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8
1
作者 史然利 王艳丽 +1 位作者 王涛 徐鹏 《西部医学》 2021年第1期74-78,83,共6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技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为临床上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医院总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技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为临床上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医院总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关节镜组(31例)和传统手术组(33例)两组,其中关节镜组患者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术处理胫骨平台骨折;传统手术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进行处理。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左右侧、致伤原因和Schatzker分型及术前、术后1天、术后1月和术后3月的VAS评分,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的HS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基准资料如性别、年龄、左右侧、致伤原因和Schatzker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膝关节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传统手术组长(P<0.05)。术后1天VAS评分比较,膝关节镜组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和术后3月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HSS评分比较中,膝关节镜组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镜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位丢失发生率、关节粘连发生率和腓总神经损伤率低于传统手术组,但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与下肢深静脉(DVT)发生率高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利用膝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技术处理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减少出血量、减轻疼痛、膝关节功能恢复快,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可供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镜 切开复位内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大海 鲁木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9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 目的探讨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9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和6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ibial plateau varus angle,TPA)和后倾角(retroversion angle,PA)的变化,以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1%)低于对照组(28.2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的TPA、PA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5.74%)高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双钢板内固定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且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双钢板内固定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治疗效果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部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刘仑 贺云云 江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86-790,共5页
目的 探究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部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 目的 探究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部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全麻,试验组采用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1)、开始手术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清皮质醇(Cor)水平,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估术中视野清晰度,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灌洗液用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T2、T3、T4时点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T2、T3、T4时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MAP较T1时均降低(P<0.05);对照组自T1至T2、T3时点MAP逐渐降低,T4时点回升,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MAP较T1时点均降低(P<0.05)。试验组T2、T3、T4时点血清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2、T3、T4时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Cor水平较T1时点均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T4时点Cor水平高于T1、T2、T3时点(P<0.05)。试验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肩部关节手术,有助于减少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并降低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静脉全身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肩关节镜辅助下三种不同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在顶 江涛 +3 位作者 王怀波 高飞 吴启明 李晓飞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8期696-702,共7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辅助TightRope钢板与Triple-Endobutton钢板和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128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成3组:双Endobutton...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辅助TightRope钢板与Triple-Endobutton钢板和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手术方法治疗128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成3组:双Endobutton组,Triple-Endobutton组和TightRope组。所有肩锁关节脱位手术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主刀医生为同一主任医师。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统计手术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近期并发症发生。111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12(9.1±3.1)个月。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Triple-Endobutton组手术时间最长,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TightRope组手术时间最短,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3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中,TightRope组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3组患者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中,TightRope组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TightRope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复位丢失发生率的比较中,双Endobutton组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TightRope组要明显高于Triple-Endobutton组(P<0.05);关节粘连发生率的比较中,TightRope组要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结论:肩关节镜辅助下TightRope钢板固定方案相比双Endobutton钢板固定和Triple-Endobutton钢板固定方案更加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肩脱位 关节镜 内固定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