂量每日一次(OAD)方案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E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三组,各30例。A组给予他达拉非小剂量OA... 目的探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他达拉非小剂量每日一次(OAD)方案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E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三组,各30例。A组给予他达拉非小剂量OAD方案治疗,B组给予低频NMES治疗,C组采取低频NMES联合他达拉非小剂量OAD方案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3个月后三组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勃起硬度评分(EHS)和视听性刺激(AVSS)下RigiScan阴茎硬度,评估低频NME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85例患者完成随访。治疗前三组IIEF-5评分、EHS和AVSS下阴茎硬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IIEF-5评分、EHS和AVSS下阴茎硬度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C组IIEF-5评分、EHS和AVSS下阴茎硬度均高于A组和B组,且A组均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频NMES联合他达拉非小剂量OAD方案治疗ED疗效优于单一治疗方案,并未增加不良反应,有望成为治疗ED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他达拉非 小剂量 每日一次方案 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4
作者 牛昆仑 陈福进 +3 位作者 赵晶晶 王菁 徐跃文 姚莉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0期53-57,共5页
目的建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患者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提取2008—2019年重症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Ⅳ,MIMIC-Ⅳ)中2767例SAE患者的临床数据... 目的建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患者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提取2008—2019年重症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Ⅳ,MIMIC-Ⅳ)中2767例SAE患者的临床数据作为训练集,构建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准确性及拟合优度进行评价。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34例SAE患者临床数据纳入验证集,代入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动脉血氧分压、血乳酸、血尿素氮、白蛋白是SAE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使用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95%置信区间为74.45%~78.53%,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χ^(2)=13.090,P=0.109)。将预测模型代入验证集,敏感度为80.00%,特异性为61.60%,准确性为76.87%,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提示模型外部数据验证中区分度良好。结论构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SAE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有助于临床及时调整治疗策略,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院内死亡 预测模型 重症医学信息数据库
下载PDF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和OLGA分级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分层中的一致性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振旺 方东 +4 位作者 鲍德明 王黎明 许勤 赵敏 陈正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3649-3652,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和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胃炎评估(OLGA)分级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变风险分层的一致性,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CAG患者168例,收集人口学资... 目的评价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和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胃炎评估(OLGA)分级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变风险分层的一致性,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CAG患者168例,收集人口学资料,采集血清样本检测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G)-17、幽门螺杆菌(Hp)抗体,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完成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评分;根据内镜和病理结果,由萎缩范围和程度进行OLGA分级判定。采用Kappa相关分析评价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和OLGA分级的一致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两种方法一致性的相关因素。结果新型胃癌筛选系统平均评分(9.54±2.63)分,其中低危125例(74.40%)、中高危43例(25.59%);OLGA分级低危(0~Ⅱ级)137例(81.55%),高危(Ⅲ~Ⅳ级)31例(18.45%),Kappa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呈中度相关(P=0.000)。两种分层方法同时为“低危”或“高危”的患者146例,吻合率86.90%,设为一致组,危险分层存在差异的患者22例(13.09%),设为非一致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一级亲属胃癌史、Hp血清抗体分型、木村-竹本分类及高盐饮食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不同抗体分型Hp感染是影响危险分层差异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新型胃癌筛选评分系统对评估CAG患者的癌变风险有重要参考价值,具有无创、简便、可重复的优点,但是在临床应用时可能需考虑Hp抗体分型对风险分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筛查 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胃炎评估(OLGA)分级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
下载PDF
耐碳氢酶烯肺炎克雷伯杆菌肺部感染后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特征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
16
作者 随秀华 赵晶晶 +1 位作者 姚莉 王菁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9期14824-14832,共9页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肺部感染后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临床特征以及构建Nomogram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合肥市...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肺部感染后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临床特征以及构建Nomogram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01月~2022年12月所有肺部感染后肺泡灌洗液分离出CRKP的患者共162例,其中有71例患者CRKP肺部感染后进展为ARDS,此为ARDS组;91例患者CRKP肺部感染后未进展为ARDS,此为非ARDS组。使用SPASS 26.0软件对于收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以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耐CRKP肺部感染后进展为ARDS的危险因素最佳截断值以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并以此为基础应用R软件“rms”包构建其Nomogram模型,校正曲线对Nomogram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应用R软件“rmda”包构建决策曲线,并评估Nomogram模型的预测效能。P 67.5岁)、SOFA (>1.5分)、CCI (>3.5分)是CRKP肺部感染后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本研究基于此构建的Nomogram模型对于肺部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后进展为ARDS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 ARDS 临床特征 Nomogram模型
