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丽 徐国兵 陈卫东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76-80,共5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具有C6-C3-C6基本骨架的一大类化合物的总称,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因其多呈黄色,故被称为黄酮类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4 0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基本母核是2-苯基色原酮,主要包括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二... 黄酮类化合物是具有C6-C3-C6基本骨架的一大类化合物的总称,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因其多呈黄色,故被称为黄酮类化合物。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4 0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基本母核是2-苯基色原酮,主要包括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橙酮类等类型以及由它们所衍生的多种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黄酮类化合物 分析方法
下载PDF
肝体外代谢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婷 桂双英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2期123-125,共3页
药物代谢系指药物进入体内后,在机体作用下发生的化学结构转化,即生物转化(DrugBiotransformation)。转化在体内酶的作用下进行.能把外源性的物质进行化学处理,从而引起药物的药理活性和毒理活性的改变。近年来.模拟体内代谢过... 药物代谢系指药物进入体内后,在机体作用下发生的化学结构转化,即生物转化(DrugBiotransformation)。转化在体内酶的作用下进行.能把外源性的物质进行化学处理,从而引起药物的药理活性和毒理活性的改变。近年来.模拟体内代谢过程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迅速发展,通过离体器官、细胞或酶系统进行体外代谢研究。中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有效成分或单体也作用于药物代谢酶系统,中药的体外代谢研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代谢产物,推断药物可能的代谢途径及参与代谢的酶,计算体内药物代谢的清除率,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更好解释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同时增强临床用药安全,为新药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活性成分 体外代谢 药物代谢酶系统 药物的相互作用 应用 生物转化 临床用药安全 有效成分
下载PDF
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5
3
作者 储晓琴 桂双英 +3 位作者 尹登科 王成永 胡容峰 钱金粉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98-400,共3页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中药学及相关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药学专业人员各类职称、晋级和资格考试必考科目。目前,高...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中药学及相关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药学专业人员各类职称、晋级和资格考试必考科目。目前,高等院校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均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作者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剂学 教学方法 教育 药学 改革
下载PDF
黄芪水煎液中固体微粒对活性成分吸收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晔 尹登科 +1 位作者 蔡汉须 王飞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6-898,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水煎煮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微粒对活性成分黄芪甲苷在体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黄芪经常规水煎煮后除净药渣,以3 000、6 000、12 000 r/min梯度离心法分离水煎液中的固体微粒,以在体肠循环灌注试验评价固体微粒对黄芪甲苷肠吸收... 目的:研究黄芪水煎煮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微粒对活性成分黄芪甲苷在体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黄芪经常规水煎煮后除净药渣,以3 000、6 000、12 000 r/min梯度离心法分离水煎液中的固体微粒,以在体肠循环灌注试验评价固体微粒对黄芪甲苷肠吸收的影响。结果:经梯度离心所获固体微粒粒径分别为455.2±22.51 nm、382.7±21.76 nm、218.8±20.43 nm;将不同粒径的固体微粒加入含黄芪甲苷的K-R液中作为灌流液,可显著提高黄芪甲苷的单位肠面积吸收量、单位肠面积吸收率与肠壁通透性,并且随着粒径的降低,黄芪甲苷的单位肠面积吸收量、吸收率与肠壁通透性都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黄芪水煎煮过程中形成的固体微粒可显著影响活性成分黄芪甲苷的肠吸收性能,且微粒粒径越小促活性成分吸收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水煎液 固体微粒 粒径 黄芪甲苷 在体肠循环灌注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大血藤药材指纹图谱研究及红景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宛蓉 桂双英 +2 位作者 王举涛 陶曜天 施伶俐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82-86,共5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大血藤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同时测定红景天苷和绿原酸2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流...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大血藤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同时测定红景天苷和绿原酸2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mL/min;进样量:15μL;柱温:30℃。结果 10个产地的大血藤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达0.9以上,共标定14个共有峰,可确认红景天苷和绿原酸两个峰。红景天苷和绿原酸含量在不同产地大血藤中差异很大,以安徽产大血藤药材中含量为最高。结论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大血藤药材的鉴别和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藤 指纹图谱 红景天苷 绿原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桔梗边角料中桔梗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华芳 王举涛 桂双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80-1382,共3页
目的优选桔梗边角料中桔梗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以多糖损失率、蛋白脱除率为指标,比较Sevag法和三氯乙酸法(TCA)对桔梗多糖脱蛋白的效果;以脱色率、多糖保留率为指标,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活性炭对桔梗多糖脱色的效果;采用柱层析分离... 目的优选桔梗边角料中桔梗多糖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以多糖损失率、蛋白脱除率为指标,比较Sevag法和三氯乙酸法(TCA)对桔梗多糖脱蛋白的效果;以脱色率、多糖保留率为指标,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活性炭对桔梗多糖脱色的效果;采用柱层析分离纯多糖。结果桔梗多糖的最佳分离纯化工艺为以Sevag法脱蛋白、2%活性炭脱色,依次过DEAE-52纤维素和SephadexG-200分离纯化得PG和PG2两个多糖组分,其中PG相对分子质量为11 749,主要由果糖组成。结论所建立的分离纯化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多糖 分离纯化 单糖 分子量
下载PDF
桔梗边角料中桔梗总皂苷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艳艳 王举涛 桂双英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442-443,共2页
