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1
作者 赵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88-188,共1页
由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文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主办的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4日至26日在安徽淮北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反映... 由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文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主办的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4日至26日在安徽淮北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反映了当前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成果和概况。10月25日上午研讨会开幕,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副院长郜锦强教授主持,院长王磊教授致开幕辞。诸伟奇、吴怀祺、王菡、纪健生等专家作了专题报告。10月25日下午,参会专家学者分为两组就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过程中一些具体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研讨。现将研讨会讨论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整理 学术研讨会 安徽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综述 专家学者 理论与实践 研究中心
下载PDF
食在河、湟、洮、渭间:20世纪30年代甘青民族走廊地区的饮食业——以《顾颉刚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牛继清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76-86,共11页
1937-1938年顾颉刚考察西北教育时的日记,详载游历河、湟、洮、渭间的衣食住行,是珍贵的甘青民族走廊地区社会生活史料。《顾颉刚日记》所记兰州、西宁及各县城、乡镇的饮食业、饮食品类等状况,结合其他西行文献的零星记载,在很大程度... 1937-1938年顾颉刚考察西北教育时的日记,详载游历河、湟、洮、渭间的衣食住行,是珍贵的甘青民族走廊地区社会生活史料。《顾颉刚日记》所记兰州、西宁及各县城、乡镇的饮食业、饮食品类等状况,结合其他西行文献的零星记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时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生活习俗,可以弥补地方文献记载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 饮食 《顾颉刚日记》 西行文献
下载PDF
清代扬州学者对《旧唐书》的整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牛继清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7-81,共5页
《旧唐书》在历代的传抄和刊刻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讹误和脱漏,清雍正间沈炳震的《新旧唐书合钞》及乾隆时的两次官方校勘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道光年间,扬州学者张宗泰、罗士琳、刘文淇、刘毓崧、陈立等前后两次对《旧唐书》做... 《旧唐书》在历代的传抄和刊刻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讹误和脱漏,清雍正间沈炳震的《新旧唐书合钞》及乾隆时的两次官方校勘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道光年间,扬州学者张宗泰、罗士琳、刘文淇、刘毓崧、陈立等前后两次对《旧唐书》做了比较深入、全面的校勘整理,大致解决了《旧唐书》严重的讹误脱漏问题,罗、刘等《旧唐书校勘记》集其大成,于《旧唐书》功不可没.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由于成书时代的局限,对于他们的校勘成果利用不够,近20年学者对"点校本"《旧唐书》的校正,也未能很好地利用《旧唐书校勘记》的已有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扬州学者 《旧唐书》 校勘
下载PDF
丰富的史料焦渴的期待--民国安徽文学文献略识
4
作者 乔琛 傅瑛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我国现存民国安徽文献数量极丰,其中既有未经整理出版的名家抄本、稿本,被历史尘封的重要作家作品,也有极具史料价值的民间文学著述、地方文学总集。它们不仅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更保留了众多被现代文化史忽略的信息。对这些文献予以... 我国现存民国安徽文献数量极丰,其中既有未经整理出版的名家抄本、稿本,被历史尘封的重要作家作品,也有极具史料价值的民间文学著述、地方文学总集。它们不仅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更保留了众多被现代文化史忽略的信息。对这些文献予以发掘、整理,既是安徽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的需要,也是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安徽 文学 文献
下载PDF
《安徽文献总目》新书发布暨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赵敏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09-112,共4页
