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4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业认证视域下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许波 于峰 +3 位作者 方圆 林晓飞 黄琪嵩 朱庆明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6-119,124,共5页
为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需要不断提高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研究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深入分析该校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三难”问题,从教学模式、实验条件、创新能力培... 为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校需要不断提高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研究以安徽工业大学为例,深入分析该校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三难”问题,从教学模式、实验条件、创新能力培养和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提出“小班教学”和“四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建立“兴趣+科研+实践”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以及“多元化+增值化”考核制度等举措。对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学生成绩得到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评价好,教学成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安全工程 工程流体力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工程专业认证(评估)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栋 钱付平 +1 位作者 鲁进利 黄志甲 《高等建筑教育》 2020年第2期58-63,共6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专业认证(评估)”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旨在提高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介绍了安徽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专...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专业认证(评估)”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旨在提高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介绍了安徽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专业认证”(评估)二者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办学条件,规范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注重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兼顾行业特色和地域特色,构建“两融合、四层次”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专业认证(评估)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光 钱付平 黄志甲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6-118,共3页
建设特色专业,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的竞争力。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以"洁净空调"、"绿色建筑"、"系统节能减排"等为特色方向,通过加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改... 建设特色专业,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的竞争力。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以"洁净空调"、"绿色建筑"、"系统节能减排"等为特色方向,通过加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产学研基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特色专业 建设
下载PDF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综合实验平台建设 被引量:2
4
作者 钱付平 鲁进利 +1 位作者 张治 纪国富 《高等建筑教育》 201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文章阐述了综合性专业实验平台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利用专业实验平台,在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使学生参与专业实验平台的设计、组装、调试、运行、检测等环节,深化专业知识,... 文章阐述了综合性专业实验平台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利用专业实验平台,在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使学生参与专业实验平台的设计、组装、调试、运行、检测等环节,深化专业知识,使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意识、创新能力及节能环保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实验平台 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 特色专业
下载PDF
基于服务安徽经济发展的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浩 唐刚 +1 位作者 刘秀玉 黄新杰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75-76,共2页
安徽经济发展要求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有较强的适应性、较高的综合素质。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多变性的特点,需要联系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通过互动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引导学生参加... 安徽经济发展要求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有较强的适应性、较高的综合素质。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多变性的特点,需要联系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通过互动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育高质量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经济发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栋 钱付平 +1 位作者 陈光 黄志甲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28-128,130,共2页
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通过建立校内生产实习基地,采用分组实习方式并改革考核模式,同时对等价性生产实习和面向就业的生产实习模式进行探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习效果。
关键词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生产实习 模式 效果
下载PDF
知识元法在“建筑消防工程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晓燕 郭仙洋 +1 位作者 林家乐 张浩 《武警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83-87,共5页
“建筑消防工程学”知识点零散,理论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通过引入知识元法,从知识元分类、知识元外部链接、知识元内部链接三大方面构建知识元法在“建筑消防工程学”中的应用模式。打破传统章节为序的教学组... “建筑消防工程学”知识点零散,理论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通过引入知识元法,从知识元分类、知识元外部链接、知识元内部链接三大方面构建知识元法在“建筑消防工程学”中的应用模式。打破传统章节为序的教学组织模型,以闭环知识网络形式,构成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前后连贯的资源结构体,以期提高教师对课堂内容的传递率,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获取率,形成对“建筑消防工程学”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化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元 建筑消防工程学 类型 外部链接 内部链接
