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艳秋 郭秀荣 +2 位作者 方娜娜 姜宇辉 张飞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监测胃残余量(GRV)在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行机械通气的92例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监测胃残余量(GRV)在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行机械通气的92例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胃管回抽法监测GRV,根据GRV监测结果予以营养治疗,观察组予以胃肠超声监测GRV,根据GRV监测结果行营养治疗。观察两组反流、误吸、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比较其喂养中断率、达目标喂养时间及营养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反流率、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喂养中断率低于对照组,达目标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d后,两组血清前清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超声监测GRV能够改善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降低喂养中断率,早期达到目标喂养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营养治疗 超声 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下载PDF
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王振 李慧 +2 位作者 徐欢 刘芮 祁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135-137,141,共4页
目的 研究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130例颅内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沟通反馈... 目的 研究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130例颅内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护理干预模式。两组均护理1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评测量表(FIM)]、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定问卷-74(GQOLI-74)],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1个月后,两组SAS、SDS、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GQOLI-74、FIM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SAS、SDS、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I-74、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沟通反馈的持续改进护理模式能够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并可促进患者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的提高,且护理满意度高,护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损伤 沟通反馈 持续改进
下载PDF
床旁超声导向的最佳呼气末正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李根 荣令 +1 位作者 赵美景 孙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6-620,共5页
背景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临床对ARDS呼吸生理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和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认识,目前多选择以肺复张、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PEEP)等为核心内容的肺保护通气策略,但肺复张后PEEP的选择... 背景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临床对ARDS呼吸生理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和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认识,目前多选择以肺复张、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PEEP)等为核心内容的肺保护通气策略,但肺复张后PEEP的选择尚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床旁超声导向的最佳PEEP对ARDS患者氧合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RDS患者60例,按照肺复张后PEEP设置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PEEP递增法进行肺复张,对照组采用最大氧合法,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导向法,以确定最佳PEEP。观察两组最佳PEEP、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变化,监测两组肺复张前、肺复张后15 min及1、2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水平。结果观察组最佳PEEP为(15.5±1.6)cm H_2O,高于对照组的(13.3±2.4)cm H_2O(t=4.103,P<0.001)。处理方法与时间对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存在交互作用(P<0.001);处理方法对动态顺应性的影响,主效果显著(P<0.05);时间对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的影响,主效果均显著(P<0.001)。观察组肺复张后15 min及1、2 h的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方法与时间对CVP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肺复张15 min后的HR、CVP水平均高于肺复张前,MAP水平低于肺复张前(P<0.05);观察组肺复张15 min后的CV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复张后采用床旁超声确定最佳PEEP,对于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及动态顺应性具有较好效果,且对机体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正压呼吸 超声检查 氧合指数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9
4
作者 张飞鹏 田园园 郭秀荣 《安徽医学》 2016年第5期642-644,共3页
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人数较多,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COPD患者住院的原因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随着经鼻高流... 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人数较多,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COPD患者住院的原因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随着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广泛应用于AECOPD,AECOPD的治疗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下载PDF
早期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5
作者 解欢琼 祁彬 何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7-511,共5页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均30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行早期集束化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均30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行早期集束化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APACHEⅡ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期(P均<0.05)。观察组24 h输液量、24 h后器官衰竭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8 d观察组病死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P=0.166)。结论早期集束化治疗对提升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集束化治疗 感染性休克 生命体征 病死率
