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锦权 陶晓根 +3 位作者 承韶晖 赵劲松 吴双正 王晓婧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23-924,共2页
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 医院获得性 重症监护病房 临床研究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综合性ICU 获得性真菌感染 发生率 病死率 上升
原文传递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陶晓根 王锦权 +3 位作者 承韶晖 赵劲松 刘宝 吴双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1例脓毒症患者在CBP治疗前后采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同时检测血及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观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1例脓毒症患者在CBP治疗前后采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同时检测血及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观察CBP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TNF-α的变化。结果CBP治疗后APACHEⅡ评分降低(P<0.001),CD3^+、CD4^+、CD4^+/CD8^+比值均较CBP治疗前升高(P<0.001、P<0.001、P<0.05),而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BP治疗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对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脓毒症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川芎嗪对脓毒症大鼠肝细胞线粒体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鹿中华 王锦权 +3 位作者 陶晓根 刘宝 王秋卉 范骁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5-8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脓毒症时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脓毒症模型组、川芎嗪治疗组和预防组4组,每组12只。采用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1 mg/kg)的方法制备脓毒症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脓毒症时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脓毒症模型组、川芎嗪治疗组和预防组4组,每组12只。采用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1 mg/kg)的方法制备脓毒症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预防组在注射LPS前给予川芎嗪60 mg/kg,每日1次,连续7 d;治疗组在注射LPS后1 h给予川芎嗪60 mg/kg。达到脓毒症诊断标准后4 h处死动物,取肝脏提取肝脏线粒体,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线粒体ATP酶活性、线粒体结构变化及肝脏含水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脏含水量显著升高,Δψm及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和预防组肝组织含水量较低,Δψm及各ATP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均<0.01)。电镜下观察,治疗组、预防组肝脏线粒体形态接近正常对照组,且肝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好于模型组。结论脓毒症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均受损害;川芎嗪通过稳定Δψm、维持ATP酶正常活性,从而起到减轻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脓毒症 肝细胞 线粒体 保护
下载PDF
脓毒症对肝脏线粒体膜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秋卉 王锦权 +3 位作者 叶文 范骁钦 陶晓根 赵劲松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对实验动物肝脏线粒体功能及结构的损伤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分别予生理盐水、脂多糖(LPS)1mg/kg、LPS2mg/kg静脉注射,制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实验动物模型后提取肝脏线粒体,... 目的探讨脓毒症对实验动物肝脏线粒体功能及结构的损伤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分别予生理盐水、脂多糖(LPS)1mg/kg、LPS2mg/kg静脉注射,制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实验动物模型后提取肝脏线粒体,检测丙二醛(MDA)含量、ATP酶活性、线粒体肿胀程度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同时观察肝脏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脓毒症组较对照组肝脏组织水肿加重,电镜见线粒体肿胀和膜增厚、MDA含量增高、ATP酶活性降低、线粒体膜流动性减低、膜电位差减小,且脓毒症休克组这些变化更加明显。结论脓毒症实验动物肝细胞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抑制线粒体膜ATP酶活性、降低跨膜电位,使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受损,导致肝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肝细胞 线粒体 脂多糖
下载PDF
镇静治疗对手术后重症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承韶晖 陶晓根 +3 位作者 王锦权 周树生 吴双正 赵劲松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后ICU患者行机械通气时镇静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术后需机械通气的I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镇静组(80例),B组为对照组(40例)。A组又分为A1组40例,用咪唑安定镇静;A2组40例,用丙泊酚镇静;B组不用镇静剂。观察比... 目的探讨手术后ICU患者行机械通气时镇静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术后需机械通气的I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镇静组(80例),B组为对照组(40例)。A组又分为A1组40例,用咪唑安定镇静;A2组40例,用丙泊酚镇静;B组不用镇静剂。观察比较A、B两组患者术前、术毕、停机械通气前、停机后2h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和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等。结果 A组患者少有恐惧感,脱机时血压、心率平稳;B组患者诉不适较多,脱机时血压、心率均明显升高(P<0.01);B组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较A组延长,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镇静剂使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能减少恐惧,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重症监护 清醒镇静 二异丙酚 咪达唑仑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劲松 王锦权 陶晓根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16-518,共3页
关键词 应激性高血糖 危重症患者 ICU患者 医源性因素 细胞因子 调节异常
下载PDF
