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奥氏体温度下22MnB5热成形钢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研究
1
作者
陈志美
卢茜倩
+4 位作者
谷海容
周世龙
刘永刚
魏海莲
潘红波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为探讨22MnB5热成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对其热成形过程组织与性能进行调控处理,采用热膨胀法研究了22MnB5热成形钢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850℃,900℃,950℃)和不同冷却速率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与维氏硬度计...
为探讨22MnB5热成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对其热成形过程组织与性能进行调控处理,采用热膨胀法研究了22MnB5热成形钢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850℃,900℃,950℃)和不同冷却速率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与维氏硬度计对其组织与显微硬度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对22MnB5相变规律与性能影响较大,低温奥氏体化有利于中高温扩散型相变发生,铁素体与珠光体转变覆盖冷速范围广;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实验钢各相变向“右”移动,铁素体与珠光体转变区域缩小,发生贝氏体与马氏体相变临界冷却速率减小。低冷却速率条件下,奥氏体化温度对实验钢的硬度影响不大,硬度值为170~185 HV_(0.5);高冷却速率条件下,奥氏体化温度对实验钢的硬度影响显著,20℃/s条件下,硬度值由850℃奥氏体化的299.4 HV_(0.5)增加至950℃奥氏体化的437.7 HV_(0.5)。在900℃奥氏体化且以较高冷却速率进行冷却,获得细小马氏体(或含极少量细小铁素体)组织,此时强度与塑性(冷弯角)匹配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形钢
奥氏体化温度
连续冷却转变
微观组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δ-TRIP钢等温退火组织演变机制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
1
2
作者
余浩
杨璐
+4 位作者
潘红波
刘伟明
魏海莲
刘永刚
谷海容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3-182,共10页
随着双碳战略与汽车轻量化战略的实施,占社会总碳排放18%的交通领域需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这极大地促进了低排放、低成本、高性能先进高强钢的发展。δ-TRIP钢具有密度低、焊接性好与强塑性较高等优点,但由于组织中存在粗大的条带状...
随着双碳战略与汽车轻量化战略的实施,占社会总碳排放18%的交通领域需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这极大地促进了低排放、低成本、高性能先进高强钢的发展。δ-TRIP钢具有密度低、焊接性好与强塑性较高等优点,但由于组织中存在粗大的条带状δ铁素体,使其强度与伸长率低于一般中锰钢,且粗大δ铁素体界面往往成为裂纹形核与扩展的通道,表层粗大δ铁素体对钢的塑性影响更大。为了对表层粗大δ铁素体进行改性以提高钢的塑性,在退火过程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共同作用,在晶界析出AlN第二相粒子并将其作为再结晶形核点,促进δ铁素体等轴化与细化过程。在无气氛保护的箱式炉中600℃等温不同时间进行试验,研究δ-TRIP钢组织演变规律及强塑机制,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RD与单向拉伸对其组织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短时等温组织主要为条带状δ铁素体与少量等轴α铁素体、马氏体及奥氏体,表层δ铁素体发生等轴化;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组织中的马氏体逐渐转变为奥氏体,且表层δ铁素体等轴化向芯部渗透。试验钢的强度总体上随等温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在前期降幅较大;而伸长率随等温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在600℃等温12 h条件下,由于TRIP效应与表层δ铁素体等轴化综合作用,获得相对优异的力学性能,此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伸长率A50分别达504.5 MPa、623.4 MPa与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铁素体
等轴化
中锰钢
第二相粒子
强塑机制
原文传递
高强韧热轧贝氏体大H型钢性能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周继顺
杨璐
+3 位作者
潘红波
刘伟明
魏海莲
刘永刚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0-1059,共10页
设计了一种含Nb低CSiMnCuNi合金热轧贝氏体大H型钢。结合H型钢生产工艺,探讨了轧制温度、压下率与冷却方式对大H型钢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空冷条件下厚规格大H型钢获得粗大粒状贝氏体与少量铁素体、板条贝氏体,铁素体晶粒10~15...
