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业务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倪如莉 陈影 高志波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业务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在业务收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综合指数分析法,以阜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业务收入数据为基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业务收入数据为报告期,分析门... 目的探讨影响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业务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在业务收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综合指数分析法,以阜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业务收入数据为基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业务收入数据为报告期,分析门诊人次、门诊次均费用、出院人次、平均住院日和出院者日均费用对业务收入的影响程度和方向。结果报告期医院业务收入较基期增长27.94%。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增长量分别占业务收入增长量的39.70%、60.30%。由于门诊人次的上升使门诊收入增长14.69%,门诊次均费用的增加使门诊收入增长20.70%;出院人次的增加使住院收入增长了8.16%,出院者日均费用的增加使住院收入增长了22.48%,平均住院日缩短使住院收入降低了6.64%。手术患者和非手术患者对住院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63.37%和36.63%。结论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业务收入的增长是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共同增长的结果,住院收入的增长是医院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门诊次均费用的增长和手术患者出院者日均费用的增长分别是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医院应采取措施完善各种政策,增加业务量,降低门诊次均费用和出院者日均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业务收入 综合指数 因素分析
下载PDF
MTHFR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2
作者 陆景红 王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目的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后24~72 h H... 目的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后24~72 h HT发生情况分为HT组(15例)、无HT组(105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MTHFR基因多态性、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Hcy预测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价值。结果HT组心房颤动发生率、MTHFR基因型677CT占比、入院时NIHSS评分、Hcy水平均高于无HT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史[OR=1.478(95%CI:1.126,1.940)]、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OR=1.656(95%CI:1.125,2.438)]、MTHFR基因型为677CT[OR=1.871/2.362(95%CI:1.052,3.328/1.081,4.652)]、Hcy水平升高[OR=2.149(95%CI:1.108,4.168)]均为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Hcy均可预测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HT发生,其敏感性分别为80.0%(95%CI:0.765,0.883)、73.3%(95%CI:0.717,0.834),特异性分别为74.3%(95%CI:0.659,0.817)、74.3%(95%CI:0.824,0.931)。677CT型患者Hcy水平高于677CC、677TT型患者(P<0.05)。结论心房颤动、MTHFR基因型、入院时NIHSS评分、Hcy均为影响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重要因素,临床应结合以上指标对高危患者进行重点筛查,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因多态性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阿替普酶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COVID-19患者的价值
3
作者 朱华夏 郭凯琦 +5 位作者 王显 吴仲华 刘则文 王伟 卜戈 李小伟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66例终末期肾脏病行MHD合并COVID-19患... 目的探讨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66例终末期肾脏病行MHD合并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疫苗接种情况分为未接种组(接种0针)及接种组(接种≥2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住院及重症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66例MHD合并COVID-19患者中,未接种组91例(54.8%),接种组75例(45.2%)。未接种组年龄与吸烟比例高于接种组(P<0.05)。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发热(73.1%)、乏力(65.6%)、食欲减退(57.5%)最常见。接种组使用激素、中心吸氧、住院、重症比例明显减少,治愈患者比例显著增加(P<0.05)。接种新冠疫苗可减少MHD患者住院(OR=0.364,95%CI:0.147~0.901)及重症(OR=0.182,95%CI:0.037~0.901)发生风险。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MHD合并COVID-19患者住院及重症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其重症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终末期肾脏病接受MHD合并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住院及重症风险均增加,年龄增加患者重症风险增加,接种新冠疫苗可减少住院及重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维持性血液透析 糖尿病 终末期肾脏病
下载PDF
定量CT测定锁骨远端骨密度分区指导肩锁关节脱位重建的价值
4
作者 许健 毕文智 +7 位作者 冀云聪 康运康 马培旗 王家亮 张宗夕 干阜生 于海洋 郭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0-1924,共5页
