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开放大学视域下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探析——以安徽省级开放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陶有云 朱悦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4-17,共4页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新时代高校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与普通高校相比,开放大学的学生由于多是成人在职学习,对开放教育学员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相对困难。教育主体应紧紧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识开放开放大学意...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新时代高校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与普通高校相比,开放大学的学生由于多是成人在职学习,对开放教育学员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相对困难。教育主体应紧紧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识开放开放大学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索远程教育形式下意识形态建设有效路径,把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贯穿于开放大学各项工作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大学 开放教育 意识形态 建设研究
下载PDF
乡土苦难叙事的视角变化——世纪之交安徽乡土文学侧影 被引量:2
2
作者 金大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6-134,共9页
90年代以来,安徽乡土苦难叙事的叙事视角、对待苦难的态度和精神文化走向发生转移与变化,成为世纪之交安徽乡土文学的侧影。叙事视角由关注社会群体、国家民族苦难转向关注个体生命苦难,从关注肉体苦难转向关注精神苦难,由政治文化视角... 90年代以来,安徽乡土苦难叙事的叙事视角、对待苦难的态度和精神文化走向发生转移与变化,成为世纪之交安徽乡土文学的侧影。叙事视角由关注社会群体、国家民族苦难转向关注个体生命苦难,从关注肉体苦难转向关注精神苦难,由政治文化视角转为文明对立视角至抒发现代性乡愁,从叙述乡土苦难转向关注进城苦难。沉默与坚忍、抗争与虚无、救赎与担当成为对待苦难的三种态度,悲悯情怀与道德审视、反思苦难与探究生存、精神超越与回归乡土则成为乡土苦难叙事精神文化的三种主要走向。部分安徽乡土苦难叙事对苦难的认知与理解存在误区,精神文化走向存在价值追求良莠不齐、精神境界高低不均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难叙事 叙事视角 精神文化走向 隐忧
下载PDF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敏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57-158,共2页
加强人文关怀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成效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解决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其中,坚持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统一,德育共性与学生个性的统一,理论灌输与实践养成的统一,传道解惑... 加强人文关怀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成效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解决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其中,坚持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统一,德育共性与学生个性的统一,理论灌输与实践养成的统一,传道解惑与情感关怀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安徽乡土叙事的突破、转型与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金大伟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90-96,共7页
20世纪90年代的安徽乡土叙事在注重保持时间、空间同步性的同时,特色鲜明地抒写地域经验,在潜心探索创新之际,不忘继承并发扬"皖军"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和优势。在叙事实践上,主要表现为精神文化形态、叙事立场、叙事视域和叙... 20世纪90年代的安徽乡土叙事在注重保持时间、空间同步性的同时,特色鲜明地抒写地域经验,在潜心探索创新之际,不忘继承并发扬"皖军"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和优势。在叙事实践上,主要表现为精神文化形态、叙事立场、叙事视域和叙事艺术等四个方面的突破、转型和变化,加之特定的地域文化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叙事特色,并为新世纪安徽乡土叙事构建稳定的叙事模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叙事 精神文化形态 叙事立场 叙事视域 叙事艺术
下载PDF
社会转型视域下20世纪90年代安徽乡土小说叙事立场的转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金大伟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62-66,共5页
从时代背景、叙事实践和叙事向度三个层面,对社会转型视域下20世纪90年代安徽乡土叙事立场转型进行研究,揭示了安徽乡土叙事立场转型的缘由、特点和历史贡献。转型既是外部因素刺激与促动的结果,更是安徽乡土叙事的自觉实践。在叙事实... 从时代背景、叙事实践和叙事向度三个层面,对社会转型视域下20世纪90年代安徽乡土叙事立场转型进行研究,揭示了安徽乡土叙事立场转型的缘由、特点和历史贡献。转型既是外部因素刺激与促动的结果,更是安徽乡土叙事的自觉实践。在叙事实践方面,安徽乡土叙事通过反思确定转型立场,在边缘处彰显地域特色,于无名中坚守自我。在叙事向度层面,安徽乡土叙事立场的转型表现为四种向度,即体现为对乡土现实的理性关怀,对待两种文明的辩证态度,乡土人格的"去英雄化",以及对生存家园的诗性回归与终极思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叙事立场 叙事实践 叙事向度 地域经验
下载PDF
新时期安徽乡土苦难叙事的文化形态
6
作者 金大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0-95,共6页
新时期的安徽乡土苦难叙事表现为三种文化形态,即选择关注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民间苦难形态、直面社会转型视域下的现实苦难形态,以及以"新"视角透视的历史苦难形态。文化形态的呈现与历史语境、文化境遇和地域特质等有着密不可... 新时期的安徽乡土苦难叙事表现为三种文化形态,即选择关注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民间苦难形态、直面社会转型视域下的现实苦难形态,以及以"新"视角透视的历史苦难形态。文化形态的呈现与历史语境、文化境遇和地域特质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是源于叙事主体的文化旨趣,即关注乡土苦难本身、探索苦难社会价值和实现苦难精神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难叙事 文化形态 文化境遇 文化旨趣