2021年2月6日上午,“《安徽文献总目》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会议由安徽出版集团暨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主办,黄山书社、淮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承办。安徽省... 2021年2月6日上午,“《安徽文献总目》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会议由安徽出版集团暨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主办,黄山书社、淮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承办。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洪永平,淮北师范大学校长姚佐文教授,安徽出版集团暨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安徽大学党委原书记、徽学与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李仁群教授等出席了会议。由于疫情影响,此次会议没有邀请省外专家参加,来自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福华教授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传统文化研究 王民 黄山书社 安徽省合肥市 办公室承办 副校长
下载PDF
吴汝纶文献观念发微--以日记与尺牍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赵敏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12,共6页
吴汝纶一生从事中国传统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他强调"《六经》传记"和"周、孔之教"在中国政治、学术、文化上的核心地位,重视地方志、家谱、金石以及当代文献的重要功用与价值,"无古今,无中外,唯是之求",&... 吴汝纶一生从事中国传统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他强调"《六经》传记"和"周、孔之教"在中国政治、学术、文化上的核心地位,重视地方志、家谱、金石以及当代文献的重要功用与价值,"无古今,无中外,唯是之求","自汉至今,无所不采,而亦无所不扫"的学术理念使得其文献观念更加理性、科学,这是吴汝纶能够取得巨大文献整理研究成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汝纶 文献观念 传统文献 当代文献 地方文献
下载PDF
实地考察与顾颉刚的学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牛继清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25,共9页
顾颉刚先生一生都喜欢游历 ,他非常重视实地的考察 ,并自觉地将实地考察与学术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他在古史考辨、民俗学、历史地理学、边疆与民族问题等诸多学术领域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实地考察的重视及身体力... 顾颉刚先生一生都喜欢游历 ,他非常重视实地的考察 ,并自觉地将实地考察与学术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他在古史考辨、民俗学、历史地理学、边疆与民族问题等诸多学术领域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实地考察的重视及身体力行。他这种严谨扎实的治学精神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实地考察 治学精神 历史学
下载PDF
《玉台新咏》是张丽华所“撰录”吗?——从文献学角度看《〈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 被引量:3
8
作者 牛继清 纪健生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1-29,共9页
《<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的文献学考察有待商榷。在讨论历代目录著作对《玉台新咏》的著录时,间接或直接回避《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直接从南宋说起,而其所列出的三条分别出自《玉台... 《<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的文献学考察有待商榷。在讨论历代目录著作对《玉台新咏》的著录时,间接或直接回避《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直接从南宋说起,而其所列出的三条分别出自《玉台后集》、《沧浪诗话》、《后村诗话》的旁证也都存在明确的反证。在版本考察中,“嘉本”《新唐书.艺文志》“缺页”不实,对《大唐新语》有关《玉台新咏》记载的轻易否定有漏洞,引证的“宋袁州刊本”《郡斋读书志》乃明代影刻本。在考据方法及材料运用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其在文献考辨基础上得出的《玉台新咏》撰录者非徐陵而可能为张丽华的结论难于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台新咏》 撰录者 徐陵 张丽华 文献学
下载PDF
甲骨文所见商代族氏联合与联盟关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雒有仓 《殷都学刊》 2010年第2期1-6,共6页
甲骨卜辞材料显示,商代族氏联合与联盟的形式有族氏联姻、对外军事联盟、内部政治联合三种。其中,对外军事联盟分为三个层次,以商与侯伯、方国之间的联合较多;内部政治联合分为三种类型,以王族、多子族与其他族氏的联合较为常见。这些... 甲骨卜辞材料显示,商代族氏联合与联盟的形式有族氏联姻、对外军事联盟、内部政治联合三种。其中,对外军事联盟分为三个层次,以商与侯伯、方国之间的联合较多;内部政治联合分为三种类型,以王族、多子族与其他族氏的联合较为常见。这些不同形式和类型的族氏联合与联盟的存在,表明商代的族氏外部关系具有平等合作的一面,商代社会结构具有较明显的族氏联盟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 族氏联合 族氏联盟 族氏关系
