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蒋真 李向培 +2 位作者 钱龙 厉小梅 汪国生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11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在皖籍江淮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分布及意义。方法采用SSP(序列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技术扩增106例RA患者和340例正常对照HLA-DRB1等位基因,先对HLA-DRB1位点进行低分辨率分型,再进一步对低分亚型HLA-DRB1*04,D...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在皖籍江淮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分布及意义。方法采用SSP(序列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技术扩增106例RA患者和340例正常对照HLA-DRB1等位基因,先对HLA-DRB1位点进行低分辨率分型,再进一步对低分亚型HLA-DRB1*04,DRB1*10,DRB1*01和DRB1*14做高分辨率分型。计算并比较两组等位基因携带率。结果低分结果共13个亚型,其中HLA-DRB1*04,DRB1*09和DRB1*10在RA组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0.039,0.000)HLA-DRB1*11,DRB1*15和DRB1*07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0.036,0.001)。HLA-DRB1*01,DRB1*14在两组差别无显著意义(P=0.432和P=0.359)。高分结果HLA-DRB1*0405和DRB1*1001在RA组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P=0.000)。结论 HLA-DRB1位点在皖籍江淮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分布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共同表位等位基因(SE等位基因)HLA-DRB1*0405、DRB1*1001及非SE等位基因HLA-DRB1*09可能是皖籍江淮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易感基因,HLA-DRB1*11,DRB1*15和DRB1*07可能是保护性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HLA-DRB1基因 等位基因 共同表位
下载PDF
HLA-DRB1等位基因在皖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分布 被引量:3
2
作者 蒋真 李向培 +5 位作者 钱龙 厉小梅 汪国生 张宏 王玮 阎文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7-329,共3页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在皖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分布,以寻找皖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易感性和保护性HLA-DRB1等位基因及这些等位基因的意义。方法采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6例)和正常对照(340例)外周静脉血,采用SSP多重PCR技术扩增两组成...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在皖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分布,以寻找皖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易感性和保护性HLA-DRB1等位基因及这些等位基因的意义。方法采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6例)和正常对照(340例)外周静脉血,采用SSP多重PCR技术扩增两组成员HLA-DRB1等位基因。计算并比较两组等位基因携带率。结果HLA-DRB1*04、DRB1*09和DRB1*1001在RA组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HLA-DRB1*11、DRB1*15和DRB1*07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余等位基因在两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LA-DRB1*04、DRB1*09和DRB1*1001可能是皖籍RA患者的易感性等位基因,HLA-DRB1*11、DRB1*15和DRB1*07可能是保护性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抗膨遗传学 关节炎 类风湿/遗传学 等位基因
下载PDF
SLE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的相关性分析及其性别、年龄特征调查 被引量:15
3
作者 姚曦 李向培 +1 位作者 倪进东 叶冬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的相互关系及性别、年龄特征,有助于更深入研究疾病、发现潜在损害,并为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按不同性别、年龄(育龄期为15~49岁,育龄期后为≥50岁)分析101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的相互关系及性别、年龄特征,有助于更深入研究疾病、发现潜在损害,并为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按不同性别、年龄(育龄期为15~49岁,育龄期后为≥50岁)分析1012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主要自身抗体和临床表现。并对二者间的联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育龄期后组易患高血压、肺部感染,而蝶形/盘状红斑、狼疮肾炎、发热、脱发等症状发生较育龄期组为少,育龄期后组抗dsDNA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uR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率均较育龄期组低;抗dsDNA抗体与狼疮肾炎、关节炎、发热有显著关联,抗Sm抗体与关节炎、中枢神经损害有显著关联,抗uRNP抗体与雷诺现象、关节炎有显著关联,抗磷脂抗体与血管栓塞、高血压、发热有显著关联,抗核抗体与血管栓塞有关联,抗SSA/SSB抗体不与临床表现存在关联。结论男女SLE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抗SSA、SSB抗体阳性率男性明显低于女性,育龄期后组较育龄期组疾病活动性低,自身抗体与临床表现间存在一定关联,如抗dsDNA抗体与肾炎/关节炎、抗磷脂抗体与血管栓塞/发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自身抗体/分析 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受体ⅡB和ⅢA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6
4
