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团队协作干预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许皖红 李慧 +2 位作者 唐甜甜 陈春雷 王在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2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MDT)护理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MDT)护理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MDT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负面情绪、睡眠质量、遵医行为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规律服药、饮食、锻炼、复诊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DT干预用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在负面情绪、睡眠质量及遵医行为改善方面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多学科团队协作干预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王振 李慧 +2 位作者 徐欢 刘芮 祁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135-137,141,共4页
目的 研究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130例颅内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沟通反馈... 目的 研究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130例颅内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护理干预模式。两组均护理1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评测量表(FIM)]、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定问卷-74(GQOLI-74)],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1个月后,两组SAS、SDS、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GQOLI-74、FIM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SAS、SDS、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I-74、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护理模式能够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并可促进患者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的提高,且护理满意度高,护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损伤 沟通反馈 持续改进
下载PDF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对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柴大林 李光云 闫金亮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6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对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66例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对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66例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穿孔修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QQL评分(精神、睡眠、疲乏以及疼痛)、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手术后出血、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手术前,两组的QQL评分(精神、睡眠、疲乏以及疼痛)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的QQ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的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的疼痛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胃肠功能(消化、肠蠕动、排气)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溃疡合并胃穿孔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相对于传统的穿孔修补术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减少患者的康复时间,促进患者的生命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穿孔修补术 胃溃疡合并胃穿孔 临床效果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协作干预策略联合个体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尹丹丹 李慧 +4 位作者 程亚艳 颜秀侠 陈敏 武倩倩 邓坤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协作干预策略联合个体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急诊外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按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2组均行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护理... 目的探讨协作干预策略联合个体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急诊外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按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2组均行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协作干预策略联合个体健康教育,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比较2组的遵医行为、预后情况(保守治疗无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饮食习惯、按时用药、按时作息、健康信念、自我效能方面的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保守治疗无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调查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作干预策略联合个体健康教育可有效减轻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遵医行为,并改善预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干预策略 个体健康教育 急性胰腺炎 心理状况 预后
下载PDF
PASE治疗单纯性Ⅲ、Ⅳ级创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玉新 闫金亮 田景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PASE)治疗单纯性Ⅲ、Ⅳ级创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单纯性Ⅲ、Ⅳ级创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PASE)治疗单纯性Ⅲ、Ⅳ级创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单纯性Ⅲ、Ⅳ级创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ASE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收缩压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3^(+)、CD4^(+)、CD4^(+)/CD8^(+)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ASE治疗单纯性Ⅲ、Ⅳ级创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脾破裂 失血性休克 脾动脉栓塞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损伤控制理论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傅家清 田景中 《安徽医学》 2020年第7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对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及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技术救治,统计患者乳酸清除时...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对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及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技术救治,统计患者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根据存活与否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乳酸清除时间为(10.28±1.30)h,体温恢复时间为(8.39±1.14)h,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为(12.31±1.47)h,住院时间为(20.50±3.26)d,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存活率为9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存活组脏器损伤分级(OIS)、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进入ICU时低体温、估计失血量和腹部大血管破裂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IS分级、ISS评分、进入ICU时低体温、估计失血量和腹部大血管破裂均为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损伤控制理论对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较好,患者预后与OIS分级、ISS评分、进入ICU时体温、估计失血量和腹部大血管破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理论 腹部损伤 严重多发伤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