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磁性生物炭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双酚A
1
作者 王善鹏 崔康平 +2 位作者 刘彤 聂贤宝 徐正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6,共9页
文章使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磁性生物炭CuFe_(2)O_(4)@SBC,并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降解双酚A(bisphenol,BPA)。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文章使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磁性生物炭CuFe_(2)O_(4)@SBC,并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降解双酚A(bisphenol,BPA)。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等表征方法探究该复合材料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CuFe2O4稳定地负载在生物炭表面,且复合材料表面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如O=C=O、C—O—C和—OH。通过批次试验,探究该材料在不同条件下活化PMS降解BPA的效果,并进行伪一级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BPA的去除率随着磁性生物炭投加量、PMS浓度、温度和pH值的增加而增加。通过重复利用试验发现,磁性生物炭在第3轮催化降解试验中对BPA的降解率仍能达到91%。此外,通过淬灭试验发现,^(1)O_(2)、·OH、SO_(4)^(-)·和O_(2)^(-)·都参与了BPA的降解,其中1O2是最主要的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BPA) 磁性生物炭 高级氧化技术 过一硫酸盐(PMS) 协同作用
下载PDF
白腐真菌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降解与机理研究
2
作者 高斯研 崔康平 +3 位作者 刘睿 许向阳 陈长斌 汪三六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24-1031,共8页
文章以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作为白腐真菌的代表,研究其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的降解效果与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pH=5.6,温度为30℃,DMP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下,7 d后DMP的去... 文章以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作为白腐真菌的代表,研究其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的降解效果与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pH=5.6,温度为30℃,DMP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下,7 d后DMP的去除率为75%。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发现:体系中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5 g/L时,反应结束时DMP降解效率为95%;当反应中加入20μg/L H_(2)O_(2)或27.0 mg/L Mn^(2+),反应7 d后DMP的降解效率显著提升到100%。此外,过氧化物酶在DMP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实验证明DMP的降解更多地由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驱动;傅里叶红外光谱证实氨基、羧基、羟基等还原性官能团参与了DMP的去除。文中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联用仪确定DMP的降解产物,并讨论3种可能的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塑化剂 白腐真菌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SDS改性磁性壳聚糖对泰乐菌素和Cu(Ⅱ)的吸附特性
3
作者 方伟 崔康平 +2 位作者 聂贤宝 徐正江 冯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3-841,共9页
文章利用共沉淀和水热法制备磁性壳聚糖(magnetic chitosan nanoparticle,MCNP),并将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包覆在该吸附剂表面,形成半胶束和吸附胶团;研究改性前后MCNP对泰乐菌素(tylosin,TYL)和Cu(Ⅱ)的吸附行为... 文章利用共沉淀和水热法制备磁性壳聚糖(magnetic chitosan nanoparticle,MCNP),并将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包覆在该吸附剂表面,形成半胶束和吸附胶团;研究改性前后MCNP对泰乐菌素(tylosin,TYL)和Cu(Ⅱ)的吸附行为,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XRD)和Zeta电位仪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pH值、背景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TYL和Cu(Ⅱ)的吸附过程,化学吸附可能是吸附剂吸附TYL和Cu(Ⅱ)的主要速率限制步骤;Freundlich模型更适合模拟TYL的吸附过程,该吸附过程为非均相作用;Langmuir模型更适合模拟Cu(Ⅱ)的吸附过程,该吸附过程为均相作用;pH=4是TYL吸附的最佳pH值,pH=6是Cu(Ⅱ)吸附的最佳pH值;随着背景电解质浓度增加,MCNP对TYL和Cu(Ⅱ)的吸附量增加;TYL的存在显著提高了Cu(Ⅱ)的吸附性能,这是由于TYL在Cu(Ⅱ)和MCNP之间形成了桥接作用。研究结果可为TYL和Cu(Ⅱ)混合废水的高效深度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磁性壳聚糖(MCNP) 吸附 泰乐菌素(TYL) 铜离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