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端洪水作用下升金湖消落带生境变化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凌晨 周立志 +2 位作者 程磊 姚简 宋昀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731-7745,共15页
水鸟是湿地生境质量的重要指示性动物类群,可敏感地反映湿地环境变化。浅水通江湖泊消落带具有复杂多样的生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是水鸟特别是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其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和可获得性受水文节律影响。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消落... 水鸟是湿地生境质量的重要指示性动物类群,可敏感地反映湿地环境变化。浅水通江湖泊消落带具有复杂多样的生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是水鸟特别是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其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和可获得性受水文节律影响。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消落带生境变化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水鸟及湿地生态学问题。选择了具有典型消落带生境的升金湖作为研究区域,对2019年(正常水位)和2020年(异常水位)两个越冬季水鸟的数量、种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消落带的生境变化情况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2019年越冬期,记录到水鸟(50984.20±9595.71)只(n=5),隶属7目13科51种;2020年越冬期,记录到水鸟(27923.00±13808.47)只(n=5),隶属7目12科53种。整个越冬季消落带的水鸟种类略增但数量减少,2019年游禽中的优势种为豆雁,2020年游禽中的优势种增加为豆雁和斑嘴鸭,但涉禽中的优势种由白琵鹭、反嘴鹬、凤头麦鸡转变为苍鹭、大白鹭和反嘴鹬。洪水导致的草滩-水域混合区生境面积减小使湿生植物退化,可能是导致以豆雁为主的食苔草水鸟数量大幅度减少的重要原因;因湖水延迟消退,裸露的泥滩面积大幅度下降,可能致使食底栖动物水鸟数量减少;湖泊水位上升和消落带水域面积的增加,加大了食鱼水鸟的捕食难度,导致数量锐减;提供植物种子的生境缺少,使觅食种子的斑嘴鸭和绿翅鸭数量明显下降;沉水植物的适宜生境面积下降直接影响到食地下茎的水鸟分布,并致其数量减少。研究结果有利于理解升金湖消落带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越冬水鸟的保护和湿地的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水鸟 栖息地 取食集团 消落带 空间分布 升金湖
下载PDF
安徽省鸟类分布新记录—大红鹳Phoenicopterusroseus
2
作者 潘成荣 徐升 +4 位作者 钱贞兵 宋昀微 王光耀 宋向荣 李春林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2022年12月17日,笔者所在的调查队伍在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山村(30°19′36″N,117°01′10″E,海拔6 m)开展越冬水鸟调查时,记录到大红鹳Phoenicopterus roseus 1只.查阅相关专著与文献资料后,确定该种为安徽省鸟... 2022年12月17日,笔者所在的调查队伍在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山村(30°19′36″N,117°01′10″E,海拔6 m)开展越冬水鸟调查时,记录到大红鹳Phoenicopterus roseus 1只.查阅相关专著与文献资料后,确定该种为安徽省鸟类分布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新记录 大红鹳
下载PDF
安徽省蛇类新纪录——台湾小头蛇
3
作者 陈圣 梁涛 +5 位作者 钟晶晶 杨华琴 杨雪姣 徐文彬 宋昀微 张永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27,共2页
2023年5月15日22时20分,在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24’51.12’’N,117°12’33.87’’E;海拔20.37 m)湖边与山体间常绿阔叶林下的道路旁发现一蛇类个体,经形态学比较,鉴定为台湾小头蛇(Oligodon formosanus)雌性亚成体... 2023年5月15日22时20分,在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24’51.12’’N,117°12’33.87’’E;海拔20.37 m)湖边与山体间常绿阔叶林下的道路旁发现一蛇类个体,经形态学比较,鉴定为台湾小头蛇(Oligodon formosanus)雌性亚成体^([1-3])。标本现保存于南京朴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标本室(图1,标本号:PHSQU0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金湖 新纪录 亚成体 蛇类 标本室 常绿阔叶林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形态学比较
下载PDF
安徽池州发现棕三趾鹑
4
作者 陈鼎 陈圣 +4 位作者 钟晶晶 杨雪姣 徐文彬 宋昀微 张永 《动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0,共1页
2023年6月28日,在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15′50″N,117°05′09″E,海拔约39m)南侧山间常绿阔叶林下土路边的草丛内观察并拍摄到1只鸟类个体(图1)。该鸟体长约15 cm,体小且尾短;头多褐色,脸具褐色及白色纹,虹膜沙白... 2023年6月28日,在安徽省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15′50″N,117°05′09″E,海拔约39m)南侧山间常绿阔叶林下土路边的草丛内观察并拍摄到1只鸟类个体(图1)。该鸟体长约15 cm,体小且尾短;头多褐色,脸具褐色及白色纹,虹膜沙白色,喙蓝灰色;上体褐色斑驳,颈侧至两胁具黑色横斑,腹部棕黄色;具三趾而无后趾,腿灰色。依据文献(章麟等2018,约翰·马敬能2022)经形态学对比,本次记录鸟类个体喙及腿灰色,颈侧至胸部具横斑,这些特征与安徽省分布的黄脚三趾鹑(Turnix tanki)腿、喙黄色,颈侧无横斑,胸侧为黑色斑点存在差异,综合所有形态特征鉴定为棕三趾鹑(T.suscitator)雄性成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脚三趾鹑 横斑 马敬能 升金湖 形态学 安徽池州 常绿阔叶林
原文传递
越冬集群水鸟营养盐输入对升金湖滩涂土壤氮、磷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嘉伟 周立志 徐文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09-1416,共8页
迁徙水鸟在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往往以集群的形式活动,水鸟群的取食和排泄活动对其栖息地营养状态可能产生影响,其排泄物甚至成为主要外部营养盐来源。氮、磷元素作为湖泊营养水平的重要指示物,研究水鸟活动对氮、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 迁徙水鸟在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往往以集群的形式活动,水鸟群的取食和排泄活动对其栖息地营养状态可能产生影响,其排泄物甚至成为主要外部营养盐来源。氮、磷元素作为湖泊营养水平的重要指示物,研究水鸟活动对氮、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研究调查了升金湖滩涂水鸟数量和土壤氮、磷含量,运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探究了水鸟对土壤0~10 cm层营养盐状态的影响,并分析水鸟对滩涂土壤氮、磷累积的贡献。结果表明,水鸟集群活动的滩涂土壤总氮、总磷、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滩涂,由于鸟粪提供了大量有机态氮和磷酸盐,鸟群活动显著影响了土壤总氮与硝态氮、总磷与硝态氮、总磷含量与pH值的相关性。土壤氮、磷含量随着水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雁类是导致土壤氮、磷含量增长的主要水鸟。研究结果对于加深湖泊滩涂氮、磷等营养盐环境行为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总氮 总磷 硝态氮 铵态氮 升金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