老年危重病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范骁钦 王锦权 +3 位作者 陶晓根 鹿中华 叶文 王秋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危重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情况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高于死亡组(P<0.05);入院当日存活组患者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高于死亡组(...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危重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情况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高于死亡组(P<0.05);入院当日存活组患者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高于死亡组(P<0.05);在入住ICU第10天时,存活组患者胃肠外非氮热卡供给量和非氮热/氮均小于死亡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则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老年危重病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存在能量供给不足,及时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补充必需的能量,有助于改善患者疾病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危重患者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磷浓度变化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陶晓根 赵劲松 +3 位作者 王锦权 刘宝 承韶晖 范骁钦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磷水平变化及其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脓毒症患者血磷水平变化,及其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症组血磷水平[(0.79±0.27)mmol/L]较对照组[(1.04&#...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磷水平变化及其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脓毒症患者血磷水平变化,及其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症组血磷水平[(0.79±0.27)mmol/L]较对照组[(1.04±0.43)mmol/L]低(t=3.296,P<0.01);正常血磷组与低磷血症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7,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血磷低于正常值的标本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3,P<0.01);血磷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值呈负相关(r=-0.239,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易出现低磷血症,并且血磷水平低者,预后较差,血磷水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简易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健康状况指标 预后
下载PDF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监护 被引量:7
9
作者 周彩平 胡玉兰 +1 位作者 李玲 仇林英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方法及生命体征监护的意义。方法对1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CVVH治疗前后体温、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指末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影响CVVH正常运转的...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方法及生命体征监护的意义。方法对1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CVVH治疗前后体温、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指末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影响CVVH正常运转的因素进行观察。结果CVVH治疗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体温、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CVP均下降,SpO2上升,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CVVH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治疗中应严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指导CVVH参数设定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血液滤过 重症监护
下载PDF
L-精氨酸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晓根 赵劲松 +3 位作者 费明明 陈剑 刘宝 王锦权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L一精氨酸(L—Arg)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7例,随机分L—Arg组(A组,n=30)和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n=27);A组用L—Arg(15g/d)治疗7d,两组其他治疗... 目的探讨L一精氨酸(L—Arg)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7例,随机分L—Arg组(A组,n=30)和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n=27);A组用L—Arg(15g/d)治疗7d,两组其他治疗措施一致,观察治疗前后A、B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中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及B组治疗后增加(与治疗前比较t分别为2.665、3.758、3.804,P均〈0.05;与B组比较t分别为2.149、2.700、2.706,P均〈0.05);A、B两组治疗前后及与B组治疗后比较,CD8’变化不明显(t分别为0.398、0.592、-0.419,P均〉0.05)。治疗后A组IgA增加(t=2.772,P〈0.05),IgG、IgM变化不明显(t=1.097、0.342,P均〉0.05)。结论L—Arg能调整T细胞亚群的比例,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氨酸 慢性阻塞性肺病OPD) 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川芎嗪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致肝损伤干预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庆 王锦权 +4 位作者 查渝 刘宝 陶晓根 赵劲松 周树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ACS2h和4h组、TMP干预2h和4h组五组,每组各12只。制备ACS兔实验动物模型;TMP干预组在灌注氮气前1h给予TMP处理,实验...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ACS2h和4h组、TMP干预2h和4h组五组,每组各12只。制备ACS兔实验动物模型;TMP干预组在灌注氮气前1h给予TMP处理,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检测相关指标。结果ACS兔实验动物模型随着血内毒素浓度升高,血ALT值升高,线粒体Na^+-K^+-ATP酶、Mg^+-Ca^+-酶活力、肝脏GSH含量降低。TMP干预2h组较ACS2h组血清内毒素和ALT值下降(t=6.96,P〈0.05;t=1.24,P:0.23),线粒体Na^+-K^+-ATP酶、Mg^2+-Ca^2+-ATP酶活力、肝脏GSH含量升高(P〈0.05)。但TMP干预4h组较ACS4h组血清内毒素和ALT值显著升高,线粒体Na^+-K^+-ATP酶活力、Mg^2+Ca^2+-酶活力、肝脏GSH含量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TMP干预早期能保护肝细胞线粒体功能,降低血内毒素浓度;但如ACS不能得到有效缓解,随着时间的延长,TMP的保护作用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肝细胞 线粒体 保护 内毒素
下载PDF