下载PDF
以MRI信号预测子宫动脉栓塞后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
17
作者 陈绵朋 王思远 +2 位作者 潘升权 龙海灯 殷世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00-404,共5页
目的观察以子宫肌瘤MRI信号预测子宫动脉栓塞(UAE)后其体积缩小率(VR)的价值。方法纳入96例接受UAE的子宫肌瘤患者,比较治疗前、后资料,观察T1WI、T2WI信号强度比(SIR-T1、SIR-T2)及表观弥散系数(ADC)与UAE后肌瘤VR的关系及其预测VR的... 目的观察以子宫肌瘤MRI信号预测子宫动脉栓塞(UAE)后其体积缩小率(VR)的价值。方法纳入96例接受UAE的子宫肌瘤患者,比较治疗前、后资料,观察T1WI、T2WI信号强度比(SIR-T1、SIR-T2)及表观弥散系数(ADC)与UAE后肌瘤VR的关系及其预测VR的效能。结果相比治疗前,UAE后6个月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月经量、视觉模拟评分、经期时长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1),血红蛋白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均<0.01)。子宫肌瘤SIR-T1、SIR-T2及ADC均与UAE后VR呈正相关(r=0.25、0.48、0.28,P均<0.05)。分别以0.96、2.30及0.93×10^(-3)mm^(2)/s为截断值,以SIR-T1、SIR-T2及ADC预测UAE后子宫肌瘤VR>50%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0.82及0.65。结论子宫肌瘤UAE前SIR-T1、SIR-T2及ADC有助于预测其UAE后V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阴茎高敏感性早泄的疗效
18
作者 陈嗣 魏灿 +3 位作者 井俊峰 徐忠乐 齐伟 张艳斌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46-850,共5页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阴茎高敏感性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8月经阴茎神经电生理检查筛选的阴茎高敏感性早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电刺激组22例、局部麻醉药...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阴茎高敏感性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8月经阴茎神经电生理检查筛选的阴茎高敏感性早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电刺激组22例、局部麻醉药组21例、联合治疗组23例。电刺激组采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每周5次;局部麻醉药组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性生活30 min前使用;联合治疗组采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同时性生活前30 min加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每组患者治疗周期为3个月。分别收集3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如阴茎背神经体感诱发电位(DNSEP)潜伏期、阴茎头体感诱发电位(GPSEP)潜伏期、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早泄诊断量表评分(PEDT)及配偶性生活满意度评分。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后IELT、PEDT、配偶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及DNSEP、GPSEP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在IELT、PEDT、配偶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及DNSEP和GPSEP潜伏期方面均优于电刺激组与局部麻醉药组(P<0.05)。电刺激组与局部麻醉药组治疗后相关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阴茎高敏感性早泄有效,且联合局部麻醉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高敏感性早泄 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阴茎神经电生理检查
下载PDF
AGE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发生风险
19
作者 黄慧静 曹永红 +2 位作者 洪琼 邹玲玲 戴武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5期45-49,共5页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预测T2DM患者肌少症的患病风险。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合肥市...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预测T2DM患者肌少症的患病风险。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肌少症将其分为对照组(n=146)和肌少症组(n=3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AGE、肌力、起立试验、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BMI、肌力、AGE均是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BMI、肌力、AGE建立预测模型,经验证该模型校准度良好,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发现其预测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33,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结果 显示该模型具有更高的净收益和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AGE是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T2DM患者的肌少症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基化终末产物 肌少症 列线图
下载PDF
APACHE-II评分联合BISAP评分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李少敏 王自成 +3 位作者 许季翔 刘骁 韩肖晓 周小妹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20416-20425,共10页
目的:评估APACHE-II评分联合BISAP评分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 (serum amyloid A, SAA)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 HL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 目的:评估APACHE-II评分联合BISAP评分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 (serum amyloid A, SAA)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 HL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的192例HL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入组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2组:轻症HLAP组(123例)和中重症HLAP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APACHE-II评分和BISAP评分以及入院即刻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等多项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中重症HLAP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APACHE-II评分联合BISAP评分及SAA的临床预测效果。结果:APACHE-II评分(OR = 1.424, P = 0.002)、BISAP评分(OR = 2.289, P = 0.024)及SAA (OR = 0.042, P = 0.006)均为中重症HLAP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APACHE-II评分预测中重症HLAP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79.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 (P < 0.05);SAA预测中重症HLAP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6%、82.6%,AUC为0.870 (P < 0.05);BISAP评分预测中重症HLAP患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9%,62.7%,AUC为0.818 (P < 0.05)。三项指标联合后预测中重症HLAP患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0%、95.7%,AUC为0.962 (P < 0.05)。结论:APACHE-II、BISAP评分及SAA与HLAP患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联合该三项指标对中重症HLAP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APACHE-II评分 BISAP评分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