下载PDF
协作干预策略联合个体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尹丹丹 李慧 +4 位作者 程亚艳 颜秀侠 陈敏 武倩倩 邓坤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协作干预策略联合个体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急诊外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按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2组均行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护理... 目的探讨协作干预策略联合个体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急诊外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按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2组均行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协作干预策略联合个体健康教育,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比较2组的遵医行为、预后情况(保守治疗无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饮食习惯、按时用药、按时作息、健康信念、自我效能方面的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保守治疗无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调查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作干预策略联合个体健康教育可有效减轻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遵医行为,并改善预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干预策略 个体健康教育 急性胰腺炎 心理状况 预后
下载PDF
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成像检查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胡灯元 杜文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2007-2009,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患者行低剂量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82例,手术前行常规CT和低剂量肺动脉CTA成像检查。结果常规CT检查肺动脉栓塞患者检出64例,低剂量肺动脉CTA成像检查肺...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患者行低剂量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82例,手术前行常规CT和低剂量肺动脉CTA成像检查。结果常规CT检查肺动脉栓塞患者检出64例,低剂量肺动脉CTA成像检查肺动脉栓塞患者检出69例,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检出率与常规CT检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肺动脉CTA成像检查相对于常规CT检查,上腔静脉评分明显较高(P<0.05)。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成像检查的CT值、背景噪声、SNR、CNR、CTDIvol以及DLP水平均低于常规CT检查(P<0.05)。结论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成像检查能降低对比剂使用剂量和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计划性脱机与经验性脱机在ICU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鑫 杨金连 +1 位作者 符会涛 蒲昆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2期90-93,共4页
目的比较计划性脱机与经验性脱机在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ICU 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50例,按随机等分法分为经验组与计划组,每组75例。经验组采用经验性脱机,计划组采... 目的比较计划性脱机与经验性脱机在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ICU 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50例,按随机等分法分为经验组与计划组,每组75例。经验组采用经验性脱机,计划组采用计划性脱机。比较两组脱机成功率、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计划组预计脱机时的机械通气时间、全过程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经验组,脱机成功率、脱机耐受率均高于经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经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验性脱机比较,计划性脱机的并发症发生率低,脱机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性脱机 经验性脱机 重症监护科 脑出血
下载PDF
血液灌流治疗乌头碱中毒患者23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梁绍钦 马景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8期2694-2694,共1页
目的观察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HP)抢救急性重度乌头碱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急性重度乌头碱中毒患者在给予早期积极彻底洗胃、抗心律失常、维持血压及其他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行HP治疗。结果在常规乌头碱中毒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HP)抢救急性重度乌头碱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急性重度乌头碱中毒患者在给予早期积极彻底洗胃、抗心律失常、维持血压及其他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行HP治疗。结果在常规乌头碱中毒治疗基础上,及早行HP治疗后,23例急性重症乌头碱中毒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恢复良好。结论早期、积极充分联合应用HP治疗抢救急性重度乌头碱中毒,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乌头碱 中毒
下载PDF
术后早期幽门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鹏 颜秀侠 +3 位作者 韩若东 李博文 汤成 张亚飞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9期103-108,共6页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幽门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2021年于亳州市人民医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重症HICH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0例)。两组患者于...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幽门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2021年于亳州市人民医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重症HICH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0例)。