背景: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重建在锁骨侧骨隧道的最佳位置尚未达成共识,且术后会发生锁骨侧骨隧道扩大、骨溶解、锁骨骨折、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骨密度在内植物固定强度及稳定性上起重要作用,锁骨远端骨密度的区域差异在肩锁关节脱位... 背景: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重建在锁骨侧骨隧道的最佳位置尚未达成共识,且术后会发生锁骨侧骨隧道扩大、骨溶解、锁骨骨折、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骨密度在内植物固定强度及稳定性上起重要作用,锁骨远端骨密度的区域差异在肩锁关节脱位修复重建中不应被忽视,目前临床上尚无人体有关锁骨远端骨密度的定量研究。目的:通过定量CT测量锁骨远端不同区域骨密度的大小,为外科医生修复重建喙锁韧带提供参考。方法:对2022年10-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行定量CT检查的101例患者1616份亚分区进行锁骨远端骨密度测量。对于每个定量CT样本,首先由内侧向外侧划分锁骨远端为以下4个区域,即锥状结节区(A区)、结节间区(B区)、斜方嵴区(C区)以及锁骨远端区(D区),再将每个区域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确定8个亚分区,在亚分区中设置半自动感兴趣区(ROIA1、A2、B1、B2、C1、C2、D1、D2),将每个定量CT扫描图像传输至QCTpro分析工作站,对锁骨远端感兴趣区松质骨骨密度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避开锁骨骨皮质。结果与结论:①不同侧肩部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锁骨远端A1、A2、B1、B2、C1、C2、D1、D2亚分区骨密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可以认为锁骨远端不同区域骨密度有差别,经过两两比较,除A1与A2,D1与D2,A2与B1之间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亚分区骨密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锥状韧带解剖止点A2区骨密度高于B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1区骨密度高于A2区,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斜方韧带解剖止点C1区骨密度高于C2区、D1区及D2区,B区骨密度高于C区及D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锁骨远端不同区域骨密度存在差异,肩锁关节脱位修复重建时锁骨远端骨密度的区域差异不容忽视,除考虑生物力学因素外,还应考虑将内植物或骨隧道置于骨密度较高的区域,以提高内植物固定强度及稳定性,减少骨隧道扩大、骨溶解、骨折及内植物失效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修复 重建 锁骨 骨密度 定量CT 区域 骨隧道 喙锁韧带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5
作者 郑浩 王洪剑 刘晶晶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总结细菌性肝脓肿(PLA),特别是肺炎克雷伯菌(KP)肝脓肿患者病原学、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2017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PLA患者110例,给予抗感染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治疗,行血或/和脓液培... 目的回顾分析总结细菌性肝脓肿(PLA),特别是肺炎克雷伯菌(KP)肝脓肿患者病原学、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2017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PLA患者110例,给予抗感染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治疗,行血或/和脓液培养。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采用Clauss法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结果在本组110例PLC患者中,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70例(63.6%),其中KP 48例(68.6%),大肠杆菌7例(10.0%),链球菌4例(5.7%),葡萄球菌3例(4.3%),粪肠球菌3例(4.3%),屎肠球菌2例(2.8%),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肠炎沙门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各1例(4.3%);在70例细菌培养阳性的PLA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48例,非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N-KPLA)22例;KPLA组年龄为58(49,66)岁,显著年轻于N-KPLA组【65(61,74)岁,P<0.05】;KPLA组合并糖尿病、胆系手术史和胆系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6.2%、8.3%和14.6%,与N-KPLA组的22.7%、27.3%和45.4%比,差异显著(P<0.05);KPLA组血肌酐(sC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纤维蛋白原分别为88.7(60.8,115.4)μmol/L、170.5(86.3,240.5)mg/L、20.2(9.8,31.5)ng/L和6.4(5.0,7.8)g/L,与N-KPLA组【分别为100.3(62.3,145.0)μmol/L、132.6(60.6,181.2)mg/L、26.8(13.4,40.6)ng/L和5.3(4.3,7.1)g/L】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发现,KPLA组薄壁脓腔、脓腔分隔、脓液液化发生率分别为83.3%、62.5%和97.9%,均显著高于N-KPLA组的54.5%、31.8%和72.7%(P<0.05);在48例KPLA患者中,短期治愈率为70.8%,在N-KPLA患者为59.1%,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0(15,28)d和22(16,28)d(P>0.05)。结论在PLA患者中,常见的病原体为KP,了解其发病和脓腔特征,给予抗感染和穿刺抽脓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肺炎克雷伯菌 穿刺引流 治疗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力线定位方法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坤 刘元东 +1 位作者 樊宗庆 符东林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在股骨轴向位上的旋转力线直接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学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定位股骨假体旋转有多种方法,但各有优势和不足。传统的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仍为主要定位方法,兼顾多个骨性解剖标志以及测...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在股骨轴向位上的旋转力线直接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学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定位股骨假体旋转有多种方法,但各有优势和不足。传统的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仍为主要定位方法,兼顾多个骨性解剖标志以及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联合定位成为新的定位理念,避免了单一定位方法的局限性。一些新技术如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等已开始应用但尚未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股骨假体 旋转力线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群体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高婷婷 陈天娇 时诗柔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群体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收治的2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同时段门诊收集的120名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FRAIL量表进行衰弱...