下载PDF
西澳大利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特色 被引量:1
8
作者 司海宝 黄志甲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50-51,共2页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西澳大利亚大学特色专业,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课件制作及教材使用具有实用性,其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以及就业模式得到了社会认可。
关键词 西澳大学 土木工程 本科教学 特色
下载PDF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
9
作者 丁磊 张新喜 汪明明 《科教文汇》 2010年第9期122-123,共2页
本文就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模式、实践环节、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教学改革设想并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相关系数-熵-二维云模型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测度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晓燕 高勤跃 刘秀玉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7,共8页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要在多维空间中进行,叠加风险高,事故发生率高于传统现浇建筑施工,因此科学、准确地测度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从人员、机械、环境、技术、管理5个维度建立了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要在多维空间中进行,叠加风险高,事故发生率高于传统现浇建筑施工,因此科学、准确地测度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从人员、机械、环境、技术、管理5个维度建立了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测度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相关系数-熵-二维云风险测度模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测度模型较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了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要素,能够有效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风险的定量化测度,可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有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施工 风险测度 相关系数 云模型
下载PDF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娇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5-95,117,共2页
在建筑环境专业英语教学中,应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听、说、写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关键词 建筑环境专业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建筑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伟 钱付平 +1 位作者 程车智 周天旭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6-67,82,共3页
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融入土木建筑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适应了土木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方向,使所培养的专业特色人才能够满足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通过引入BIM技术,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等,培养学生具备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管... 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融入土木建筑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适应了土木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方向,使所培养的专业特色人才能够满足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通过引入BIM技术,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等,培养学生具备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土木建筑类专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安徽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分析
13
作者 陆彪 郝永康 +2 位作者 陈德敏 王索军 张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797,共10页
为了从区域层面开展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预测分析,以安徽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LEAPAnhui预测模型,设计了基准情景(BAS)、发展规划情景(DPS)、节能减排情景(ERS)3种情景,预测了安徽省未来3种不同的发展路径。结果显示:... 为了从区域层面开展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预测分析,以安徽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LEAPAnhui预测模型,设计了基准情景(BAS)、发展规划情景(DPS)、节能减排情景(ERS)3种情景,预测了安徽省未来3种不同的发展路径。结果显示:到2035年,BAS情景下能源消耗总量达到23459×10^(4)t(以吨标准煤计),相比BAS情景,DPS与ERS情景能源消耗总量分别下降了20.6%、30.7%,其中ERS情景的能源消耗总量于2030年实现达峰,峰值为16416×10^(4)t;BAS情景下,安徽省碳排放总量到2035年已达到512.2×10^(6)t,年均增长率为2.6%。DPS与ERS情景下,碳排放总量分别于2030年(389.1×10^(6)t)、2025年(357.2×10^(6)t)达到峰值,均能够完成我国提出的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承诺。基于碳约束目标对于安徽省能源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在约束路径下,分配给三大系统清洁能源的比例分别为:第三产业39.3%、居民生活23.3%、第二产业37.4%,最小清洁能源需求量为107×10^(16)J,在能源需求总量中的占比为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路径预测 LEAP模型 情景分析 清洁能源 能源结构优化
下载PDF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14
作者 陶清林 曹现雷 +1 位作者 江楠 贾冬云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6-87,共2页
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核心。课堂教学将基础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结合工程实例,引导学生对现行规范条文加以融会贯通;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基于设计软件的实践训练,... 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核心。课堂教学将基础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结合工程实例,引导学生对现行规范条文加以融会贯通;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基于设计软件的实践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体验式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浅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章超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5-26,共2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绿色低碳"已成为建筑设计的热点,旧工业建筑改造实现"绿色低碳"尤为重要。应从生态恢复、节能供能、绿色建材等方面利用绿色低碳的理念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设计,实现旧工业建筑的再生。