作者 潘发明 张克春 +5 位作者 李向培 徐建华 陈红 廖芳芳 夏果 叶冬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1q23-24)免疫球蛋白受体ⅡB和ⅢA基因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人类1q23区域FcγRⅡB和ⅢA基因多态性,采... 目的探讨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1q23-24)免疫球蛋白受体ⅡB和ⅢA基因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人类1q23区域FcγRⅡB和ⅢA基因多态性,采用家系内关联性分析(FBAT),对95个中国汉族SL核心家系的FcγRⅡB和ⅢA基因中13个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析,SLE诊断采用1997年美国风湿学所修定的标准。结果单位点SNP遗传关联性分析,在FcγRⅡB基因中只有rs10917661和rs1050501,在FcγRⅢA基因中只有rs403016和rs428888与SLE存在遗传易感性;而且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分别在FcγRⅡB中50Ter-225Thr及FcγRⅢA中72Arg-118Asn两个单倍型与SLE遗传易感性有关,但在两个基因中没有发现有意义的单倍型。结论在中国汉族SLE家系中存在FcγRⅡB和FcγRⅢA基因与SLE有遗传关联的单倍型;同时两个基因在SLE的发病中可能独立地发挥遗传易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聚合免疫球蛋白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疾病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TRAI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盛君 汪国生 +2 位作者 李向培 徐修才 张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索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细胞凋亡、自身抗体产生和疾病活动中作用。方法60例SLE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RAIL mRNA表达;比色法测... 目的探索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细胞凋亡、自身抗体产生和疾病活动中作用。方法60例SLE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RAIL mRNA表达;比色法测定PBMC内Caspase-3活性表达;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PBMC内核小体水平、血清中可溶性TRAIL(sTRAIL)和抗核小体抗体(AnuA)浓度。结果狼疮活动组与稳定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TRAILmRNA平均表达水平(0.82±0.07)vs(0.77±0.06)vs(0.75±0.05)、Caspase-3活性(0.53±0.27)vs(0.39±0.23)vs(0.35±0.18)、核小体浓度(U/ml)((3.09)vs(0.53)vs(0.77)及血清sTRAIL水平(μg/L)(0.88±0.74)vs(0.58±0.32)vs(0.48±0.2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LE患者TRAILmRNA平均表达水平与sTRAIL、Caspase-3活性及Caspase-3活性与核小体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SLE患者TRAIL mRNA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数、抗dsDNA抗体、ESR、AnuA浓度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及补体C4呈负相关;sTRAIL浓度与SLEDAI积分数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核小体浓度与SLEDAI积分数、抗dsDNA抗体、AnuA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结论SLE活动患者PBMC的TRAIL表达水平及血清sTRAIL水平增高,凋亡酶Caspase-3的活性增高,可能介导PBMC异常凋亡,使核小体释放增加,自身抗体水平增加,参与疾病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配体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核小体 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类 细胞凋亡
下载PDF
80例大动脉炎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马斌 牛林 +7 位作者 汪国生 周晶晶 杨国俊 单曙光 陶金辉 钱龙 厉小梅 李向培 《安徽医学》 201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的误诊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误诊、治疗和预后。结果①80例患者中,头臂动脉型患者31例,约占38.8%;胸腹主动脉型4例,占5.0%;广泛型(头臂动脉型+胸腹主动脉型)43例,占53.8%;肺动脉型2例,占...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的误诊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误诊、治疗和预后。结果①80例患者中,头臂动脉型患者31例,约占38.8%;胸腹主动脉型4例,占5.0%;广泛型(头臂动脉型+胸腹主动脉型)43例,占53.8%;肺动脉型2例,占2.5%。②常见临床首发症包括双上肢血压不等(包括单侧或双侧血压测不出)、血管杂音、头晕头痛、无脉或脉搏减弱、乏力。③80例患者在发病初期,有37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高达46.3%。④80例患者中49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达到缓解。⑤对21例患者回访发现,14例患者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单用抗凝药等病情控制良好;6例患者不正规治疗病情控制不佳;1例患者因大动脉炎所致心力衰竭死亡。结论大动脉炎误诊率较高,医生的全面体检能有效降低误诊率。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能有效控制病情,患者定期随访及正规治疗能有效改善病情,延缓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临床表现 误诊 治疗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及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5
7
作者 陶金辉 李向培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42-144,共3页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趋化因子 Th1胞 TH2细胞
下载PDF
IFN-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陶金辉 李向培 +3 位作者 厉小梅 汪国生 钱龙 王玮 《疾病控制杂志》 2005年第3期278-280,共3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IFN-Γ 临床意义 ERYTHEMATOSUS 发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体液免疫异常 细胞免疫 lupus 增殖活化 γ干扰素 治疗前后 SLE B细胞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被引量:2
9