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群体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收治的2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同时段门诊收集的120名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FRAIL量表进行衰弱评估。根据FRAIL量表评分,将糖尿病组患者分为衰弱组(n=76)和非衰弱组(n=172)。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糖尿病群体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衰弱组及非衰弱组患者FRAIL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衰弱组患者FRAIL量表评分明显高于非衰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3.162,95%CI 1.451~5.784;P<0.001)、糖尿病病程≥10年(OR=4.052,95%CI 1.895~8.463;P=0.038)、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OR=3.205,95%CI 1.461~6.230;P=0.023)、空腹血糖(FBG)≥6.1 mmol/L(OR=2.154,95%CI 1.032~2.964;P=0.027)、营养风险(营养不良)(OR=3.451,95%CI 2.014~5.375;P=0.034)及肌少症(OR=2.845,95%CI 1.032~3.748;P<0.001)为老年糖尿病群体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睡眠质量(良好)为老年糖尿病群体衰弱保护因素(OR=0.851,95%CI 0.612~0.941;P=0.018)。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衰弱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及糖尿病并发症密切相关。临床需加强对这些患者的重视,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预防和延缓衰弱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 衰弱现状
下载PDF
DCE-MRI、DWI和MRCP联合诊断肝外胆管癌临床价值研究
8
作者 张蕊 时倩倩 王仲秋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23-92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MRCP)联合诊断肝外胆管癌(CC)的临床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院诊治的64例疑似肝外CC患者,经穿刺或手术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评估DCE-...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成像(MRCP)联合诊断肝外胆管癌(CC)的临床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院诊治的64例疑似肝外CC患者,经穿刺或手术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评估DCE-MRI、DWI和MRCP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在64例疑似肝外CC患者中,诊断肝外CC 45例;DCE-MRI诊断检出肝外CC 46例,其中41例阳性和14例阴性与病理学检查诊断一致(Kappa=0.658,P<0.05);DWI诊断检出肝外CC 45例,其中38例阳性和12例阴性与病理学检查诊断一致(Kappa=0.476,P<0.05);MRCP诊断检出肝外CC 44例,其中40例阳性和15例阴性与病理学检查诊断一致(Kappa=0.668,P<0.05);DCE-MRI、DWI和MRCP联合诊断检出肝外CC 45例,其中43例阳性和17例阴性与病理学检查诊断一致(Kappa=0.850,P<0.05);DCE-MRI、DWI和MRCP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性分别为95.6%%、89.5%和93.8%,显著优于任一检查的单独诊断。结论DCE-MRI、DWI和MRCP联合诊断肝外CC的效能更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癌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莹莹 刘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2期3787-3790,共4页
目的:研究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微生物分布、病原学诊断及对临床诊疗策略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位患者同时行mNGS检测与传统培养。通过对入选患者... 目的:研究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微生物分布、病原学诊断及对临床诊疗策略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位患者同时行mNGS检测与传统培养。通过对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传统病原学检测结果及mNGS检测结果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1)89例样本中,mNGS检测的阳性率为93.26%,传统微生物检测的阳性率为69.66%,两者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同时行mNGS与传统病原学培养(真菌+细菌培养)患者81例,mNGS检测阳性率为86.52%,传统病原学培养检测阳性率64.04%,两者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同时行mNGS与PCR检测共64例,PCR阳性为48.44%,mNGS阳性率为90.63%,经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mNGS与传统病原学检测灵敏度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5)发展为重症肺炎的患者感染类型中单纯感染、混合感染较未发展为重症肺炎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6)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有48例,重症组24例,非重症组20例。两组的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结论:mNGS在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诊断效能较传统方法高,对临床诊疗指导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呼吸衰竭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浩然 于海洋 +4 位作者 焦伟 尹稳 崔西龙 张伟 吴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5-512,522,共9页
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 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固定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9~69岁(54.1±9.6岁);27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固定组),男9例,女18例,年龄40~70岁(57.8±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手术节段、疾病类型、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及变化值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天、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腰腿痛,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术后1年根据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通过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性高于单侧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红蛋白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3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1年的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单侧固定组10.0%vs双侧固定组11.1%)、术后1年融合率(单侧固定组90.0%vs双侧固定组92.6%)及改良MacNab优良率(单侧固定组90.0%vs双侧固定组88.