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自信视阈下思政教学整合地域文化资源的路径——基于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琦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第11期88-89,共2页
充分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是当前高校思政课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指出思政课教学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有三个主要路径:弘扬红色文化资源,铸就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不灭灵魂;... 充分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是当前高校思政课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指出思政课教学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有三个主要路径:弘扬红色文化资源,铸就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不灭灵魂;融入传统文化资源,打造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人文底蕴;利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成果,彰显高校思政课教学之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地域文化资源 思政课教学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助力贫困村脱贫实践——以安徽理工大学帮扶安徽省临泉县王香铺村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韩剑尘 张向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1期1-2,53,共3页
乡村贫困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大瓶颈,必须打好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在这场攻坚战中,安徽理工大学结合自身优势,积极谋划,建立制度、经费、人员3项保障机制,坚持科技、健康、文化3类帮扶,取得了基础设施建设新飞跃、帮... 乡村贫困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大瓶颈,必须打好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在这场攻坚战中,安徽理工大学结合自身优势,积极谋划,建立制度、经费、人员3项保障机制,坚持科技、健康、文化3类帮扶,取得了基础设施建设新飞跃、帮扶对象“造血”功能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3种实效,谱写出安理大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精准脱贫 地方高校 助力
下载PDF
经典文献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3
作者 冯凯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9-71,77,共4页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原著的挖掘和研究,将其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达到原理与原著的有机统一,实现二者互相印证、相辅相成。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的路径创新,有助于营造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氛围,...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原著的挖掘和研究,将其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达到原理与原著的有机统一,实现二者互相印证、相辅相成。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的路径创新,有助于营造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氛围,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汇聚起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心理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经典文献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4
作者 孙功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关键就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在很大意义上是因为中国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关键就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在很大意义上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占据了四个制高点,即真理的制高点、道义的制高点、实践的制高点和时代的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为什么行
下载PDF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中要避免两个误区——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视角
5
作者 王宏兴 白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75-78,93,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具有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教育的丰富思想资源,比如关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是自然和社会对立统一的基础、资本逻辑对人和自然的双重压迫等原理。可以结合这些原理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生态...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具有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教育的丰富思想资源,比如关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是自然和社会对立统一的基础、资本逻辑对人和自然的双重压迫等原理。可以结合这些原理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教育,从而确立人与自然在实践中和谐发展、协同进化的正确观念,以避免在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中——陷入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建设的若干审视
6
作者 周良发 年晨曦 吴雨寒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8期67-74,共8页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建设关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败、关乎高校立德树人效果优劣、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为此要做好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高质量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主体要秉持...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建设关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败、关乎高校立德树人效果优劣、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为此要做好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高质量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主体要秉持质量建设的高度自觉,通过增强质量意识、提高质量能力、构建质量机制等路径举措,最大程度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质量,使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坚强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质量建设 质量意识 质量能力 质量机制
下载PDF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立培 李颖 《青年与社会》 2013年第3期136-137,共2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如何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恩主义大众化来展开思考。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思考
下载PDF
近代中国报人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概述
8
作者 代先祥 孙功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近代报人群体在甲午战后的四个发展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初,维新报人在引介西方思潮时传入马克思学说。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报人出于论证三民主义的需要,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五四时期,... 近代报人群体在甲午战后的四个发展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初,维新报人在引介西方思潮时传入马克思学说。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报人出于论证三民主义的需要,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五四时期,新文化报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理论介绍给中国民众。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早期共产党报人抱着对理论的坚定信仰和对革命的必胜信念,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报人群体 马克思主义 早期传播
下载PDF
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的理论阐释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9
作者 冯凯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3-29,共7页
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反思。一段时间以来,学界对于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的挖掘不够,没有能在文本与思想、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中详细阐发马克思对工业文明的看法。准确理解这一问题,不仅要以文... 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反思。一段时间以来,学界对于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的挖掘不够,没有能在文本与思想、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中详细阐发马克思对工业文明的看法。准确理解这一问题,不仅要以文本研读为研究方法,从文本文献学的角度厘清马克思叙述的理论逻辑,而且要用历史发生学的研究方法,深刻阐释其历史逻辑。考察这一问题,有助于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工业文明思想,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汲取经验,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升提供参照。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基于时代发展和国情特点展开的论析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工业文明 工业革命 工业现代化
下载PDF
专业认证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改革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立培 孙功 +2 位作者 朱广亮 郭金明 李长虹 《高教学刊》 2021年第19期122-125,129,共5页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工程专业认证大背景下,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高校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并强调了新时代教育发展中该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工程专业认证大背景下,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高校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并强调了新时代教育发展中该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以优化教学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性与工科实践性的联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完善考核制度这四个方面将工科专业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紧密联系,研究成果可为高校工程教育类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改革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审思与实践路向
11
作者 曹淑珍 杨志华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凝聚其价值追求、涵养其风骨气节、锤炼其道德品格有重要价值,但也会面临“互联网+”时代多元性网络文化的冲击、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理关系不清、弘扬...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凝聚其价值追求、涵养其风骨气节、锤炼其道德品格有重要价值,但也会面临“互联网+”时代多元性网络文化的冲击、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理关系不清、弘扬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内生动力不足、开展伟大建党精神主题教育渠道受限的现实困境,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取健全课程内容,筑牢融入的理论根基;提升教师素养,确保融入的品质优等;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融入的整体效能;开展实践活动,谋求融入方式的丰富多彩;依托人工智能,推动融入的技术革新等多项措施,突破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构建多维立体、融合共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审思 实践路向
