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小RNA的差异表达及其与免疫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1
作者 黄旦 刘健 +4 位作者 汪元 曹云祥 万磊 张皖东 方妍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微小RNA(miRNA)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AS患者(AS组)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每组15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PBMC中miRNA表达,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6个差异表达...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微小RNA(miRNA)的表达及其与免疫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AS患者(AS组)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每组15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PBMC中miRNA表达,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6个差异表达miRNA水平,ELISA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7、IL-23表达,Spearman法分析差异miRNA与疾病活动、免疫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患者组共有44个miRNA差异表达,其中有22个上调,22个下调(差异倍数≥1);其中miR-1-3p、miR-133a-5p表达明显上调,miR-127-5p、miR-345-3p、miR-136-3p表达明显下调;且AS患者TNF-α、IL-1β、IL-17、IL-23表达明显升高,miR-1-3p与TNF-α、C反应蛋白(CRP)、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呈正相关,miR-133a-5p与TNF-α呈正相关,miR-127-5p与红细胞沉降率(ESR)、脊柱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呈负相关,miR-345-3p与IL-17呈负相关,miR-136-3p与IL-17、BASDAI呈负相关。结论AS患者PBMC中miRNA异常表达,差异表达miRNA与患者疾病活动及免疫炎症指标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AS) 微小RNA(miRNA) 高通量测序 细胞因子 免疫炎症
原文传递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患者感受、炎症因子及circRNA_0003307的影响
2
作者 黄旦 刘健 +3 位作者 汪元 曹云祥 张皖东 方妍妍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患者感受、炎症因子及circRNA_0003307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HQC治疗。观察2... 目的:观察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患者感受、炎症因子及circRNA_0003307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HQC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ASAS20、BASDAI50),以及治疗前后疾病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患者感受评分[生活质量简表(SF-36)、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7、IL-23]、circRNA_0003307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SAS20、BASDAI50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VAS评分、BASDAI、BASFAI、CRP、ESR、SF-36各维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1β、IL-17、IL-23、circRNA_0003307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BASDAI、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精力、CRP、IL-23、circRNA_0003307明显改善(P<0.05)。结论:HQC可能通过调控circRNA_0003307,下调炎症因子TNF-α、IL-1β、IL-17、IL-23表达,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和患者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 患者感受 circRNA_0003307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刘健治疗成人Still病的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馨 刘健 +1 位作者 文建庭 王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刘健教授治疗成人Still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风湿病科2012年5月至2020年5月使用中药的住院患者。运用Microsoft Excel2019进...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刘健教授治疗成人Still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风湿病科2012年5月至2020年5月使用中药的住院患者。运用Microsoft Excel2019进行中药频数、性味归经统计,通过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所提供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筛选出193首方剂,含148味中药。使用频数排名前20味的中药分别为甘草、陈皮、薏苡仁、丹参、茯苓、蒲公英、青蒿、知母、山药、地骨皮、黄柏、金银花、牡丹皮、豨莶草、白芍、连翘、红花、黄芩、生地黄、地肤子。排名前三位的药性分别为寒、温、平,药味为甘、苦、辛,归经为肝、肺、胃经。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ALT、LDH、WBC、NEUT、Ferritin明显下降,治疗后患者LDH及Hb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刘健教授在治疗成人Still病中体现的从脾论治,善用健脾化湿药配合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滋阴药、祛风湿药辨证论治,既顾及脾胃为后天之本,又从症状入手清热、活血、滋阴、祛风湿等,标本兼治,可达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健教授 成人STILL病 用药规律 中药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