设计了一种含Nb低CSiMnCuNi合金热轧贝氏体大H型钢。结合H型钢生产工艺,探讨了轧制温度、压下率与冷却方式对大H型钢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空冷条件下厚规格大H型钢获得粗大粒状贝氏体与少量铁素体、板条贝氏体,铁素体晶粒10~15μm,M/A岛尺寸3~5μm,屈服强度为531MPa,冲击功与温度呈陡峭下降趋势,-40℃时冲击功仅为40J。轧后水冷的厚规格大H型钢获得细小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与少量铁素体,M/A相呈点状分布,铁素体晶粒在6~10μm之间,屈服强度达662MPa,冲击功随温度呈缓慢下降趋势,-40℃时冲击功为194J。薄规格大H型钢通过大压下得到更为细小的粒状贝氏体与铁素体,屈服强度为625MPa,冲击功与试验温度几乎呈水平直线,-40℃时冲击功高达262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格H型钢
贝氏体
高强韧性
微合金化
轧制工艺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奥氏体温度下22MnB5热成形钢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研究
1
作者
陈志美
卢茜倩
谷海容
周世龙
刘永刚
魏海莲
潘红波
机构
安徽工业大学
冶金
减排与
资源
综合利用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省低碳冶金与固废资源化重点实验室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860105,52404334)
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04a05020026)
安徽省高校自科重大项目(2024AH040025)。
文摘
为探讨22MnB5热成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对其热成形过程组织与性能进行调控处理,采用热膨胀法研究了22MnB5热成形钢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850℃,900℃,950℃)和不同冷却速率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与维氏硬度计对其组织与显微硬度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对22MnB5相变规律与性能影响较大,低温奥氏体化有利于中高温扩散型相变发生,铁素体与珠光体转变覆盖冷速范围广;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实验钢各相变向“右”移动,铁素体与珠光体转变区域缩小,发生贝氏体与马氏体相变临界冷却速率减小。低冷却速率条件下,奥氏体化温度对实验钢的硬度影响不大,硬度值为170~185 HV_(0.5);高冷却速率条件下,奥氏体化温度对实验钢的硬度影响显著,20℃/s条件下,硬度值由850℃奥氏体化的299.4 HV_(0.5)增加至950℃奥氏体化的437.7 HV_(0.5)。在900℃奥氏体化且以较高冷却速率进行冷却,获得细小马氏体(或含极少量细小铁素体)组织,此时强度与塑性(冷弯角)匹配最好。
关键词
热成形钢
奥氏体化温度
连续冷却转变
微观组织
Keywords
hot stamping steel
austenitizing temperature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
micro⁃structure
分类号
TG142.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TG156.1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δ-TRIP钢等温退火组织演变机制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
1
2
作者
余浩
杨璐
潘红波
刘伟明
魏海莲
刘永刚
谷海容
机构
安徽工业大学
冶金
减排与
资源
综合利用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省
低
碳
冶金与
固
废
资源
化
利用
重点
实验室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3-18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860105,51774006)
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304a05020026)。
文摘
随着双碳战略与汽车轻量化战略的实施,占社会总碳排放18%的交通领域需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这极大地促进了低排放、低成本、高性能先进高强钢的发展。δ-TRIP钢具有密度低、焊接性好与强塑性较高等优点,但由于组织中存在粗大的条带状δ铁素体,使其强度与伸长率低于一般中锰钢,且粗大δ铁素体界面往往成为裂纹形核与扩展的通道,表层粗大δ铁素体对钢的塑性影响更大。为了对表层粗大δ铁素体进行改性以提高钢的塑性,在退火过程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共同作用,在晶界析出AlN第二相粒子并将其作为再结晶形核点,促进δ铁素体等轴化与细化过程。在无气氛保护的箱式炉中600℃等温不同时间进行试验,研究δ-TRIP钢组织演变规律及强塑机制,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RD与单向拉伸对其组织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短时等温组织主要为条带状δ铁素体与少量等轴α铁素体、马氏体及奥氏体,表层δ铁素体发生等轴化;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组织中的马氏体逐渐转变为奥氏体,且表层δ铁素体等轴化向芯部渗透。试验钢的强度总体上随等温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在前期降幅较大;而伸长率随等温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在600℃等温12 h条件下,由于TRIP效应与表层δ铁素体等轴化综合作用,获得相对优异的力学性能,此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伸长率A50分别达504.5 MPa、623.4 MPa与22.8%。
关键词
Δ铁素体
等轴化
中锰钢
第二相粒子
强塑机制
Keywords
δ-ferrite
equiaxation
medium manganese steel
second phase particle
strength plasticity mechanism
分类号
TG142.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TG161 [金属学及工艺—热处理]
原文传递
题名
高强韧热轧贝氏体大H型钢性能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周继顺
杨璐
潘红波
刘伟明
魏海莲
刘永刚
机构
安徽工业大学
冶金
减排与
资源
综合利用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省
低
碳
冶金与
固
废
资源
化
利用
重点
实验室
安徽工业大学
先进金属材料绿色制备与表面技术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安徽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0-105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860105,51774006)
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304a05020026)。
文摘
设计了一种含Nb低CSiMnCuNi合金热轧贝氏体大H型钢。结合H型钢生产工艺,探讨了轧制温度、压下率与冷却方式对大H型钢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空冷条件下厚规格大H型钢获得粗大粒状贝氏体与少量铁素体、板条贝氏体,铁素体晶粒10~15μm,M/A岛尺寸3~5μm,屈服强度为531MPa,冲击功与温度呈陡峭下降趋势,-40℃时冲击功仅为40J。轧后水冷的厚规格大H型钢获得细小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与少量铁素体,M/A相呈点状分布,铁素体晶粒在6~10μm之间,屈服强度达662MPa,冲击功随温度呈缓慢下降趋势,-40℃时冲击功为194J。薄规格大H型钢通过大压下得到更为细小的粒状贝氏体与铁素体,屈服强度为625MPa,冲击功与试验温度几乎呈水平直线,-40℃时冲击功高达262J。
关键词
大规格H型钢
贝氏体
高强韧性
微合金化
轧制工艺
Keywords
large-size H-beam steel
bainite
high strength and toughness
microalloying
rolling process
分类号
TG142.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奥氏体温度下22MnB5热成形钢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研究
陈志美
卢茜倩
谷海容
周世龙
刘永刚
魏海莲
潘红波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δ-TRIP钢等温退火组织演变机制及力学性能
余浩
杨璐
潘红波
刘伟明
魏海莲
刘永刚
谷海容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3
高强韧热轧贝氏体大H型钢性能及工艺研究
周继顺
杨璐
潘红波
刘伟明
魏海莲
刘永刚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