下载PDF
20世纪初的三大论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后梅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11,共6页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解读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三大论争会使我们对论争的意义有一全新认识。"问题与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义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社会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解读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三大论争会使我们对论争的意义有一全新认识。"问题与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义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社会主义之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必由之路;无政府主义之争则明确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任务。三大论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程的逻辑链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逐步展开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问题与主义”之争 社会主义之争 无政府主义之争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方式创新探论
13
作者 康桂英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既是高校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发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重要课程。立足课堂、勇于实践、开展信息化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既是高校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发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重要课程。立足课堂、勇于实践、开展信息化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升理论修养,开启他们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同时,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铸魂育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立德树人
下载PDF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精准化的三重逻辑
14
作者 周良发 刘雨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49-55,共7页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精准化要把握其价值逻辑、问题逻辑与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精准化是伴随现代信息技术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有助于精准识别人才培养对象、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精准供给人...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精准化要把握其价值逻辑、问题逻辑与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精准化是伴随现代信息技术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有助于精准识别人才培养对象、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精准供给人才培养内容、精准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和精准评估人才培养成效。对于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精准化面临观念冲突、技术障碍、制度困境等问题,要从观念更新、学科建设、方法创新、能力提升、制度构建与文化涵养等方面入手,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精准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人才培养 精准化
下载PDF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精准化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良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39-44,共6页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把握其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精准化是伴随现代信息技术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旨在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定制、精准供给、精准监控、精准评估等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效...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把握其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精准化是伴随现代信息技术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旨在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定制、精准供给、精准监控、精准评估等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协同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技术、主体、对象、管理等方面入手,基于技术投入推动有效数据的转化,教育者精准思维的培育和能力提升,教育对象参与意识的激发和隐私保护,构建和完善机制以保障运行等,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准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精准化 逻辑理路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心理认同研究
16
作者 张鹏 冯凯 《科教导刊》 2022年第4期44-47,共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分析“原理”课的心理认同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深入把握“原理”课的发展规律,为上好“原理”课提供思路方法。上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分析“原理”课的心理认同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深入把握“原理”课的发展规律,为上好“原理”课提供思路方法。上好“原理”课能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养成乐观进取的积极心态,进而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因此,研究“原理”课的心理认同有助于汇聚起大学生群体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理”课 心理认同 立德树人 课堂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及践行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桂英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当前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思政课,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当前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思政课,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中国近代以来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国情等方面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内涵、时代价值和践行动力。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平台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
下载PDF
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良发 陈元晴 潘红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2-29,共8页
基于安徽省20所高等院校的问卷调查,对当前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知的意愿、水平、途径、价值、期待等进行分析和评估。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思想认知情况良... 基于安徽省20所高等院校的问卷调查,对当前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知的意愿、水平、途径、价值、期待等进行分析和评估。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思想认知情况良好,认为新思想有助于实现人生价值,将新思想作为自己逐梦新时代的行动指南;但同时呈现出认知动力不足、认知差异明显、认知途径多样化等倾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要从遵循认知规律、重视学生需求、提升教师素养、夯实传播途径、强化制度保障等环节入手,切实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效能,使大学生真正成长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认知状况 思想政治理论 人生价值
下载PDF
论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党史教育中的有效融合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洋 胡怀利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14,共7页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重要历史时期,江淮大地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波澜壮阔党史的生动写照,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等党史教育资源。为了推进安徽...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重要历史时期,江淮大地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波澜壮阔党史的生动写照,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等党史教育资源。为了推进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有效融合,高校必须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基本原则,在内容建设方面既要把控“音准”又要注意“下沉”,在生态建设方面既要“固本”又要“开源”,在技术建设方面既要“理性”又要“感性”,发挥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史教育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教育 安徽红色文化资源 大学生
下载PDF
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安徽省某理工科高校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浦静 姜松梅 丁成龙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7-15,共9页
目的: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8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留守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测率高于... 目的: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8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留守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测率高于非留守组大学生;(2)留守组大学生SCL-90总分、及各阳性症状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组大学生;(3)不同留守类型对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的影响不同,且均有统计学意义。(4)留守组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均显著高于非留守组;留守组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显著低于非留守组,消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非留守组;(5)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留守经历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中存在调节效应。结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中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受到留守经历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心理健康 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