川芎嗪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致急性肾损伤干预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查渝 王锦权 +3 位作者 刘宝 陶晓根 赵劲松 杜庆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对照组(C组)、ACS持续2 h组(A2组)和4 h组(A4组),TMP干预2 h组(T2组)和4 h组(T4组)。腹腔灌注氮气制备ACS兔实验动...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致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对照组(C组)、ACS持续2 h组(A2组)和4 h组(A4组),TMP干预2 h组(T2组)和4 h组(T4组)。腹腔灌注氮气制备ACS兔实验动物模型;TMP干预组在实验前1h给予TMP 60 mg/kg静脉注射。实验结束后采血并处死动物,检测相关观察指标。结果ACS兔实验动物模型随着血内毒素浓度升高,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和尿Cys C也升高,呈正相关(均P<0.01),尿量则减少,呈负相关(P<0.01)。与A2组比较,T2组实验动物血清Cr、BUN、Cys C、内毒素较低(均P<0.01),尿量、尿Cys C升高(均P<0.01)。与A4组比较,T4组实验动物血清内毒素升高(P<0.01)。结论TMP早期干预可降低ACS实验动物血清内毒素浓度,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对ACS造成的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急性 川芎嗪 筋膜间隔综合征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及表型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陶晓根 莫宝定 +3 位作者 陈剑 张蕾 刘宝 王锦权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3期1837-1838,1842,共3页
目的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获取成熟树突状细胞(DC),并对树突状细胞表型表达鉴定,为进一步研究DC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取健康成人新鲜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 h贴壁后加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目的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获取成熟树突状细胞(DC),并对树突状细胞表型表达鉴定,为进一步研究DC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取健康成人新鲜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 h贴壁后加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IL)-4,第6天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DC成熟,倒置显微镜观察每日细胞形态;分别于第1天、第6天、第8天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对T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结果倒置显微镜下DC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有毛刺状突起,呈DC典型形态学特征;成熟DC细胞表面CD1a、CD80、CD83、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明显增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OD值增加。结论用GM-CSF、IL-4和TNF-α可以诱导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出成熟的DC细胞,为进一步研究DC功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培养 密度梯度离心法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不同抗凝技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锦权 刘宝 +5 位作者 陶晓根 杨田军 赵劲松 张琳琳 秦玉荣 刘海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研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时不同抗凝方法的抗凝效果,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ICU收治出现DIC并予CBP治疗的患者56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共行CBP治疗162例次;根据患者28 d病死率分... 目的:研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时不同抗凝方法的抗凝效果,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ICU收治出现DIC并予CBP治疗的患者56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共行CBP治疗162例次;根据患者28 d病死率分为存活组21例,死亡组35例;根据CBP治疗时所选择的抗凝技术不同,分为小剂量肝素抗凝组、无抗凝剂组、肝素体外抗凝组和枸橼酸钠体外抗凝组;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和不同抗凝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存活组比较:CBP治疗前,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较高(P<0.01)、肝胆管损伤较重(P<0.01),血小板计数(BPC)较低(P<0.05)。不同抗凝方式组间比较,CBP治疗后次日晨,小剂量肝素组患者的BPC较治疗前升高(P<0.01),D-二聚体(D-Di)小剂量肝素组较无抗凝剂组及肝素体外抗凝组降低(均P<0.01);小剂量肝素组单次CBP治疗时间最长,且CBP并发症发生最少。结论:DIC患者在有效抗凝技术和严密监测凝血指标的前提下,可以耐受CBP治疗;在抗凝方式选择上,小剂量肝素抗凝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连续性血液净化 抗凝技术
下载PDF
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海华 王锦权 《感染.炎症.修复》 2009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临床防治 发病机制 INFLAMMATORY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与肝损伤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庆 王锦权 《感染.炎症.修复》 2008年第3期188-190,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肝损伤 呼吸功能衰竭 ACS 液体复苏 严重创伤 实验动物
下载PDF
血乳酸水平及其6小时清除率在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跃东 王锦权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及其6 h清除率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8例重症患者,入ICU时检测其动脉血乳酸水平,并在6 h后复检,计算出该患者6 h血乳酸清除率及相应的A-PACHEⅡ评分;根据疾病的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3例)和死亡...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及其6 h清除率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58例重症患者,入ICU时检测其动脉血乳酸水平,并在6 h后复检,计算出该患者6 h血乳酸清除率及相应的A-PACHEⅡ评分;根据疾病的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3例)和死亡组(15例);按患者入ICU时的血乳酸浓度,将患者分为高乳酸血症组(38例)和乳酸性酸中毒组(20例);根据6 h血乳酸清除率值,将患者分为低乳酸清除率组(23例)和高乳酸清除率组(35例)。结果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患者的6 h血乳酸清除率高[(38.74±2.24)%vs.(16.28±2.31)%,P<0.01],而入ICU时的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组患者病死率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乳酸性酸中毒组(P<0.05);低6 h血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病死率高于高6 h乳酸清除率组(43.43%vs.14.28%,P<0.05),两组间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患者随着血乳酸水平增加APACHEⅡ评分也逐渐升高(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判断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而6 h血乳酸清除率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医疗 酸中毒 乳酸性 代谢清除率