关键词 绿色 低碳 旧工业建筑 再生
下载PDF
新形势下水质工程学1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6
作者 马江雅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2-63,共2页
对照国家一流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新要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水质工程学1开展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针对理论知识特点、教学内容与深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性、学生学习自主性等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 对照国家一流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新要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水质工程学1开展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针对理论知识特点、教学内容与深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性、学生学习自主性等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课程思政等角度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工程学1 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的工业区基坑支护施工风险评价
17
作者 许立 陈云钢 +2 位作者 李瑞涛 丁忠 叶舒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6期1951-1955,共5页
为研究工业区内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支护结构风险状态,利用工作分解结构(WBS)分解工作项目,建立风险指标体系,制订安全预警等级,计算主客观权重并组合赋权,结合三角隶属函数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建立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风险评价模型。结... 为研究工业区内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支护结构风险状态,利用工作分解结构(WBS)分解工作项目,建立风险指标体系,制订安全预警等级,计算主客观权重并组合赋权,结合三角隶属函数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建立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出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所处的风险状态,论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可为现场管理人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支护 工作分解结构 三角隶属函数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风险评价模型
下载PDF
天然气在两种建筑模式下的泄漏扩散规律
18
作者 李寅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8期149-151,共3页
为研究天然气在传统封闭式厨房布局和开放式厨房布局下天然气泄漏扩散规律,基于流体动力学、泄漏扩散理论等,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天然气在两种建筑模式下的泄漏扩散过程。结果表明:开放式厨房布局天然气扩散速度比封闭式厨房布局... 为研究天然气在传统封闭式厨房布局和开放式厨房布局下天然气泄漏扩散规律,基于流体动力学、泄漏扩散理论等,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天然气在两种建筑模式下的泄漏扩散过程。结果表明:开放式厨房布局天然气扩散速度比封闭式厨房布局快。封闭式发生泄漏,厨房内气云易聚集,浓度升高较快,达到爆炸下限时间短。若发生爆炸,封闭式事故后果高于开放式;但发生泄漏,开放式扩散快,泄漏后发生爆炸事故概率高于封闭式。该研究明确了天然气在开放式和封闭式厨房布局下的泄漏事故后果,为引导居民在开放式厨房安全使用天然气具有现实意义,为我国制定安全使用燃气制度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泄漏 数值模拟 封闭式厨房 开放式厨房
下载PDF
基于铜尾矿/聚磷酸铵的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
19
作者 刘秀玉 王国栋 +5 位作者 都一达 王学庆 吴胜华 戴康 管梦凡 唐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4-670,共17页
采用铜尾矿(CTS)酸解上清液通过阳离子置换对聚磷酸铵(APP)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改性APP(APP-M),并将其与铜尾矿复配加入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中,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铜尾矿/改性聚磷酸铵(RPUF/CTS/APP-M)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扫描电子显... 采用铜尾矿(CTS)酸解上清液通过阳离子置换对聚磷酸铵(APP)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改性APP(APP-M),并将其与铜尾矿复配加入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中,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铜尾矿/改性聚磷酸铵(RPUF/CTS/APP-M)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红外联用分析(TG-FTIR)、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CT)、拉曼(Raman)光谱、导热系数的测试和表征,系统研究复合材料各项物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RPUF/CTS/APP-M复合材料气相-凝聚相协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RPUF-1的LOI值达到24.3%(体积分数),燃烧时无熔融滴落,UL-94垂直燃烧测试达到V-0等级,RPUF/CTS/APP-M复合材料阻燃性能明显提高。RPUF-5的pHRR和THR较纯样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234.4 kW/m^(2)、23.3 MJ/m^(2),相对于纯RPUF分别下降22.0%、41.8%,RPUF/CTS/APP-M复合材料火灾安全性能提高。RPUF/CTS/APP-M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形成高度石墨化致密炭层,APP-M和CTS通过气相-凝聚相协同阻燃有效提升了RPUF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该研究为铜尾矿的高价值利用和阻燃RPUF复合材料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 硬质聚氨酯泡沫 聚磷酸铵 阻燃剂
下载PDF
隧道内非对称双火源火焰特性及顶棚烟气最高温度研究
20
作者 孟娜 杜晓燕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针对自然通风下隧道火灾非对称双火源协同作用下火焰特性和顶棚射流烟气最高温度开展研究。在缩尺寸隧道火灾模拟试验平台开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火源间距的增大,非对称双火源由完全融合到间歇融合,最后完全分离。火焰完全融合且火源热... 针对自然通风下隧道火灾非对称双火源协同作用下火焰特性和顶棚射流烟气最高温度开展研究。在缩尺寸隧道火灾模拟试验平台开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火源间距的增大,非对称双火源由完全融合到间歇融合,最后完全分离。火焰完全融合且火源热释放速率不同时,火焰呈现非对称形态,存在一个火焰高度,火焰高度主要由较大热释放速率火源决定。随着火源间距的增大,存在两个火焰高度,火焰高度最大值均大于对应工况火焰完全融合时的火焰高度。双火源一侧接收到的辐射热流随离开火源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固定水平位置处接收到的热辐射随着火源间距的变化会有波动,但整体变化不大。非对称双火源火羽流顶棚射流烟气最高温度整体随火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当S/D<0.5时,烟气最高温度主要受两个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影响,火源间距对烟气最高温度的影响较小;而当S/D≥0.5时,烟气最高温度主要受对应侧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影响,而受临近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非对称双火源顶棚射流烟气最高温度分段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隧道火灾 非对称双火源 火焰形态 火焰高度 热辐射 烟气最高温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