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安全有效,与双侧固定相比,单侧固定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固定 单侧/双侧 大通道全内镜下手术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穿刺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在成年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兰恒平 朱乾云 +3 位作者 吕玲 刘丹丹 李艳 朱振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穿刺联合腔内心电图(intracavitary electrocardiogram, IECG)定位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行B超引导穿刺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的PICC置管患...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穿刺联合腔内心电图(intracavitary electrocardiogram, IECG)定位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行B超引导穿刺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的PICC置管患者127例作为观察组,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行超声引导穿刺的PICC置管患者1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头端处于正确位置的首次成功率、置管2周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180 d内PICC导管累积技术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PICC导管头端处于正确位置的首次成功率为96.85%,对照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ICC置管术后2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60%,对照组为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观察组180 d内PICC导管累积技术生存率达到90.4%,对照组为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成年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经B超引导穿刺联合IECG定位技术操作简单,可提高置管的导管头端处于正确位置首次成功率,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风险,且180 d累积技术生存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腔内心电图 超声引导
下载PDF
膜性肾病患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分析
12
作者 郭凯琦 王伟 李小伟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910-915,共6页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6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61例MN患者的人口学、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及预后等资料。...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6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61例MN患者的人口学、临床表现、治疗转归及预后等资料。结果 (1)61例患者中男性40例(65.6%),年龄(51.7±12.8)岁,31例(50.8%)MN达到临床缓解,51例(83.6%)接种过2剂或以上新冠疫苗。(2)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MN患者可出现多系统临床症状,前3位分别是发热(78.7%)、咳嗽咳痰(52.5%)、乏力(44.3%)。仅出现1种症状的患者12例(19.7%),3种及以上症状患者41例(67.2%)。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轻型58例(95.1%),中型3例(4.9%)。(3)MN患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1个月内,多数患者病情稳定,仅1例复发,1例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结论 MN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短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肾小球肾炎 膜性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后装置不完全内皮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树生 宁彬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673-678,共6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LAAC)联合射频消融术后装置不完全内皮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LAAC联合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0例。结果术后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LAAC)联合射频消融术后装置不完全内皮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LAAC联合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并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0例。结果术后3个月中位时间随访,心脏CTA检查发现装置完全内皮化患者19例,不完全内皮化患者37例,存在装置周围残余分流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术后6个月中位时间随访检查,发现装置不完全内皮化患者中仍有34例(装置不完全内皮化组)存在内皮化不全,其中有1例装置不完全内皮化患者术后6个月内并发脑卒中,完全内皮化患者22例(装置完全内皮化组),术后6个月4例患者装置残余分流仍然存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CHA_(2)DS_(2)-VASc评分、HAS-BLED评分、既往病史、术中数据、术后抗凝药物、装置周围残余分流、装置相关血栓(DRT)、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颤类型和二尖瓣反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29)。以持续性房颤和二尖瓣反流为自变量,装置是否完全内皮化患者为因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持续性房颤(OR 4.378,95%CI 1.316~14.565,P=0.016)和二尖瓣反流(OR 3.629,95%CI 1.081~12.184,P=0.037)为影响LAAC装置不完全内皮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装置不完全内皮化在LAAC后常见,尤其是在持续性房颤、二尖瓣反流患者中。装置不完全内皮化在短期可能不会增加DRT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装置内皮化 装置相关血栓
下载PDF
腹腔穿刺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相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4