下载PDF
新时期安徽乡土小说中的地域文化叙事与反思
7
作者 金大伟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地域文化叙事是构建新时期安徽乡土叙事的重要路径。在呈现形态上,新时期安徽乡土叙事中的地域文化呈现为三种形态,即物态地域文化、行为地域文化和精神地域文化。在叙事动因上,地域文化叙事有其特定的环境、文化和艺术动因。在叙事方式... 地域文化叙事是构建新时期安徽乡土叙事的重要路径。在呈现形态上,新时期安徽乡土叙事中的地域文化呈现为三种形态,即物态地域文化、行为地域文化和精神地域文化。在叙事动因上,地域文化叙事有其特定的环境、文化和艺术动因。在叙事方式上,凸显地域文化的叙事主体性,塑造地域文化性格,表现地域自然景观,展示地域民俗景观,运用地域方言俗语。同时,新时期安徽乡土小说中的地域文化叙事存在着地域文化表现不够充分、主题意蕴不够深厚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叙事 呈现形态 叙事动因 叙事方式 反思
下载PDF
媒介就是阵地:高校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陶有云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61-63,共3页
高校校报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各高校校报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党委宣传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校报的办报目标之一,加强对校报工作的领导,突出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为培... 高校校报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各高校校报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做好党委宣传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校报的办报目标之一,加强对校报工作的领导,突出校报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地 高校校报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金大伟 《西部素质教育》 2016年第11期150-150,152,共2页
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要求与翻转课堂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契合性,均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教师的角色。以"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为例,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凸显整体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实践上,按照翻... 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要求与翻转课堂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契合性,均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教师的角色。以"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为例,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凸显整体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实践上,按照翻转课堂要求做好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评价三个环节的教学;在教学启示上,肯定了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价值,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教育理念,指出翻转课堂适用于专题研究类文学课程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 翻转课堂 探索 实践 教学设计
下载PDF
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大伟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6年第3期67-69,2,共3页
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传统课程教学理念与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学习者接受需求多元化相矛盾,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差异性与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教学方式一致性相矛盾,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历史思维与现代... 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传统课程教学理念与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学习者接受需求多元化相矛盾,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差异性与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教学方式一致性相矛盾,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历史思维与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教学内容碎片化相矛盾,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与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导向相矛盾。为此,教师要树立现代远程教育理念,把握现当代文学发展纲要,凸显教学内容针对性;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凸显教学内容专业性;把握接受者多元需求,凸显教学效果导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现状 对策
下载PDF
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师德意蕴
11
作者 陶有云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23-25,共3页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和行动的标尺,是影响和左右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支撑点。在如今和谐社会中,师德是生产力、师德是文化力、师德是发展力。在重视教师职业需要的前提下,坚定理想信念与充满爱心是实现师德提升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师德 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