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机器人辅助与胸腹腔镜微创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比较
1
作者 张天赐 袁立功 +3 位作者 田界勇 李鑫昊 黄志宁 吴显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8,共9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癌切除术(RAMIE)和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88例接受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癌切除术(RAMIE)和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88例接受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其中RAMIE组69例,男性49例,女性20例,年龄(67.2±7.2)岁;MIE组119例,男性89例,女性30例,年龄(69.1±7.0)岁。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匹配后RAMIE组58例,MIE组58例。采用t检验、Pearsonχ^(2)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PSM处理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RAMIE组和MIE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带管天数、淋巴结清扫总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中出血、左喉返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RAMIE组优于M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E组在淋巴结清扫总站数方面更优(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RAMIE组和MIE组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MIE近期疗效与MIE食管癌切除术相当;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同时在淋巴结清扫中尤其是在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达芬奇机器系统 微创食管癌手术 倾向性匹配评分 胸腹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术
下载PDF
11例原发性胸腺癌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君 魏大中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腺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10年收治的11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讨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无完整包膜并侵犯周围器官...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腺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10年收治的11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讨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无完整包膜并侵犯周围器官,如肺脏、心包和纵隔大血管等。11例患者中完整切除肿瘤4例,肿瘤扩大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2例、活检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胸腺癌。经3个月至10年的随访,11例术后均行辅助治疗;其中5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3例于术后3年内死亡,1例于术后6年死亡,现存活2例。按寿命表法计算1、3、6年存活率分别为54.5%、27.3%和18.2%。结论原发性胸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易发生外侵和转移,应早期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外科手术 分析
下载PDF
伴微乳头状结构肺腺癌的预后与外科治疗进展
3
作者 徐粮东 王高祥 +5 位作者 陶善明 孙效辉 李田 王君 徐美青 解明然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6期925-928,共4页
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1-2]。腺癌是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其发病率占所有肺癌的50%以上[3]。多数肺癌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即为晚期... 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1-2]。腺癌是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其发病率占所有肺癌的50%以上[3]。多数肺癌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即为晚期,可手术的肺癌患者仅占30%左右[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腺癌 恶性肿瘤 外科治疗进展 微乳头状结构 初次诊断 病理类型 肺癌患者
下载PDF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4
作者 李田 梅新宇 +3 位作者 解明然 吴显宁 张天赐 马冬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9-702,共4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单操作孔肺大疱切除的手术要点、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VATS肺大疱切除术患者353例,其中常规三孔法VATS肺大疱切除172例,单操作孔VATS肺大疱切除1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单操作孔肺大疱切除的手术要点、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VATS肺大疱切除术患者353例,其中常规三孔法VATS肺大疱切除172例,单操作孔VATS肺大疱切除1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量、术后1 d疼痛VAS评分、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中转开胸。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液引流量(t=-3.520,P=0.021)、术后1 d疼痛VAS评分(t=-6.726,P=0.000)、术后胸管留置时间(t=-4.268,P=0.000)、术后住院时间(t=-3.899,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操作孔VATS肺大疱切除术安全可行,相对于传统三孔法VATS肺大疱切除术有创伤小,疼痛减轻,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等优势,可作为肺大疱外科治疗的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单操作孔 电视胸腔镜 肺大疱
下载PDF
胸腔镜与胸骨正中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并胸腺瘤的比较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文军 范军 +1 位作者 马冬春 徐美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5-759,共5页
回顾性分析51例重症肌无力(MG)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31例接受胸腔镜手术(腔镜组),20例接受胸骨正中劈开手术(开放组)。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腔镜组2例术中辅助小切口;两组术后各有1例发生肌无力危象,全组无围手术期死... 回顾性分析51例重症肌无力(MG)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31例接受胸腔镜手术(腔镜组),20例接受胸骨正中劈开手术(开放组)。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腔镜组2例术中辅助小切口;两组术后各有1例发生肌无力危象,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腔镜组与开放组比较,手术时间、延迟拔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失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6~53个月,中位时间23个月,失访4例。腔镜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21.4%,有效率为78.6%,胸腺瘤复发率为7.1%,开放组分别为26.3%、84.2%、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高选择性的MG并胸腺瘤患者,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安全可行,能取得与胸骨正中劈开入路手术相近的远期疗效,且在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方面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 胸腔镜检查 胸腺切除术 围手术期医护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冬春 徐美青 +10 位作者 魏大中 朱晓枫 郭明发 徐世斌 梅新宇 柯立 李田 柳常青 张正华 江贤亮 王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接受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总量、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切口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接受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总量、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切口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对肺癌患者统计清扫淋巴结数目。