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依托学科竞赛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例 |
王冠凌
王正刚
程荣
|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2020 |
2
|
|
2
|
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效果分析与提升——以安徽工程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 |
邓雄峰
袁一鸣
陆华才
黄宜庆
|
《科技风》
|
2024 |
0 |
|
3
|
以“挑战杯”竞赛为契机谈工科院校青年教师非工化趋向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例 |
陈孟元
陈跃东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
2012 |
6
|
|
4
|
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专业本科实验连惯性的研究——以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
徐杰
刘世林
孙驷洲
|
《科技风》
|
2019 |
1
|
|
5
|
工程教育与学科竞赛融合的创客实验室建设——以安徽工程大学创新学院为例 |
王冠凌
王正刚
|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18 |
2
|
|
6
|
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实践——以安徽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
王冠凌
王正刚
顾梅
汪石农
|
《新余学院学报》
|
2017 |
17
|
|
7
|
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现状调查与提升对策——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
周润娟
胡长新
蔡金平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5
|
|
8
|
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下“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张春
|
《武夷学院学报》
|
2024 |
0 |
|
9
|
浅析中美电气工程类本科教学异同 |
魏利胜
娄柯
陆华才
|
《科技视界》
|
2016 |
0 |
|
10
|
“卓越计划”背景下控制论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
刘丙友
|
《安阳工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1
|
工科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
吴道华
魏利胜
朱学华
娄柯
|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22 |
8
|
|
12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与实践——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
刘丙友
|
《安阳工学院学报》
|
2019 |
2
|
|
13
|
“三做”育人理念视阈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探析——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
毕亚琴
徐晓平
|
《新余学院学报》
|
2018 |
2
|
|
14
|
高素质应用型电气工程 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研究 |
徐杰
陆华才
朱文明
|
《科技风》
|
2020 |
5
|
|
15
|
面向国际化工程师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
刘世林
张春
张刚
陈其工
|
《皖西学院学报》
|
2017 |
1
|
|
16
|
基于专业认证的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以安徽工程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 |
黄宜庆
陆华才
|
《科技视界》
|
2022 |
1
|
|
17
|
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竞赛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分析 |
陈孟元
郎朗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
2013 |
8
|
|
18
|
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的控制系统CAD课程改革的探索 |
魏利胜
陆华才
|
《科技信息》
|
2013 |
0 |
|
19
|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建设研究 |
余诺
|
《电脑知识与技术》
|
2017 |
4
|
|
20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
黄宜庆
陆华才
|
《绥化学院学报》
|
2019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