作者 朱玉乾 郑传明 宁长青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329-133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引流(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相关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AP未处理组(SAP组)、SAP APD组(APD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0只。通过应用牛磺胆酸钠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利用ELISA法检测...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引流(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相关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AP未处理组(SAP组)、SAP APD组(APD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0只。通过应用牛磺胆酸钠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利用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表达量;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磷酸化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光镜下对肝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APD组肝组织损伤程度轻于SAP组而重于SHAM组;在外周血中,与SHAM组比较,APD组TNF-α、IL-6、IL-10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SAP组比较,APD组TNF-α、TL-6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IL-1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在肝组织中,与SHAM组比较,APD组TLR4、p-IκB、IRAK-4、TRAF6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SAP组比较,APD组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SAP合并肝损伤大鼠早期应用APD治疗可减轻肝细胞损伤,且APD抑制SAP大鼠肝损伤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腹腔穿刺引流
下载PDF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在经心脏核磁共振检查的冠心病微循环障碍中的应用分析
15
作者 任磊 宁彬 +3 位作者 李文俊 苏昕 刘俊 杨洋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9-242,共4页
目的 探讨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在经心脏核磁共振检查的冠心病微循环障碍患者中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微循环障碍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以常... 目的 探讨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在经心脏核磁共振检查的冠心病微循环障碍患者中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微循环障碍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地奥心血康软胶囊。比较两组微循环障碍、心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不良反应。结果 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观察组微循环障碍、心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心脏核磁共振检查的冠心病微循环障碍患者应用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可有效改善冠脉微循环障碍,同时还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因疗程长所致的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循环障碍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 心功能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明胶海绵填塞技术治疗高血压性大量脑内血肿的疗效
16
作者 侯爽 刘洪波 +8 位作者 朱司阳 宁亮 孙鹏举 王柄森 陈洪山 田野 叶安康 赫道雯 高志波 《安徽医学》 2023年第8期934-938,共5页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填塞技术治疗高血压性大量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收治的354例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性大量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肿清除后血肿腔处理方式... 目的 探讨明胶海绵填塞技术治疗高血压性大量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收治的354例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性大量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肿清除后血肿腔处理方式分为止血纱布组、明胶海绵组、流体明胶组,每组内根据出血部位分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皮层下血管淀粉样变出血。比较3组间及各组内患者术后再出血例数等围术期临床资料,病死率、巴氏指数(BI)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随访资料。结果 3组患者术后BI评分和GCS评分较术前均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存在时间和交互效应(P<0.05),明胶海绵组患者的术后再出血例数(4例)、病死率(2.56%)低于其他两组(P<0.05),明胶海绵组内皮层下血管淀粉样变出血的患者术后未见再出血,术后1个月的BI评分[(52.90±21.38)分]和GCS评分[(3.52±0.74)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明胶海绵填塞技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尤其适用于皮层下血管淀粉样变出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大量脑内血肿 明胶海绵填塞技术 术后再出血
下载PDF
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李思成 冯玉虎 《安徽医学》 2023年第5期577-581,共5页
