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典型区域农田地膜残留特征研究
1
作者 刘莹 武升 +6 位作者 童童 郑晶 曹迟 姜家生 黄文星 施俊生 马友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0,共12页
为探究安徽省典型区域覆膜作物地膜残留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9—2021年选择安徽省8个代表性地市13个县区共计15个监测点,利用典型样点采集的方法开展地膜残留监测,同时随机选取周边的10个农户或合作社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19—202... 为探究安徽省典型区域覆膜作物地膜残留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9—2021年选择安徽省8个代表性地市13个县区共计15个监测点,利用典型样点采集的方法开展地膜残留监测,同时随机选取周边的10个农户或合作社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19—2021年安徽省地膜平均残留量为10.80 kg·hm^(-2),未超出国家标准限值(75.00 kg·hm^(-2))。各监测点3 a平均残膜量在0~30kg·hm^(-2)之间,残膜量为5~15 kg·hm^(-2)的监测点占53.33%。从不同区域来看,江淮丘陵区地膜残留量较多,其农田地膜残留量为3.62~25.76 kg·hm^(-2)。不同作物平均残膜量为马铃薯>露地蔬菜>烟草>果树>保护地蔬菜>大豆>瓜类>花生。保护地蔬菜地膜残留系数为1.59%,在沿用当前的覆膜生产模式下,此后连续覆膜8 a,残膜量将会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影响残膜量的因素有作物类型、覆膜年限、地膜规格。覆膜<10、10~19 a和20~30 a土壤的残膜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厚度地膜的不规范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膜回收的难度。研究表明:目前安徽省各监测点覆膜作物区地膜污染状况较轻,主要回收方式为人工捡拾,机械化程度较低。回收后的地膜主要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占比为52.91%。安徽省应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使用标准地膜、加强回收意识、提高回收率等方法来降低地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残留 回收 分布特征 残留系数 农作物
下载PDF
安徽省农业环境现状与农田养分流失研究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桂苓 马友华 +3 位作者 石润圭 黄文星 孙兴旺 吴春蕾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7期96-98,共3页
本文概述了安徽省目前的种植业概况和农业环境现状,种植业农田氮、磷肥料养分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严重影响了安徽省的农业环境,也是安徽省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并就有关安徽省种植业农田养分流失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本文概述了安徽省目前的种植业概况和农业环境现状,种植业农田氮、磷肥料养分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严重影响了安徽省的农业环境,也是安徽省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并就有关安徽省种植业农田养分流失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农业环境 养分流失 面源污染
下载PDF
浅析安徽省生态农业建设总体布局及建设重点 被引量:2
3
作者 石润圭 《安徽农学通报》 2003年第5期1-2,11,共3页
根据我省自然资源分布、农业生产布局,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生态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提出把全省划分为5个生态类型区域。并通过对各生态类型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的分析,分别提出了生态农业试点建设的重点和目标。
关键词 安徽 生态农业 自然资源 生态类型 生态环境 模式 无公害 区域
下载PDF
安徽省生态农业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殷雨虹 《安徽科技》 2009年第8期36-37,共2页
一、安徽省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 1.学术探讨和理论宣传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 20世纪70年代末,学术界开始提出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农业建设的问题。在1980年召开的全国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上。“生态农业”这一术语被... 一、安徽省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 1.学术探讨和理论宣传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 20世纪70年代末,学术界开始提出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农业建设的问题。在1980年召开的全国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上。“生态农业”这一术语被第一次提出。此后,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生态农业的概念,生态农业的内涵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生态农业的影响也不断扩大。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安徽省农业部门在不同场合开始了保护生态环境、探索生态农业的宣传工作,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立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建设 安徽省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学原理 学术讨论会 专家学者
下载PDF
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安徽的基础支撑
5
作者 赵颖南 《安徽科技》 2003年第12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安徽 生态建设 可持续发展 法制建设
下载PDF
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措施和政策思考 被引量:19
6
作者 汪洁 栾敬东 +5 位作者 马友华 王桂苓 石润圭 黄文星 周世春 徐宏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5-299,共5页
巢湖流域是安徽省重要的经济区,但如今巢湖已成为污染最为严重的淡水湖之一,治理巢湖刻不容缓。通过对巢湖流域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的污染源调查,分析当前造成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并且结合外部性理论阐述农业面源污... 巢湖流域是安徽省重要的经济区,但如今巢湖已成为污染最为严重的淡水湖之一,治理巢湖刻不容缓。通过对巢湖流域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的污染源调查,分析当前造成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并且结合外部性理论阐述农业面源污染属于外部不经济性,从而提出采用生态补偿的治理措施来达到保护巢湖水资源目的的经济手段,其中包括依托项目补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同时也探讨了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生态补偿 措施和政策
下载PDF
安徽省园地氮磷径流流失 被引量:7
7
作者 马友华 谢昕云 +8 位作者 马中文 王桂苓 孙兴旺 胡善宝 石润圭 黄文星 朱海燕 朱贤东 王泰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7,共6页