下载PDF
关于音乐文献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构想 被引量:3
10
作者 雒有仓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85-187,共3页
音乐文献学课程教学应结束目前各施其教的状态,编写统一的教材,其内容体系应由音乐文献类型与要籍介绍、音乐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音乐文献检索与利用、古代音乐文献选读、音乐文献常识共五部分十二个方面构成。
关键词 音乐文献 音乐文献学 课程内容 体系
下载PDF
西北行记所见20世纪30年代甘青民族走廊各民族的交往与融合
11
作者 牛继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142,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考察西北热潮期间,形成了数量不菲的西北行记,详细记载了甘青民族走廊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状况。其中包括大量关于各少数民族人口及分布、生活习俗、各民族相互关系的记载,反映了这一时期... 20世纪30年代考察西北热潮期间,形成了数量不菲的西北行记,详细记载了甘青民族走廊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状况。其中包括大量关于各少数民族人口及分布、生活习俗、各民族相互关系的记载,反映了这一时期甘青民族走廊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婚姻关系、经济与社会交往、语言融通、现代民族教育的兴起与初步发展等现象,充分体现出各民族之间的深度交往、融合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行记 甘青民族走廊 民族交往交流
下载PDF
故国与新朝:《南齐书》之《东昏侯本纪》《和帝本纪》双重纪年发微
12
作者 牛继清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110-117,共8页
《南齐书》作者萧子显在《东昏侯本纪》与《和帝本纪》中采用双重纪年的方式,明显背离了纪传体史书帝王本纪的纂修原则。萧子显是南齐高帝萧道成之孙,后出仕于萧梁,并因萧齐宗室受到梁武帝萧衍的猜疑与防范,这样的身份与经历,又身处齐... 《南齐书》作者萧子显在《东昏侯本纪》与《和帝本纪》中采用双重纪年的方式,明显背离了纪传体史书帝王本纪的纂修原则。萧子显是南齐高帝萧道成之孙,后出仕于萧梁,并因萧齐宗室受到梁武帝萧衍的猜疑与防范,这样的身份与经历,又身处齐梁政权更替这一敏感时代,在《南齐书》之《东昏侯本纪》《和帝本纪》编系鼎革史事时,不免会陷于正统表述的两难境地。而《东昏侯本纪》与《和帝本纪》的双重纪年方式,正是他谋求解决故国与新朝法统矛盾的变通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齐书》 正统 纪年 政治动荡
下载PDF
《通鉴注商》的文献考辨及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敏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9-13,共5页
赵绍祖《通鉴注商》对《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在文字、音韵、典章制度、史实考辨、地理阐释等方面的疏漏与谬误作了详细考辨,深入分析了胡氏误注的原因。其文献考辨方法包括追溯史源、考证基础上的分析推论、以金石证史等,且能注意充分借... 赵绍祖《通鉴注商》对《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在文字、音韵、典章制度、史实考辨、地理阐释等方面的疏漏与谬误作了详细考辨,深入分析了胡氏误注的原因。其文献考辨方法包括追溯史源、考证基础上的分析推论、以金石证史等,且能注意充分借鉴前人成果,取得了较高的学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音注 赵绍祖 通鉴注商 文献考辨
下载PDF
良臣·良贾·良民:明清徽州地区的职业观及其现代启示
14
作者 熊帝兵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明清徽州地区以士农工商为正业,各宗族禁止子弟从事胥吏、僧道、屠夫等“贱业”,要求子弟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要积极就业,以避免游荡社会,甚至走上邪路.在职业实践中,各宗族要求子弟保持勤劳的品质与专精的职业素养,分别对儒业、贾... 明清徽州地区以士农工商为正业,各宗族禁止子弟从事胥吏、僧道、屠夫等“贱业”,要求子弟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要积极就业,以避免游荡社会,甚至走上邪路.在职业实践中,各宗族要求子弟保持勤劳的品质与专精的职业素养,分别对儒业、贾业、农业、手工业的从业者提出了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以良臣、良贾、良民等从业质量作为职业理想.上述关于职业认知与职业素养的要求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态度的形成、职业素养的提升、职业意志的训练、职业理想的确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徽州 职业观 职业素养 大学生就业
下载PDF
《艺麻辑要》作者辨——兼考其与黄厚裕《栽苎麻法略》的关系
15
作者 熊帝兵 顾铭秀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23,38,共7页
各书目著录《艺麻辑要》的作者不同,有的题为董元亮,有的题为汪曾保(等)。经仔细分析该书的序言,可以判定其真正责任者应为董元亮。书中首篇辑录了汪曾保的《栽苎麻略法》,但该篇与滁州人黄厚裕的《栽苎麻法略》的内容与结构高度相似,... 各书目著录《艺麻辑要》的作者不同,有的题为董元亮,有的题为汪曾保(等)。经仔细分析该书的序言,可以判定其真正责任者应为董元亮。书中首篇辑录了汪曾保的《栽苎麻略法》,但该篇与滁州人黄厚裕的《栽苎麻法略》的内容与结构高度相似,重复率接近80%。黄书先出十余年,汪氏极有可能抄录、改写了黄书。黄书密切结合滁州地区实际而写,其内容可与光绪《滁州志》相互印证。尽管汪氏在改写时删去了标志性地域信息,但是并不彻底,如汪氏说徐州、凤阳、泗州等为浙江近地,显然不符合实际;而且黄书中的滁州方言依然保留在汪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元亮 《艺麻辑要》 汪曾保 栽苎麻法 黄厚裕