两组患者于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早期(12~72 h)进行营养支持,其中试验组采用幽门后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干预前(T0)、干预3 d(T1)、干预7 d(T2)及干预2周(T3)时营养状况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B)〕、肠道菌群(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免疫指标(CD_(3)^(+) T淋巴细胞分数、CD_(4)^(+) T淋巴细胞分数、CD_(4)^(+)/CD_(8)^(+) T淋巴细胞比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方法与时间在TP、ALB、Hb、PAB、双歧杆菌数量、肠球菌数量、大肠埃希菌数量、CD_(3)^(+) T淋巴细胞分数、CD_(4)^(+)T淋巴细胞分数、CD_(4)^(+)/CD_(8)^(+) T淋巴细胞比值、NIHSS评分、APACHE Ⅱ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TP、ALB、Hb、PAB、双歧杆菌数量、肠球菌数量、大肠埃希菌数量、CD_(3)^(+) T淋巴细胞分数、CD_(4)^(+)T淋巴细胞分数、CD_(4)^(+)/CD_(8)^(+) T淋巴细胞比值、NIHSS评分、APACHE Ⅱ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T2、T3时TP、ALB、Hb、PAB、双歧杆菌数量、CD_(3)^(+) T淋巴细胞分数、CD_(4)^(+)T淋巴细胞分数、CD_(4)^(+)/CD_(8)^(+) T淋巴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肠球菌数量、大肠埃希菌数量、NIHSS评分、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T1时TP、ALB、Hb、PAB、双歧杆菌数量、CD_(3)^(+) T淋巴细胞分数、CD_(4)^(+)T淋巴细胞分数、CD_(4)^(+)/CD_(8)^(+) T淋巴细胞比值高于T0时,肠球菌数量、大肠埃希菌数量、NIHSS评分、APACHE Ⅱ评分低于T0时(P<0.05);对照组、试验组T2、T3时TP、ALB、Hb、PAB、双歧杆菌数量、CD_(3)^(+) T淋巴细胞分数、CD_(4)^(+)T淋巴细胞分数、CD_(4)^(+)/CD_(8)^(+) T淋巴细胞比值分别高于本组T0、T1时,肠球菌数量、大肠埃希菌数量、NIHSS评分、APACHE Ⅱ评分分别低于本组T0、T1时(P<0.05);对照组、试验组T3时TP、ALB、Hb、PAB、双歧杆菌数量、CD_(3)^(+) T淋巴细胞分数、CD_(4)^(+)T淋巴细胞分数、CD_(4)^(+)/CD_(8)^(+) T淋巴细胞比值分别高于本组T2时,肠球菌数量、大肠埃希菌数量、NIHSS评分、APACHE Ⅱ评分分别低于本组T2时(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早期幽门后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重症HICH患者的营养状况,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状态,改善免疫功能和神经功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且安全性好,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高血压脑出血 营养支持 幽门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血清生物标志物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后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蒲昆鹏 张贺 杨鑫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871-876,893,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率(C-reactive prot...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率(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AR)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预后关系。方法以2019-09/2021-04月在作者医院外科ICU接受呼吸机治疗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呼吸机治疗期间是否发生VAP分为研究组(发生VAP,n=81)与对照组(未发生VAP,n=55),另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NLR、PLR、MLR、CAR差异。根据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治疗28天内临床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NLR、PLR、MLR、CAR预测研究组患者转归情况的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影响ICU患者合并VAP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NLR、PLR、MLR、CAR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NLR、PLR、MLR、CAR均高于健康组(P<0.05);研究组NLR、PLR、MLR、CAR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治疗28天内,研究组患者死亡2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患者气管切开占比、机械通气时间>5天占比、频繁吸痰占比、NLR、PLR、MLR、CAR水平均高于生存组,抗菌药物联用占比低于生存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气管切开、NLR、PLR、MLR、CAR均是评估ICU患者合并VAP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ROC曲线中NLR、PLR、MLR、CAR预测ICU患者合并VAP死亡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06、183.88、0.45、0.41,根据最佳临界值将ICU患者合并VAP分为高NLR组、低NLR组,高PLR组、低PLR组,高MLR组、低MLR组,高CAR组、低CAR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NLR、PLR、MLR、CAR高低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LR、PLR、MLR、CAR与ICU患者合并VAP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ICU患者合并VAP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血小板/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C反应蛋白/白蛋白
原文传递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s-CRP和NSE的影响 被引量:45
12
作者 顾怀金 李根 万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78-182,共5页
目的:评价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可能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方法:将110例成年急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醒脑静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5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脱水降颅压、神经营养及辅助康复等处理;醒... 目的:评价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可能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方法:将110例成年急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醒脑静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5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脱水降颅压、神经营养及辅助康复等处理;醒脑静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7 d。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3,7天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两组神经缺失功能状况,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醒脑静治疗组治疗第7天时GCS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3天和第7天时,醒脑静治疗组血清hs-CRP含量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7天时,醒脑静治疗组血清NSE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且未发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有效抑制脑出血后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损害,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可发挥积极治疗作用,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脑出血 超敏C反应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原文传递