结果 58例在完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有5例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76.6±27.3)min,术中出血量(128.2±27.3)ml,术后胸液总量(1128.4±237.2)ml,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5.2±1.7)d,术后住院天数(6.1±1.8)d,切口疼痛评分(5.6±1.7)分,术后咯血合并残肺严重感染1例行二次手术残肺切除,余无严重并发症。35例肺癌患者清扫淋巴结共368枚,人均10.2枚。结论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早期肺癌患者可达到与开胸手术相似的淋巴结清扫效果,是部分肺部良性疾病及早期周围型肺癌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胸腔镜 肺癌 淋巴结清扫 肺叶切除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正华 马冬春 +5 位作者 徐美清 魏大中 郭明发 梅新宇 徐世斌 柯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对181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施行全胸腔镜(全胸腔镜组,n=77)及传统开胸(传统开胸组,n=104)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对181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施行全胸腔镜(全胸腔镜组,n=77)及传统开胸(传统开胸组,n=104)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转移的阳性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管引流量及术后带胸引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31.0±25.6)min,与传统开胸组(129.2±26.8)min比较无显著差异(t=0.455,P=0.649),术中出血量(140.8±110.6)ml与传统开胸组(148.1±96.8)ml比较无显著差异(t=-0.472,P=0.638),术后带胸引管时间(8.4±3.1)d与传统开胸组(8.2±2.3)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498,P=0.619),术后住院时间(9.8±3.7)d与传统开胸组(10.6±2.1)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841,P=0.067),清扫淋巴结(20.1±7.7)枚与传统开胸组(18.9±5.6)枚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214,P=0.226)。全胸腔镜组术后第1天胸液量(260.9±111.9)ml,显著少于传统开胸组(322.8±103.6)ml(t=3.841,P=0.000)。术后近期复发率全胸腔镜组5.2%(4/77)与传统开胸组5.8%(6/104)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全胸腔镜组转移率6.5%(5/77)与传统开胸组8.6%(9/104)无统计学差异(χ2=0.289,P=0.591)。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周围型肺癌安全、有效、可行,术后胸液量少,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方面能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电视胸腔镜手术 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右胸腹两切口在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马冬春 魏大中 +8 位作者 范军 朱晓枫 徐美清 田界勇 郭明发 戎保林 柯立 梅新宇 徐世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4-585,共2页
目的观察右胸腹两切口、食管-胃右胸顶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5月~2002年4月间采用右胸腹两切口治疗中、下段食管癌153例,观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切缘阳性、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术后1... 目的观察右胸腹两切口、食管-胃右胸顶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5月~2002年4月间采用右胸腹两切口治疗中、下段食管癌153例,观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切缘阳性、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术后1、3、5年生存率并进行分析。结果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吻合口出血2例,清扫淋巴结共计1746个,其中转移淋巴结357个,淋巴结转移率40.5%(62/153),无切缘阳性发生。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140/153)、67.9%(104/153)、49%(76/153)。结论右胸腹两切口具有术野暴露好,吻合确切可靠,肿瘤切除率高,淋巴结清扫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切开膈肌,对呼吸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目前中、下段食管癌较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学 食管肿瘤/外科学 胸外科手术/方法 淋巴结切除术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16例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徐宝川 徐美青 +1 位作者 魏大中 马冬春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7期804-806,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行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可行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2007年9月~2009年9月,采用VATS方法施行食管癌根治术16例,回顾分析术前、术中、术后近期情况。结果16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182个,平均11.375个/...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行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可行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2007年9月~2009年9月,采用VATS方法施行食管癌根治术16例,回顾分析术前、术中、术后近期情况。结果16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182个,平均11.375个/例,淋巴结转移率26.9%(49/182)。平均胸部失血量为131 ml,术后引流量为(1281±533.5)ml,胸腔闭式引流管带管时间为(7.25±2.35)d。结论对于Ⅰ、Ⅱ期食管癌,电视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电视胸腔镜手术 根治术 肿瘤分期
下载PDF
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明发 徐美青 +2 位作者 徐世斌 许文华 魏大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395,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16例胸腺瘤或单纯胸腺增生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7~65(36.7±3.4)岁。全部病例均在胸腔镜下行胸腺瘤或胸腺组...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16例胸腺瘤或单纯胸腺增生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7~65(36.7±3.4)岁。全部病例均在胸腔镜下行胸腺瘤或胸腺组织切除、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者。全组患者手术时间110~180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呼吸机短暂辅助通气1例(<24 h),全组术后无危象发生,留置胸引管3~5 d,住院时间4~8 d。结论胸腔镜下扩大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符合该病的外科治疗原则,符合外科微创化的发展方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检查 胸腺切除术 重症肌无力
下载PDF