目的优选桔梗边角料中桔梗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桔梗皂苷D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结果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是:70%乙醇,8倍量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桔梗边角料中桔梗总皂苷提取工艺,简... 目的优选桔梗边角料中桔梗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桔梗皂苷D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结果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是:70%乙醇,8倍量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桔梗边角料中桔梗总皂苷提取工艺,简便、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边角料 总皂苷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复方培元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宛蓉 桂双英 +1 位作者 王举涛 王键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78-81,共4页
目的优选复方培元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多糖含量、人参皂苷Rb1和淫羊藿苷总含量、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选取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复方培元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 目的优选复方培元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多糖含量、人参皂苷Rb1和淫羊藿苷总含量、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选取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复方培元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切实可行,可为复方培元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培元颗粒 提取工艺 人参皂苷RB1 淫羊藿苷 正交设计
下载PDF
银杏内酯B在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卫东 梁艳 +4 位作者 谢林 王雷 吴勇 汪电雷 刘晓东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测定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与大鼠和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将血浆样品加入内标23-羟基白桦酸,乙醚液液萃取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GB在大鼠及人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人和大鼠血浆中GB... 目的测定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与大鼠和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将血浆样品加入内标23-羟基白桦酸,乙醚液液萃取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GB在大鼠及人血浆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人和大鼠血浆中GB药物浓度在0.05~5.00 mg.L-1范围内血浆蛋白结合呈线性关系;GB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25%,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20%。结论 GB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在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略低于大鼠,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约80%的药物以游离态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血浆蛋白结合率 平衡透析法
下载PDF
连桂扶正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堵伟锋 桂双英 鉏瑛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462-464,共3页
目的建立连桂扶正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的黄连、丹参、大黄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对制剂中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TLC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含量在19.65~78.61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 目的建立连桂扶正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的黄连、丹参、大黄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对制剂中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TLC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含量在19.65~78.61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9%,RSD=1.65%。结论该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能较好地控制连桂扶正颗粒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桂扶正颗粒 质量标准 盐酸小檗碱 TLC HPLC
下载PDF
复方白芍颗粒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帆 储晓琴 桂双英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81-83,共3页
目的建立复方白芍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白芍﹑泽泻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芍药苷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芍药苷浓度在33.35~333.5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 目的建立复方白芍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白芍﹑泽泻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芍药苷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芍药苷浓度在33.35~333.5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39%(RSD=1.35%,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复方白芍颗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白芍颗粒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芍药苷
下载PDF
青藤碱微透析体外回收率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珊珊 陈玉林 +2 位作者 桂双英 刘明群 陈磊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考察浓度、流速对回收率和损失率的影响,为体内青藤碱微透析实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回收率,采用超高效液相测定青藤碱含量。结果流速相同时,探针的回收率和损失率与周围药物浓度无关;探针的回收率随着流速的... 目的考察浓度、流速对回收率和损失率的影响,为体内青藤碱微透析实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回收率,采用超高效液相测定青藤碱含量。结果流速相同时,探针的回收率和损失率与周围药物浓度无关;探针的回收率随着流速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定的回收率与损失率在各流速下相近。结论微透析法可用于青藤碱体内药动学研究,反向透析法可用于青藤碱微透析体内回收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 青藤碱 回收率
下载PDF
红车轴草异黄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程海林 陶春蕾 +2 位作者 陈卫东 汪电雷 宣自华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76-80,共5页
红车轴草(Trifolium pretense L.)为豆科车轴草属植物,又叫草原幸运草、紫花苜蓿、三叶草等,主要作为家畜和家禽的优良牧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红车轴草含有异黄酮、黄酮、香豆素、皂苷、微量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多种成分,
关键词 红车轴草异黄酮 鹰嘴豆芽素A 芒柄花素 染料木素 大豆苷元
下载PDF
生脉软胶囊浸膏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劲 陈卫东 +1 位作者 陈延杰 雷妮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1年第5期58-60,共3页