颅脑彩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禚明 朱建 +2 位作者 颜秀侠 宋克义 马景贺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床边颅脑彩超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行去骨瓣减压术并在术后常规行生命体征实时监测、床边颅脑彩超监测与头颅CT定期复查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床边颅脑彩超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行去骨瓣减压术并在术后常规行生命体征实时监测、床边颅脑彩超监测与头颅CT定期复查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实验组。选择既往去骨瓣减压术后未行颅脑超声监测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再手术、恢复情况及预后。结果术后实验组颅内压>2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舒张期末流速下降,搏动指数升高,与颅内压正常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术后经床边颅脑彩超共发现颅内病灶9例,以CT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颅脑彩超诊断术后并发症符合率81.82%。实验组病情变化再次手术6例,经床旁超声监测颅内血肿体积、血肿同侧侧脑室宽度与CT检查有较高一致性(t=0.155、0.147,P=0.880、0.886)。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二次手术时间更快,术后1周GCS评分提高,出院mRs评分降低,术后90 d脑疝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应用床边颅脑彩超能够及时监测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指导二次手术,值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去骨瓣减压术 床边颅脑彩超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抢救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友桂 黄云虹 +2 位作者 孙杰 李根 宋克义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8期1358-1360,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抢救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0月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2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全部患者均按治疗指南积极行EGDT液体复苏,右...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抢救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0月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2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全部患者均按治疗指南积极行EGDT液体复苏,右美托咪定组经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2~0.7μg/(kg·h)],心率(HR)控制在60~100次/min,对照组对心率不进行特别干预,观察目标: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 h 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指数(SVI)、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血乳酸(Lac)的变化。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治疗后心率减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治疗24 h后ScvO_2上升,48 h后SVI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治疗48 h后乳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组治疗后HR逐渐开始减慢,SVI、ScvO_2逐渐升高,Lac逐渐降低,而MAP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治疗24 h后HR明显减慢,ScvO_2开始升高,48 h起SVI升高明显,Lac降低明显。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脓毒症休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稳定血流动力学,可以改善机体组织氧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脓毒症休克 每搏量指数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乳酸
下载PDF
控制性肺膨胀对腹部手术后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文杰 赵李侠 +1 位作者 孙杰 宋克义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6期931-933,共3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肺膨胀(sustained inflation,SI)对于腹部手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入住亳州市人民医院ICU的腹部手术后并发ARD... 目的探讨控制性肺膨胀(sustained inflation,SI)对于腹部手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入住亳州市人民医院ICU的腹部手术后并发ARDS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入组后所有患者均需气管插管,取仰卧位,均予适当镇痛镇静,维持Ramsay评分3-4分,对照组以6 ml/kg的小潮气量通气和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的方法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平台压≤30 cm H2O。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SI,即在机械通气时采用持续气道正压的方式,设置正压水平30 cm H2O,持续30 s,然后调整到常规通气模式。观察SI前和SI后2 h、4 h的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I后2 h、4 h的氧合指数分别为(205.5±36.7)mm Hg和(218.4±57.9)mm Hg,较前均明显改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 SI能改善腹部手术后ARDS患者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肺膨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腹部手术后 呼吸功能 SI
下载PDF
高压氧干预对急性有机磷中毒大鼠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金连 杨勇 谢智慧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98-700,共3页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急性有机磷中毒大鼠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高压氧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中毒组、常规治疗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将中毒组、...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急性有机磷中毒大鼠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高压氧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中毒组、常规治疗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将中毒组、常规治疗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大鼠制成急性有机磷中毒脑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未给予特殊处理。常规治疗组于制模结束后立即予以盐酸戊乙奎醚(商品名“长托宁”)及氯解磷定大腿外肌肉注射,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干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于制模后1,3,7h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IGF-1蛋白表达及海马组织IGF-1 mRNA表达。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版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 结果 与中毒组比较,高压氧治疗组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另外制模后1,3,7h高压氧治疗组受损脑组织中IGF-1表达逐渐增强(P〈0.05),并且显著强于相同时间点中毒组及常规治疗组水平(P〈0.05)。 结论 高压氧对急性有机磷中毒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神经细胞内IGF-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中毒 高压氧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脑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