老年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杲 魏大中 +2 位作者 解明然 田界勇 马冬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背景与目的:老年食管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旨在比较高龄老人和年轻老人两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手术及术后情况,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对高龄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 背景与目的:老年食管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旨在比较高龄老人和年轻老人两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手术及术后情况,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对高龄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胸段食管鳞癌老年患者(60岁以上)37l例。其中≥75岁的高龄老人53例,60~74岁的年轻老人318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情况、并发症及术后院内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同时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左进胸入路与右进胸入路,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高龄老人组与年轻老人组相比术前合并症更多,术前ASA分级更高,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院内死亡率均明显增高,高龄老人组左胸入路较右胸入路术后并发症特别是肺部并发症更少(13.0% vs 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75岁的老年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手术风险较大,可以通过选择相对简单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并发症特别是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食管癌 手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30
12
作者 江贤亮 马冬春 +1 位作者 徐美青 魏大中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completely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c-VATS)治疗肺部疾病的可行性、近期疗效,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我科全胸腔镜肺叶切除31例(c-VATS组),随机选取42例开胸肺叶切...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completely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c-VATS)治疗肺部疾病的可行性、近期疗效,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我科全胸腔镜肺叶切除31例(c-VATS组),随机选取42例开胸肺叶切除(传统开胸组)作对照研究,观察手术时间、清扫的淋巴结数量、术中失血量、术后胸液量、胸引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指标。结果 c-VATS组中转开胸1例,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c-VATS组在术后并发症与清扫淋巴结方面与开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前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总量、胸引管带管时间、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后者。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开胸手术
下载PDF
胸中段食管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及其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界勇 马冬春 +9 位作者 魏大中 徐美青 范军 朱晓枫 郭明发 戎保林 柯立 梅新宇 徐世斌 王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清扫方法,指导临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对95例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及上腹正中两切口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95例胸中段食管患者淋...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清扫方法,指导临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对95例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及上腹正中两切口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95例胸中段食管患者淋巴结转移度为20.4%,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胸中段食管癌既有向上到右颈气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旁、食管旁、癌肿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也有向下至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胃小弯网膜等处淋巴结转移,呈现双向转移趋势。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具有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的倾向,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是淋巴结转移重要区域,右胸及上腹两切口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中段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二野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掌温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世斌 马冬春 +2 位作者 魏大中 梅新宇 柳常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掌温检测在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手汗症患者施行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5min进行掌温检测。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手掌多汗症状立即消失,掌温均升高。单纯T3、T4切断以及T3+T4、... 目的探讨掌温检测在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手汗症患者施行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5min进行掌温检测。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手掌多汗症状立即消失,掌温均升高。单纯T3、T4切断以及T3+T4、T3+T5联合切断组术后5min掌温升高显著(P<0.05);T4+T5、T2+T3、T2+T4联合切断组术后5min掌温升高不明显。结论掌温检测是判断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成功的有效方法 ,单纯T3或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汗症 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代偿性多汗
下载PDF
管状胃成形术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明发 田界勇 魏大中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12期1456-1457,共2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术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均施行右胸、上腹两切口胸段食管癌切除+右胸顶食管胃吻合术,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术式在腹腔淋巴结清扫及并发症防治...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术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均施行右胸、上腹两切口胸段食管癌切除+右胸顶食管胃吻合术,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术式在腹腔淋巴结清扫及并发症防治方面的优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无胸胃综合征及明显返流性食管炎发生,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胸胃瘘发生。结论用管状胃成形术重建消化道治疗胸段食管癌手术操作安全,有利于腹腔淋巴结的清扫,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胸胃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食管癌 管状胃 并发症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两孔法与三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梅新宇 李田 江贤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881-883,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两孔法手术切除肺大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胸腔镜治疗肺大疱,2011年4~12月常规三孔法手术43例,2012年4~10月两孔法手术4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1日疼痛评分、术后胸腔引流液量、拔管时间、住院时... 目的探讨胸腔镜两孔法手术切除肺大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胸腔镜治疗肺大疱,2011年4~12月常规三孔法手术43例,2012年4~10月两孔法手术4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1日疼痛评分、术后胸腔引流液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2组均无中转开胸、术中输血、胸腔感染等。两孔组手术时间(48.0±18.8)min,术中失血(12.9±8.2)ml,三孔组分别为(51.8±19.4)min、(14.3±7.5)ml,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孔组术后1日疼痛评分(VAS)低[(2.1±1.0)分vs.(3.4±1.6)分,t=-4.926,P=0.000],术后胸腔引流液总量少[(270.6±192.3)ml vs.(360.2±210.5)ml,t=-2.020,P=0.046],引流管拔管时间早[(3.2±1.5)d vs.(4.7±1.9)d,t=-3.946,P=0.000],住院时间短[(5.8±2.0)d vs.(7.1±1.9)d,t=-3.099,P=0.003]。术后6个月复发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0.4%(1/24)vs .0%(0/31),P=0.436]。结论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行,利于患者恢复,可以作为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孔法胸腔镜 肺大疱