茶园、桑园和葡萄园在安徽省分布面积较广,果园的施肥量一般较大,但利用率低,很大一部分氮、磷随地表径流流入水体,给水体污染带来严重威胁。研究安徽省园地径流氮磷流失规律,对于控制安徽省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径流池... 茶园、桑园和葡萄园在安徽省分布面积较广,果园的施肥量一般较大,但利用率低,很大一部分氮、磷随地表径流流入水体,给水体污染带来严重威胁。研究安徽省园地径流氮磷流失规律,对于控制安徽省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径流池收集降雨径流的方法测算出安徽省园地在常规施肥条件下,总氮的年径流流失量为1.85~13.70kg/hm2,其中茶园为2.127kg/hm2,桑园为8.380kg/hm2,葡萄园为7.940kg/hm2;总磷的年径流流失量为0.202~1.770kg/hm2,其中茶园为0.261kg/hm2,桑园为0.263kg/hm2,葡萄园为1.148kg/hm2;总氮的径流流失率在0.049%~0.453%之间,总磷的径流流失率在0.046%~0.416%之间;且铵态氮和硝态氮是园地中氮素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约占总氮的58%,大多数园地中磷素主要以可溶磷的形态径流流失,但在桑园中却只有29.77%的磷素以可溶磷的形态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园地 氮磷流失 降雨径流
下载PDF
安徽省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文星 石润圭 +1 位作者 李文 马友华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7年第1期3-7,共5页
乡村清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2006年,安徽省选择了巢湖市周黄村、来安县李庄村、桐城市大石板村等10个示范村参加了农业部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项目建设... 乡村清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2006年,安徽省选择了巢湖市周黄村、来安县李庄村、桐城市大石板村等10个示范村参加了农业部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项目建设,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安徽自身条件的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的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清洁工程 新农村 生态环境保护 污染
下载PDF
安徽省肥料施用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建勋 程燚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期102-103,131,共3页
阐述了安徽省肥料施用现状与主要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化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化肥利用率的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 化肥利用率 对策 安徽省
下载PDF
建设生态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10
作者 石润圭 《安徽科技》 2005年第5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 生态意识
下载PDF
安徽省农村改厕粪污处理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凤芝 黄文星 马友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24-28,125,共6页
农村“厕所革命”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是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关键组成部分。改厕粪污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当前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的关键所在。安徽省的改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粪污无害化效果... 农村“厕所革命”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是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关键组成部分。改厕粪污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当前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的关键所在。安徽省的改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粪污无害化效果不理想、厕所粪污处理长效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各地探索出了“化粪池+大田利用”“农户庭院消纳”和“湿地净化后尾水回田灌溉”粪污治理典型模式。提升改厕工作质量,还要注重将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统筹推进,加大改厕宣传力度普及使用知识,因地制宜地选择粪污处理模式,建立群众参与的长效管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厕 粪污 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用先进农业科技支撑安徽现代农业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建勋 郑之宽 程燚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21期14-16,共3页
该文概述了安徽现代农业的发展成就,同时指出安徽农业技术发展滞后等薄弱环节,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快良种培育和关键技术研发及其推广作用,加强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政府主导,涉农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龙... 该文概述了安徽现代农业的发展成就,同时指出安徽农业技术发展滞后等薄弱环节,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快良种培育和关键技术研发及其推广作用,加强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政府主导,涉农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种养大户等广泛参与的农技推广与社会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科技 支撑 现代农业
下载PDF
低碳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50
13
作者 马友华 王桂苓 +4 位作者 石润圭 黄文星 赵艳萍 孙兴旺 吴春蕾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6-118,共3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理应积极响应控制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文章论述了农业与气候变暖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包括农业与温室...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理应积极响应控制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文章论述了农业与气候变暖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包括农业与温室气体增加之间的关系,以及气候变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并减缓全球变暖,是实行"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气候变暖 二氧化碳 农业
原文传递
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思考 被引量:31
14