作者 单曙光 李向培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8年第1期50-54,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结缔组织病(CTDs)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关系密切,CMV的感染可能是CTDs患者发病的因素之一,CMV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引发了自身免疫反应,同时CTDs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免疫抑制治疗容易发生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CMVpp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结缔组织病(CTDs)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关系密切,CMV的感染可能是CTDs患者发病的因素之一,CMV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引发了自身免疫反应,同时CTDs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免疫抑制治疗容易发生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是早期诊断和鉴别CTDs患者活动性CMV感染的较好指标。SLE患者合并活动性CMV感染时临床表现多样,与SLE疾病本身表现不易区分,确诊CMV感染可通过CMV抗原血症鉴别。CTDs患者的CMV感染需要合适的抗病毒及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结缔组织病 PP65抗原
下载PDF
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核分析体会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科 周海林 +4 位作者 杨静 李萍 李东旭 汪国生 丁晓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0期5-7,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核成绩,获取经验以进一步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及考核体系,达到培养目标。方法分别于2015年及2016年对我院参加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满18个月的规培医师,应用OSC... 目的通过分析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核成绩,获取经验以进一步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及考核体系,达到培养目标。方法分别于2015年及2016年对我院参加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满18个月的规培医师,应用OSCE考核系统进行临床技能中期考核,比较不同年度、不同学历和不同性别的学员考核表现。结果 2016年度参加考核的规培医师在病例分析、急救技能、体格检查、影像诊断和心电图判读各方面成绩均高于2015年,研究生学历的规培生在考核中成绩高于本科学历的规培生,其总体通过率亦高于本科学历的规培生,而男女在各项考核中的成绩及总体通过率无差异。结论三甲医院内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需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本科生理论课教学需要进一步改革,OSCE考核系统有待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技能考核 内科
下载PDF
2008年亚太风湿病学会联合会学术大会会议纪要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向培 毕黎琦 +4 位作者 郑毅 古洁若 厉小梅 王国春 粟占国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791-793,共3页
2008年9月27日,在日本横滨召开的第13届亚太风湿病学会联合会(APLAR)学术大会圆满结束。本文简要报道本次会议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皮肌炎(PM/DM)、骨关节炎(OA)及强直性脊柱炎(AS... 2008年9月27日,在日本横滨召开的第13届亚太风湿病学会联合会(APLAR)学术大会圆满结束。本文简要报道本次会议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皮肌炎(PM/DM)、骨关节炎(OA)及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主要研究动态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学会 学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干燥综合征 骨关节炎 皮肌炎
原文传递
骨桥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琼 李向培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9-111,共3页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早在1979年从骨细胞外基质分离出的磷酸化糖蛋白,又称早T淋巴细胞活化因子1(Eta—1),后来逐渐发现OPN表达于各种细胞,包括破骨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的T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早在1979年从骨细胞外基质分离出的磷酸化糖蛋白,又称早T淋巴细胞活化因子1(Eta—1),后来逐渐发现OPN表达于各种细胞,包括破骨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的T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且存在于各种组织中包括骨、肾脏、胎盘、平滑肌、分泌性上皮。OPN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的趋化、聚集、黏附、增殖和迁移、免疫调节、信号转导、骨的再吸收、伤口愈合、组织修复及动脉粥样硬化、肾脏疾病和肿瘤的发生。最近发现OPN分别通过整合素αv、β3和CD44受体增加巨噬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索(IL)-12,抑制IL-10表达,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桥蛋白 发病机制 骨细胞外基质 细胞活化因子 自身免疫性疾病 平滑肌细胞 磷酸化糖蛋白
原文传递
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
13
作者 史恒星 钱龙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5-487,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s,RA)是一种抗原驱动及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破坏性滑膜炎症,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并可引起关节外器官受累。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s,RA)是一种抗原驱动及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破坏性滑膜炎症,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并可引起关节外器官受累。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其是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尤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最为重要,约占所有致RA发病因素的35%,但近年来研究显示其他非HLA基因也参与了RA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精氨酸 蛋白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酸化 酰基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