下载PDF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老年人侵袭性真菌病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焦莉莉 周树生 +1 位作者 常虹 谈敏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老年人侵袭性真菌病(IFD)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体温≥38℃持续72~96 h以上,经合理的广谱抗生素治疗4~7 d无效,或起初治疗有效,但体温下降后再次升高怀疑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老年住院病人(107...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老年人侵袭性真菌病(IFD)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体温≥38℃持续72~96 h以上,经合理的广谱抗生素治疗4~7 d无效,或起初治疗有效,但体温下降后再次升高怀疑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老年住院病人(107例),连续2 d采集2次静脉血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结合病人基础疾病、影像学检查、真菌培养结果、抗真菌治疗疗效等将病人分为确诊IFD、临床诊断IFD、拟诊IFD及非IFD四组。计算G试验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诊断准确性。对抗真菌治疗前G试验检测阳性的确诊和临床诊断IFD患者(64例),连续监测抗真菌治疗后第3、7、10、14、21天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变化,观察与患者抗真菌治疗疗效、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以确诊及临床诊断IFD为G试验真阳性组,以非IFD为G试验真阴性组。G试验在真阳性组68例中64例阳性,真阴性组22例中10例阴性,灵敏度96.9%,特异度45.5%,阳性预测值94.1%,阴性预测值45.4%,诊断准确性82.2%。(2)与抗真菌治疗前比较,抗真菌治疗第3、7、10、14、21天后治疗有效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逐渐下降(P<0.01),治疗无效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成高水平状态。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G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老年人侵袭性真菌病具有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抗真菌治疗效果、评估病情进展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葡聚糖类 血液学试验 老年人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锦权 陶晓根 +5 位作者 张翠萍 周彩平 承韶晖 赵劲松 吴双正 叶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14-517,共4页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对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血管内皮损伤与病情演变之间的关系。方法17例重症脓毒症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共25次,观察患者接受CBP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次日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对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血管内皮损伤与病情演变之间的关系。方法17例重症脓毒症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共25次,观察患者接受CBP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次日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象、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等变化;根据患者接受CBP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血标本时间不同,分为治疗前组和治疗后组;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CBP治疗后组vWF较治疗前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APACHEⅡ和MODS评分也较治疗前组明显降低(P<0.05);CBP治疗前组,vWF与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计数(PLT)呈正相关(P<0.01),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P<0.05);CBP治疗后组,vWF与WBC和D-二聚体均呈正相关(P<0.01,0.05)。CBP治疗后存活组患者,vWF仅仅与血WBC呈正相关(P<0.01);而CBP治疗后死亡组患者,vWF与总脱水量及红细胞比积呈正相关(P<0.01),而与PT-INR和APTT呈负相关(P<0.01,P<0.05)。结论CBP治疗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在CBP治疗过程中,脱水过多,又可能加重血管内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脓毒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内皮损伤
原文传递
影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预后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苏俊 王锦权 +3 位作者 陶晓根 刘宝 莫宝定 张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91例出现CL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3组:死亡组37例,治愈组132例,未愈组22例。将治愈组和死亡组患者... 目的探讨影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91例出现CL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3组:死亡组37例,治愈组132例,未愈组22例。将治愈组和死亡组患者在入院时、出现CLS时和出院前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探寻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治愈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P〈0.01),阴离子间隙、甘油三酯、压力调整心率、氧合指数也较低(P〈0.叭或P〈0.05),血糖、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明显增高(P〈0.01);人院时出现肾损伤的患者较多(P〈0.01)。在治疗方面,治愈组应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乌司他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者较多(P〈0.05)。结论发生CLS患者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严重低蛋白血症、内环境紊乱、营养状态较差、氧合指数低、肾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较重者,预后不良;应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乌司他丁、血液净化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CLS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预后 影响因素 重症医学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