下载PDF
单孔电视胸腔镜下手汗症患者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麻醉管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言虎 方才 +2 位作者 马冬春 崔中璐 康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3-395,共3页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下单孔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探讨麻醉管理经验及围术期手温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全部采取支气管内全凭静脉麻醉,单肺通气,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下单孔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探讨麻醉管理经验及围术期手温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全部采取支气管内全凭静脉麻醉,单肺通气,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分别在神经节切断前,切断后5、10、20、30、60min监测手温。并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围术期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关胸膨肺时MAP、PETCO2显著下降(P<0.01)。单肺通气过程中,SpO2有所下降,多能维持良好氧合。16例(89%)患者在切断T3交感神经节后,另2例在追加切断T4交感神经节后5min,术侧手温都升高1℃以上(P<0.05),30min后手温升至最高点。结论支气管内全凭静脉麻醉下单肺通气,能为VATS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创造良好的条件,但应加强呼吸和循环管理,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交感神经切除术 通气 机械
下载PDF
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慢性疼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雪娇 许庆珍 +3 位作者 肖洪玲 李从玲 解明然 徐美青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8期1372-1374,共3页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施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急、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分析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受肺叶切除术的90例患者。45例接受微创手术,45例接受开放手术。观察术后72h内急性疼痛和术后1、2、3、6...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施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急、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分析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受肺叶切除术的90例患者。45例接受微创手术,45例接受开放手术。观察术后72h内急性疼痛和术后1、2、3、6个月慢性疼痛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4 h、6 h、12 h、24 h、48 h、72 h急性疼痛评分方面,微创组患者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持续1、2、3、6个月时的发生率均较开放手术组低(P<0.05)。结论相对于开胸手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术后急、慢性疼痛方面均存在优势。术后慢性疼痛与早期急性疼痛的程度和处理方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 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下载PDF
直径>5cm周围型肺癌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经验体会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界勇 徐美青 +6 位作者 马冬春 郭明发 魏大中 徐世斌 柯立 梅新宇 柳常青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7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5 cm的周围型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4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145例,其中肿瘤最大直径>5 cm 21例。胸腔镜手术通过3个切口完成: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5 cm的周围型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4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145例,其中肿瘤最大直径>5 cm 21例。胸腔镜手术通过3个切口完成: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主操作切口位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长3~4 cm;另一辅助操作孔位于肩胛下角线第8或第9肋间。镜下各肺叶切除操作顺序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基本相同,一般采用解剖性肺叶切除法,即分别处理肺动静脉和支气管。肺叶切除后常规行肺门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左侧清扫5~9组淋巴结,右侧清扫2、4、7~9组淋巴结。结果手术时间(145.0±35.5)min(90~200 min),术中出血量(250.0±80.4)ml(150~400 ml),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6.8±2.1)d(2~8 d),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5.3±1.2)分(2~7分)。共清扫淋巴结115组,共349枚,(16.6±4.3)枚,转移淋巴结26组,阳性率22.6%。术后声音嘶哑1例,未予特殊处理,术后6个月随访未见明显好转;乳糜胸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开胸行胸导管结扎术后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21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3.5月,其中>12个月8例,1例术后4个月发生同侧肺内转移,1例术后6个月死亡,术后病理分期均为Ⅲb期,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余19例均健在,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直径>5 cm的周围型肺癌可行,且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周围型肺癌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郭明发 徐美青 魏大中 《安徽医学》 2011年第3期265-266,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将32例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方法胸部操作采用电视胸腔镜,上腹部小切口游离胃,食管胃左颈部吻合器吻合。结果 32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将32例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方法胸部操作采用电视胸腔镜,上腹部小切口游离胃,食管胃左颈部吻合器吻合。结果 32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共清扫淋巴结230枚,平均7.2枚;随访至2010年10月全部生存。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较常规手术相比创伤小,恢复快,尤其对肺部并发症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电视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手术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常规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食管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