下载PDF
汉画像石文献的特征探析
16
作者 熊帝兵 郭华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106,共4页
汉画像石是以石材为载体,以画像承载信息的特殊文献,具有传统传世文献所不具备的特征。作为出土文献实物,汉画像石的原始性使其所承载和传递的信息更具真实性,又因其仅存于两汉时期,历史阶段的唯一性使其更显珍稀。就已发现的汉画像石来... 汉画像石是以石材为载体,以画像承载信息的特殊文献,具有传统传世文献所不具备的特征。作为出土文献实物,汉画像石的原始性使其所承载和传递的信息更具真实性,又因其仅存于两汉时期,历史阶段的唯一性使其更显珍稀。就已发现的汉画像石来看,其还具有存量大、分布广、承载信息丰富等特征。同时,汉画像石文献的表现手法多样,所承载的信息兼容了人文、自然、艺体等学科知识,这使其可供参考的学科极具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画像石 金石 文献学 考古
下载PDF
“走出疑古时代”的顾颉刚史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牛继清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5-30,共6页
对顾颉刚先生的史学成就及影响的研究与评述是中国“20世纪学术史里的一个中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顾颉刚读书笔记、年谱、各种遗著的陆续出版,多部生平与学术传记的问世,进行全面研究与评价的条件日益成熟;同时由于田野考古... 对顾颉刚先生的史学成就及影响的研究与评述是中国“20世纪学术史里的一个中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顾颉刚读书笔记、年谱、各种遗著的陆续出版,多部生平与学术传记的问世,进行全面研究与评价的条件日益成熟;同时由于田野考古的丰硕成果和中国古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走出疑古时代”口号的提出又使这一研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总的来说,研究者在批评顾颉刚疑古过甚的同时能充分肯定其在思想解放和新史学建立中的重要作用。很多研究者进一步把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了对顾颉刚学术思想渊源及形成过程的梳理、其史学观念、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顾颉刚与同时期其它史学家的比较研究等方面,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辨> 史学 "走出疑古时代"
下载PDF
民国皖籍文学译者群研究
18
作者 李昕 傅瑛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7-31,共5页
清末民初皖籍翻译人才辈出,吴汝伦、胡怀琛的翻译理论,对近现代文学翻译产生重大影响。1915年后以陈独秀、胡适《新青年》为理论引导的皖籍译者群、以鲁迅等为代表的"未名社"皖籍译者群译介了大量苏俄、欧洲、日本的文学巨著... 清末民初皖籍翻译人才辈出,吴汝伦、胡怀琛的翻译理论,对近现代文学翻译产生重大影响。1915年后以陈独秀、胡适《新青年》为理论引导的皖籍译者群、以鲁迅等为代表的"未名社"皖籍译者群译介了大量苏俄、欧洲、日本的文学巨著及理论专著,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30—1940年代皖籍译者群新生力量涌现,优秀译作层出不穷,用翻译作品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致力于人类命运的思考;同时期以朱光潜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也大放异彩。抗战爆发以后,皖籍译者笔下涌现了大量与二战相关的文学作品。民国皖籍译者的活跃,与安徽传统地域文化有关,与大批皖籍留学生出现有关,受新文化运动中皖人陈独秀、胡适的领袖作用推动,并受到"桐城文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皖籍译者群 桐城派 徽州
下载PDF
商周青铜器复合族徽与甲骨文多字族名比较研究
19
作者 雒有仓 《殷都学刊》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商周青铜器复合族徽的类型结构与甲骨文多字族名有相似之处,但不见同名重合事例,说明作为族组织的复合族徽实际上不见于甲骨文记载,因而复合族徽应当不代表族组织实体,而是几个关系亲近的族氏共同作器的表示,其用法类似于甲骨文多字族... 商周青铜器复合族徽的类型结构与甲骨文多字族名有相似之处,但不见同名重合事例,说明作为族组织的复合族徽实际上不见于甲骨文记载,因而复合族徽应当不代表族组织实体,而是几个关系亲近的族氏共同作器的表示,其用法类似于甲骨文多字族名的连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复合族徽 甲骨文多字族名 商周
下载PDF
论戴震对水利文献的贡献
20
作者 熊帝兵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6-30,共5页
戴震花了二十余年的时间撰写《水地记》,存定稿与初稿两种,定稿为其整理《水经注》奠定了学术基础。根据学者的抽样统计作粗略估计,戴氏《水经注》异于赵氏者约在50%以上。学界对《直隶河渠书》的撰者多存争议,但是胡适认为此书至少前... 戴震花了二十余年的时间撰写《水地记》,存定稿与初稿两种,定稿为其整理《水经注》奠定了学术基础。根据学者的抽样统计作粗略估计,戴氏《水经注》异于赵氏者约在50%以上。学界对《直隶河渠书》的撰者多存争议,但是胡适认为此书至少前四册二十六卷是戴氏的最终定稿。学者多认为戴氏文集中《记洞过水》一文的真正作者并非戴震,事实上,戴氏曾对此文原稿增删改动408字,批注345字,约为原稿字数的1.5倍。在戴氏的其它专论中亦有水道考证内容,其所参与纂修的地方志之"山川""水利"内容中可能也隐藏着戴震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乾嘉学派 考据 水利文献 历史地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