目的 分析影响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102例AML-M2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64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设为阳性组,将38例R... 目的 分析影响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102例AML-M2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64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设为阳性组,将38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阴性患者设为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分析出对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总生存时间(OS)、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有影响的因素,并应用Cox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AML-M2患者预后因素分析中,单因素结果显示,CD19阳性、诱导治疗后MRD下降>3个对数级、治疗后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患者OS预后良好的因素(P<0.05),诱导治疗后MRD下降>3个对数级、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患者RFS预后良好的因素(P<0.05);而白细胞≥20×109/L,C-Kit D816突变是影响患者OS和RFS预后不良的因素(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20×109/L、C-Kit D816突变、MRD下降>3个对数级、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患者OS的影响因素;C-Kit D816突变、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患者RFS的影响因素。结论 白细胞计数、C-Kit D816突变、MRD下降>3个对数级、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AML-M2患者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1-RUNX1T1融合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 预后因素 长期生存
下载PDF
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
18
作者 张金飞 武林松 +1 位作者 胡俊顶 张超学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0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相关性及其对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LEDVT患者184例为LEDVT组,根据血栓...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相关性及其对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LEDVT患者184例为LEDVT组,根据血栓类型分为周围型、混合型和中央型,根据超声评分将其血管损伤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根据Villalta评分评价是否发生PTS。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计算MHR水平。选取健康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分析MHR与LEDVT的相关性及其对PTS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EDVT组MHR升高(P<0.05)。MHR在轻、中和重度血管损伤患者中逐渐升高(P<0.05),在周围型、混合型和中央型患者中逐渐升高(P<0.05),与超声评分呈正相关(r=0.882,P<0.05),是LEDVT的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6.548,95%CI:5.971~7.125,P<0.05)。MHR临界值为0.325时,预测LEDVT的灵敏度为64.13%,特异度为65.38%,曲线下面积(AUC)为0.754(95%CI:0.688~0.813,P<0.05);MHR临界值为0.455时,预测PTS的灵敏度为78.00%,特异度为83.08%,AUC为0.838(95%CI:0.770~0.907,P<0.05)。结论MHR能有效判断LEDVT严重程度,对LEDVT患者是否发生PTS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血管损伤程度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5A管理模式对老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效能的影响
19
作者 闫彦 陈鹏雷 +2 位作者 张继红 张蕾 毛光辉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3年第6期1319-1323,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供给侧改革的5A管理模式对老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效能的影响,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 目的观察基于供给侧改革的5A管理模式对老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效能的影响,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采用摸球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实施基于供给侧改革的5A管理模式。比较2组自我效能GSE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正确用药、监测眼压、定时复查和按摩眼球等遵医行为。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GSES评分和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GSES评分与SF-36评分均较同组干预前显著增高(P<0.05),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同组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GSES评分和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67%(2/30)vs 26.67%(8/30)](P<0.05);观察组正确用药、监测眼压、定时复查和按摩眼球等遵医行为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供给侧改革的5A管理模式对老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自我效能、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及不良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供给侧改革 5A管理模式 自我效能
下载PDF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联合肾盏颈切开和憩室黏膜烧灼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效果观察
20
作者 常雪峰 徐明蔚 +4 位作者 丁利 耿向阳 杨佳佳 杜永强 王肖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5期1647-1649,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联合肾盏颈切开和憩室黏膜烧灼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效果。方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肾盏憩室结石患者19例,均采取PCNL联合肾盏颈切开和憩室黏膜烧灼术治疗。结果所...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联合肾盏颈切开和憩室黏膜烧灼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效果。方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肾盏憩室结石患者19例,均采取PCNL联合肾盏颈切开和憩室黏膜烧灼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单通道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8.16±14.06)min,术中失血量80(60,80)mL。术后1个月后检查未见结石残留,碎石成功率为100.0%。术后3~12个月随访复查均未见结石复发,其中肾盏憩室闭合消失18例,较前明显缩小1例,憩室闭合率为94.74%。结论PCNL联合肾盏颈切开和憩室黏膜烧灼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出血少、碎石成功率高,有利于促进肾盏憩室的闭合,从而减少术后结石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肾盏憩室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