目的优化生脉软胶囊浸膏提取工艺条件。方法用HPLC分别测定了渗漉液和干浸膏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考察法,确立了渗漉速度。结果渗漉速度以1~ 3 mL/min最好,减压回收及真空干燥的工艺过程和生脉饮剂型相比,没有产生改变。结论 ... 目的优化生脉软胶囊浸膏提取工艺条件。方法用HPLC分别测定了渗漉液和干浸膏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考察法,确立了渗漉速度。结果渗漉速度以1~ 3 mL/min最好,减压回收及真空干燥的工艺过程和生脉饮剂型相比,没有产生改变。结论 该含量测定方法对五味子甲素含量定量准确,优化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漉 五味子甲素 HPLC 提取工艺
下载PDF
银杏内酯B滴丸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15
作者 王雷 朱光宇 +5 位作者 陈卫东 王念 吴勇 汪电雷 汪宁 张华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9期31-33,共3页
目的优选银杏内酯B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适宜的基质、滴制温度、冷却液温度和药物与基质比;以外观质量和丸重变异系数、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A3B1C3D2,即基质聚乙二醇4000与聚乙二醇... 目的优选银杏内酯B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适宜的基质、滴制温度、冷却液温度和药物与基质比;以外观质量和丸重变异系数、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A3B1C3D2,即基质聚乙二醇4000与聚乙二醇6000的比例为1∶1,料液温度为80℃,冷却液温度为15℃,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3。所制得滴丸的丸重差异变异系数为1.87%,平均崩解时限为4.5 min。结论滴丸外观质量好,丸形圆整、粒度均匀、色泽均一、硬度好;该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成品率高,质量易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滴丸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复方麝香注射液中细辛醚 被引量:6
16
作者 汤佳佳 徐国兵 桂双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9-292,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麝香注射液(人工麝香、广藿香、郁金、石菖蒲、薄荷脑、冰片)中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Inertsil ODS-SP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40∶60 v/v),体积流量1.0 mL/m...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麝香注射液(人工麝香、广藿香、郁金、石菖蒲、薄荷脑、冰片)中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Inertsil ODS-SP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40∶60 v/v),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1 nm,柱温为30℃。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α-细辛醚的线性范围为0.004 63~0.370 4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2.35%(n=6),RSD为0.94%。β-细辛醚的线性范围为0.047 578~4.75776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2.04%(n=6),RSD为0.77%。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测定复方麝香注射液中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麝香注射液 Α-细辛醚 Β-细辛醚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大血藤中红景天苷的含量 被引量:10
17
作者 施伶俐 桂双英 周金凤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4期441-442,共2页
目的建立中药大血藤中的红景天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色谱柱:Phenomenex C18,流动相: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12∶88),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5 nm。结果... 目的建立中药大血藤中的红景天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色谱柱:Phenomenex C18,流动相: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12∶88),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5 nm。结果红景天苷在57~912 mg·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0%,RSD为1.52%。结论该方法可靠、稳定、重现性好,且操作简单,可用于大血藤中红景天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藤 红景天苷 HPLC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桔梗总皂苷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8
18
作者 桂双英 王举涛 +2 位作者 叶杰胜 华芳 周友军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63-65,共3页
目的优选桔梗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干膏率和桔梗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溶剂用量、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2.0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 目的优选桔梗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干膏率和桔梗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溶剂用量、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2.0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总皂苷 正交设计 提取工艺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复方白芍颗粒提取工艺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帆 桂双英 王举涛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71-73,共3页
目的优选复方白芍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干膏得率和白芍活性成分芍药苷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溶剂用量、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 目的优选复方白芍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干膏得率和白芍活性成分芍药苷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溶剂用量、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提取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切实可行,为复方白芍颗粒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白芍颗粒 提取工艺 芍药苷 正交设计
下载PDF
自溶性微针的制备及其对盐酸青藤碱凝胶透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星星 曹英骥 桂双英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优选出自溶性微针的处方工艺,并考察所制备的微针对盐酸青藤碱凝胶透皮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浇注法制备自溶性微针,穿刺试验考察其机械性能,并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自溶性微针预处理皮肤,对盐酸青藤碱凝胶透皮性能的影响。结果... 目的优选出自溶性微针的处方工艺,并考察所制备的微针对盐酸青藤碱凝胶透皮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浇注法制备自溶性微针,穿刺试验考察其机械性能,并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自溶性微针预处理皮肤,对盐酸青藤碱凝胶透皮性能的影响。结果采用浇注法制备自溶性微针,其最佳处方为:基质材料硫酸软骨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按照1∶1的比例混合,加入重量比60%的水;所制得的微针针形完整、机械强度良好,能够很好的穿刺铝箔和大鼠皮肤;体外透皮实验显示,自溶性微针使得盐酸青藤碱凝胶的累积渗透量增加了3.62倍。结论优选的自溶性微针的处方与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可显著提高盐酸青藤碱凝胶的透皮性能,为载药微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溶性微针 盐酸青藤碱 经皮给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