作者 刘洁 马友华 +4 位作者 石润圭 黄文星 周世春 王桂苓 徐宏军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2008年第6期13-16,共4页
通过对巢湖地区的实地调查研究和分析,可知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其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来自化肥农药施用量过大、畜禽粪便基本未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等;针对巢湖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通过对巢湖地区的实地调查研究和分析,可知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其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来自化肥农药施用量过大、畜禽粪便基本未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等;针对巢湖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提出了建立基于WebGIS的农业面源污染网络数据库,减控种植业、畜禽粪水、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污染源和污染量,搞好农业残留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农业湿地保护,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具体措施,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面源污染 巢湖流域
下载PDF
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 被引量:9
15
作者 石润圭 《安徽科技》 2006年第1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巢湖流域 污染治理 流域面积 长江中下游 地形地貌 农业种植 水质污染 安徽省 养殖区
下载PDF
SWAT模型及其在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培 马友华 +4 位作者 赵艳萍 石润圭 黄文星 刘洁 王桂苓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2008年第5期105-109,128,共6页
由于面源污染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数学模型成为分析与评估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是面源污染研究的核心内容。SWAT模型是基于GIS基础上的一个具有很强物理机制的长时段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近些年来在面源污染方面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由于面源污染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数学模型成为分析与评估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是面源污染研究的核心内容。SWAT模型是基于GIS基础上的一个具有很强物理机制的长时段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近些年来在面源污染方面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本文介绍了SWAT模型的发展概况其在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应用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 模型 发展历程 面源污染
下载PDF
舒城县丰乐河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邵伟 武升 +3 位作者 刘佩诗 许礼勤 黄文星 马友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0年第6期43-46,共4页
使用问卷调查法对舒城县丰乐河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实地调研,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流域区域内千人桥镇和桃溪镇的农业种植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与农村生活污染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在舒城县丰乐河小流域两个乡镇的农业面源污染... 使用问卷调查法对舒城县丰乐河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实地调研,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流域区域内千人桥镇和桃溪镇的农业种植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与农村生活污染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在舒城县丰乐河小流域两个乡镇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源中,种植业TN、TP的排放量为45.78 t,污染负荷率为20.75%;畜禽养殖业COD、TN、TP的排放量为26.59 t,污染负荷率为12.05%;农村生活源COD、TN、TP的排放量为148.28 t,污染负荷率为67.20%。在选择的3个评价因子中,COD的污染负荷率最高(69.47%),其次为TN(28.22%),TP最低(2.31%)。农村生活污染是该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也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问卷调查法 等标污染负荷法 丰乐河 舒城县
下载PDF
治理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9
18
作者 石健 石润圭 《安徽农学通报》 2006年第12期44-46,共3页
本文针对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实际,提出了治理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总体目标、建设步骤、运行路线、技术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巢湖 农业 污染 治理 思路
下载PDF
以自然村为单元实施就地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
19
作者 王蕾 朱贤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期108-109,共2页
以大畈村农业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管理为例,介绍了大畈村村级农业生物多样性管理内容及效益,探讨了村级农业生物多样性就地管理的优缺点,为下一步安徽省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农业 就地保护
下载PDF
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20
作者 徐露露 马友华 +4 位作者 马铁铮 付欢欢 聂静茹 何晓红 王强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25-29,共5页
总结了常见的钝化剂包括石灰性物质、炭材料、粘土矿物、含磷材料、有机肥和农业废弃物等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介绍了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修复的效果和注意事项,并对钝化剂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前景和目前存在... 总结了常见的钝化剂包括石灰性物质、炭材料、粘土矿物、含磷材料、有机肥和农业废弃物等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介绍了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修复的效果和注意事项,并对钝化剂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前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剂 重金属 污染 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