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蚕颗粒缓解db/db小鼠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盛广宇 张亚亨 +4 位作者 宋婷 俞菁鉴 阮伟 杨涛 杨雪军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5期67-75,共9页
目的通过db/db小鼠探讨玉蚕颗粒缓解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6周龄雄性C57BL/BKS-DB野生型(db/m)小鼠(n=6)和C57BL/BKS-DB(db/db)小鼠(n=30)作为实验对象,db/m小鼠为正常组,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氯沙坦钾)组... 目的通过db/db小鼠探讨玉蚕颗粒缓解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6周龄雄性C57BL/BKS-DB野生型(db/m)小鼠(n=6)和C57BL/BKS-DB(db/db)小鼠(n=30)作为实验对象,db/m小鼠为正常组,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氯沙坦钾)组(8.6 mg/kg)及玉蚕颗粒低(1.3 g/kg)、中(2.6 g/kg)、高(5.2 g/kg)剂量组,每组6只。各组小鼠每日灌胃给予相应干预,连续10周。干预结束后,收集血清和肾组织检测小鼠生化指标,采用苏木精-伊红(HE)、马松(Masson)、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对各组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丙二醛(MDA)进行检测分析。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I型胶原蛋白(Col-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白蛋白/肌酐(UAC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玉蚕颗粒各剂量组FBG、SCr、BUN、mALB、UAC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P<0.001)。②正常组小鼠肾小球完整,边界清晰明确,蓝色胶原纤维沉积较少;模型组小鼠肾脏发生显著形态学变化,可见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肥大,大量蓝色胶原纤维沉积,基底膜均质性增厚,系膜基质扩张,侵犯毛细血管管腔。玉蚕颗粒各剂量组胶原纤维阳性面积低于模型组(P<0.01)。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Col-1、TGF-β1表达升高(P<0.01);各治疗组Col-1、TGF-β1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其中玉蚕颗粒中、高剂量组Col-1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P<0.01);玉蚕颗粒高剂量组TGF-β1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组织SOD、GSH-Px水平降低(P<0.01,P<0.001);玉蚕颗粒干预后,各组肾组织SOD、GSH-Px水平均升高(P<0.05,P<0.01,P<0.001)。而模型组小鼠肾组织MDA水平较正常组肾组织升高(P<0.01);玉蚕颗粒干预后,小鼠肾脏MDA水平降低(P<0.01,P<0.001)。④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玉蚕颗粒各剂量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降低(P<0.05,P<0.01)。⑤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ax、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P<0.01),经各剂量玉蚕颗粒干预后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cl-2表达水平降低(P<0.01),经各剂量玉蚕颗粒干预后升高(P<0.01)。结论玉蚕颗粒能够降低db/db小鼠FBG,改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提高肾脏抗氧化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纤维化 玉蚕颗粒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中药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